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4:完結篇》(英語:Ip Man 4: The Finale)是一部2019年香港傳記動作片,為2015年電影《葉問3》的續集,以及「葉問系列电影」正傳的第四集。由葉偉信執導,黃子桓、深澤寬、陳大利、梁禮彥編劇,甄子丹、吳樾、吳建豪及史考特·艾金斯領銜主演;並由鄭則仕、陳國坤、敖嘉年及克里斯·...
28 KB (2,204 words) - 13:40, 4 May 2025
世尊。一切世間十種異生。同將識心居在身內。縱觀如來青蓮花眼亦在佛面。我今觀此浮根四塵秖在我面。如是識心實居身內。」 (CBETA, T19, no. 945, p. 107, a12-15) 《宗鏡錄》卷53:「問。根以何為義。 答。根者。即五根。有增上出生義故。名之為根。於中有清淨五色根...
5 KB (1,120 words) - 23:55, 24 June 2019
奧村政信 (category 浮世绘画家)
奧村政信(日语:奥村政信,1686年—1764年3月13日),名源八,號芳月堂、丹鳥齋、文角,是浮世繪前期的浮世繪畫家,兼有版元(版元(日语:版元))身分。奧村政信自稱「浮繪根元」,而現今學者亦多認為奧村政信是「浮繪」的創始者。 奧村政信的習畫歷程不明,但其畫風受到同期菱川師宣及鳥居清信(鳥居清信)的影...
2 KB (404 words) - 05:24, 9 October 2021
《明史》(卷8):“洪武二十八年,冊為燕世子。嘗命與秦、晉、周三世子分閱衛士,還獨後。問之。對曰:「旦寒甚,俟朝食而後閱,故後。」又命分閱章奏,獨取切軍民利病者白之。或文字謬誤,不以聞。太祖指示之曰:「兒忽之耶?」對曰:「不敢忽,顧小過不足瀆天德。」又嘗問:「堯、湯時水旱,百姓奚恃?」對曰:「恃聖...
30 KB (3,941 words) - 22:25, 3 April 2025
根集,信根沒,信根味,信根患,信根離,不如實知者,我不得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眾中,為解脫,為出為離,心離顛倒,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亦如是說。」 《大毘婆沙論》:「問:若執五根體唯無漏,有何過失?答:便違契經, 如契經說:『我若於此信等五根...
61 KB (12,016 words) - 09:07, 15 May 2024
問經》中二者是並列的部派,在失譯的《十八部論》和真諦譯《部執異論》的十八部派記載中二部合一而說轉部為本名,在玄奘譯《異部宗輪論》中改稱為經量部為本名。 譬喻者的三世觀不被《大毘婆沙論》認可,譬喻者堅持「異生不能斷諸煩惱」舊說,北涼浮陀跋摩譯《阿毘曇毘婆沙論》記載:...
9 KB (1,500 words) - 14:50, 30 November 2023
《舍利弗阿毘曇論·問分·根品》:「問曰:幾根?答曰:二十二根,何等二十二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女根、男根、命根,樂根、苦根、喜根、憂根、捨根、意根,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欲知根、知根、已知根。」 《大毘婆沙論》:「問:眼根...
54 KB (10,715 words) - 00:43, 3 January 2022
根]初禪時滅,於此第四禪,佛說苦滅。 問:何處苦根起,無餘時滅?答:佛告比丘:『初禪成就離欲,是處苦根起,無餘時滅。』問:何故於初禪苦根滅?答:以喜滿故身樂,身樂故苦根滅,以斷對治故,是故於初禪苦根滅。 於第二禪,憂根滅,成斷憂根,如佛所說:『何處憂(刊本:喜)根...
217 KB (43,965 words) - 10:23, 15 November 2024
問:若離大種,別有造色,如何會釋彼所引經:『於眼肉團中,有地界等。』答:彼經說眼根所依大種,不說眼體。又彼經說世所共知肉團名眼,非說眼根,世於肉團,眼想轉故。尊者妙音亦作是說:世於大種,立眼根名,以是眼根所依止故。有餘師說:彼所引經,於義無妨,彼經但說眼肉團中有地等界,不言地等即是眼根,於義何妨。...
30 KB (5,760 words) - 17:29, 1 May 2025
《大毘婆沙論》:「問諸阿素洛何趣所攝。答有說是天趣攝。問若爾何故不能入正性離生。答諂曲所覆故。……以為如是諂曲心所覆故。不能入正性離生。復次不可以不能入正性離生故便謂惡趣所攝。如諸達絮及篾戾車人亦不能入正性離生。而非惡趣所攝彼亦應爾。如是說者是鬼趣攝。問...
17 KB (3,261 words) - 04:23, 3 August 2024
起。答生。云何盡。答無常。云何住異。答老。」 北涼浮陀跋摩譯《阿毘曇毘婆沙論》:「此經名《智慧基本》。問曰。何故名智慧基本。答曰。諸究竟智皆出此經。故名基本。復次此經名《安智足處》。諸究竟智皆因此經而得成立。是故名安智足處。」 《大毘婆沙論》:「問何故此論名《發智》耶。答諸勝義智。皆從此發此為初基...
