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是由義大利于1935年10月3日发起的入侵埃塞俄比亚的军事行动。義大利以1934年12月一次意属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的边界冲突为借口,拒绝衣索比亞的所有和解请求,大举入侵埃塞俄比亚。战争一共进行了約7个月,以埃塞俄比亚被军事占领及并入意属东非告终。...
21 KB (1,830 words) - 11:34, 6 May 2025
衣國皇帝死于马塔马(Mattama)。米尼力克登基称帝。并与意大利在1889年5月2日簽訂不平等的《烏西亞利條約》。條文規定衣索比亞方面割讓北部領土,由義大利用200萬里拉作為交換代價。義大利更自由解釋第17條條文,在簽訂的那年宣布衣索比亞為保護國,佔領了北部領土。 1890年,意大利把從衣索比亞...
15 KB (1,865 words) - 11:33, 6 May 2025
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是義大利和衣索比亞之間的軍事衝突,兩國發生過多次衝突: 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 (1887—1889) 第一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1895-1896年。 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1935-1936年,義大利武裝入侵衣索比亞,當時引發國際聯盟的干涉。...
439 bytes (45 words) - 15:25, 29 December 2024
義大利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盟軍深入義大利內陸及包圍德軍和義大利軍的大規模軍事行動,作戰時間從1943年算起,到1945年戰爭結束;參戰盟軍司令部策劃所有在地中海盟軍登陸意大利作戰,自西西里島登陸戰役到義大利本土直到1945年5月德軍和意軍殘餘在義大利北部宣佈投降,攻防戰才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共同結束。...
14 KB (1,281 words) - 15:17, 10 May 2025
義大利對衣索比亞、1937年對西班牙、1939年對阿爾巴尼亞發動了成功的軍事行動。 1940年,義大利作為軸心國的主要成員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儘管最初取得了成功,但后来在北非和蘇聯戰役中卻遭遇失敗。盟軍在西西里島的登陸導致了法西斯政權垮台,新政府於1943年9月向盟軍投降。義大利...
28 KB (2,848 words) - 05:27, 23 April 2025
第二多的非洲國家(僅次於尼日利亚)。國土面積為110萬平方公里,首都及最大城市是亚的斯亚贝巴。 衣索比亞於距今10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已有人類活動,並於公元1世紀左右出現最早的王國記載。中世紀時哈比沙人、阿姆哈拉人先後在此建立基督教王朝。19世紀初列强瓜分非洲,埃塞俄比亚在與義大利王國的戰爭...
58 KB (5,763 words) - 11:39, 21 May 2025
Incident)中均無責後不久,義大利便入侵衣索比亞,爆發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 義大利不久便征服衣索比亞,隨後西班牙內戰爆發,被多方視為二戰的試驗場,其中德國向法蘭西斯科·佛朗哥的國民軍提供部隊、武器及其他資源的援助(英语:Spanish Civil War and Foreign Involvement),義大利也同樣派兵支援。...
18 KB (2,358 words) - 06:26, 7 April 2025
第二階段(1925年-1929年)則是「法西斯專政的建設」;第三階段(1929年-1934 年)外交政策干預較少;第四階段(1935年-1940年)的特點是侵略性的外交政策:從厄利垂亞和索馬里蘭發動的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
10 KB (879 words) - 07:28, 4 November 2024
戰爭剛開始只不過是同時發生的不同軍事衝突,兩場戰爭最終於1941年合併,此時才進入「世界大戰」階段。 其他說法還包括1935年10月3日,因為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的舉動而爆發戰爭。另外也有人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是屬於「歐洲內戰 」(European Civil War)或者是「第二次三十年战争...
256 KB (29,980 words) - 12:26, 21 May 2025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最後戰鬥以及纳粹德国投降的事件發生在1945年的4月底至5月初。 1945年4月27日當盟軍迫近米蘭時,義大利社會共和國領袖貝尼托·墨索里尼被義大利共產黨游擊隊第52加里波第旅截住,當時墨索里尼正試圖從義大利逃往瑞士的一個由德軍防守的高射炮團。4月28日墨索...
34 KB (3,701 words) - 15:59, 9 March 2025
蘇德戰爭(納粹德國方面稱為東方戰線,德語:Die Ostfront;蘇聯方面稱為偉大的衛國戰爭(或偉大衛國戰爭,俄语: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羅馬化:Velikaya Otechestvennaya Voyna,而「衛國戰爭」本指1812年的俄法戰爭)是第二次...
