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西比爾停戰協定(Armistice of Cassibile,意大利语:Armistizio di Cassibile,或简称l'Armistizio)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王國和同盟国在西西里島卡西比爾(英语:Cassibile (village))簽訂的停戰...
10 KB (1,486 words) - 22:21, 20 December 2024
1943年7月25日,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罢免并逮捕贝尼托·墨索里尼。1943年9月8日,意大利和同盟國阵营签订卡西比爾停戰協定,结束了和盟军的交战,但意大利內戰隨即爆發。停战协定签订后,德方开始大规模入侵、占领意大利,控制住了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地区,扶植起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德军伞兵在橡树行动中救...
18 KB (1,318 words) - 04:16, 7 July 2025
出的无条件投降之要求;9月2日,日本投降代表團共11人登上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簽署《降伏文書》,正式無條件投降。同盟國與日本以此形式達成停戰協定。 當年由各國所簽署的兩份《降伏文書》,現在一份存放在美國國家檔案館(中華民國國史館存有翻拍本,並於2016年經中華民國文化部指定為「國寶」),另一份則存放在江戶東京博物館。...
18 KB (1,834 words) - 23:47, 20 May 2025
土的战斗。此時由於即将战败,法国政府开始讨论停战的可能性,总理保罗·雷诺選擇撤退至法屬北非繼續抵抗,但最終由於不受支持而辞去总理职务,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戰爭英雄、法國元帥菲利普·贝当繼任總理,並向納粹德國求和。 1940年6月22日,德法雙方簽訂停戰協定。法国向德国投降不久后,同年7月10日,法国...
15 KB (1,888 words) - 14:06, 1 July 2025
德佔蒙特內哥羅地區,指1943年9月義大利王國投降並加入同盟國的卡西比爾停戰協定簽訂之後,被納粹德國軍隊佔領的原義屬蒙特內哥羅軍政府所轄地區。義大利軍隊從該地和鄰國阿爾巴尼亞撤退。德國軍隊佔領了蒙特內哥羅和阿爾巴尼亞,直到 1944年12月軸心國軍隊撤離之前,該領土一直處於德國占領之下。...
5 KB (394 words) - 10:22, 9 October 2023
M营(意大利語:Battaglioni M)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黑衫軍中的一支特種部隊单位,其名称中的“M”代表贝尼托·墨索里尼。1941年10月,M营诞生。卡西比爾停戰協定簽訂後,大部分原部隊士兵被国民共和国卫队接收。 Lucas-G. De Vecchi, Storia delle unità combattenti...
908 bytes (112 words) - 01:57, 25 October 2024
法國艦隊標誌著安東行動的成功,因為艦隊的摧毀使戴高樂和自由法國海軍無法獲得成功。 維希法國限制了對反對違反1940年停戰協定的無線電廣播的抵制。德國政府反駁說,是法國首先違反了停戰協定,沒有堅決抵抗盟軍在北非的登陸。5萬兵力的維希法軍在土倫周圍佔據防禦陣地,但在面對德軍要求解散時,由於缺乏抵抗軸心國的軍事能力,它不得不解散。...
4 KB (400 words) - 23:28, 15 May 2024
隨著戰事發展,1943年9月3日意大利投降。 1944年羅馬尼亞於8月發生政變後倒戈盟軍;9月9日保加利亞發生共產主義政變亦倒戈盟軍;芬蘭在9月19日和蘇聯停戰(《莫斯科停戰協定》);1944年10月匈牙利密謀退出被德國發現後被入侵(鐵拳行動),建立了傀儡政權。 日本見败局已定,於5月6日宣布废除三国公约,而納粹德...
22 KB (2,018 words) - 17:47, 25 June 2025
Force)。 聯合交戰空軍是1943年9月8日卡西比爾停戰協定(盟軍與義大利的停戰協定)生效後的結果;1943年7月,盟軍入侵義大利南部後,義大利國王維克多·伊曼紐爾三世解除了墨索里尼的首相職務,並提名皇家陸軍元帥佩特羅·巴多格里奧接替首相職務。停戰後,在王室及巴多格里奧首相領導下,義大利加入同盟...
19 KB (2,455 words) - 08:38, 5 February 2025
位并离开该国。这使共产党得以建立共产主义政权。米哈伊一直流亡到1989年罗马尼亚革命后,直到1992年才被允许返回本国。 卡西比尔停战协定 1944年保加利亚政变 莫斯科停战协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罗马尼亚(英语:Romania during World War II) 新编世界社会主义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3 KB (1,907 words) - 07:51, 13 March 2025
羅馬保衛戰 這一表述(概念上也指「德國佔領羅馬」)指的是從1943年9月8日開始,在卡西比爾停戰協定簽署後的幾天內,在意大利首都及其周邊地區發生的事件,以及部署在城市南北的德國國防軍根據阿道夫·希特勒為應對意大利叛逃而製定的作戰指令(阿奇斯)作戰的軍事指令立即採取的軍事反應。...
