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和囒(lán)銀行是荷蘭尼德蘭貿易公司(荷蘭語:Nederlandsche Handel-Maatschappij)於1903年在中國上海設立的分行,曾於1909年至1946年間在上海發行紙幣。 1824年5月9日,尼德蘭國王威廉一世在海牙宣布成立尼德蘭貿易協會股份有限公司,但有關建立公司的王室...
7 KB (776 words) - 15:21, 15 January 2025
银行门口高悬星条旗,遂被上海人俗称为“花旗银行”。该行索性在上海将正式中文名称改为“花旗银行”,1905年1月1日发行的“美商上海花旗银行”字样钞票是目前能够找到的最早证据。但在香港,“万国宝通银行”的中文名字沿用至2001年才改为“花旗银行”。至今香港仍有萬國寶通中心。...
36 KB (4,790 words) - 06:27, 2 February 2025
东方银行(英語:Oriental Bank Corporation),也称東藩匯理銀行、丽如银行、东洋银行等,19世纪的一家英属印度殖民银行。 1842年7月,西印度银行(Bank of Western lndia)在英属印度孟买成立,由英国和印度两国商人合资,印方多为孟买当地的帕西商人,注册资本为...
15 KB (1,905 words) - 12:10, 27 May 2025
渣打銀行由兩家英國海外銀行合併而成。他們分別是: 英屬南非標準銀行 印度新金山中國渣打銀行。 渣打銀行是在維多利亞女王的特許(即Chartered的英文原義)下於1853年建立。直到1858年2月倫敦總行正式開始營業。同年,渣打銀行在孟買開出了第一家分行,加爾各答以及上海...
27 KB (3,923 words) - 14:10, 6 November 2024
滙豐 (category 投资银行)
滙豐銀行在全球經營工商金融業務部(Commercial Banking)、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部(Global Banking and Markets)和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部(Wealth and Personal Banking)三大業務。 其名字源於1865年於香港創立的創始成員——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The...
81 KB (12,790 words) - 04:51, 13 April 2025
銀行在廣州沙面英國租借地設立「出張所」,數年後升格為「支店」。 直至日治時期結束之前,臺灣銀行一直扮演發行官方通行貨幣「臺灣銀行券」的關鍵性角色。 除了貨幣印製之外,臺灣銀行也擔任扶植日本本土企業的任務。在此任務下,該銀行成為許多日資私人企業在臺灣的貸款債權銀行。 1924年,日資的臺灣銀行在上海外灘建造臺灣銀行大樓。...
28 KB (3,249 words) - 13:07, 18 May 2025
银行在华设立机构。1903年,荷兰的上海和囒银行在华设立机构。1909年,朝鮮銀行在安东设立办事处。 有清一代,进入中国的外国银行有数十家,随着一些银行的倒闭和清理,到清朝覆灭时仍有12家,分别是英国的有利银行、麦加利银行和汇丰银行,德国的德华银行,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朝鲜银行和台湾银行...
38 KB (4,421 words) - 11:50, 7 February 2025
銀行。 1911年(清宣統三年/民前一年),在全國及香港共有分行五十餘處。 辛亥革命爆发后,大清银行暫停营业。1912年(民國元年),大清银行股东请求民国政府准许复办,中华民国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同意將「大清銀行」改名中國銀行,继續「中央銀行」職能,遂于1月28日在上海開股东大会,议決成立中国银行...
11 KB (713 words) - 23:28, 20 April 2025
服务于德国与亚洲地区的贸易,经营存放款、外汇、发钞和投资业务,向中国政府的借款曾达到上亿美元,是1912年成立的五国银行团成员之一,在1914年以前是在华影响力仅次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外国银行。 创办日期是1889年5月15日。德华银行总行设于上海。股本银750万两。1896年在柏林设立分行,其后...
6 KB (757 words) - 12:46, 26 January 2025
Indosuez(CAI)。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目前将东方汇理银行的品牌用于旗下投资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 1888年该行将业务扩展到中国,1889年在广州沙面法租界内开设广州分行。同年在天津法租界大法国路开设天津分行、1894年开设香港分行。1899年开设上海...
4 KB (434 words) - 10:41, 7 April 2025
法定流通貨幣。貨幣及基金代碼之表示法為HKD,標誌為HK$。 紙幣(除了拾元紙幣)由香港金融管理局授權並监管下的三家發钞銀行所發行,包括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渣打銀行(香港)和中國銀行(香港)。拾元鈔票原已經停止發行,但在香港市民的要求下,香港政府於2002年委託金融管理局重新發行拾元鈔票,並於2007...
