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擊坑計數(Crater counting)是一種估計行星表面年代的方式。這種定年方式是基於行星新形成的表面沒有撞擊坑的假設,而且撞擊坑是以一定比率累積增加。本方法已被從月球帶回的岩石樣本年代作為基準進行修正過。 在火星上地質年代相對年輕的表面區域如果基於此法估計年代,則會被大量的次級撞擊坑(Secondary...
3 KB (305 words) - 10:27, 19 December 2021
擊坑在未來也有可能被證實為隕石與彗星撞擊地球造成的撞擊坑。 见: 北美洲撞击坑列表 南美洲撞击坑列表 亚洲撞击坑列表 非洲撞击坑列表 欧洲撞击坑列表 南极洲撞击坑列表 大洋洲撞击坑列表 撞击坑 撞擊坑計數 撞擊事件 月球環形山列表 Impact Databas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ormerly...
14 KB (252 words) - 14:23, 13 March 2024
撞擊坑,隕石坑、火山與峽谷密布。奧林帕斯山是太陽系中最高的山,水手號峽谷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峽谷。火星南北半球的地势有明顯差別:南方是古老、充滿隕石坑的高地,北方則是較年輕的平原,兩極皆有主要以水冰組成的極冠,而上覆的乾冰會隨季節消長。 科學家基於撞擊坑密度的撞擊坑計數法判別出火星的地表年齡:撞擊坑...
99 KB (10,794 words) - 15:31, 14 July 2025
以下列表列出所有未確認並在北美洲的撞擊坑,這些撞擊坑並未列在地球撞擊資料庫內。由於對撞擊坑的審查與相關證據驗證標準提升,這些新發現的撞擊坑因證據不足而無法證明其為隕石與彗星撞擊地球而造成的,但這些撞擊坑在未來也有可能被證實為隕石與彗星撞擊地球造成的撞擊坑。 撞击坑 撞擊坑計數 撞擊事件 地球撞击坑列表 火流星與隕石 地球撞擊資料庫...
36 KB (1,287 words) - 12:25, 18 December 2023
坑產生。只有少量次級撞擊坑在祖尼爾撞擊坑周圍80公里以內。阿薩巴斯卡谷內大約80%的撞擊坑是形成祖尼爾撞擊坑的次級撞擊坑。如果類似的撞擊事件也產生了相當數量的次級撞擊坑,這將對火星年輕地表特徵以撞擊坑密度決定年代的撞擊坑計數法造成問題 形成祖尼爾撞擊坑的撞擊...
6 KB (668 words) - 11:49, 5 July 2025
大氣層與水體,現在也沒有板塊構造活動。由於月球的總質量遠遠小於地球,其重力加速度較低,冷卻得也更快。月球表面複雜的月貌形成於各種因素的組合,特別是撞擊坑和火山活動。月球的殼層、月幔層、月核與地殼、地幔和地核明顯不同。 月球的地質研究主要依據地球上望遠鏡觀測、探月航天器觀測、月岩樣本及地球物理數據等...
44 KB (6,041 words) - 03:20, 1 March 2023
坑。 哥白尼纪是最年轻的月球地质年代。最初哥白尼纪的开始时间用撞击坑周围明亮的放射纹的存在来定义。但正如上述提到的批评,放射纹是由于多种原因形成的。哥白尼纪的开始时期并不对应于哥白尼环形山形成的时间。一般把哥白尼纪的时间跨度定为11亿年前到现在。 撞擊坑計數 月质学 月面学 地质年代 撞击坑 後期重轟炸期...
7 KB (1,155 words) - 09:33, 5 July 2025
metamorphism),缺乏典型陸相玄武岩的氧化,和完全欠缺水化。大部分月球的玄武岩大約在30億至35億年前爆發。但最古老的樣本有42億年的歷史,而根據撞擊坑計數的年齡年代測定法估算,最年輕的熔岩流在12億年前才爆發過。 從火星隕石和測量火星表面傳送回來的資料顯示,玄武岩也是火星表面很普通的岩石。...
7 KB (816 words) - 19:23, 4 July 2025
平均每天月球都會承受超過3噸宇宙物質的撞擊,當中的小行星或彗星撞擊月球表面時會形成撞擊坑,是另一個主要會影響月球表面地形的主要地質事件。现在估計单在月球正面直徑大於1公里的隕石坑就大約有300,000個,其中有些隕石坑以知名的學者、科學家、藝術家和探險家的名字命名。月球地質年代是根据月面上的重大陨石撞击...
140 KB (15,260 words) - 07:44, 12 July 2025
River Basalt Group)。 赫斯珀利亞高原上相對中等數量的撞擊坑代表該區域在火星歷史上年代居中。太空地质学中是以計算行星表面撞擊坑數量進行相對定年(撞擊坑計數)。大量撞擊坑的區域代表年代古老,反之則是年輕地區。赫斯珀利亞高原是火星地質年代赫斯珀里亚紀的標準地點。熔...