2 KB (226 words) - 12:08, 31 May 2025
確定越野地形是否適合坦克通行。另負責尋找淡水水源。1943年9月卡西比爾停戰協定簽訂後,該營任務為解除塔爾維西奧周邊的義大利武裝,其鄰近三國邊界。後續轉為保護當地德意志人。1943年10月至1944年6月,該部隊駐紮於義大利格拉迪斯卡迪松佐,並參與了的里雅斯特、烏迪內和伊斯特里亞半島地區的反游擊行...
17 KB (2,339 words) - 12:01, 8 March 2025
民族解放委员会(義大利語:Comitato di Liberazione Nazionale,缩写为CLN)是一个政治伞状组织,是意大利抵抗运动的主要代表。该组织反对纳粹德国在卡西比尔停战协定签署后占领意大利,同时也在意大利内战期间与意大利法西斯分子作斗争。它协调和指导意大利的抵抗运动,分为总部设在罗马的中央民族解放委员会和总部设在...
3 KB (156 words) - 12:05, 11 November 2024
墨索里尼當局于1938年开始对犹太人实行种族隔离,墨索里尼當局夺走了犹太裔意大利公民的很多基本人权,犹太儿童无权上学,犹太人不可与非犹太人通婚。在1943年卡西比爾停戰協定簽定之前,在意大利国内以及意大利在希腊、法国和南斯拉夫的占领区内,当地犹太人和来自欧洲其他地区的犹太难民的生存环境相对较为安全。1943年9月...
1 KB (179 words) - 18:43, 30 October 2024
第二次世界大戰地中海、中東及非洲戰場 (section 多德卡尼斯群岛战役)
Baytown)”登陆意大利。意大利政府当天签署投降书,并相信他们将有时间为德国可能的军事干预做准备。盟军于9月8日宣布卡西比爾停戰協定,德军实施了占领意大利半岛的计划。9月9日,美國和英国第五军团在“雪崩行动”中于萨莱诺登陆,更多的英国空降部队在“打闹行动(英语:Operation...
41 KB (5,816 words) - 03:22, 12 February 2025
員各種大小船隻,將大部分的士兵撤離歐洲大陸。同時留在大陸的法軍仍繼續抵抗,但無法阻止德軍於6月14日佔領巴黎,最終法國於6月22日與德國簽訂贡比涅停战协定。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國發動波蘭戰役,9月3日英國和法國對德國宣戰,但英國按兵不動、法軍主要守在馬其諾防線後,除了薩爾攻勢和部分海上衝突外,...
18 KB (2,376 words) - 09:18, 2 July 2025
d'operazione Prealpi)是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在意大利阿爾卑斯山的佔領地區。 1943年9月10日,為了應對意大利與同盟國達成的《卡西比爾停戰協定》,德國國防軍在達成協議前的兩天正式從佔領區中成立「阿爾卑斯山麓戰區」,該行政區包括貝盧諾省、博尔扎诺省、特倫托省。「亞德里亞濱海戰區」則包括...
5 KB (513 words) - 05:05, 16 August 2023
.....更贴近人们自身的天性。 本尼托·墨索里尼 雅克·多里奥(英语:Jacques Doriot) 卡西比爾停戰協定 鋼鐵條約 意大利社会党 意大利共产党 (1921年) 萨罗共和国 Nicola Bombacci. FondazioneRSI. 2008-02-06...
13 KB (1,359 words) - 00:24, 4 November 2024
正式组建。在意大利王国和同盟國阵营于1943年9月3日签订《卡西比爾停戰協定》后,意大利王家海军的大部分舰船都來到到了受盟军控制的港口马耳他,只有少数船只留在意大利各个港口,这些船中的绝大部分因為正在接受维护或整修,所以未能前往馬耳他。停战后,这些船所在地由於仍然被德軍控,所以要么被德军凿沉,要么被...
1 KB (176 words) - 05:42, 2 November 2024
停戰協定,中止了以色列和真主黨之間長達14個月的戰爭。該停戰協定要求雙方在簽署後的60天內暫停敵對交戰行為,真主黨需將其武裝部隊移至利塔尼河以北約40公里以外,以色列軍隊將會逐步從黎巴嫩佔領區撤離。一個由美國領導的五國停戰監督小組將監督停戰的實施情況,並部署5,000名黎巴嫩士兵以確保雙方遵守協定...
32 KB (1,172 words) - 05:47, 26 June 2025
1942年8月,隨著烏戈·卡瓦萊羅元帥進行層級結構組織的變化,他被任命為北非義大利最高司令部代表團。 1943年初,他被遣返並指揮駐紮在南斯拉夫的第十四集團軍,1943年7月9日,他被任命為蒙特內哥羅軍政府總督,接替亞歷山德羅·皮爾齊奧·比羅利將軍。在卡西比爾停戰協定...
