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屬(學名:Ornithopsis)是蜥腳下目腕科的一屬中型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英格蘭。曾被認為是畸形的異名,而畸形本身是個「未歸類物種集中地」,但有研究認為這兩者並不是相同動物。雖然的一些物種被認為是其他屬的異名,但是的模式種卻有可能是有效種。 模式種是赫克氏龍(O...
    10 KB (1,409 words) - 21:13, 31 July 2022
  • 屬(學名:Spinops)是角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北美洲。棘屬於尖角亞科,頭盾頂端的角狀物類似尖角、戟的混合體。棘的發現,顯示角科在白堊紀晚期的短時間內達到高度多樣性。 在1916年,美國化石挖掘商人查爾斯·斯騰伯格(Charles Hazelius...
    7 KB (883 words) - 04:16, 12 March 2022
  • “粤穗各界对九龙事件外交后援会”,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游行最终失控,酿成了火烧英国领事馆的“沙事件”。 1996年,沙的建筑群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国务院将沙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区。 目前,沙是广州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島上绿化较好,有古树150多株。建築方面,多为19世纪末...
    28 KB (2,236 words) - 06:29, 15 April 2024
  • 角鳄(属名:Ceratosuchops,意为“有角的鳄鱼面孔”)或译角,是棘科恐龙的一个属,生存于早白垩世(巴列姆阶)的英国。 2021年,模式种冥鹭角鳄(C. inferodios)由克里斯·巴克(Chris Barker)、德恩·耐许(英语:Darren Naish)(Darren...
    6 KB (528 words) - 11:40, 3 October 2023
  • 蹠類(學名:Avemetatarsalia)是蜥形綱主類的兩大演化支之一,由英国古生物學家迈克尔·本顿(英语:Michael Benton)於1999年提出,用以包含所有親緣關係與鳥類較近、與鱷魚較遠的物种。 蹠類學名由拉丁字根“Ave”(鳥類)及“metatarsal”(蹠骨)所組成,主要基...
    7 KB (472 words) - 14:59, 17 September 2023
  • 屬等還要早的翼類物種,甚至比大約生活在1億年前的始祖鳥來得更早,但是研究人員根據骨骼系統則認為黎明屬可能與近鳥類、擅攀鳥龍科與始中國羽屬較無直接的發展關係。對此一些科學家認為其是絕大部分鳥類最古老的直系物種,然而也有科學家認為僅能夠將其視為類似鳥類的有羽毛恐龍之先祖。 徐氏曙光...
    9 KB (804 words) - 12:21, 26 March 2024
  • 拉金塔(属名:Laquintasaura)是委内瑞拉发现的一属臀目恐龙,仅含有模式种委内瑞拉拉金塔(Laquintasaura venezuelae)。该物种是委内瑞拉发现的首个恐龙,所知于大量遗骸,且所有遗骸皆出自单个尸骨层(英语:bonebed)地点,主要由马塞洛·桑切斯-维拉格拉(Marcelo...
    27 KB (3,528 words) - 11:19, 22 May 2024
  • 中華龍屬(屬名:Sinosauropteryx,意為「中國的蜥蜴翅膀」,早期也譯為中國蜥翼)是目前所發現擁有化石化羽毛痕跡的恐龍中,年代最早而且最原始的,也是遼寧省熱河群第一個發現的恐龍化石。中華龍生存於早白堊紀的中國,牠們可能是美頜的近親。目前已知最大的標本身長約1公尺,其中大部分為牠們的...
    24 KB (2,889 words) - 09:56, 8 December 2023
  • mackesoni):疑名,現為麥氏恐梁(Dinodocus mackesoni)的異名。 貝氏畸形(P. becklesii):與貝氏魯鈍(M. becklesii)同義。 赫克氏畸形(P. hulkei):現為赫克氏(O. hulkei)。 利氏畸形(P. leedsii):疑名。與利氏(O. leedsii)、利氏似鯨龍(C...
    6 KB (937 words) - 12:47, 11 October 2022
  • 莫雷利亚齿属(学名:Morelladon)是一属己灭绝的草食性硬棘脚亚目恐龙,生存于约1.3亿年前早白垩世的西班牙。 2013年,国立远程教育大学(UNED)和马德里自治大学的研究小组在莫雷利亚马斯德拉帕雷塔(Mas de la Parreta)采石场的马斯德萨巴特(Mas de...
    5 KB (726 words) - 07:24, 22 May 2024
  • 殘喙翼屬(屬名:Coloborhynchus,又誤譯為科羅拉多斯翼),是掌翼科中的一個已滅絕屬,生活在白堊紀的英国與摩洛哥。残喙翼的化石包含部份頭顱骨與其他的破碎化石。属名含义为“残缺的喙部”,指化石受到破坏和腐蚀的保存状态。 C. clavirostris(模式种),种名含义为“钥匙状的口鼻部”,指其口鼻部横截面的形状。...