150 KB (20,296 words) - 12:41, 20 May 2025
義大利被迫在1920年撤出該地。 當墨索里尼統治義大利時,他將目光轉向阿爾巴尼亞,從1925年起義大利開始干預阿爾巴尼亞的經濟,當時阿爾巴尼亞同意義大利開採其礦藏,跟著在1926年的《第一次地拉那條約》及1927年的《第二次地拉那條約》中,義大利...
10 KB (1,173 words) - 22:54, 18 December 2024
儘管義大利在1895至1896年間的第一次義大利-衣索匹亞戰爭中被阿比西尼亞打敗,但當墨索里尼執政後,義大利便在1935至1936年間發動第二次義大利-衣索匹亞戰爭,成功擊敗阿比西尼亞。1936年5月9日,義大利國王維克托·伊曼紐爾三世宣佈成為衣索匹亞皇帝。 而墨索...
19 KB (2,227 words) - 15:43, 20 May 2025
戰爭爆发前,中国在亚洲孤军作战。1941年12月,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同年12月9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發布《國民政府對日本宣戰布告》,中華民國再度以正式公告方式對日宣戰,中華民國與美國和英國結成同盟共同對日本、德國和意大利三國軸心作戰。自此中日戰爭正式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
42 KB (3,950 words) - 08:53, 13 April 2025
衣索比亞與阿爾巴尼亞,擁有阿爾巴尼亞、希臘部份島嶼、義屬東非及義屬利比亞。義大利並意圖將勢力擴展到全地中海區域及中東地區。儘管義大利王國早與納粹德國簽有「鋼鐵條約」(Pact Of Steel),但義大利直到1940年6月10日德軍成功入侵法國後才加入戰爭。 參戰的義大利...
91 KB (14,348 words) - 15:01, 13 May 2025
本條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對受波及國家造成的傷亡統計。 在二戰中直接死于战争及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屠杀等)的人约为7,000萬(欧非战场约占67%,欧非战场死亡人员中的33%是死于纳粹集中营或是被纳粹集体屠杀、虐杀的,占二战中遭交战各方刻意屠...
20 KB (1,648 words) - 07:41, 17 May 2025
馬奇諾防線 曼納海姆防線 邁塔克薩斯防線 齊格菲防線 Taunton Stop Line(英语:Taunton Stop Line) 英伊戰爭 國共內戰 希臘內戰 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 中國抗日戰爭 諾門罕戰役 西班牙內戰 蘇芬戰爭、繼續戰爭、拉普蘭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參戰國列表...
28 KB (987 words) - 11:07, 31 January 2025
埃米利奧·德博諾 墨索里尼的心腹,意大利殖民地部長,1935年升任陸軍元帥。德博諾是法西斯四巨頭之一,和米凱萊·比安基、巴爾博、切薩雷·馬里亞·德韋基等法西斯重要人物在1922年和墨索里尼一起向羅馬進軍奪取意大利政權。他在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亞戰爭中擔任義大利皇家陸軍的總指揮,由於過于謹慎而被墨索...
28 KB (3,632 words) - 03:28, 22 May 2025
太平洋戰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英、美等國所主導規劃的四大戰場區域之一。該戰區的同盟國勢力以美國海軍、陸軍與陸戰隊和中國軍隊組成佔絕大多數,其他國家有英國、紐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及斐濟等國軍隊;相對的軸心國則以大日本帝國和泰國為主。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1942年3月由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JCS)將太平洋戰場畫分為:...
4 KB (383 words) - 01:18, 29 September 2022
義大利承認衣索比亞的獨立和主權,但孟尼利克二世也承認義大利對於厄立垂亞地區的統治。 之後,厄立垂亞作為義大利的殖民地,並在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後,併入部分原屬衣索比亞的土地而獲得擴張。殖民期間阿斯馬拉取代沿海的馬薩瓦,成為殖民地的重心,義大利...
7 KB (835 words) - 12:08, 4 February 2025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英語:Victory over Japan Day,一般簡稱「V-J Day」)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戰場中,日本投降從而實際上戰爭結束的日期及其後每年的紀念日。由於戰事在各國終止的日期不等,此日在各國也有不同的紀念日期。美東戰時日光時間(UTC-4)1945年8...