4 KB (484 words) - 04:30, 22 October 2023
1941年10月,该团參與攻占乌克兰的顿涅茨克和戈爾洛夫卡。 1942 年 8 月 24 日,该团參與伊兹布申斯基冲突,并因此被授予意大利最高军事荣誉金质勇气勋章。 1942年12月,该团在苏联發動的小土星行动中几乎被全滅,幸存者随后回到意大利。 1943年9月8日卡西比爾停戰協定...
6 KB (582 words) - 23:53, 24 November 2024
停戰的潛在狀況。1944年1月3日,EAC的工作安全委員會提出,德國的投降應記錄在單一的無條件投降文件中。 委員會進一步建議,投降書應由德國最高統帥部的代表簽署。此建議的考量在於避免重蹈覆轍,重演所謂的「刀刺在背傳說」。當時德國的極端分子宣稱,由於《1918 年 11 月 11 日停戰協定...
24 KB (3,155 words) - 16:24, 3 July 2025
義大利戰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 (section 冬天激戰:安濟奧與卡西諾山)
1943年9月,盟軍成功自西西里岛登陸義大利本土,義大利一度向盟軍投降。盟軍成功將大量德軍牽制困在義大利,導致德軍無法徵調多餘兵力支援西北歐。 在卡西比爾停戰之後,根據阿道夫·希特勒為應對意大利叛逃而製定的作戰指令( 阿赫塞行動) ,部署在城市南北的德國國防軍立即採取軍事反應,在意大利首都及其周邊地區發生了羅馬保衛戰。...
15 KB (1,423 words) - 09:58, 16 June 2025
兰人按苏联的要求试图将所有德国军队赶出芬兰;9月15日芬兰与德军开战,开始了小規模的拉普兰战争直至將德軍全部驅趕出境;9月19日蘇芬雙方簽訂莫斯科停戰協定,結束了“繼續戰爭”。同期英国在1941年12月6日曾对芬兰宣战,但事实上没有参加战斗。在1947年的《巴黎和平条约》签定后,这场战争才算正式结束。...
25 KB (3,886 words) - 13:27, 5 July 2025
半島地區獲得的一連串勝利,蘇聯在針對芬蘭所發起的攻勢之中始終遭遇芬蘭反抗勢力的反擊而無進展,雙方並在卡累利阿地峽隨即陷入膠著。最後芬蘭同意以和平且不併吞為前提的情況下於1944年9月簽署莫斯科停戰協定,放棄所有冬季戰爭前的領土,隨後芬蘭隨也轉移到同盟國陣營的行列。...
255 KB (29,980 words) - 06:01, 16 July 2025
贝利亚元帅-苏联内务人民委员(内政部长)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 罗科索夫斯基元帅 伏罗希洛夫元帅 布琼尼元帅 铁木辛哥元帅 科涅夫元帅 爱德华·贝奈斯 爱德华·贝奈斯-捷克斯洛伐克总统,之后担任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的首脑。 克莱门特·哥特瓦尔德-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主席,游击战领导人。 卢德维克·斯沃博达大将 卡雷尔·雅努塞克空军中将...
13 KB (1,187 words) - 06:01, 27 May 2025
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 (redirect from 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战争)
西尼亞,但想達到目的,必先得到英、法默許。英、法最終對義大利的行為採取綏靖政策,使意大利得以成功侵占埃塞俄比亚。 法國當時急於拉攏意大利對抗德國,對侵略計畫採取縱容的態度,1935年1月7日墨索里尼與法國外長皮埃爾·賴伐爾簽署了《意法協定(英语:Franco-Italian...
21 KB (1,830 words) - 11:34, 6 May 2025
比爾哈凱姆的自由法國第1旅激烈抵抗,其奮戰程度完全超出了隆美尔的想像。而非洲軍發現自己被困於在比爾哈凱姆和托布魯克之間的大釜陣地。 隆美尔採取了多個步驟突破困境:首先,他向西反攻以打通補給通道,因此他向英軍第150步兵旅進攻以突破包圍。之後,他粉碎了盟軍毫無組織的反擊,但卻被比爾...
7 KB (715 words) - 15:44, 20 July 2025
伐克和克羅埃西亞亦在当天承認汪精衛國民政府,而西班牙國和維希法國8月初也承认汪精衛國民政府。 1941年11月22日,汪精衛國民政府加入了反共產國際協定,随后泰国及日本的其他傀儡自由印度、缅甸国、菲律賓也相继承认了汪精衛國民政府。1942年意大利迫梵蒂岡教宗承認汪精衛政府,但庇護十二世沒有這樣做。1...
30 KB (3,471 words) - 09:06, 9 July 2025
爆发前不久,纳粹德国就将捷克的剩余部分以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的形式吞并了。1938年5月和9月的总动员显示了捷克和斯洛伐克民族捍卫其共和国的决心。但是出于其政治上的考虑他们没有能够获得英国、法国和小协约国的支持。其结果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崩溃。 慕尼黑协定的另一个结果是苏联改变其政策。苏联本来是参...
8 KB (877 words) - 05:06, 24 September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