27 KB (3,692 words) - 12:30, 14 June 2024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13:「此中説衆生數縁起法。如《波伽羅那經》所説:『云何縁起法?答曰:一切有爲法。』問曰:此説彼説,有何差別?答曰:此説衆生數,彼説衆生數,非衆生數。此説有根法,彼説有根無根法。此説有心法,彼説有心無心法。此説内法,彼説内外法。此文不了義,彼文了義。」...
8 KB (1,628 words) - 20:45, 30 July 2020
上下,可開啟幻境逆轉時空),參與毀滅麒麟山,捕抓魅女並得其琉璃心,最後導致慕家被其黑化的前魅女(怨女)滅門,慕懷江也死於怨女之手。 張晨光 陸淮安 問心先生 住在了然谷,柳拂衣的師父,與慕懷江過去曾為摯友。 得知慕懷江的惡行,親手焚毀<百妖山海圖>。 郭東海 年輕陸淮安...
27 KB (606 words) - 01:25, 16 May 2025
世擧、洪沈入診脈,則左手肝腎脈浮緊,右手脈微緩。更議藥劑,五苓散加麻黃、防己、遠志、檳榔、茴香,五服以進。 中宗三十九年十月二十六日辛卯:上不豫。政院問安,仍啓曰:“昨命王子、駙馬、內宗親外,令勿問安,而臣等居近密之地,故敢問...
12 KB (1,520 words) - 02:04, 18 May 2025
2018年6月 刘亦菲、井柏然、张含韵、魏大勋、曾黎、刘敏涛、赵立新、权沛伦 民初 我是保安 2018年7月 钱泳辰、亓肖肖 都市 秋官课院之狄仁杰浮世传奇 / 狄仁杰之秋官神探 2018年7月 高旻睿、樊驿宁、麦迪娜、张子健、贺刚、柯蓝 古装 人民总理周恩来 2018年7月 刘劲、卢奇、唐国强、秦海璐、黄薇...
176 KB (652 words) - 13:42, 24 May 2025
世。名為彌勒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 《增一阿含經》:彌勒菩薩經三十劫應當作佛.至真.等正覺。 漢譯《雜阿含經》中提到過《波羅延低舍彌德勒所問經》和《波羅延那阿逸多所問》。 《中阿含經》卷13:「尊者阿夷哆在眾中坐,於是,尊者阿夷哆即從坐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白曰:世...
37 KB (6,421 words) - 15:11, 6 March 2025
《相應部·大品·根相應·S.48.42.溫那巴婆羅門》:「婆羅門!五根,有異對境,有異行境,對他境互不能領受。以何為五根耶?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是。婆羅門!此五根,有異對境,有異行境,對他境互不能領受,以意為歸趣,意領受其境。 《中阿含經·晡利多品·大拘絺羅經》:「尊者舍黎子……復問曰:賢者拘絺羅!有五根...
49 KB (9,541 words) - 09:44, 1 December 2024
在騰訊視頻和愛奇藝播出,同年9月3日起登陸浙江衛視黃金檔播出。 1911年,晚清末年,一群身分各異、立場不同的人因一份傳說足以改天換地的鉅額藏寶而在浮世中交薈,被共同捲入恢弘激盪的歷史浪潮中。 棱西原型為位於武陵山脈西邊(今重慶市)的苗疆。 清政府對滿漢以外民族採取「因俗而治」,苗族未被強制剃髮易服。...
16 KB (305 words) - 06:16, 22 April 2025
就是向衆生傳授可以解縛的「不二法門」,讓其親證空性本來無生,即得以明白疾病之根源在於「執著」。維摩詰居士示疾而引大眾前去詢疾問病,借此因緣廣爲眾生說法,並提出與之相關的種種設問,繼而向大眾教導「空相」的大乘佛法。其思想,相當程度上影響了後世的大乘佛教,特別是禪宗。...
6 KB (983 words) - 15:45, 1 March 2023
根,則不空無果。若無此諸根者,我說彼為作凡夫數。」 《大毘婆沙論》:「有作是說:若五根,為等無間,入正性離生,是謂世第一法。問:誰作此說?答:是舊阿毘達磨者說。問:彼何故作此說?答:為遮餘部,故作是說,不必唯說五根為性,謂:分別論者執:信等五根...
46 KB (8,600 words) - 14:47, 30 November 2023
問何故此有說名本有。答此是前時所造業生故名本有。問若爾餘有亦是本有。皆前時所造業所生故。答若是前時所造業生麁顯易覺明了現見者說名本有。餘雖前時所造業生而微隱難覺非明了現見是以不說。云何死有。答死分諸蘊則命終時五蘊四蘊為性。云何中有。答除死分生分諸蘊中間諸有。則二有中間五蘊為性。問...