30 KB (3,582 words) - 11:21, 21 May 2025
非战公约 (redirect from 關於廢棄戰爭作為國家政策工具的普遍公約)
国际公约,该公约规定放弃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手段和只能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雖然在條約簽署後在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等大型戰爭中公约並没有起到遏止效果,但是该项公约是人类第一次放弃战争作为国家的外交政策。 该公约由法國外交部部長白里安、美国国务卿凯洛格于1927年发起,目的是法美...
12 KB (738 words) - 05:42, 27 August 2024
轴心国 (category 含有義大利語的條目)
Achsenmächte)最初稱為羅馬-柏林軸心(英語:Rome–Berlin Axis),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結成的戰爭聯盟,以德國、意大利、日本3個國家為中心。 軸心國源自德國、義大利與日本三國在二十世紀30年代為確保自身擴張利益而成立的聯盟。墨索里尼在1936年10月23日與希特勒簽訂議定書後,宣布了柏林-罗马軸心的...
22 KB (2,018 words) - 12:23, 21 May 202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领袖罗列出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的一些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事将领。 利奧波德三世 利奥波德三世- 从1934年至1951年担任比利時国王。战争开始前利奥波德三世提出准备迎战。 比利時投降后,整个政府遷往英国,而他却留下来面对侵略者,拒绝与纳粹德國合作。 熱圖利奧·瓦加斯...
13 KB (1,187 words) - 17:02, 11 May 2024
意属东非(意大利语:Africa Orientale Italiana)是義大利在东非的一个殖民地。它成立於1936年,由意大利属索馬里,厄立特里亞和新佔領的埃塞俄比亞帝國合併而成,埃塞俄比亞在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中被征服。 意属東非分為六個省分别是:厄立特里亞省(包括今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北...
6 KB (474 words) - 14:52, 28 April 2025
同盟國的戰爭罪行,是指同盟國對軸心國平民及軍人的「處置」,違反戰爭法的一些指控和法律證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同盟國對軸心國的戰犯進行了多次審判,其中最著名的是紐倫堡審判和東京審判。然而在歐洲,這些法庭是在《倫敦憲章》的授權下所設立的——這意味著這些法庭只審理納些為軸心國利益所行事的人所犯的戰爭...
94 KB (11,261 words) - 06:30, 19 May 2025
伊塔洛·加里波第 (category 意大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军事人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在战间期加里波第获得多个不同的参谋、团和旅指挥官职务,不断晋升。 1935年在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中加里波第在北方战线指挥第30步兵师。他的师是驻扎在厄立特里亚的第一军团的一部分。1936年意大利战胜埃塞俄比亚(即衣索比亞)后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和意属索马里兰合并为意属东非殖民地。...
4 KB (468 words) - 18:18, 19 March 2024
6月14日占领巴黎。随着法国沦陷,英国开始从法国战略性地撤出所有剩余的英国军队。 随着战争即将结束,意大利也向英国和法国宣战,但进展甚微。随着局势变得严峻,法国总理菲利普·贝当于1940年6月22日签署了第二次贡比涅停战协定,条款于6月25日生效。停战条款要求德国占领法国北部,并将阿尔萨斯-洛林并入...
35 KB (4,898 words) - 05:49, 12 February 2025
同盟國入侵義大利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1943年9月入侵義大利王國本土的軍事行動,該行動由哈羅德·亞歷山大將軍率領的第15集團軍實施(由馬克·韋恩·克拉克指揮的美國第5軍團及伯納德·勞·蒙哥馬利指揮的英國第8軍團組成)。此行動是跟隨於西西里島登陸戰役的勝利而實施的,主要戰役是代號為雪崩作戰的在西...
22 KB (3,182 words) - 05:36, 8 May 2025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無條件投降。因为该投降书于欧洲中部时间1945年5月9日零时生效,故此不同时区的国家会产生日期差异。 每年在這天,歐洲各地,尤其是在二次大戰中勝利和曾經受法西斯和極權主義佔領和襲擊的國家,都會以不同方式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的結束,或作為向世界訓示戰爭的禍害。...
4 KB (173 words) - 04:51, 8 May 2025
,其中自由泰人运动组织便拥有九万名反抗者,此组织受许多前政府官员支持,如比里·帕侬荣。这些抵抗者曾为盟军提供情报,并时常进行游擊反抗活动。在日本战败后,尽管泰国作為軸心國之一,但其仅向同盟國支付了小额的战争赔款而了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爆发时,泰国处于军政府统治时期,总理銮披汶·颂堪受法西斯主义...
12 KB (1,717 words) - 13:55, 27 Februar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