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統)、教導師,後更名為國民革命軍38師(師長陳嘉祐,前建國湘系統)調出,搭配新成立的國民革命軍39師(師長岳森),合編成第二,軍長陳嘉祐、副軍長譚道源。成後,5師師長換為成光耀、38師師長更換為李韞銜。第十三軍在寧漢分裂時與第二師態度相同,屬於支持武漢國民政府的派系。因此成...
    13 KB (2,364 words) - 13:58, 22 April 2024
  • 国民革命军,是国民革命军在1937年組織的一支步兵級部隊。先为唐生智的湘系,后中央化为王耀武嫡系。 七的核心部隊為國民革命軍15師,但並不是一開始使用這個編號,也和最早使用這個編號的國民革命軍無關。構成15師的國民革命軍北伐時期,它是由唐生智的湘系統擴編的國民革命軍...
    13 KB (2,397 words) - 07:30, 27 August 2022
  • 长;12月21日该撤消。151师改隶154师改隶三军156师改隶。邓龙光转任长。 1939年3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批准阎锡山晋在山西乡宁组建。隶属国民革命军六集团长杜春忻 204旅 旅长赵叔鸿。1941年1月改称暂编49师。师长卫玉昆。...
    4 KB (695 words) - 13:58, 24 February 2022
  • 国民革命军新编三军历史上先后3次组建。 1927年2月20日孙传芳五省联军15师投降,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长刘宝题。1927年8月23日在常州被国民革命军第一2师包围缴械,刘宝题被捕,该番号撤销。 1938年10月以国民革命军184师和国民革命军五十八新编12师组建新三军:...
    4 KB (675 words) - 15:34, 4 December 2023
  • 國民革命軍,从1933年至1948年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的一个东北系中央化级部队。 1933年2月15日,國民政府為抗擊日軍侵略中華民國華北地區之熱河省,以第一〇六師、第一〇八師、第一一六師、第一一九師、第一二九師、第一三〇師、騎兵第二師等7個師在熱河省平泉縣組建...
    20 KB (3,941 words) - 07:10, 30 December 2023
  • 国民革命军三军,是国民革命军陆军的一个。 九三軍於民國二七年(1938年)3月10日成立,隶属于33军团,該為因應抗日戰爭而擴張的部隊,部隊指揮軍官均為南京國民政府與中央軍校畢業生出任,屬於標準的中央軍系單位。其高層指揮官則是從衛立煌的國民革命軍...
    18 KB (3,154 words) - 11:33, 15 September 2023
  • 国民革命军,另以新组建之李振第一八六师改隶六三军。12月,四路改编为二集团,六三军隶属不变。 1938年10月,倭寇对广东发起大规模登陆攻击作战,广州战役爆发,六三军奉命进行抵抗。 1939年1月,因广州战役失利,八三军被撤销番号,其原辖第一五四师重返六三军...
    9 KB (1,665 words) - 06:29, 22 June 2022
  • 国民革命军历史上曾先后3次组建。 1938年6月,中央三军(刘戡)94师和宋哲元第二系的骑兵三军骑兵4师合编组成97,隶属冀察战区。 长朱怀冰 副长潘善斋 94师:前身为1930年中原大战时,徐源泉国民革命军第十趁战乱收编地方部队编为新3旅(旅长徐德佐),...
    7 KB (1,342 words) - 14:32, 11 March 2024
  •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原国民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第一方面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第二方面 国民革命第二集团三方面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四方面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五方面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六方面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七方面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八方面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九方面军...
    56 KB (5,018 words) - 02:55, 2 June 2024
  • 國民革命軍三軍國民革命軍所屬的軍事武力,在民國四年(1925年)7月1日由建國滇改組。第二次於1948年,由整編38師、暫編3師等部組成。 前身為雲南省都督唐繼堯在護國戰爭後成立的護國第二,軍長李烈鈞,後由張開儒接任。隨著南方內戰延燒,護國自雲南開拔出省,發兵廣西,後在擁護孫中山的名...
    11 KB (2,043 words) - 17:23, 31 December 2023
  • 举兵反扑,该由陇海路经宿迁、扬州返回江南。 民國六年(1927)12月,白崇禧以“畏缩不前,屡扣饷”为名,在上海逮捕了长赖世璜并军法枪决,番號先被撤銷,後被新桂系給使用,下屬部隊則拆分,一部分投入新桂系麾下,不願意歸順新桂系的殘存部隊則被轉編給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成為三軍下屬之...
