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期以德国为中心兴起的一场国际性文学运动。表现主义文学是表现主义艺术在文学领域的体现,涉及到文学的各个领域,其中戏剧和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 “表现主义”一词源自拉丁文“expressus”,具有“抛掷出来”、“挤压出来”的意思。表现主义思潮最先出现在绘画界,其后波及文学...
12 KB (2,131 words) - 06:12, 31 January 2024
现代主义文学,又称现代派文学,是1890年—1950年间流行于欧美各国的一个国际文学思潮。在纵向上,前承古典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后接后现代主义文学。在横向上,包括象征主义文学、表现主义文学、未来主义文学、意识流文学、意象主义文学和超现实主义文学等流派。...
12 KB (1,931 words) - 20:31, 31 January 2025
表现主义(法語:Expressionnisme)是20世纪初流行于法国、德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和艺术流派。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后德国画家也在章法、技巧、线条、色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逐渐形成了派别。后来发展到音乐、電影、建筑、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
8 KB (1,229 words) - 16:53, 29 April 2025
意识流文学泛指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既包括清醒的意识,更包括无意识、梦幻意识和语言前意识。“意识流”(英语:Stream of consciousness)一词是心理学词汇,是在1918年梅·辛克莱评论英国陶罗赛·瑞恰生的小说《旅程》时引入文学界的。意识流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
10 KB (1,624 words) - 21:05, 18 March 2025
象征主义文学是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西方主流学术界认为象征主义文学的诞生是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岭。...
14 KB (2,473 words) - 05:53, 1 October 2024
未来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期兴起于意大利的一个文学流派,是未来主义艺术在文学领域的体现。未来主义文学的成就不如未来主义绘画高,在横向上也并没有如法国象征主义文学和德国表现主义文学一样发展成国际性的文学运动。未来主义文学的发展主要局限于意大利一国,在晚期也波及邻国法国和刚刚成立不久的苏联。 未来主义文学...
9 KB (1,612 words) - 10:51, 25 February 2014
Toorop)、中國的李金髮等。 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注重以细节表现现实,法国象徵主义一大部分上是对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挑战。象徵主义运动倾向于灵性、想像力和梦幻的感覺。一些作家,譬如約里斯—卡爾·于斯曼,最初是博物学家,后来才向象徵主义的方向发展,这反映了他在宗教和性灵的觉悟。 在文学方面的象徵主义...
5 KB (605 words) - 05:49, 12 December 2024
超现实主义文学是继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之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又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重要流派。超现实主义文学诞生于1924年的法国,从1924到20世纪60年代历时半个世纪,扩及欧美24个国家。这一流派有明确的政治、社会和文学理论以及一套实验性的艺术方法,但情况极为复杂。作为一场广泛的文艺运动的...
13 KB (2,306 words) - 17:45, 11 February 2023
主义文学试图还原人们所熟知事物的本来面貌。现实主义作家们客观地描写日常生活中平凡普通的活动和经历,反对使用浪漫主义及其它各种与其相似的表现手法。然而,文学批评家伊恩·瓦特(英语:Ian Watt)则认为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起源于18世纪早期。紧随现实主义文学之后的有自然主义、社会现实主义以及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27 KB (3,942 words) - 23:55, 4 February 2025
自然主义文学作为西方文学的一个流派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至欧美和世界各国。自然主义文学是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极致蜕变的产物,也是生物学、遗传学等科学理论影响文学创作的结果。自然主义思潮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尽管“自然主义”一词本身来自绘画艺术领域,成就基本上只局限于文学领域。...
10 KB (1,694 words) - 05:32, 26 November 2023
主义者经常挑战权威,这是文学风格在1960年代的政治倾向背景下首次出现的表现。这种灵感体现在后现代文学对其所谈论的政治问题的高度自我反思上。 “后现代主义”一词有时用于指代从建筑到历史理论到哲学和电影等许多不同的东西。一些人因此区分了后现代主义...