    2 KB (158 words) - 12:19, 4 January 2022
  • 多塞特盗(属名:Dornraptor,意为“多塞特的强盗”)是吻类兽脚亚目恐龙已灭绝的一个属,来自早侏罗世(锡内穆阶)的英国多塞特郡查茅斯(英语:Charmouth)。该属包括单一物种诺氏多塞特盗(D. normani),所知于最初被理查德·欧文描述为属于早期装甲恐龙腿...
    10 KB (1,291 words) - 08:46, 15 June 2024
  • Hooley)将扁口掌翼归入钝颌翼属。其于2001年由大卫·安文(David Unwin)归入枪嘴翼属,又于2013年被排除在枪翼科之外。2021年对钝颌翼的研究中,博里亚·霍尔加多(Borja Holgado)将扁口掌翼视为有效分类单元并赋予其自已的属名:白...
    4 KB (403 words) - 21:59, 8 November 2023
  • 下蹲时可能与甲类相似。 塔奎特和罗素将其拥有巨大拇指爪的强壮手臂比作流星锤,并认为其主要用作防御。 沉发现于埃拉兹组,与禽类的豪勇和旷野、蜥脚类的尼日尔、一种未描述的泰坦巨类、棘科的似鳄、鲨齿科的隐及一种未描述的西北阿根廷科共享栖地。加杜法瓦还发现一种掌翼科的翼...
    17 KB (2,122 words) - 14:45, 27 September 2023
  • 來自侏羅紀晚期,與較古老的牛津鯨與較年輕的赫克氏都有相似性。1889年絲萊進行了更詳細的敘述,他認為赫克氏、牛津鯨、利氏都屬於同一個鯨屬底下。但博物學家理察·萊德克在這篇論文發表前與絲萊討論,鯨並非同一屬。萊德克認為韋爾登化石(赫克氏種)屬於...
    34 KB (4,108 words) - 08:29, 28 January 2024
  • (属名:Syngonosaurus,希腊语中意为“近似的蜥蜴”)是早白垩世脚类恐龙已灭绝的一个属,也是种发现于英国的禽类,在1879年首次命名。模式种大尾近(S. macrocercus)由英国古生物学家哈利·丝莱在1879年叙述,后来成为棘甲的异名,但在2020年的一项研究中恢复有效...
    7 KB (877 words) - 08:44, 1 May 2023
  • 世界各地共有多个憤怒主題公園,包括芬蘭坦佩雷、中國、馬來西亞等。 樂高推出憤怒系列積木。 2013年11月,憤怒在轉珠遊戲族拼圖中以寵物的角色限時登場。 2015年在LINE Rangers限時登場。 2014年1月26日,愛德華·斯諾登向媒體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英国...
    16 KB (905 words) - 14:45, 11 June 2024
  • 車內側邊緣明顯突出、及蹠骨兩側扁平及呈J狀。他進一步將鳥龍科定義為內烏肯及鳥龍的共同祖先,與及所有後裔。於2008年,鳥龍科重新被定義為鳥龍及所有相關的屬,而疏於長翼、戈壁或中國。 以下是鳥龍科的進化樹: 恰佩等人發現鳥龍科的拇趾是完全反向及有一大爪,顯示它們可以站在樹上。 Dyke...
    6 KB (457 words) - 10:20, 22 May 2024
  • 可用其牙冠宽阔的牙齿处理坚硬植被,因此分布区域可能比梁科覆盖更广泛的植被带。圆顶科牙齿形态类似腕科,分布也很广,且已知随季节迁徙,因此腕科可能也是如此。 莫里逊组发现的其它恐龙包括肉食性兽脚类剖齿、史托、嗜、角鼻、异特、蛮和食蜥王以及植食性臀类弯、橡树、奥斯尼尔...
    104 KB (14,459 words) - 01:27, 20 June 2024
  • 相比,双麦迪逊组沉积在更远内陆区的更高海拔处。该地区共存着各种各样的角类,包括河神、短角、赤角、野牛、倾角和刺丛。食肉动物包括一种未命名的伤齿科,可能是细爪、驰科的斑比盗、蜥和大型暴科惧及蛇发女怪。 双麦迪逊组和朱迪斯河群良好的脊椎动物化石记录是动物丰富、周期性自然...
    24 KB (3,120 words) - 04:52, 18 October 2023
  • 、髂鳄和美扭椎以及蜥脚类的央齿、鲸和可能的似鲸共享栖地。在斑化石旁边还发现了翼类的喙头以及不明蜥脚类和脚类的化石。 2010年,本森根据斑体型巨大和分布广泛的特点而得出结论:斑是其栖息地的顶级掠食者。他认为法国阿莫克里地块(英语:Armorican Massif)上没有鲸...