34 KB (4,014 words) - 00:45, 17 May 2025
银行—北方银行(俄语:Северный банк (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合并,改称俄亚银行。1917年十月革命后,总行和85处分行被蘇維埃俄國收归国有,即改以巴黎分行为总行,但实力受到严重削弱。1926年9月25日因巴黎总行外汇投机失败而清理停业。 上海...
9 KB (994 words) - 13:29, 12 January 2025
银行共有8家:日本银行、横滨正金银行、日本劝业银行、日本兴业银行、北海道拓殖银行、台湾银行、朝鲜银行及朝鮮殖產銀行)。1946年,横滨正金银行被同盟國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命令解散。 1893年,横滨正金银行到中国开展业务,此后分支机构陆续撤出中国。 上海...
7 KB (1,135 words) - 06:21, 12 July 2024
上海和福州等地设立分行,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 其后英国的汇隆银行、呵加剌银行、有利银行、麦加利银行、汇川银行、利生银行、利华银行、利升银行相继进入中国。 1865年,汇丰银行在香港成立,其投资人主要是英国洋行,还有美国、德国、印度、丹麦等国的洋行,是第一家总部设于香港的英资银行,同年在上海設立分行。...
10 KB (1,444 words) - 12:28, 7 February 2025
沙逊大厦 (category 上海民国建筑)
大厦建成开业后,底层和二层出租。大厦底层沿南京路的店铺有大英花店、普宝斋古董店、安康洋行等,华懋饭店的正门也开在南京路上;沿外滩一面租给华比银行和上海和囒银行。三、四层是新沙逊洋行的办公地点。五至九层是华懋饭店。而且华懋饭店当时每层住房的风格都不相同。五层为德国式、印度式、西班牙式和...
9 KB (1,099 words) - 07:27, 22 July 2024
華比銀行(英語:Belgian Bank,舊名:Banque Sino-Belge、法語:Banque Belge pour l'Étranger)為比利時通用銀行在1902年設立的銀行,總部設比利時布魯塞爾。曾經為在華最大的外資銀行之一,也曾經是比利時海外銀行系統中最重要的銀行,在中東、東歐、倫敦和...
2 KB (297 words) - 23:12, 9 February 2025
有利銀行是第二家在香港開業的銀行(香港第一家銀行為1845年設立的東藩匯理銀行香港分行)。 1853年在印度孟买设立的“印度、伦敦、中国商业银行”(Mercantile Bank of India,London and China)。 1854年10月2日,该行在上海設立分行 1857年该行与亚细亚特许银行(Chartered...
3 KB (472 words) - 14:43, 31 January 2025
1日施行,直接法定的換算用粗體。中华人民共和国1959年发布改制之前也沿用之。 銀元:一種以銀製的貨幣,重量固定,一般不須論秤 英兩:即安士 「兩」和「両」都是数字“二”的别称,前者在中文中常用,后者日文中常用 庫平制 度量衡條例. 電子版香港法例. [2017-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8)...
5 KB (353 words) - 13:19, 27 April 2025
银行颁布《中国人民银行为调整全国白银、银元收兑办法及牌价由》,规定凡实际重量不低于0.82市两、成色不低于84%者,一律按银元收兑,每枚10,000元(旧人民币,新币1元折合旧币10,000元,下同);其他则按照含银量收兑,每两白银12,500元。中国人民银行还编写了《银元图说》,供各地分行参考。...
16 KB (2,297 words) - 14:55, 5 April 2025
」、「錢灘」、「銀局」、「銀樓」、和本地檔案中的「銀舖」和「銀祿坊」等名稱。上海組界較大的中資銀行被稱為「匯劃莊」(信用銀行)、「大同行」、或「入園錢莊」,這些銀行是錢業總公所的成員。 對於較小的上海本地金融機構(例如「非匯劃莊」(非信用銀行)或「小同行」)存在單獨的術語。...
36 KB (4,703 words) - 15:48, 4 April 2024
银行被收归国有。 1966年7月1日,巴黎国民贴现银行与国民工商银行合并组成为巴黎国民银行。2000年5月,巴黎国民银行和巴黎巴银行(Banque Paribas)合并为法国巴黎银行。 1860年,巴黎贴现银行在中国上海开设分行,称“上海法兰西银行”。 巴黎国民银行. 金投网. [2022-03-29]...
