• 痕跡器官(英語:vestigial organ)又称退化器官(rudimentary organ),是指生物經過進化後為了適應環境,較不需要的器官會漸漸退化,直到失去功能。但仍殘存在生物體可作為生物演化的證據。 以下列出了一些人类的痕迹器官: Bernard Delahousse; Martin Meganck...
    5 KB (282 words) - 01:07, 5 February 2025
  • 器官的指控進行獨立調查,聯合國特別報告員海納‧比勒費爾特(英语:Heiner_Bielefeldt)公開譴責中国政府活摘法輪功學員在內的人體器官。 即使部分人士從指控內容以及技術細節等質疑活摘器官指控及報導的真實性,但獨立調查間接指出活摘器官的指控可能是真實的,並受到包括器官...
    190 KB (19,535 words) - 18:45, 25 May 2025
  • 現象、残割女性生殖器,以及G點是否只是陰蒂的延伸。儘管人類陰蒂唯一已知的用途就是提供性快感,但研究者之間仍對其在生殖上所發揮的作用,以及「其是一種痕跡器官還是適應的產物」这些問題存有爭議。不同社会對陰蒂的认知存有差異,差異點包括陰蒂對女性性快感的重要性、人們對陰蒂理想尺寸和深度的假定,以及對阴蒂整形...
    166 KB (17,773 words) - 00:15, 7 May 2025
  • 睪丸附件(Appendix testis)是在人類泌尿生殖道,由穆勒氏管(英语:Müllerian duct)演化殘存的痕跡器官。睪丸附件位於睪丸上半部,和睾丸鞘膜相接。90%的時間皆外露在鞘膜上。 雖然睪丸附件没有生理功能,但有時睪丸附件會導致嚴重的扭結,造成急性單側睾丸疼痛,甚至需要外科手術進行...
    2 KB (154 words) - 02:09, 5 February 2025
  • 胸腺是动物的初级淋巴器官。人体內的其中一種腺體,部分骨髓免疫细胞(例如T细胞)在此成熟。動物的胸腺可食用。 胸腺位于胸骨柄后方,上纵膈前部,左右兩肺葉之間,甲狀腺下方,由两叶不对称的淡红色或略带黄色的薄片样组织构成。以前人們把胸腺和闌尾一樣看待,認為是一個演化過程中的痕迹器官...
    4 KB (640 words) - 14:28, 9 June 2025
  • 返祖现象(atavism)是指个别生物体出现了其祖先所具有的性状的现象。返祖现象在很多物种中都有发生,如双翅目昆虫的后翅已经退化为平衡槌,但偶尔会出现有两对翅膀的个体。人类的痕跡器官或其他部位也有返祖现象,常见的有先天性遗传多毛症、有尾返祖畸形、副乳等等。遗传学家認為这些现象大多是由基因变异引起的,一般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
    3 KB (479 words) - 13:33, 29 February 2024
  • 由有关节相连的内骨骼支撑并配带骨骼肌。但也有一些物种(蛇类、蛇蜥和蚓螈)因为Hox基因变异在演化过程中退化失去了四肢,仅在少数群体中残留肉眼可见的痕迹器官。 詹妮弗·克拉克(Jennifer A. Clack)的研究顯示早期的四足類,如棘石螈(棘螈),是完全水中生活的,且並不適合陸地生活。這推翻了早...
    37 KB (4,227 words) - 21:12, 18 June 2025
  • 。頸部很長,脊椎中空所以非常輕巧。手臂強壯,上臂骨長而纖細。手部有四根手指;第一指短而強壯,長有大型指爪;第二指較長且細,爪子較小;第四指是退化的痕跡器官。股骨大,腳很粗壯,並長著大趾爪。 雙冠龍與近緣的龍獵龍構成雙冠龍科,演化位置介於腔骨龍科與後來更進階的堅尾龍類之間。雙冠龍以雙足行走,可能是活躍...
    104 KB (14,050 words) - 14:59, 13 May 2025
  • 有生长空间,智齿生长时往往会有疼痛,且萌出后位置和方向会发生异常,大部分人的智齿没有咀嚼功能,没有对咬牙。也就是说,智齿一般是多余的,被認為是一種痕跡器官。 智齿常引起的疾病有:龋齿(俗稱蛀牙)、牙髓炎、冠周炎(英语:Pericoronitis)、牙周脓肿、创伤性溃疡、牙列不齐。...
    9 KB (1,036 words) - 17:07, 14 August 2024
  • (category 感覺器官)
    結節。約10%的人具有達爾文結節。右圖的a即是殘存的痕跡器官。 耳是脊椎動物獨有的聽覺器官,許多無脊椎動物使用其他種類的感覺器官來偵測聲音,例如昆蟲使用鼓膜接收聲音,但鼓膜的位置會因為不同種類的昆蟲而不同,可能在頭部以外的地方。 一些昆蟲的鼓膜器官極為敏感,提供比大多數動物更為敏銳的聽力。Ormia...