    107 KB (14,790 words) - 08:50, 23 April 2024
  • 怀特盗(属名:Vectiraptor,意为“怀特岛的盗贼”)是英国早白垩世威塞克斯组的一属驰科恐龙,模式种兼唯一种是格氏怀特盗(V. greeni),所知于部分背椎及骶骨。 怀特盗化石由业余古生物学家米克·格林(Mick Green)于2014年在怀特岛康普顿湾(Compton...
    4 KB (594 words) - 13:38, 1 July 2023
  • 優尾屬(學名:Eucercosaurus,意為「有美好尾巴的蜥蜴」。)是腳下目恐龍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英格蘭。模式種是E. tanyspondylus,化石於1879年發現,並在同年由英國古生物學家哈利·絲萊敘述、命名,目前是一個疑名。優尾曾長期經被歸類於甲...
    3 KB (217 words) - 00:32, 5 March 2022
  • 山明(日语:山 明/とりやま あきら Toriyama Akira,1955年4月5日—2024年3月1日),日本漫畫家,愛知縣清須市出身,漫畫作品包括《怪博士與機器娃娃》和《七珠》,也擔任了幾款流行電子遊戲的角色設定,如《勇者鬥惡》、《Tobal No.1(日语:トバルNo...
    94 KB (12,098 words) - 17:52, 20 June 2024
  • (属名:Camptosaurus,发音:/ˌkæmptəˈsɔːrəs/ KAMP-tə-SOR-əs)是一属植食性的有喙臀目恐龙,生存于晚侏罗世的北美可能还有欧洲。 属名分别取自古希腊语καμπτος/kamptos(意为“弯曲的”)和σαυρος/sauros(意为“蜥蜴”),意为“可弯曲的蜥蜴”。...
    19 KB (2,378 words) - 01:25, 30 June 2023
  • 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辟为温州近代开埠史馆,正式对外开放。 英国驻温州领事馆建筑,是温州最早、最典型的外廊(英语:Veranda)式建筑。1号楼建筑面积409平方米,阔15米,深11米,高三层,约14.5米。砖木结构,清水墙...
    8 KB (832 words) - 04:57, 12 June 2024
  • 火雞 (redirect from )
    火雞(學名:Meleagris、英語:turkey),又名七(日文稱呼)或吐绶鸡(華語稱呼),是一種原產於北美洲的家禽。火雞體型比家雞大得多,可達10公斤以上。根據傳統,美國人會在感恩節及聖誕節烹調火雞。 和其他雞形目鳥類相似,雌較雄小,顏色較不鮮艷。火雞翼展可達 1.5 - 1.8...
    12 KB (1,214 words) - 04:13, 27 May 2024
  • 脊颌翼(属名:Tropeognathus,意为“有龙骨的颚”)是大型翼目的一个属,来自早白垩世晚期的南美洲。该属被视为古魔翼科成员之一,但也有研究将其归入掌翼科。这两个科均是翼目中物种繁多的类群,以吻尖有龙骨的吻部及巨大体型而闻名。脊颌翼被视为南半球发现的最大翼,仅有庞大的神...
    23 KB (2,586 words) - 09:34, 8 December 2023
  • 誘拐,為替其母尋回骨肉,便暫時附身於良太郎。 與自己附身的嬰兒在不知何去何從的情況下遇見附身在良太郎身上的太洛斯,被太以「我也喜歡」的理由養進了電列車而與其他人相遇(不過齊格的本意是想要太郎協助他找回嬰兒的母親)。 在眾異魔人中屬於較特殊的存在(其他的異魔人對於自己回到過去的原因多少都有印象...
    76 KB (6,715 words) - 14:08, 23 February 2024
  • 所提出的那样。2007年,特纳和同事发现“EK伤齿类”是伤齿科一个独特的基干属,与金凤及更多衍生伤齿科构成的演化支共处在一个多分支(英语:polytomy)中。 始甲骨(属名:"Eoplophysis")是分布于英国中侏罗世石灰质砂层组(英语:Cornbrash...
    183 KB (23,358 words) - 23:16, 15 June 2024
  • 蒂埃塔(属名:Tietasaura,意为“蒂埃塔(英语:Tieta)的蜥蜴”)是薄板类脚亚目恐龙已灭绝的一个属,来自巴西早白垩世马尔菲姆组(英语:Bahia Group)。该属包括单一物种德氏蒂埃塔(T. derbyiana),所知于一个不完整的股骨。蒂埃塔因作为巴西命名的首种臀目恐龙而具有重要意义。...
    5 KB (570 words) - 08:54, 16 June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