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巴哈伊信仰承认的曾在宗教经典中预言巴哈欧拉(彌勒佛)出现的九大宗教之一。佛陀被认为是连续出现的上帝的显示者之一,而最近有着佛教背景的巴哈伊教信徒的数量也呈现增长的趋势。 佛教和亞伯拉罕諸教中不同的宗教概念,在巴哈伊信仰有关的学术研究中引起讨论。Jamshed Fozdar聲稱佛教...
7 KB (754 words) - 16:48, 3 May 2025
时孟买巴哈伊社区成长的一大因素。第一个祆教改宗巴哈伊信仰的信徒据信是亚兹德的Kay-Khusraw-i-Khudádád。 巴哈伊信仰与印度教 巴哈伊信仰与佛教 巴哈伊信仰与宗教同源 Smith, Peter. Zoroastrianism. A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the...
6 KB (584 words) - 03:30, 25 September 2021
中国民间信仰或華人民间信仰是指一種發源自遠古時期以萬物崇拜(尤其是天)和祖先崇拜為基礎的多神論混合宗教(diffused religion),包含道教、儒教、大乘佛教、原始巫覡等諸多元素,但在信仰實踐中通常不作区分,奉行相互貫通的宗教融合主義;通常以宮廟、神壇為崇拜場所,因與道教信仰...
24 KB (2,977 words) - 16:49, 13 July 2025
巴哈伊信仰基本秉持一神论的观点,认为上帝是自生、常在的一切受造物之源。在巴哈伊信仰中,上帝被描述为“不可知的、不可见的、永存的、全知的、全在的、全能的人格神,是一切启示之源”。上帝作为超验的存在,其形象只通过受造物反应。上帝创造受造物的目的是让受造物认识并爱其创造者。上帝通过被称为上帝的显示者的中...
14 KB (1,606 words) - 23:31, 7 February 2023
宗教同源是巴哈伊信仰关于世界主要宗教本质同一的阐释。这一原则揭示了大多数宗教的教义是来自同一上帝的意旨。这一教义与上帝唯一、人类一体同属巴哈伊信仰的核心教义。 巴哈伊认为实质上只有一个天启宗教。随着人类的成熟和理解能力的成长,上帝通过不同的上帝的显示者渐进的启示各宗教。各宗教的外在表现不同,是因为历史阶段和地域差别对宗教的不同需要所致。...
21 KB (2,227 words) - 14:50, 15 October 2022
香港宗教與風俗相當多元化。根據《香港基本法》第32和141條,以及香港法例383章《香港人權法案條例》,信仰及宗教自由是香港居民享有的基本權利之一,並受法例保障。源自世界各地的宗教均在香港和諧並存,其中有基督教、佛教、天主教、道教、伊斯兰教、孔教、印度教、錫克教、猶太教、琐罗亚斯德教和巴哈伊...
33 KB (4,650 words) - 05:26, 30 June 2025
性別平等是巴哈伊信仰的一项基础教义,其被认为是对全球团结极其重要的灵性与道德标准,亦是世界和平得以实现的先决条件。巴哈伊教义强调这项原则在个人、家庭、社区生活层面的重要性。尽管如此,巴哈伊并不认为灵性与社会层的平等等同于性别之间毫无差别,其差异性亦在特定层面得意体现。需要指出的是,女性广泛服务于巴哈伊...
16 KB (1,962 words) - 00:04, 8 February 2025
與大乘佛教並列為現存佛教最基本的兩大派別。 因其尊奉巴利三藏,以巴利語為聖典語言,因此又稱巴利語系佛教、巴利佛教。因其由印度南傳至錫蘭與東南亞一帶,又稱南傳佛教;與北傳至中亞、東亞、藏區的北傳佛教(包括漢傳、藏傳)相對。現今上座部佛教,源自斯里蘭卡上座部分別說系赤铜鍱部大寺派傳承。 上座部及與...
31 KB (4,663 words) - 16:07, 7 July 2025
越南的宗教信仰長期受中華文化影響,而發展出本土的越南民間信仰。根據越南政府的官方統計,截至2014年越南全國有2400萬人有宗教信仰。越南人口中有1100萬人(12.2%)信仰佛教,620萬人(6.8%)信仰天主教,440萬人(4.8%)信仰高台教,140萬人(1.6%)信仰新教,130萬人(1.4%)信仰和好教,穆斯林有7...
17 KB (1,811 words) - 06:08, 5 April 2025
漢傳佛教,指以漢字記載經典或漢字文化圈的佛教,與南傳佛教、藏傳佛教形成世界上現存的三大佛教體系。漢傳佛教主要流傳於中國大陸、台灣、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 印度的上座佛教與大乘佛教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区,再經由中國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形成以漢譯經典為本的汉传佛教。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
135 KB (18,929 words) - 16:38, 3 June 2025
巴哈伊信仰在其创立者巴哈欧拉还在世的时代就已传入了中国。 第一位有书面记载的在中国生活的巴哈伊是一位波斯人哈吉·米尔扎·穆罕默德·阿里,他于1862年至1868年在上海居住。1870年他移居香港,和他的兄弟在那里合开了一家贸易公司,直至1897年。此外,在1881年至1882年,巴孛夫人的一位外甥亦曾在香港居住。...
