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斯蘭教批评伊斯蘭教创立以來就已存在。早期伊斯蘭批評來自基督徒,例如9世紀前多數激進基督徒稱伊斯兰为異端。到后来穆斯林世界本身也遭到批评。在九一一袭击事件和其他恐怖攻擊之後,西方國家伊斯蘭教批评得到延续。其後也由這些批判,激起了反伊斯蘭和大部分歐洲國家反移民浪潮理由。 在...
    7 KB (737 words) - 18:31, 13 April 2024
  • 神聖屬性。根據認主學理論,伊斯蘭教不允許其眾將所謂伴侶與真主聯繫起來。伊斯蘭教把三位一體論解釋為三位三體論,因而宣稱基督舊是三神論宗教。居住在土耳其伊斯蘭教徒把基督教教義中神稱為登曷哩。另一方面,主流基督教宣稱神格惟一論是異端邪説。 基督教認為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伯所崇信...
    33 KB (4,397 words) - 01:11, 7 March 2025
  • 樣貌。直到現在,穆斯林仍盡力背誦其經文,使《古蘭經》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多人記誦書籍。穆斯林相信,不像穆罕默德之前眾先知神蹟,所有世代都可以為《古蘭經》奇蹟做見證。 《古蘭經》不僅為伊斯蘭帝國,更為全世界帶來了史無前例科學、文學與哲學奇蹟。雖然,現今存在著所多伊斯蘭教批評...
    44 KB (2,648 words) - 17:02, 21 December 2024
  • 伊斯蘭教所谓(阿拉伯语:ارتداد;irtidād或riddah)通常被定義為一位先前信奉伊斯蘭教(包括出生在穆斯林家庭)人在言語或行為上摒棄伊斯蘭教,例如公開宣稱或被證實放棄伊斯蘭信仰、持異端主張、戒律明知故犯且拒絕悔改(不行五功、故意違犯禁令、跟卡菲爾聯合對抗胞等均屬之)、故意辱教、公開質疑伊斯蘭信仰本身等。...
    37 KB (4,143 words) - 05:09, 15 July 2024
  • 除了基督教,其他宗教也伊斯蘭教提出了質疑。猶太哲學家本·卡姆那認為《古蘭經》是參考了猶太教文獻,並指《古蘭經》經文未能準確傳達《妥拉》訊息。另一位猶太哲學家邁蒙尼德詳細研究過伊斯蘭教義學,其中一些假定和結論不表認同,並用「令人憎惡」來形容。印度教社團雅利安社視伊斯蘭教為威脅,他們出版刊物不乏批評伊斯蘭教...
    124 KB (15,995 words) - 04:31, 19 May 2025
  • 定居人口來說,「伊斯蘭教是在政治上除了拜占庭帝國及薩珊王朝以外、在宗教上除了基督教、猶太教及瑣羅亞以外一個選擇」。穆斯林征服者在起初並沒有強制當地人皈依伊斯蘭教,當地人此頗有抵觸,因為穆斯林剝奪了阿拉伯人原有經濟利益和地位。 不過,在接下來多個世紀,隨著伊斯蘭教教義發展及...
    35 KB (5,092 words) - 12:27, 4 November 2023
  • 齋戒、又称为伊斯兰斋月,是伊斯蘭教五功之一。完成齋戒條件是在賴買丹月(رمضان,Ramadan,伊斯蘭曆九月)太陽出現時段內禁止飲食與行房,來以此贖罪。 赖买丹月中,开始降示《古兰经》,指导世人,昭示明证,以便遵循正道,分辨真伪,故在此月中,你们应当斋戒;害病或旅行人,当依所缺...
    6 KB (743 words) - 14:47, 14 March 2025
  • 伊斯蘭教法,但它與沙里亞含義不一樣。沙里亞是《古蘭經》和聖行神授訓令,加上人類它們理解而成法律規範;斐格海則純粹是人類伊斯蘭教法細節認知。學者哈立德·阿布·法德勒(阿拉伯语:خالد أبو الفضل)描述沙里亞是真主理想,不受變幻莫測...
