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就任將軍後降为臣籍,賜源姓,改名「源惟」(後嵯峨源氏(日语:後嵯峨源氏))。1289年9月,北條氏因其任將軍太久,希望讓久明親王就任,於是他被解除將軍之職而回到京都。在這之前他為被放逐而做準備,以幕府的名义請求希望能回復皇籍,於是朝廷方面册封其为親王,他改名「惟親王...
    3 KB (343 words) - 13:23, 1 April 2024
  • 山階親王(1816年10月22日—1898年2月17日),是日本的皇族。伏見邦家親王之第一王子(庶長子)。勸修濟範入道親王。二品(日语:品位 (位階))。 文化13年(1816年)出生,幼名靜(しずのみや),初名清保(きよやす),為伏見邦家親王的第一王子,但在《皇統譜》原因不明地列入祖父...
    6 KB (720 words) - 07:25, 13 May 2024
  • 後醍醐天皇 (category 室町和安土桃山時代親王)
    恒良親王(1325-1338) 成良親王(1326-1344) 義良親王(後村上天皇)(1328-1368) 祥子內親王 - 齋 惟子內親王 人:源親子(?-?)-源師親女 護良親王(1308-1335) 懷良親王(1329-1383) 滿良親王 恒性皇子(1305-1333) 聖助法親王法親王(1325-1352)...
    12 KB (1,644 words) - 17:19, 1 April 2024
  • 讓仁親王 - 朝彥親王 - 微妙院 - 貞教親王 - 喜久 - 彰親王 - 能久親王 - 誠 - 愛 - 博經親王 - 智成親王 - 貞愛親王 - 清棲家教 - 載親王 - 依親王(女子省略) 妻:有馬頼子(日语:彰親王妃頼子) 子:(養子)依親王 伏見家 征討大將軍(日语:征討大将軍)...
    9 KB (992 words) - 17:15, 10 February 2024
  • 1274年3月6日在位。諱恒(日语:恒/つねひと Tsunehito)。他是大覺統皇室始祖。 他是後嵯峨天皇的第七皇子,母親是太政大臣西園實氏女-大宮院藤原姞子, 父:後嵯峨天皇 母:西園姞子 皇后:藤原佶子 中:藤園嬉子 女御:藤原位子 子女: 睍子內親王親王親王(後宇多天皇) 憙子內親王 良助法親王...
    2 KB (140 words) - 08:41, 17 February 2024
  • 光嚴天皇 (category 鎌倉時代親王)
    (持明院統)→後醍醐天皇尊治(大覺統)→邦良親王(大覺統、後二條嫡子)→量親王(持明院統)。1326年(正中3年)陰曆3月,邦良親王被後醍醐天皇立為皇太子後,但不久就逝世了。同年(當時已改元嘉曆)陰曆7月24日,量親王...
    8 KB (1,207 words) - 05:22, 13 May 2024
  • 草天皇子孫稱為持明院統,兩系皇統對立,雙方後在鐮倉幕府的調停下決定兩系皇室分別繼任天皇,史稱兩統迭立。 父:後嵯峨天皇 母:西園姞子 中:西園公子 子女: 貴子內親王親王(伏見天皇) 性親王 姈子內親王 久子內親王 行覺法親王 瑛子內親王 永子內親王 久明親王 桓助法親王 增覺法親王...
    2 KB (168 words) - 08:41, 17 February 2024
  • 西園寺公衡女 第一皇女:珣子內親王(新室町院)(1311-1337) - 後醍醐天皇中 第四皇子:量親王(光嚴天皇)(1313-1364) 第六皇子:景親王(1315-?) 第九皇子:豐親王(光明天皇)(1321-1380) 治部卿局 - 法印泰豪女 第一皇子:尊胤法親王(1306-1359) 堀河局...
    4 KB (424 words) - 08:40, 17 February 2024
  • 大覺統的後宇多天皇第一皇子。母源基子(西華門院)。 1286年親王宣下,1296年被持明院統的後伏見天皇冊立為皇太子。 主要的后妃與皇子女: 中:德大(藤原)忻子(1283-1352) 人:五辻(藤原)宗子 第一皇子:邦良親王(1300-1326)(後醍醐天皇皇太子) 第二皇子:邦省親王(1302-1375)...
    3 KB (240 words) - 08:39, 17 February 2024
  • 正應二年(1289年)9月,隨著前將軍惟親王被送還京都而就任將軍。到代替其子守邦親王時也沒什麼特別的成就,在延慶元年(1308年)8月被北條氏解除將軍職務,送回京都後出家。 當時幕府的實權被得宗的北条貞時掌握,將軍只是名義上的存在而已。 正應2年(1289年)立親王。元服。三品。之後就任征夷大將軍。 永5年(1297年)一品。式部卿。...
    2 KB (167 words) - 13:42, 1 April 2024
  • 331年)成為天台座主,前後共擔任四次。 尊圓法親王向世尊行房學習和歌,後來行房幫助南朝,在金澤戰死,於是他轉為向行房的弟弟行尹學習。他的書法有尊圓流或青蓮院流的稱呼。 金澤文庫切(巻子万葉集切) 巻物切(古今和歌集) 經切 入抄 鷹手本(西本願所藏、重要文化財) 門葉記(原本於青連院、奈良國立博物館所藏...