4 KB (514 words) - 09:13, 11 October 2024
巴哈伊灵曦堂是巴哈伊信仰的崇拜场所。它也被称为Mashriqu'l-Adhkár,阿拉伯语的意思是“纪念上帝的黎明之地”。 巴哈伊灵曦堂向巴哈伊教徒和非巴哈伊教徒开放,供他们祈祷和沉思。所有巴哈伊灵曦堂均呈九边形圆形,周围有九条向外的小路和九个花园。巴哈伊文献设想在崇拜场所周围修建许多致力于社会、人...
14 KB (2,574 words) - 11:49, 16 March 2025
藏傳佛教(藏語:བོད་བརྒྱུད་ནང་བསྟན།,威利转写:bod brgyud nang bstan,藏语拼音:Pö gyü Nangdän;蒙古語:Төвөдийн Буддын шашин),或称藏语系佛教,或俗稱喇嘛教,是指傳入藏区的佛教分支。屬北傳佛教,与漢傳佛教、南傳佛教并称佛教三大地理体系,但以密宗傳承為其主要特色。...
43 KB (6,470 words) - 02:20, 15 July 2025
孔雀王朝滅亡後,希臘和印度人在印度北部巴克特里亚成立了多個印度-希臘王國,包括大夏國(前250年-前125年)。這些中亞國家成為東西文化的熔爐,發展出獨特的希臘式佛教和希臘式佛教藝術。不單將希臘文化帶至印度,也可能將佛教傳播至中東、埃及和希臘。同一時期佛教亦開始透過絲綢之路傳入漢朝的中國。 有學者認為早期的波斯先知曾接觸過佛教信仰...
50 KB (6,625 words) - 04:19, 26 March 2025
巴哈欧拉(阿拉伯語:بهاء الله,羅馬化:Bahá'u'lláh),原名米尔扎·侯赛因·阿里(波斯語:میرزا حسینعلی نوری Mírzá Ḥusayn-`Alí Nuri,1817年11月12日—1892年5月29日),又譯巴哈乌拉,他是巴哈伊信仰的創始人,出生於伊朗德黑兰。...
51 KB (6,743 words) - 03:30, 6 June 2025
由於薩滿受到来自佛教勢力的打壓,西藏薩滿信仰全面佛教化,並與藏传佛教结合。原始萨满信仰与藏传佛教结合的宗教形式,在北元後期和清代被制度化,並被后金定为国教。在清帝退位后的一个世纪裏,萨满教在中国几乎消声匿迹,但是現今在北京故宫仍存有当年清朝皇族举行祭仪的堂子,例如坤宁宫。 巫覡宗教 苯教 朝鮮巫教 藏傳佛教 藏傳密宗...
8 KB (1,235 words) - 00:46, 9 May 2025
佛教由在菲律賓的日本人和華人所信仰,華人除了佛教信仰,還信奉道教和中國民間信仰。錫克教、印度教、猶太教和巴哈伊教的信仰人數較少。 超過10%的菲律賓人口是無宗教,無宗教人士的百分比與各種信仰重疊,因為絕大多數無宗教人士在名單上選擇了宗教信仰。 菲律賓統計局(英语:Philippine...
25 KB (1,448 words) - 07:39, 14 April 2025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文化,多種宗教信仰的國家,官方宗教為伊斯蘭教。截至2020年,馬來西亞的宗教有伊斯蘭教(63.5%)、基督宗教(9.1%)、印度教(6.1%)、佛教和道教(18.7%)。剩下的是其他信仰,包括萬物有靈論、錫克教、巴哈伊信仰和無宗教. 馬來西亞華人信奉各種宗教:大乘佛教、中國民間信仰(包括道教)、基督宗教(9...
14 KB (1,319 words) - 11:45, 25 June 2025
伊斯蘭教:遜尼派、什葉派 佛教:漢傳佛教、藏传佛教、日本佛教、南傳佛教 印度教 道教 錫克教 猶太教 耆那教 儒教 神道教 天道教 琐罗亚斯德教 摩尼教 威卡教 新兴宗教: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耶和華見證人、巴哈伊、高台教 其中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常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印度教信教人口虽高于佛教...
39 KB (5,664 words) - 15:52, 22 May 2025
幹預詞訟,欺壓其教以外的人,無所不至,受其虐者忍心刺骨。」 1924年,巴哈伊信仰传导者玛莎·鲁特来到中国,时任中山大学农学院主任的巴哈伊信徒廖崇祯安排了他们会面。据廖崇祯事后回忆,「孙中山博士了解巴哈伊信仰后,指出巴哈伊信仰非常适合当时中国的需要。」時值全國非基督教運動高漲,孫也曾在《九七國恥紀...