12 KB (1,754 words) - 08:22, 16 September 2023
撞擊盆地較薄,如希臘平原只有近10公里。而最厚可達125公里。 反觀地球,平均厚約40公里,以兩個星球大小比例來看只有火星的三分之一。 對於火星地表年齡,在能直接取樣定年以前,只能靠探測照片推定,因而發展出撞擊坑計數法:依照一地的撞擊坑...
26 KB (2,604 words) - 16:53, 24 March 2024
黄刀湾 (category 蓋爾撞擊坑)
黄刀湾(Yellowknife Bay)也译作耶洛奈夫湾,是火星盖尔撞击坑中的一处地质构造。2012年12月17日,即125个火星日后,美国宇航局火星科学实验室的“好奇号”探测车抵达该低洼地带,开始了为期668个火星日的计划任务。火星科学实验室的主要任务目标是评估该行星的宜居性潜力以及火星环境是否...
17 KB (1,935 words) - 18:37, 27 October 2023
區域並未完全下陷,因此形成大型桌山,可能內部還保有水冰。在火星上許多地方都形成了混沌地形,並且總讓人留下某事物突然讓地表混亂的印象。根據撞擊坑計數(單位面積撞擊坑越多代表該區域越古老)和研究峽谷與其他地表特徵的關係,科學家得到了這些河道形成於20到38億年前的結論。 Robert Roy Britt...
8 KB (1,029 words) - 09:37, 18 August 2023
Valles)、西南的阿薩巴斯卡谷(Athabasca Valles),還有東方的瑞威谷(Rahway Valles)、馬爾提谷(Marte Vallis)。根據撞擊坑計數,阿薩巴斯卡峽谷年齡約2百萬至3千萬年,可說是火星上最年輕的外流水道(outflow channel,指洪水刻畫出的乾河谷)。 Nahm, A....
2 KB (262 words) - 10:36, 13 April 2025
撞击坑计数结果,估计它形成于晚雨海世。陨石坑的平均尺寸反映,该月湖在37亿年前被熔岩覆盖,并且在2-3亿年后还有另一次喷发,产生的熔岩覆盖层厚度为15-30米,并摧毁 了所有低于数百米的撞击坑。33亿年前,该月湖的北部可能被熔岩多次覆盖,地层厚度达到10-20米,当时的熔岩大约漫延至白贝罗陨石坑附近。...
9 KB (841 words) - 19:06, 16 November 2024
特比陨击坑(Terby)是火星雅庇吉亚区的一座撞击坑,它坐落在希腊平原北部边缘,中心坐标为南纬28度,东经73度,直径174公里(108英里),海拔高度-5公里(-3.1英里),其名称取自比利时天文学家“弗朗索瓦·约瑟夫·特比”(François J. Terby)。 特比陨击坑...
4 KB (567 words) - 07:15, 16 May 2024
Sculpture)西北面巨大的雨海撞击盆地所跌落的溅射物构成的众多小山脊和凹陷。 该月湖最大部分的地形是一座已被熔岩覆盖的小(3公里)撞击坑,坐落在邻近的曼尼里乌斯坑暗淡射纹线西侧。 从该区域累积的撞击坑数量计数,柔湖大约是在35-37亿年前的晚雨海世时期被熔岩覆盖。其表面低于月表基准高度0.8-1...
5 KB (577 words) - 15:23, 21 February 2025
由于它们的尺寸小,从地球上难以观测到。第个被发现的不规则月海斑-艾娜月坑,是在1971年经分析阿波罗15号拍摄的照片后才发现,更多的是由2009年发射的月球勘测轨道器所发现,它找到约70多座不规则月海斑。 不规则月海斑的起源现在仍不确定。撞击坑计数-通过计算所坐落陨石坑的数量来指示某一区域的年龄,表明这些地区的地质年龄可能只有数千万年。...
4 KB (489 words) - 16:13, 21 February 2025
雲範圍,使大量彗星墮入內太陽系,從而解釋地球上大型生物滅絕事件似乎週期性發生的現象。不過,至今沒有證明涅墨西斯星存在的任何證據,而其他的證據(如撞擊坑計數等)則反而降低了其存在的可能性。更近期的分析指出,滅絕事件的發生不具有週期性,因此也不再需要太陽伴星這一猜想了。 拉法葉路易斯安那大學天文學家約翰·J·馬蒂斯(John...
41 KB (4,798 words) - 13:59, 3 July 2025
channels)是火星地表上大片被水流冲刷而成的极长、极宽的地带,它们绵延数百公里长,宽度通常超过一公里,被认为是由突发的巨大暴洪所造成。 撞击坑计数表明,大多数河道启源于赫斯珀里亚纪早期,不过这些特征的地质龄在火星不同区域并不相同。亚马逊和埃律西昂平原的一些溢出河道仅产生于数千万年前,按照火...
11 KB (1,645 words) - 03:02, 28 January 2023
露湾西南侧并入风暴洋,东北与冷海相连,东南岸是虹湾中一座直径260公里陨石坑的侧壁。露湾的覆盖层显示出很强的反照率差异,靠近风暴洋部分的熔岩区通常较冷海的更暗。另外,月湾部分地区覆盖着哈尔帕卢斯陨坑发亮的溅射物。覆盖月海的熔岩年龄相当小,根据撞击坑计数估计为15±5亿年,但哈尔帕卢斯陨坑东北区则为33-37亿年。月湾表面高度位于月面基准海拨2...