    4 KB (214 words) - 23:34, 31 March 2024
  • 親王一起落入了南朝軍的手裡,押解到了後村上天皇在賀名生(今奈良縣五條市)的行宮囚禁。 此次事件後,足利義詮決定復辟北朝朝廷,並以光明上皇的母親西園寧子(廣義門院)的名義發佈院宣,立光嚴天皇的第三皇子彌親王即位,是為後光嚴天皇。西園寧子則被尊為治天之君,管理朝政。...
    4 KB (508 words) - 08:38, 17 February 2024
  • 後鳥羽天皇 (redirect from 尊成親王)
    曾義仲推舉親近自己的北陸(以王的長子)為候選人;但是法皇希望立高倉天皇的兒子為天皇。高倉天皇的長子是被平家挾持的安德天皇;次子守貞親王也被平家劫往西國;第三子惟明親王雖然留在京都,但出生的地位不夠高;因此最終選定了讓第四皇子尊成親王...
    9 KB (1,377 words) - 15:13, 29 March 2024
  • 守邦親王(日语:守邦親王/もりくにしんのう Morikuni Shinnō,1301年6月19日—1333年9月25日)是日本鎌倉幕府第九代征夷大將軍,也是鎌倉幕府最後的將軍。父親是八代將軍久明親王,母親是七代將軍惟親王之女。 延慶元年(1308年)八月,只有八歲的他取代父親久明親王...
    2 KB (150 words) - 13:51, 1 April 2024
  • (日语:熈/ひろひと Hirohito)。 他是後深草天皇第2皇子。弘安10年後宇多天皇退位,由伏見天皇繼任。伏見天皇在位時間為1287年至1298年為止。 伏見天皇原本為後深草天皇之第二皇子熙親王,後來於1275年成為大覺...
    8 KB (903 words) - 08:40, 17 February 2024
  • 後圓融天皇 (redirect from 親王)
    對擁立皇太子的問題有所對立,後光嚴得到幕府管領細川賴之支持,因此讓後光嚴天皇的皇子緒親王即位成為後圓融天皇,由後光嚴上皇實行院政直到1374年上皇逝世為止。 後圓融天皇在位期間,發生了興福社勢力抬著春日神入京強訴的事件,朝廷勢力不斷衰退。而在之前1368年足利義滿繼任室町幕府征夷大將軍時...
    4 KB (568 words) - 08:37, 17 February 2024
  • 後宇多天皇 (category 真言宗大覺派)
    府調停斡旋下,弘安十年(1287年)後宇多天皇讓位給後深草上皇之第二皇子熙親王,是為伏見天皇,建立持明院統。及後正安三年(1301年),後宇多天皇之第一皇子邦治親王繼承後伏見天皇即位,是為後二條天皇、建立龜山天皇子嗣的大覺統。兩統其後對立,分裂成為南北朝並立時代。後二條天皇在位期間,後宇多上皇執...
    3 KB (315 words) - 08:41, 17 February 2024
  • 第二皇子:源性入道親王(業永親王)(1327-1353)-門跡 第三皇子:直親王(1335-1398)- 崇光天皇的皇太子(嚴格來說是皇太弟) 皇女:儀子內親王(?-1348?) 皇子 - 聖護院 皇女 - 花山院某室 後宮:一條局-正親町實明之女 第一皇子:覺譽法親王(1320-1382)-聖護院門跡...
    5 KB (610 words) - 15:18, 29 March 2024
  • 王登基,是爲後嵯峨天皇。 事實上,後嵯峨天皇與北條氏存在著親緣關係,他的外叔公土御門定親的側室就是北條泰時和北條重時的妹妹。 寬元四年(1246年),後嵯峨天皇禪位予其子後深草天皇並開始實施院政。正元元年(1259年),後嵯峨上皇因寵愛幼子恆親王而廢長立幼,逼退了後深草天皇,擁立恆親王...
    3 KB (354 words) - 08:42, 17 February 2024
  • - 善法通清女、廣橋兼綱養女 第二皇子:緒親王(後圓融天皇)(1359-1393) 第五皇子:永助法親王(熙永親王)(1362-1437) - 御室 第六皇子:堯親王(1363-1430) - 天台座主 第十二皇子:堯性法親王(1371-1388) - 妙法院 人:藤原氏(右衛門佐局)...
    6 KB (787 words) - 08:34, 17 February 2024
  • 舜仁法親王 教仁法親王 尊融入道親王(第228世。還俗為中川(久邇)朝彦親王) 昌親王(第229、231世。還俗為梶井(梨本)守脩親王) 慈性入道親王(第230世。有栖川親王王子) 昌入道親王 久住豪海(第232世) 赤松光映(第233世) 大椙覺寶(第234世) 三浦實源(第235世)...