19 KB (2,978 words) - 12:51, 6 June 2025
O'Neal)可以指: 奧尼爾 (體育品牌) 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1888年10月16日-1953年11月27日),美国表现主义文学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沙奎尔·奥尼尔(Shaquille O'Neal,1972年3月6日-),前美国NBA聯盟的中鋒球員,2011年6月1日宣佈退役。...
2 KB (253 words) - 14:34, 21 July 2022
尤金·奥尼尔 (category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尤金·奥尼尔(英語:Eugene O'Neill,1888年10月16日—1953年11月27日),美国著名剧作家,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琼斯皇(英语:The Emperor Jones)》、《毛猿(英语:The Hairy Ape)》、《天边外(英语:Beyond the Horizon...
10 KB (1,464 words) - 07:42, 1 March 2025
伤痕文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於1970年代末“拨乱反正”时期出现的文学创作思想,是中国大陸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出现的文学潮流,一度成为1980年代文學思潮的主流。伤痕文学主要表现文化大革命為人们带来的精神、物质上的巨大伤害,以及反思国家民族前途,是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文学现象,与“反思文学...
16 KB (1,521 words) - 22:14, 8 March 2025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並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在纵向上,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拨;在横向上,浪漫主义文学和随后出现的现实主义共同构成西方近代文学的两大体系,造就19世纪西方文学...
21 KB (3,710 words) - 09:13, 15 October 2024
主義者認為,通過承認人類存在的無意義,我們可以超越自我,並在生活的過程中創造自己的意義和價值。 在藝術領域,荒謬主義對戲劇、文學和電影等表現形式產生了重要影響。一些作品以荒謬的情節、角色和對話來反映人類存在的無意義。這種表現形式有時被用來嘲笑社會的虛偽和荒謬,或者探索人類存在的困境和無力感。...
2 KB (304 words) - 03:47, 23 November 2023
传奇——维基媒体消歧义页 轻重音 打油诗 文学批评——以文学作品为基础兼及文学活动、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的理论性分析 文学运动 女性化 文学理论——关于文学的理论 文学——戲劇、詩歌、小說、散文等以語言文字為表現形式的藝術 谬误——广义的谬误指的是错误的认识;狭义的谬误指的是错误的论证 逻各斯——哲學概念...
10 KB (1,429 words) - 23:24, 26 June 2025
文学创作 文学鉴赏 文学流派 文学思潮 左翼文学 文艺工作者 儿童文学 敘事學 文學理論 西方文學理論、东方文學理論 文学作品的评论和研究 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 文学研究 文艺美学 文学艺术 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学 文学思想史 文学批评 现代文学 比较文学 红学 金学 文学人物 作家 剧作家 散文家...
22 KB (2,933 words) - 10:54, 25 April 2025
主义(形式或细节来源于自然,例如前拉斐尔派或照相写实主义)、心理写实主义(有时扭曲形式以表达情感,如表现主义)或错觉主义(通过细腻的描绘技巧使想象的形式显得逼真,如超现实主义)。写实主义与摄影术在1839年一同兴起,后者为视觉写实主义提供了新的标准,同时也是以科学技术回应艺术对写实主义...
9 KB (1,503 words) - 12:05, 1 April 2024
文学表达的“瞬间”的在场中缺席一样。因此后结构主义反对西方文学传统中的道德形式主义,它只保留了伟大人物,我们应该到他们那里去寻找文学灵感,而这不过是一种政治控制和达到社会平衡的手段。 现代主义拒斥后结构主义,这是出于对恢复某种失落了的存在的渴望。后现代主义...
9 KB (1,307 words) - 06:18, 16 March 2025
CBE(德語:Oskar Kokoschka,(1886年3月1日—1980年2月22日)是一位奥地利艺术家、诗人、剧作家和教师,以其强烈的表现主义肖像和风景画以及影响维也纳表现主义运动的视觉理论而闻名。 奥斯卡·柯克西卡出生在珀希拉恩是波希米亚金匠古斯塔夫·约瑟夫·科科施卡和玛丽亚·罗曼娜·柯克西卡的第二个...