    140 KB (19,127 words) - 09:49, 30 April 2025
  • 戒嚴令執行伊斯蘭教影響不大。戒嚴局積極推動伊斯蘭教法,將其作為社會重建與和解積極步驟。一些人權和婦女權利活動人士抱怨說,這種實施只關注表面問題(例如恰當伊斯蘭服飾),而忽略根深蒂固道德和社會問題(例如貪腐)。 1980年,MUI發布令,宣布阿赫邁底亞派不是伊斯蘭教...
    100 KB (11,713 words) - 00:21, 20 December 2024
  • 伊斯蘭教歷史與伊斯蘭信仰中,被伊斯蘭教徒(穆斯林)所確信東西。穆斯林將他們信仰歸結為瑪尼。 瑪尼漢譯為六大信條(arkān al-īmān),又稱六正信,简称六信,又稱六聖條,是伊斯蘭教教義中六個基本信仰準則。《古兰经》 (4:136)将宗教信仰明确地概括为五项基本信条,即“信道...
    6 KB (881 words) - 13:16, 30 July 2023
  • 斷鞏固,促使穆斯林在西非達到顛峰時擁有龐大政治影響力與權力。在歐麥爾二世時期,當時非洲總督梅爾·本·阿卜杜拉以其公正管理贏得柏柏尔人伊斯蘭教皈依。其他早期著名傳教士(包括阿卜杜拉·本·亞辛)也讓大量柏柏尔人皈依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在非洲歷史以及該宗教如何傳播(尤其北非與非洲之角...
    41 KB (3,912 words) - 07:06, 1 May 2024
  • 教徒等其他宗教信徒),他們需要繳納特殊稅項,宗教活動受到伊斯蘭教嚴格限制。 晌禮(ظهر) 穆斯林每天進行第二個禮拜。 迪尼(الدين) 字面上解作「宗教」,是指伊斯蘭教啟示生活方式,穆斯林信仰和習俗總稱,經常被用作指稱伊斯蘭教宗教信仰。 迪葉(دية) 「血金」。人命損失賠償。...
    70 KB (9,835 words) - 09:36, 17 July 2024
  • 伊斯蘭教末世論和伊斯蘭教六大信仰有關。伊斯蘭教和其他亞伯拉罕諸一樣,都教導死後肉體復活、神創世計畫以及人類靈魂不滅等教義;義人將獲得樂園(天堂)歡樂,而惡人將在火獄(地獄)裡受罰。 《古蘭經》有一部分即探討這些信仰,另外許多聖訓也這些主題加以延伸詮釋。在什葉派裡,眾所皆知菲特納(英语:fitna)指的就是哈米吉多頓。...
    3 KB (357 words) - 07:44, 17 August 2024
  • 新階段。 與此相對,伊斯蘭學者及政黨指出「通用人權標準」是把非穆斯林文化強加在穆斯林身上,不尊重以伊斯蘭教為中心文化習慣及性別規範。齊納是反真主罪行,改革齊納提議和施壓是「反伊斯蘭教」。在政治競選活動裡,反對改革伊斯蘭教法成為伊斯蘭政黨賣點。 引用在线资料 丹州刑法針對6大罪...
    29 KB (4,144 words) - 12:59, 21 November 2024
  • 伊斯蘭教地獄(阿拉伯语:جهنم;Jahannam),意譯為火獄,或音譯為哲罕南,來自於希伯來聖經中Gehenna一詞,中国穆斯林有时亦用波斯语“دوزخ”(Duzakh,意为地狱)音译“多灾海”、“多罪海”或“垛子海”表示火狱一词。 外型為由寬逐漸變窄漏斗形,裡面充滿永遠不熄滅...
    5 KB (814 words) - 08:26, 9 May 2025
  • 伊斯蘭教宿命論,即伊斯蘭教預定論,是阿拉伯語裡卡達爾(阿拉伯语:قدر、Qadar),是指伊斯蘭教裡神授命運論述。宿命論(信前定)是六正信之一,其餘五個分別是信真主、信經典、信先知、信末日、信天使。「卡達爾」一詞在《古蘭經》裡亦有命令意思。 「卡達爾」是伊斯蘭教一個信條。《古蘭經》...