    20 KB (3,933 words) - 18:03, 8 July 2023
  • 国民革命军国民革命军中央嫡系的一个。 1931年中央教导2师、3师分别改编为4师、89师,并组建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 1937年11月第十三军4师、89师在晋南合编组成,为汤恩伯起家嫡系部队。随即参加徐州会战: 王仲廉任长 王万龄任副长。 4师,王万龄兼任师长;...
    5 KB (970 words) - 00:13, 18 August 2023
  • 国民革命军,是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在1927年至1950年六次组建的一个的番号。 民國五年(1926)下旬,因孫傳芳與國民革命軍的戰況開始有變化,浙江陸軍第一師師長陳儀委託該師參謀長葛敬恩與國民革命軍接洽,10月份在南昌與蔣中正面商輸誠,在10月22日得到國民政府派令,浙江陸軍第一師改編為國民政府第十九軍。...
    8 KB (1,514 words) - 11:04, 23 April 2024
  • 国民革命军骑兵三军國民革命軍的一支騎兵,历史上2次组建。 1937年8月31日,第二骑兵部队扩编为骑兵3长郑大章(保定军校第一期骑科) 骑兵4师:师长王奇峰 骑兵9师:师长郑大章兼 该参加了津浦路北段沿线作战和徐州会战。由于马难以补充,1938年6月该番号撤消。...
    2 KB (348 words) - 05:20, 9 February 2022
  • 国民革命军第二,是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在1927年至1949年2次设立的的番号。 1926年10月,国民政府将川刘成勋3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长刘成勋。下辖: 1师,刘国孝任师长; 2师,陈鸣谦任师长; 3师,孙涵任师长; 直辖边防羊清泉、贺中强等部。...
    6 KB (1,376 words) - 13:10, 7 April 2024
  • 国民革命军,為陈济棠國民革命軍八路軍部隊在進行中央統制的改編番號之一,兩廣事變後,陳濟棠在廣東遺留的部隊資產由余汉谋繼承,余被南京國民政府委任为四路司令,奉命将原陈济棠八路军改编為中央軍番號,使用了國民革命軍151師至國民革命軍160師的編號,至抗戰前,廣東軍閥部隊保有10個師編制。...
    8 KB (1,364 words) - 17:34, 9 March 2024
  • 国民革命军,是抗战川范绍增部,但很快就彻底中央嫡系化。 1938年1月范绍增在四川招集旧部编成4个团,在合川整训。1939年3月出川到浙江参战。抗战中期隶属李默庵32集团长刘嘉树(黄埔一期)。 1946年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后,方先觉任长,张世光任副长。改为整编...
    7 KB (1,132 words) - 12:53, 11 February 2023
  • 国民革命军历史上3次组建。 1925年11月奉郭松龄发动反奉军事政变,战败后被虐杀,残部出走关内,1925年12月在李烈钧、方聲濤携带10万大洋和若干面粉到山海关游说下,魏益三率部投靠占据平津冀北的冯玉祥北京政权,改称国民,辖一师一旅共6个步兵团、1个重炮兵团、1个工兵营以及少量骑...
    17 KB (2,687 words) - 20:12, 6 September 2023
  • 国民革命军國民革命軍所轄的軍事力量,曾三度組建。最初該番號為地方軍閥部隊所用,至抗戰期間中央化,最後成為中國青年運用的部隊番號。 1925年冬浙奉战争后,孫傳芳委陈调元为安徽务善后督办率江苏陆军6师入皖,收编了皖1混成旅,成為皖總司令。陳調元在1926年指揮江苏陆军...
    13 KB (2,287 words) - 07:36, 8 July 2023
  • 国民革命军暂编历史上2次组建。 前身是孙岳国民三军混成2旅。1927年3月河南保卫3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暂编 长庞炳勋 58师,师长谭炳衡 59师,师长马法五 1927年4月四一二事变后,拒绝服从武汉国民政府命令讨蒋,投靠冯玉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2集团东路。...
    2 KB (249 words) - 01:01, 18 March 2022
  • 1940年12月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 1944年9月国民革命军33师和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暂编62师合编组成的暂编1长王毓文(原长),副长王炳钺。隶属国民革命军九集团。下辖: 33师,段海洲任师长, 117师,刘曼天任师长(后廖运周) 1945年初,暂编...