18 KB (3,058 words) - 15:25, 12 July 2023
主义理论通常认为男性主义是一种社会构建,可以通过揭露和批判性地分析其表现来推翻它。一些激进女性主義者提出建议说因为男性主义在社会中根深柢固,分离主义是唯一可行的解决办法。 其他女性主义者对此持批判性的态度,认为它违反男性的权力。 女性主义理论探讨了男性社会结构及其对性别平等目标的启示。女性主义...
113 KB (14,016 words) - 16:50, 2 June 2025
主义风格。这一时期北欧和俄国文学的繁荣对法国自然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自然主义虽然风靡一时,但由于其过于悲观的情调和极端冷峻的风格,始终未能如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一样形成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大观。19世纪下半期,一场对自然主义的大规模反拨在法国文学界出现了。这场被后人称作象征主义运动的文学...
25 KB (4,347 words) - 17:11, 17 June 2025
文學及文化運動,始於18世纪末歐洲,盛於1800至1850年间。浪漫主義注重情感、个人主义,提倡自然天性,对科学和工业持怀疑态度,带有赞颂过去、憧憬中世纪、摒弃古典主义的色彩。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啟蒙時代社会政治规范和科学理性的反思催生了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在视觉艺术、音乐和文学...
36 KB (4,871 words) - 11:31, 12 May 2025
新新闻主义,一译新吉纳主义,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新新闻主义报道最显著的特点是将文学写作的手法应用于新闻报道,重视对话、场景和心理描写,不遗余力的刻画细节。新新闻主义被认为是20世纪实务新闻学最激进的一种报道理论。其发展的高峰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包括汤姆·沃尔夫、诺曼·梅勒、楚門·柯波帝...
3 KB (548 words) - 10:05, 9 October 2022
對象。著名的藝術家有莫內、馬內、竇加、雷諾瓦等,其中塞尚後開創了後印象派。 在視覺藝術領域的印象派後,很快的便出現了印象乐派、印象文學派等其他領域的類似派別。 印象主义画派是19世纪重要的艺术流派之一,它兴起于19世纪60~70年代,名于1874年此画派画家的第一次联展。19世纪最后三十年里,它成...
18 KB (2,960 words) - 07:29, 12 February 2025
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主要在法国流行的一种音乐样式,受象徵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這類作品并不描述现实的事件,而是建立在色彩、运动和暗示(Suggestion)之上。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 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为德布西和拉威尔,其流行地域亦以法国居多。...
8 KB (887 words) - 14:19, 4 October 2024
後現代主義(英語:Postmodernism)是一個以“難以下定論”為特點的主义,主要發生在20世紀中期到21世紀前期,上接現代主義。 後現代主義的追隨者有意識的跳脫出約定俗成的框架之外,熱衷於把自己的作品塑造為一種前所未聞的新形式。在後現代主義之後,世界各地的哲學、藝術、建築、文學就分裂成各種流派,再無一個統一的風潮。...
47 KB (7,790 words) - 02:41, 14 May 2025
新人文主义(New humanism)是一个文学批评理论及其对文化和政治思想术语,由美国保守派学者欧文·白璧德和美国文学评论家兼散文家保罗·埃尔默·莫尔于1900年左右发展起来。 新人文主义是1910年至1930年间美国的批判运动,基于英国诗人和评论家马修·阿诺德的文学...
5 KB (675 words) - 03:57, 8 May 2023
美国文学(英語:American literature 或 Litera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指在美国产生的文学(也包括建国前殖民地时期的文学作品)。用英語寫成的美國文學可视为英语文学的一部分。 早期的美国文学是从欧洲文学的样式和风格中衍生出来的。华盛顿·欧文的杰作《李...
19 KB (3,395 words) - 13:21, 12 December 2023
罗兰·巴特 (category 法國文學評論家)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年11月12日—1980年3月26日),法国文学批评家、文學家、社會學家、哲学家和符号学家。巴特的許多著作對於後現代主義,尤其是結構主義、符號學、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與後結構主義思想的产生了很大影響。 1915年11月12日,羅蘭·巴特出生在法國諾曼第的瑟堡。...
33 KB (4,977 words) - 11:03, 8 March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