    12 KB (1,743 words) - 02:45, 21 March 2023
  • 伊斯蘭教節日是指信奉伊斯蘭教穆斯林慶祝和紀念宗教節日。節日在穆斯林社群當中有重要地位,強調信仰重要性,提醒人們要遵從安拉。另一些特殊日子則讓人們拉近他們與家人和朋友距離。由於各個穆斯林國家在文化上存在差異,這些宗教節慶並非劃一。伊斯蘭教有不同理解亦影響到他們在主要宗教節日有不同...
    16 KB (2,044 words) - 05:09, 10 September 2023
  • 以實瑪利,或称易馬儀、易司馬儀、梅爾、司马义,是伊斯蘭教先知,是亞伯拉罕(易卜拉欣)兒子,與夏甲(哈哲爾)所生。以實瑪利享壽一百三十七歲,氣絕而死,歸到他列祖(原文是本民)那裏。以實瑪利生了十二個兒子,其中三人由不同母親所生。後來,十二個兒子都出生後他就隱居山洞了 。以實瑪利...
    5 KB (721 words) - 11:52, 8 May 2023
  • 伊斯蘭教天堂(阿拉伯语:جنّة;羅馬化:Jannah)在中文裡又稱為天園或樂園,即猶太教所說七層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基督教天國,在阿拉伯語原文字面上意思是「花園」。根據伊斯蘭教末世論,人在死後會在墳墓裡停留至復活日。穆斯林相信死者生前行為將決定他在墳墓裡...
    12 KB (1,326 words) - 17:17, 22 December 2024
  • 伊斯蘭教與兒童涉及議題包括兒童在伊斯蘭教權益、兒童父母負有義務、父母親生及領養子女權利等。在穆斯林國家,兒童佔總人口45%,因此兒童照顧及教育在伊斯蘭教裡多有論述。 根據《古蘭經》、聖行(穆罕默德言行紀錄)、制玛尔(公議)及格雅(推論)而形成伊斯蘭教...
    49 KB (6,812 words) - 23:55, 25 August 2024
  • 伊斯蘭教與奴隸之間關係複雜,而且呈多樣化。各個伊斯蘭教團體及各種意見歷史上有關奴隸事務不同看法各持己見。在伊斯蘭化前阿拉伯及周邊地區,奴隸制是日常生活中流砥柱。伊斯蘭教就是在這種環境下興起,《古蘭經》及聖訓都大量提及到奴隸制,承認它在社會上存在,但卻它設下條件及限制。奴隸制...
    58 KB (8,358 words) - 15:47, 3 December 2023
  • 伊斯蘭教令(阿拉伯语:فتوى,Fatwā;複數型為:فتاوى,Fatāwā),音譯為法特瓦、菲特伍,伊斯蘭教信仰中,由伊斯蘭學者伊斯蘭教法議題作出宗教性詮釋。在遜尼派,伊斯蘭教個人來說是不具備約束力,但在什葉派中,伊斯蘭教拘束力,則會根據個人與伊斯蘭學者之間...
    1 KB (152 words) - 02:07, 26 July 2017
  • 伊斯蘭教LGBT概念受到穆斯林文化法律相連歷史及國家背景影響,特別是古蘭經和集錄先知穆罕默德言行聖訓。 古蘭經中記載著魯特故事(亦被稱為所多瑪與蛾摩拉),多數教派將該故事視為古蘭經禁止同性性行為依據。 伊斯蘭教著名學者謝赫及沙非(瑪目沙菲(英语:Imam...
    10 KB (1,247 words) - 19:37, 16 May 2025
  • 伊斯蘭教語境下則指力求宣揚伊斯蘭教。名詞變體達(阿拉伯语:داعي,羅馬化:Da'i)是指呼籲、邀請他人皈依伊斯蘭教人。與尋求武力強迫改信聖戰不同,達瓦透過傳教活動宣揚伊斯蘭教。奉行伊斯蘭原旨主義薩拉菲運動強調每位穆斯林都要承擔宣教責任,宏揚純粹、原始伊斯蘭教。...