    6 KB (1,023 words) - 13:53, 8 May 2024
  • 国民革命军,是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在1927年至1949年間的一個。 1927年夏,方振武国民改编为国民革命军3方面1,方振武任长。下辖: 1师,师长阮玄武 收编的直系军阀残部袁宝德师。北伐时,袁宝德离队,徐岱东为师长。 黄子正旅。 1928年3月,南京国民...
    5 KB (888 words) - 16:17, 19 November 2022
  • 国民革命军,历史上4次组建。 1938年6月由82师、193师、预备13师合编组建,隶属汤恩伯31集团。参加武汉会战。1938年12月撤销番号。 长张刚 副长郑洞国 82师:师长张刚(兼) 193师:原为川。1938年12月改隶31集团(总司令汤恩伯)第十三军...
    15 KB (2,798 words) - 13:18, 16 December 2023
  • 国民革命军,历史上4次组建。 1926年国民革命军第一由广东出师北伐后,第一20师留守广东后方。1927年9月,钱大钧作为南京国民政府中央代表,在广州支持李济深清党。20师扩编组建为清党武力后盾: 长钱大钧 18师,师长胡谦(后苏士安) 20师,师长王文翰(后蔡忠)...
    15 KB (2,138 words) - 14:31, 7 March 2024
  • 国民革命军第一二三军,是江苏省地方保安部队组建的一个。 1949年1月,由江苏省政府主席丁治磐的2个地方保安旅编成第一二三军。驻苏州整训。 1949年2月江苏保安暂编纵队改编的暂编7、8师拨该。渡江战役前防守长江沿线,阵地西接江阴要塞。1949年5月参加上海战役被歼灭。 主官、副主官人事異動...
    3 KB (371 words) - 15:24, 20 September 2022
  • 国民革命军,是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在1927年至1949年間的一個軍隊編制。 1926年10月,北伐攻克武汉后,经武汉国民政府和北伐总司令蒋介石批准,决定由安徽籍革命人士王庆云、朱蕴山、沈子修等回家乡组建一支以安徽人为主的,公推柏文蔚为长。1927年1月27日在湖北罗田正式成立三十三军:...
    8 KB (1,655 words) - 06:40, 17 November 2023
  • 周西成宣布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长周西成 1师师长犹国材 2师师长王家烈 3师师长毛光翔 5师:1927年2月收编了黔马明亮师 1927年7月上旬,该被蒋介石编为6路,总指挥周西成,参加进攻武汉国民政府作战。1928年秋,黔系李燊三军回黔时,与该...
    9 KB (1,621 words) - 15:15, 4 November 2022
  •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简称红,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五军团主力部队之一。 1931年12月,原国民革命军六路在江西宁都发动宁都暴动,加入红军,改编为红五军团。红三军同时改编而成,长董振堂、政治委员邝朱权(后何长工代)。下辖七师:师长郭如岳、政治委员李涛;八师师长李教泽、政治委员刘型。...
    794 bytes (115 words) - 03:50, 3 June 2021
  •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十三軍抗日將士陣亡紀念碑位于河南省內鄉縣菊潭公園,豎碑時間為中華民國二八(1939年)年八月三日,碑文為時駐防內鄉第十軍長張雪中所撰書。 碑由四塊各為高2.2米,寬0.4米的石刻組合為一整體,共19行字,滿行46個字,行草書。碑文記述了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十三軍...
    3 KB (552 words) - 04:12, 28 August 2021
  • 國民革命軍八師是國民革命軍所下辖的軍事組織,為南京國民政府下轄部隊中之精銳,以德械師聞名後世。 國民革命軍序列中88師最早是馮玉祥主導的國民軍系統使用,在民國七年(1928)國民革命軍北伐第二階段時,曾將方振武統帥的國民1師擴編為國民革命軍,旗下部隊被命名為國民革命軍...
    17 KB (2,907 words) - 11:16, 21 March 2024
  • 国民革命军一百零四,前身为暂编,是傅作义系部队。 1940年傅作义以所部暂编11师与东北挺进新编骑兵3师合编组建暂编。 1945年10月参加了对共的绥远战役。1946年7月至10月参加了大同集宁战役,暂编11师大部、暂编17师1个团被人民解放歼灭。1946年10月参加张家口战役。...
    4 KB (716 words) - 15:21, 19 January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