51 KB (8,125 words) - 02:40, 25 November 2024
根,不能具足防衛一切諸不善心。又三善根,遍與善心相應;三不善根,不遍與不善心相應。又三善根,能遍發起一切善心;三不善根,不能遍起一切不善心。如是隨轉、不隨轉等,皆應廣說,是名三善根自性。 已說自性,所以今當說,問:何故名善根?善根有何義?答:能生善義,是善根...
46 KB (9,220 words) - 16:45, 27 January 2025
言:『大王!無施、無與,無祭祀法,亦無善惡,無善惡報,無有今世,亦無後世,無父、無母,無天、無化、無眾生,世無沙門、婆羅門平等行者,亦無今世、後世,自身作證,布現他人。諸言有者,皆是虛妄。』世尊!猶如有人問瓜報李,問李報瓜。彼亦如是,我問現得報不?彼乃以無義答。」 《大毘婆沙論》:「如此品初補剌拏說,無施與等。」...
8 KB (1,187 words) - 07:24, 22 December 2024
月冈芳年 (category 浮世绘画家)
1883年(明治16年)与幻太夫(被描绘在《根津花やしき大松楼》)发生爱情,后分手。1884年(明治17年),与坂卷泰正式結婚。 1885年(明治18年),凭借代表作《奥州安達が原ひとつ家の図》在《東京流行細見記》(当時的東京府的氣番付)明治18年版的「浮世屋繪工部」,即「浮世繪師部門」排行榜上,评为明治浮世...
16 KB (1,710 words) - 03:15, 14 September 2024
北涼浮陀跋摩譯《阿毘曇毘婆沙論》:「問曰:中有為是趣攝?為非趣攝?若是趣攝,《施設經》說,云何通?……《法身經》說,復云何通?……若非趣攝者,尊者陀羅達多所說,云何通?……」 分別說部《舍利弗阿毘曇論·非問分·道品》:「觀三根集業,貪根集業,恚根集業,癡根...
27 KB (5,029 words) - 02:32, 7 April 2024
《大毘婆沙論》:「『有作是說。若五根為等無間入正性離生。是謂世第一法。』問誰作此說。答是舊阿毘達磨者說。問彼何故作此說。答為遮餘部故作是說。不必唯說五根為性。謂分別論者執信等五根唯是無漏。一切異生悉不成就。」 《毘尼母經》:「有問分別、無問分別、相攝、相應、處所此五種。名為阿毘曇藏。」...
104 KB (19,922 words) - 14:48, 5 May 2025
《大毘婆沙論》:「問:有五蘊外執有我不?設爾何失?若有者,契經所說當云何通?如契經說:『諸有沙門或婆羅門,施設有我,一切皆緣五聚蘊起。』若無者,云何說有第六我見?答:無五蘊外執有我者。問:若爾,云何說有第六我見?答:於思行蘊所起我見,於餘行蘊所起我見,各別建立,故有六種。」 北涼浮...
32 KB (5,965 words) - 12:34, 22 May 2025
识蕴,一切識別,是名識蘊。依眼根(範圍),識別色塵,名眼識;依意根(範圍),識別眼識,名意識。。 十八界 十二處 名色 三科 《大毘婆沙論》:「問:何故名蘊?蘊是何義?答:聚義是蘊義,合義是蘊義,積義是蘊義,略義是蘊義,若世施設即蘊施設,若多增語即蘊增語。」 《大毘婆沙論》:問:過去、未來、現在諸色,可略聚耶?答:雖不...
17 KB (2,546 words) - 17:16, 23 December 2024
韜光養晦的新川六少主,自幼胃疾纏身,久治不愈,比較難搞,比較挑食;爹不疼娘不愛,平日裡壓根就沒什麼存在感,但是勤苦好學,技能滿滿;坊間只聞其名不見其人,其實氣宇軒昂,風度翩翩,溫和內斂,胸有經世之才,心懷青雲之志,卻不受新川主重視,只好收起鋒芒爭取機會打破封建傳統的新川陳規,為民生立命。與...
40 KB (442 words) - 12:31, 3 May 2025
北涼浮陀跋摩譯《阿毘曇毘婆沙論》:「問曰:前言無人,今何以言眾生?答曰:欲令所說,與法體相順故,所以者何?若不言眾生,但言法,法於義雖順,於文不便;若言眾生,文、義俱順,以是故說於眾生。復有說者:前說實義,今說假名眾生之法。」 玄奘譯《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問...
41 KB (7,673 words) - 16:24, 15 October 2022
五辛(梵語:pañca parivyaya),又稱為葷菜、五葷,是指五種具「辛味」的野菜:大蒜、薤/小根蒜、蔥、韭菜、興渠(梵語:हिङ्गु,羅馬化:hiṅgu,中藥稱「阿魏」,非中原、江南的原生植物,在古代一度誤傳成蕓薹、油菜、香菜或求求羅香),合稱五葷或五辛。在現代,有人擴充解釋為任何一種含有大蒜素的葱科植物(如洋蔥等)。...
15 KB (2,698 words) - 13:48, 15 Februar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