    27 KB (3,966 words) - 14:40, 5 February 2025
  • 伊斯蘭國(通常是哈里發國)或奉行伊斯蘭教國際組織之下理論。作爲國際主義與反民族主義形式之一,泛伊斯蘭主義將烏瑪(伊斯蘭群體代稱)視作擁戴與動員對象,且不認爲族群是團結統一要素。因此,泛伊斯蘭主義與包括泛阿拉伯主義在内泛民族主義意識形態有著顯著區別。 Bissenove...
    2 KB (140 words) - 12:28, 4 November 2023
  • 伊斯兰文化 (category 自2025年3月需要從英語維基百科翻譯條目)
    伊斯蘭文化主要用來敘述歷史上信奉伊斯蘭教民族共同文化習俗。早期穆斯林文化主要是阿拉伯人文化。隨著哈里發國迅速擴張,穆斯林文化融入了波斯、印度、高加索、突厥(土耳其)、蒙古、馬來、摩洛、索馬里、柏柏爾和埃及文化。伊斯蘭文化包括伊斯蘭教宗教儀式文化,包括祈禱(صلاة)和各地伊斯蘭信仰次文化。伊斯蘭信仰在不同文化和傳統中所表現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7 KB (883 words) - 17:53, 26 March 2025
  • 開羅伊斯蘭人權宣言 (category 伊斯蘭教倫理)
    全人類都是真主臣民;除了虔誠和善行之外,沒有人比其他人有優越性。 生命是真主所賜禮物,每個人都享有生命權。 遵守伊斯蘭法。 第24條:本宣言規定所有權利和自由均受伊斯蘭教法約束。 第25條:伊斯蘭教法是解釋或澄清本宣言任何條款唯一參考來源。 因未能保障宗教自由,特別是不保障伊斯蘭教權利,受到批評...
    31 KB (1,672 words) - 23:54, 19 December 2024
  • 魯特(阿拉伯语:لوط)是伊斯蘭教先知。《聖經》中也有羅得故事,但穆斯林並不完全接受故事部份細節。 根據伊斯蘭傳統,魯特(羅得)住在烏爾,是易卜拉欣(亞伯拉罕)後裔(古蘭經 6:83-89)。穆斯林經常引述魯特故事,用來强调禁止雞姦。真主命令魯特前往所多瑪與蛾摩拉(《古蘭經》並未指出地名),勸戒當地人信仰獨一...
    8 KB (1,230 words) - 05:11, 17 March 2023
  • 伊斯兰恐惧症 (redirect from )
    伊斯蘭教與穆斯林偏见、反对、仇恨以及非理性恐懼等負面心態。 在1997年,英國拉尼米德信託將「伊斯蘭恐懼症」定義為:「伊斯蘭教恐懼或仇恨,因此所有穆斯林恐懼和厭惡」,說明它也指藉由將他們從全國經濟、社會和公共生活中排除來歧視穆斯林。這一概念也包括認為伊斯蘭教與其他文化沒有共同...
    13 KB (1,395 words) - 18:03, 16 August 2024
  • 一些典籍被伊斯蘭教及穆斯林格外重視,它們記載內容形成了伊斯蘭教基本教義,並且伊斯蘭教歷史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古蘭經》被視為是真主言語,內容分為114章,每章又分為若干節。穆斯林相信經文是由天使賈布里勒口述給先知穆罕默德,經文內容敘述了伊斯蘭教基本教義,並且為穆斯林社會提供了指引。伊斯蘭教法及神學亦是以《古蘭經》為基礎。...
    3 KB (312 words) - 14:16, 25 June 2022
  • 由於伊斯蘭世界歷史、文化與相關著作等因素,婦女與伊斯蘭教之間關係顯得錯綜複雜。沙里亞法規為男女兩性權利義務做了程度不同規範。伊斯蘭教國家在各方面賦予女性程度不等權利,例如結婚、離婚、民權、法律地位、服飾以及教育。 雖然不同國家之間情形有所差異,學者以及評論家對於這些規範是否合理...
    5 KB (778 words) - 18:57, 1 August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