17 KB (2,572 words) - 08:43, 9 November 2024
進而演變成全面衝突與流血事件,甚至演變成區域性的軍事戰爭。 本區域是除佛教外的世界三大宗教的發源地,基督教(此指基督宗教,包括所有基督信仰教派)及伊斯蘭教皆發源與此。亞伯拉罕諸教(即猶太教、基督教及伊斯蘭教)皆以耶路撒冷為聖地。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出生地麥加及辭世地麥地那也在這地區中的阿拉伯半島。...
29 KB (967 words) - 16:06, 2 July 2025
佛教這支路徑主要傳播的是上座部佛教的教義(這派以聲聞乘的教法為主,但也有若干菩薩乘的教法,參見南傳菩薩道),北傳佛教這支路徑主要傳播的是大乘佛教的教義,其中與北傳佛教的傳播路徑所相應的大乘佛教的內容,又可再細分為漢傳佛教(大乘佛教,或稱顯宗)以及藏傳佛教(或稱密宗);故也有南傳佛教(上座部佛教...
151 KB (22,292 words) - 09:33, 8 July 2025
与教育分离的政策,在義務教育中並不會对学生傳授任何宗教教義,雖然有共產主義類的課程,但也不會強迫學生去信仰無神論。在2018年中國政府發布的資料中指出,中國境內基督徒達4400多萬人,其中新教佔3800多萬人,天主教佔約600萬人,而中國傳統的佛教...
25 KB (3,618 words) - 13:16, 10 March 2025
乌玛·瑟曼 (category 脫離佛教者)
乌玛1970年4月29日出生于美国麻萨诸塞州波士顿一个信仰佛教的家庭。她的母亲妮娜·冯·斯科勒布鲁奇是德国贵族和模特兒,與首任丈夫离异后,嫁给了於哥伦比亚大学研究藏传佛教的教授罗伯特·瑟曼,并且生下乌玛和兄長甘丹及兩個弟弟德钦、米帕,另外有一個父親前段婚姻生下的異母姊塔雅。“乌玛”是印度教與佛教...
12 KB (830 words) - 00:11, 3 July 2025
佛教與藏傳佛教被笼统地划分为大乘佛教,尽管漢傳佛教其实也包括了小乘佛教的宗派。 上座部佛教即为按地理位置上劃分的南傳佛教,也即为被大乘佛教徒称之为的小乘佛教。上座部佛教并不接受“小乘”之称谓,而自称上座部佛教。南傳佛教传入中国的上座部佛教仅限于雲南地區,以傣族地區爲代表,并不包括在汉传佛教中。...
8 KB (1,247 words) - 03:02, 26 June 2025
信仰宗教,并且远行向不信仰宗教的人们传播宗教的修道者。虽然有些宗教,如日本神道教,很少會到处传播自己的信仰,但是有很多宗教用传教士来扩散它的影响,例如伊斯蘭教與基督宗教。虽然任何宗教都可能送出传教士,一般传教士这个词是指基督宗教的宣教師。实际上佛教是最早大规模传教的宗教,沿着丝绸之路傳播它的信仰。...
21 KB (2,809 words) - 01:23, 3 July 2025
與佛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一起,基督宗教被認為是新加坡四大宗教之一。新加坡的基督宗教信徒並不僅限於特定的種族或種族群體,儘管大多數基督徒是華人。 1863年,巴哈伊信仰由巴哈欧拉创立于伊朗,并在中东地区开始传播。巴哈伊也可以指代接受巴哈伊信仰...
28 KB (3,092 words) - 09:06, 18 July 2025
中國靈魂爭奪戰:習近平治下的宗教復興、壓制和抵抗 (category 宗教信仰自由)
Cook)。該報告調查中國宗教人權現狀、涵蓋3.5億多名宗教信徒,考察對象包括漢傳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新教、伊斯蘭教、藏傳佛教與法輪功。報告指稱,在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統治下,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強化對宗教的打壓,打壓措施進入日常生活領域,並引發信仰者越來越強烈的抵觸。 自由之家是非營利、無黨派的國際性非政府組織...
26 KB (3,232 words) - 12:31, 28 April 2024
真臘國逐漸壯大,將扶南國納爲屬國;最終在627年,伊奢那跋摩一世(Ishanavarman I)以武力兼併了扶南國,此後境內各族以高棉人以中心進行融合,逐漸在政治、文化、血統上都形成單一民族,亦自稱高棉族。真臘一朝,仍以濕婆爲尊,佛教爲次。 8世紀時,信仰大乘佛教的印尼室利佛逝王朝曾有僧侶弘教至柬。...
24 KB (3,480 words) - 17:17, 28 January 2024
佛教合称「三教」,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在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尋求有關实践練登圣的方法。 现在學術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
112 KB (16,455 words) - 14:55, 18 July 2025
称,又称本教、缽教,是西藏的本土宗教。苯教是由西藏的原始萨满信仰演变而来的,也是西藏历史上最早的宗教。其崇拜的对象包括天地日月、雷电冰雹、山石草兽等各种自然物以及自然界的神灵和鬼魂。据说苯教最高级的神是叶仙。苯教教徒头裹黑巾,因此被藏传佛教信众稱为“黑教”(藏語:ནག་ཆོས་,威利转写:nag...
15 KB (2,376 words) - 01:43, 16 Jul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