    21 KB (2,812 words) - 13:09, 5 May 2025
  • 鳗螈(学名:Siren)属是一种属于鳗螈科的水生有尾目动物,该属共有三个现存物种,一个始新世绝灭物种与三个中新世绝灭物种。现存鳗螈属具有细长的鳗鱼状身体,两个前肢已退化为痕跡器官。 现存的物种: Siren dunni Goin & Auffenberg, 1957 Siren hesterna Goin & Auffenberg...
    3 KB (207 words) - 11:45, 22 October 2024
  • 動物中,隨著頸部的長度增加,喉返神經便要繞更遠的路徑來返回喉部,因此在長頸鹿身上的喉返神經便長得驚人,常令生物學家與解剖學家稱奇,而且也一如其他的痕跡器官與DNA遺跡,喉返神經被視為脊椎動物演化上一個十分著名的歷史遺跡。 喉返神經最早應是在原始魚類身上出現,做為控制腮部肌肉的一條腦神經,而隨著脊椎動...
    5 KB (533 words) - 04:40, 1 December 2023
  • 35噸。以獸腳類來說,食肉牛龍高度特化並且非常獨特。眼睛上方長有厚犄角,這在其他所有獸腳類都未曾觀察到過;縱視非常高深的頭顱長在肌肉發達的粗壯頸部上。此外另一項明顯特徵是極短、已退化成痕跡器官的前肢,搭配長而纖細的後肢。骨骼標本還額外保存了大面積的皮膚印痕,可知牠身上鑲嵌著許多小塊(直徑約5毫米)、不重疊的鱗片,身體兩側長著許多大型、不...
    79 KB (8,752 words) - 08:41, 8 March 2025
  • Blaffer Hrdy)般的研究者把陰蒂高潮視為「一种適應方式,對女性性行為和性的演化有着重要的影響」,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者声稱陰蒂只是痕跡器官的一种,並對陰蒂是一項適應特徵的説法予以否定,抱有此一觀点的研究者包括唐納德·西蒙斯(英语:Donald Symons)和史蒂芬·古爾德。但古爾德...
    130 KB (15,819 words) - 15:17, 6 April 2025
  • 在一些爬行类、鸟类和鲨鱼有完整的瞬膜。由於瞬膜在演化的历史出現得早,多數動物的身上都能看到遺留,尽管多数哺乳类的瞬膜变成痕迹器官只残存一小部分于内眦,少数哺乳动物,如猫、骆驼、北极熊、海豹和土豚,具有完整的瞬膜。人也有瞬膜但已經退化,這片瞬膜也残存在眼内角,为不能活动的半月皱襞。...
    1,001 bytes (136 words) - 01:59, 12 May 2023
  • 痕跡,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跡...
    13 KB (1,751 words) - 00:18, 17 January 2024
  • 神聖糞金龜的頭部具6枚明顯外緣齒,前足脛節上也具有4枚齒突,可以用來挖掘泥土或是切割糞便。 和其他糞金龜屬的成員一樣,神聖糞金龜前足跗節已經退化為痕跡器官,僅殘留部份協助挖掘的爪狀構造。中、後兩對足則仍然為完整的5節。 身長可達3公分。 神聖糞金龜生活在地中海盆地的海岸沙丘與河流濕地,橫跨北非、南歐...
    7 KB (805 words) - 16:18, 21 May 2023
  • rex」)。「蘇」的化石也包含了完整的前肢。 與身體相比,暴龍前肢非常短小,長度僅有1公尺,但在早期的親緣物種仍有長手臂。然而它們並非痕跡器官,並有肌肉附著的痕跡,顯示暴龍的前肢有相當的力量。早在1906年,奧斯本便已發現這個特徵,他推測這些前肢是在交配時抓住配偶的。另有理論認為暴龍的前肢是用來協...
    143 KB (16,277 words) - 03:46, 21 May 2025
  • 分,但肛毛的生長和特性有所差別(相較於陰毛,肛毛一般相對軟細且集中於肛門周圍)。 随着演化,人类体毛越来越稀少,肛毛即与智齿及盲肠一样,属于人类的痕迹器官。人体体毛生长的部位多数是遗传的,并与当地的气候有关,一般来说,天气热的地方人的毛会比较少或者比较细,冷的则相反,但这不是绝对的。另外会阴部长毛与...
    1 KB (203 words) - 02:00, 9 May 2024
  • 前列腺(英語:prostate),又稱摄护腺,為雄性哺乳動物生殖系統中的一個器官,属外分泌腺。與女性的斯基恩氏腺同源。 “攝護”一詞最早出现于日本1805年出版的《醫範提綱》一书。 “摄护腺”一詞最早出现于日本1826年出版的《重訂解體新書》一书。 英文prostate...
    9 KB (1,049 words) - 22:29, 21 June 2025
  • 的膜內骨,稱為隔頜骨(英语:septomaxilla)。由於隔頜骨在無冠獸屬(英语:Acristatherium)(白堊紀的真獸下綱物種)已退化為痕跡器官,因此被普遍認為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獸亞綱哺乳動物。有趣的是,現存的單孔目仍然保有隔頜骨。 前上頜骨的大小與結構也被科學家用來當作數科蝙蝠分類的依據。...