1 KB (133 words) - 01:07, 24 June 2022
上海规元,也称九八规元、豆规银,外侨称上海两(英語:Shanghai Tael),是近代上海流行的虚银两单位,在1933年废两改元之前上海金融界大多采用其作为计价和记账单位。虽然上海规元的实际单位是两,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元”而不称“圆”的货币相关概念。 上海...
17 KB (1,782 words) - 13:01, 31 May 2023
银行”,成为中国最早由官方开办的国家银行,兼具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二重性质,并在全国各地发行了“大清户部银行兑换券”。 1906年,清朝官制改革,户部改为度支部,户部银行也于1908年更名为“大清银行”,成为清朝正式的中央银行。而在正式更名之前,大清户部银行就开始以“大清银行”名义发行“大清银行...
11 KB (931 words) - 00:48, 11 September 2024
在炉房,炉房出具凭条供市面流通。南方的银炉以上海最多,但上海的银炉没有复杂的金融功能,只会承接钱庄和银行代铸银两的订单,人员不过二十多,资本最多四五千元。上海银炉熔铸的大多是进口的大条银和异地宝银及银毫,要开设银炉需要10家商号作保和公估局批准,在承接银行订单时还要出具本票以示欠款,信用不足还要拉上...
38 KB (5,871 words) - 18:41, 12 April 2025
南明货币,是指甲申之變后,由明朝皇族和官员在中国南方建立的各个政权(史称“南明”)所发行的货币。南明各个政权共有十八年历史。其中有四个政权曾铸行了货币,分别是:弘光帝朱由崧(弘光通寶)、隆武帝朱聿鍵(隆武通寶)、鲁王朱以海(大明通寶)和永历帝朱由榔(永曆通寶)。...
4 KB (661 words) - 13:37, 3 December 2022
江南造币厂 扎什造币厂 曾发行货币的 外国银行 東藩滙理銀行 渣打银行 汇丰银行 有利银行 上海法兰西银行 东方汇理银行 德华银行 银两票 银元票 大德国宝 横滨正金银行 华俄道胜银行 制钱票 银两票 银元票 花旗银行 華比銀行 上海和囒银行 臺灣銀行 相关历史 中尼银钱贸易 耗羡歸公 废两改元...
625 bytes (63 words) - 14:56, 15 January 2025
ISBN 0-670-89197-5. 张宁. 墨西哥银元在中国的流通. 中国钱币. 2003, (4): 26–31. 丁骋骋. 中国货币单位为何称“元”. 网易-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2016-10-17 [2018-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严绍林. 香港造币厂. 钱币博览...
8 KB (1,169 words) - 04:15, 19 February 2025
和澳門最低面值的硬幣為一毫。 在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話、國語)中,角又称为毛,从毫字简化而来。例如一毛錢即是一毫。現時新臺幣最低面值的硬幣為5角(在臺灣市面已不能使用,須集滿兩枚,至臺灣銀行兌換為一元)。 在某些货币体系,如欧元、美元等,在“元”和“分”之间没有对应“角”的货币单位。但在美國和加拿大,一個10分硬幣稱為one...
1 KB (161 words) - 04:06, 11 May 2023
錢(和制漢字作匁)是中国传统度量衡質量單位之一。一钱等于十分,10錢為1兩,1000錢為1貫。實際質量於各地不同時代皆有變化。一钱是一兩的十分一重。 「匁」字的由來在有兩種說法,一說因為「錢」在日語中與「泉」同音,因此日本人借用「泉」字的草書寫法創造「匁」字。另一說因為「錢」在日本的簡便計數寫法為...
4 KB (506 words) - 15:51, 18 July 2024
银行和交通银行率先使用法定含银量计算价格,实际上绕过洋厘市场,起到“废两改元”的作用,当时的学者张辑颜乃称铸造流通袁大头为“废两改元之第一步”。。陈光甫则在上海银行首创两元并用,废除洋厘差额和手续费,此举在上海银行界风行。贝祖诒提出设立统一发行的铸币厂以统一银元成色,徐寄庼则提议由中国银行和...
24 KB (3,347 words) - 12:16, 13 April 2025
纹银,又稱松紋,是一種銀合金,通常含有92.5%的银和7.5%的其它金属,如铜。加入其他金属可以增加银的硬度和强度。中國明朝與清朝使用為货币单位名称。 明代后期,由于成色优良的银子在铸造中会出现细密的纹路,人们常把足色的银锭称为“纹银”。纹银的地位深入人心,后来成为市场上公认的计量单位。但造假者使...
4 KB (565 words) - 15:48, 22 Ma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