10 KB (1,131 words) - 11:01, 27 December 2024
但地质测绘表明,它的地质年龄介于雨海和酒海盆地之间,约为39亿年,而月海本身的熔岩覆盖层则更年轻:根据撞击坑计数结果,不同地点的地质年龄约在31-39亿年内(早雨海世)不等,而邻近的“伽桑狄 A”坑年龄却只有29亿年,有迹象表明,月海中的某些地方已被来自风暴洋溢出的熔岩淹没了。...
14 KB (1,658 words) - 02:06, 2 November 2024
杜莎槽沟层、锐蚀地形、岩层、冲沟、冰川、扇形地形、混沌地形、可能的古河道、底座形撞击坑、脑纹地形和环形模具陨石坑等。 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上的高分辨率成像科学设备相机发现了一种被称为斜坡条纹的新现象,这些特征出现在陨石坑壁和其他斜坡上,它们很薄,长约数百米。据观察,这些条纹总是从某一源点开始,然后在...
116 KB (15,393 words) - 11:06, 12 January 2024
“亚马逊”系和“亚马逊”纪是以陨坑分布稀疏的亚马逊平原所命名,这种稀疏的陨坑密度代表了许多亚马逊纪时期的地表。亚马逊系的典型地貌区约位于亚马逊区(MC-8)北纬15度、西经158度附近。 火星地质年代期 (百万年前) 由于它是火星地质时期中最年轻的一段,亚马逊纪的年表通过传统地质叠覆律结合撞击坑计数...
16 KB (1,927 words) - 10:44, 30 September 2024
地区覆盖着薄薄、零星的土壤层,与地球、月球和火星形成鲜明对比。金星上也分布有一些撞击坑,与地球相似,陨坑的数量远少于大部分其它的岩石行星。 这部分原因是由于金星稠密的大气层使小型撞击物在撞击地面前就被烧毁,而大型撞击坑的稀少则可能缘于大规模火山活动重塑了金星地表。火山作用似乎是金星地质变化的主要成...
54 KB (7,947 words) - 04:12, 9 December 2023
星是可能存在的太陽伴星其中之一。涅墨西斯星是一顆暗淡的恆星,可能是地球數次週期性的生物集群滅絕、月球撞擊事件及許多長周期彗星公轉軌道的主因。然而並沒有涅墨西斯星存在的直接證據,許多證據(例如撞擊坑計數)都質疑它的存在。約翰·馬泰塞(John J. Matese)及丹尼爾·懷特米爾(Daniel P....
53 KB (5,969 words) - 23:55, 21 February 2025
撞击坑计数测年,该断裂带的形成可追溯到赫斯珀里亚纪晚期,同时也形成了相邻叙利亚平原区的熔岩平原。一些研究人员根据随下层岩脉扩展的简单地堑,模拟了火星上这种深谷群的形成过程。当下层岩浆体排空后,岩浆室压力降低并开始收缩,形成一系列链坑...
17 KB (2,397 words) - 12:10, 19 December 2022
撞擊後期)給重重地攪動、擊碎和融解掉了。前酒海紀高地的主要物質為斜長岩,據猜測可能是因為月球早期地殼形成時發生了廣泛的岩漿海的礦物結晶化。此一地質時代被非正式地分成隱生代和盆地群代,但此一分類並沒有被使用在任何一種地質圖內。 陨石坑计数...
8 KB (875 words) - 02:14, 15 January 2025
撞击坑年龄和地层所在层位在时间上加以识别。例如,赫斯珀利亚高原就是下赫斯珀里亚统的参考位置 。两个赫斯珀里亚统对应的地质时间(地质年代)单元为早赫斯珀里亚世和晚赫斯珀里亚世。请注意,世是纪的细分,两者在正式地层学中不是同义词。早赫斯珀里亚世/晚赫斯珀里亚世的边界年龄并不确定,根据陨石坑计数...
27 KB (2,867 words) - 01:16, 14 May 2025
年来,已进行过无数次尝试,通过比较火星和月球上撞击坑的估计形成率,来确定一个绝对的火星年表(时间线)。如果精确掌握地质年代期间按陨坑大小每单位面积上火星撞击坑的形成速率(产生率或通量),那么撞击坑密度也能提供一种测定绝对年龄的方法。但遗憾的是,陨石坑计数的实际困难和通量估算的不准确性使这些方法得出的年龄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14 KB (1,813 words) - 12:52, 13 April 2024
以南东径20度至东径180度之间则有很多,它们在更陡峭的斜坡上也更为突出,例如在撞击坑边缘,但同样可能只出现在此类陨坑边缘的一侧。 遗憾的是,单个谷系区的范围通常较小,且组成它的河谷相对狭窄,这意味着用传统的撞击坑计数技术来测定河谷系统年代非常困难(尽管并非不可能)。诺亚纪南部高地的河谷集中度以及...
18 KB (2,713 words) - 21:26, 26 January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