    6 KB (671 words) - 05:07, 17 July 2024
  • Online Dictionary. 2009. Merriam-Webster Online. 22 January 2009 <http://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preadapt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返祖现象 痕跡器官...
    8 KB (776 words) - 11:35, 25 February 2022
  • 人類陰莖是男性人類排尿和交配的器官。人的陰莖陰莖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根部、體部,以及用以覆蓋龟头的上皮部分(包括陰莖体部两侧的皮膚和包皮)。阴茎的主體主要由两个位于背侧的陰莖海綿體和一个位于腹侧的尿道海綿體組成。尿道則經過與射精管連接的前列腺以及陰莖海綿體,最终到達尿道外口,其位於陰莖龜頭的尖端。以...
    28 KB (3,639 words) - 16:43, 21 June 2025
  • 大多半穴居哺乳動物的眼睛仍未退化;囊鼠的眼睛雖然非常小,但仍然保有作用。不过,完全穴居的哺乳動物(如袋鼴)的眼睛已經完全退化,比如鼴鼠的眼睛退化為痕跡器官,金毛鼴的眼睛表層更是直接被皮膚覆蓋。和眼睛类似,穴居哺乳動物的外耳廓也大多偏小或退化。完全穴居的哺乳動物大多擁有較粗短的四肢,可爆發出更強的力量...
    227 KB (24,219 words) - 04:34, 13 June 2025
  • 器官移植手术的数量为6万-10万例。三位作者表示,加拿大、美国、欧盟等外国政府需要开始对进入中国进行器官移植手术的公民数量进行记录。下一步将是禁止“器官旅游”。美国国会众议院2016年通过343决议,呼吁中共停止从法轮功等良心犯身上强摘器官,谴责中共迫害法轮功修炼群体。其它譴責並要求調查活摘器官...
    113 KB (12,962 words) - 03:25, 4 May 2025
  • 已適應演化出其他功能的情况下,例如人類的手,鳥類的翅膀,鯨魚的鰭等。所有上述的動物都是四足類,但都不是四足步行動物。即使是四肢已完全喪失或已演變為痕跡器官的蛇,也屬於四足類。 大多數四足步行類動物都屬於四足類,但也有少數的例外,譬如昆蟲中的螳螂即是四足步行動物。...
    9 KB (932 words) - 04:28, 12 May 2024
  • 遗迹化石 (redirect from 生活痕跡)
    痕迹化石,又称生痕化石、踪迹化石、遗迹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远古生物活动的遗迹和遗物,属于古生物化石的一种,是遗迹学主要的研究对象。远古生物活动的遗迹包括钻迹、移迹、足迹等,如生物挖掘的潜穴、低等动物爬行时留下的移迹、高等动物留下的足迹等。遗物包括远古生物的排泄物、代谢物、生殖物,甚至古人类所用的石器,如粪化石、胃石、蛋等。...
    2 KB (190 words) - 00:58, 8 June 2024
  • 斯瑪魯的母親,星忍村上忍,之後死於赤星之手。 孔雀妙法 孔雀妙法·移 利用星星查克拉幫動自己無法搬動的事物。 孔雀妙法·瞳 將星星查克拉集中於瞳孔上後,並能窺視到查克拉所遺留下的痕跡。 孔雀妙法·翼 在背後幻化出兩對羽翼,飛向天空。 孔雀妙法·念 畫下「念」字術式,讓自己的星星查克拉留下來,會呼應至親的查克拉,再以類似分身的形式出現。...
    260 KB (46,496 words) - 14:47, 19 June 2025
  • 括共同的DNA序列,可以作為進化關係的依據,建立生命之樹(系统发生学)。 雖然演化有很大部份發生在久遠的過去,但是經由痕跡器官、過渡化石、反祖現象和種系發生學重建一個種系或生物器官的演化歷史,可以證明過去的生物和現在的生物都經歷漸變的演化。 演化論是可以用來預測或實際應用的,例如細菌的抗藥性演化、...
    94 KB (11,470 words) - 06:22, 22 May 2025
  • 刘晓波 (category 死于多重器官衰竭的人)
    2017年6月,刘晓波因确诊肝癌晚期而获中國政府批准保外就医,其後於沈阳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与外界隔离的状态接受治疗。7月13日17時35分,医院宣布劉曉波病情恶化并因多重器官衰竭,经抢救无效逝世,享年61歲。他的遺體在北京时间2017年7月15日約6時30分火化,當天中午海葬。 1955年12月28日,刘晓波出生于吉林省...
    158 KB (17,901 words) - 16:34, 3 June 2025
  • 痕跡與地穴的遗迹化石顯示,當時可能存在有三胚層(英语:triploblastic)的蠕蟲型動物,寬度為5毫米(0.20英寸),外型約近似於現存的蚯蚓。然而,现今的巨型單細胞原生生物圓球網足蟲也能產生類似的痕跡,因此拉伸纪的化石痕跡...
    123 KB (11,271 words) - 04:37, 22 June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