    16 KB (2,646 words) - 02:48, 29 February 2024
  • 宗尊親王 (category 鎌倉時代親王)
    親王為征夷大將軍,開創將軍的幕府時代。宗尊親王成為北條氏支配的傀儡,在政治上毫無建樹,但在和歌方面卻有很大貢獻,為鎌倉歌壇的佼佼者。 文永3年(1266年)北條時宗以宗尊親王涉嫌謀反的罪名解除其征夷大將軍之職,以其嗣子惟親王...
    3 KB (338 words) - 13:55, 1 April 2024
  • 元弘二年(1332年)元弘之亂爆發時,後醍醐天皇的兒子護良親王拉攏金峯山的僧兵,將吉野山變成其據點,擴建了吉野城,並駐紮在吉野城中。元弘3年(1333年)2月,鎌倉幕府派了二階堂道蘊率領六萬多兵力進攻吉野,護良親王軍寡不敵眾,最終導致村上義光穿著親王的甲冑在二天門自戕,給了護良親王撤退逃命的空檔。二天門在彼時被燒毀,所幸藏王堂平安無恙。...
    20 KB (3,204 words) - 11:32, 12 June 2024
  • 珣子内親王(延慶4年二月二十三日(1311年3月13日) - 延元2年/建武4年五月十二日(1337年6月11日))為後醍醐天皇中。後伏見天皇第一皇女。生母廣義門院。女院號新室町院。 1333年進入後醍醐天皇後,之後成為中。1335年生下了第十五皇女幸子内親王。1337年崩御。得年27歲。 〔北朝〕...
    896 bytes (73 words) - 02:23, 9 March 2021
  • 有栖川親王 1877年11月2日 三條實美 1882年4月11日 岩倉具視 1882年11月1日 小松親王 1882年12月7日 有栖川親王 1886年1月24日 北白川能久親王 1886年12月29日 有栖川親王 1886年12月29日 久邇朝彦親王 1886年12月29日...
    9 KB (1,530 words) - 15:48, 7 May 2024
  • 昭和天皇 (redirect from )
    令)、賀陽宮恆憲王(陸軍中將)、秩父宮雍仁親王(陸軍少將)、閑院王(陸軍少將)、伏見博義王(海軍大佐、第三驅逐隊司令)、高松親王(海軍大佐)、竹田恆德王(陸軍中佐)、三笠親王(陸軍少佐)等等,諸位親王的軍銜都是裕天皇親自授予的,他們是皇軍指揮官,都在權力核心。此外,東條上一任...
    94 KB (11,617 words) - 09:13, 16 June 2024
  •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1735年10月8日),其夫雍正帝駕崩,享年五十六歲。臨終前遺詔命皇四子寶親王弘曆登基即帝位。乾隆帝以其父雍正帝遺命囑託乾隆帝封生母鈕祜祿氏為聖母皇太后,暫居永壽。總理事務鄂爾泰恭上崇慶皇太后的尊號。太后暫居景,後改居壽。雍正十三年十一月,乾隆帝封外祖父四品典儀官凌柱為一等承恩公,賜謚曰良榮...
    19 KB (2,413 words) - 10:00, 29 May 2024
  • 親王的美稱,正治初度百度則是式子晚年的集大成,《新古今和歌集》的49首入集歌中,有25首出自於此。根據國島章江的分類,家集分為第一類至第四類,第一類有內廳書陵部藏萱齋院御集(書架編號501・32,又稱A本)、式子內親王集(書架編號谷・217,又稱B本)和益田勝實(日语:益田勝実)藏式子內親王...
    33 KB (3,931 words) - 12:05, 29 July 2023
  • 照壁后面的大门两侧为碑亭,亭内有五座石碑,记述了惠远的修建历史。五座石碑分别为:雍正九年(1731年)《御制惠远碑》蒙古文、汉文石碑各一座,《泰宁惠远文碑》一座,《果亲王谕惠远奉碑》一座,同治四年(1865年)四川候补道史致《泰宁惠远碑记》一座。这五座石碑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当作猪厩底板...
    14 KB (2,579 words) - 06:47, 18 February 2024
  • 『書陵部紀要』第36号 准三について―その沿革を中心として―/樫山和民 (内庁書陵部/1984) 天皇皇族実録 1-136 (ゆまに書房/2005-2019) 四親王家実録  (ゆまに書房) 国史大系 公卿補任前編 (経済雑誌社/1899) 群書類従 第四輯 諸門跡譜/御傳 (経済雑誌社/1898)...
    29 KB (283 words) - 15:22, 15 January 2023
  • 嘉庆帝 (redirect from 亲王)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十八日,嘉慶帝依例到熱河木蘭秋獵,命皇次子智親王綿寧、皇四子瑞親王綿忻隨駕,嘉慶帝被形容為「身體豐腴,精神強固」,二十四日,到達熱河行,「聖躬不豫」。當天,嘉慶帝到城隍廟燒香,又到永佑行禮,二十五日,病情嚴重 ,當夜崩逝,死因不明,據今日推測,嘉慶帝死亡的原因可...
    30 KB (3,915 words) - 18:19, 3 June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