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最初描述的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即:作用等于反作用。 1687年,英國物理泰斗艾萨克·牛顿在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裏,提出了牛頓運動定律,其中有三條定律,分別為牛顿第一運動定律、牛顿第二運動定律與牛頓第三運動定律。由於專門表述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38 KB (5,643 words) - 18:00, 30 September 2024
來表示。 牛頓運動定律(英語:Newton's laws of motion)描述施加於物體的外力與物體所呈現出的運動彼此之間的關係。這定律被譽為經典力學的基礎,是英國物理泰斗艾薩克·牛頓所提出的三條運動定律的總稱。這定律的現代版本通常表述為 第一定律:假若施加於某物體的外力為零,則該物體的運動速度不變(慣性定律)...
19 KB (2,619 words) - 02:34, 5 July 2025
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稱為「慣性」。牛顿第一定律又稱為「惯性定律」,只成立於慣性參考系,又稱為「牛頓參考系」。 1687年,英國物理泰斗艾萨克·牛顿在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裏,提出了牛頓運動定律,其中有三條定律,分別為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牛頓第二運動定律與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在歷史上,第一定律...
31 KB (4,089 words) - 17:15, 2 February 2025
1687年,英國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在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裏,提出了牛頓運動定律,其中有三條定律,分別為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與牛顿第三定律。牛頓第二定律又稱為「運動定律」。 牛頓第二定律被譽為經典力學的靈魂。在經典力學裡,它能夠主導千變萬化的物體運動與精彩有序的物理現象。牛頓第二定律...
37 KB (5,590 words) - 18:48, 4 July 2025
艾萨克·牛顿爵士 PRS MP(英語:Sir Isaac Newton;儒略曆:1642年12月25日—1727年3月20日,格里曆: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英國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及輝格黨政治人物。1687年他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阐述了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
64 KB (8,056 words) - 11:21, 13 July 2025
开普勒定律(英語:Kepler's law)是由德國天文學家、數學家約翰尼斯·克卜勒所发现的、关于行星运动的定律。开普勒於1609年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学》科學雜誌上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又於1618年,发现了第三条定律。 开普勒幸运地得到了著名丹麦天文学家第...
16 KB (2,882 words) - 19:29, 3 July 2025
物理学定律列表列出了各个物理方向的所有定律。 质心运动定律 歐拉運動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 角动量守恒定律 惯性原理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 开普勒第二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 歐拉運動定律...
2 KB (240 words) - 11:39, 19 January 2023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ategory 艾萨克·牛顿)
后世有多种文字的译本,中译本出版於1931年。 该书宗旨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探究自然力,再用这些力说明各种自然现象。牛顿在书中首次提出牛顿运动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牛顿也是在此书中首次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还给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一个理论推导(开普勒最早给出的只是经验公式)。《自然哲学的数学原...
39 KB (5,766 words) - 08:08, 20 April 2025
牛顿运动定律,有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重点描述惯性)、牛顿第二运动定律(重点描述加速度)和牛顿第三运动定律(重点描述反作用)。牛顿运动定律的编号可见于其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开普勒定律,有开普勒第一定律(描述行星的运行轨道)、开普勒第二定律(描述行星的轨道的面积相等)以及开普勒第三定律...
7 KB (1,108 words) - 07:42, 13 March 2025
引力 (category 经验定律)
m/s,以后的情况也将依此类推。 根據牛頓第三運動定律,地球同时也受到下落的物体等值反向的力的作用,意味着地球也将加速向物体运动。但是,由于地球巨大的质量,这个加速度小到难以察觉。 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因不变的重力持续作用而运动时,一组动力学方程组可描述它运动的轨道。例如,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方程 F...
17 KB (2,271 words) - 19:31, 3 July 2025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英語:Faraday's law of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簡稱“法拉第定律”,是電磁學的一條基本定律,也是變壓器、電感元件及多種電動機、發電機、螺線管的根本運作原理。定律指出: 此定律预测磁场如何与电路相互作用以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感应。...
37 KB (5,766 words) - 08:02, 4 July 2025
韋伯電動力學 (section 两种电动力学中的牛顿第三定律)
运动的情况。 在麦克斯韦电动力学中,牛顿第三定律对粒子并不适用。粒子施加力于电磁场,电磁场施加力于粒子,但粒子之间并不直接相互施力。因此,两个相邻的粒子不一定会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与此相关,麦克斯韦电动力学预测,只有当同时考虑粒子动量和周围电磁场动量时,动量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25 KB (4,090 words) - 15:48, 24 July 2025
設想两个呈平移運動的电荷,其平移速度相同,但并不垂直於两电荷的连线。由於必歐-沙伐點電荷定律与洛伦兹力定律計算出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并不同線,这一對電磁力只遵守弱版牛顿第三运动定律。若两移動的电荷,其移動的速度互相垂直,則它們各自感受到的電磁力不遵守弱版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電磁力是四種基本交互作用中的一種,其他的基本交互作用有:...
16 KB (2,045 words) - 10:06, 21 August 2024
线进入和离开颗粒时会发生折射。因此,光线离开颗粒时,其位置与其进入颗粒时会发生改变。由于光子本身带有动量,这种方向的变化说明有动量的转移。根据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就会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动量作用于该颗粒。 通常人们利用高斯光束来进行光学捕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颗粒偏离光束中心,如图右半部,由于光...
5 KB (692 words) - 01:33, 29 April 2022
根據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人類在失重的外层空间進行性行为是十分困難的。按照該一定律,若性伴侶保持一定接觸,那麼他們的運動便會受到反作用力影響,繼而使兩方難以保持相近距離。除非他們再受到另一物體的影響,否則他们的行动將不会改变自身的速度。若性伴侶漂移到其他物体上,那麽便可能發生意外。此外亦有人把在地球以外的環境受精和妊娠視為一項重要挑戰。...
13 KB (1,216 words) - 10:57, 7 January 2025
反平方定律(英語:Inverse-square law)是一个物理学定律,又称平方反比定律、逆平方律、反平方律;如果任何一个物理定律中,某种物理量的分布或强度,会按照距离源的平方反比而下降,那么这个定律就可以称为是一个反平方定律。 例子: 引力是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吸引力。牛顿定律指出:...
6 KB (868 words) - 18:59, 3 July 2025
定律更为简洁。 牛顿曾假设存在相对于绝对空间静止的恒星(英语:fixed stars)。牛顿运动定律在相对于这些恒星静止或匀速运动的参考系中成立。而在相对于静止恒星加速运动的参考系中,比如相对于这些恒星旋转的参考系,运动定律需要附加惯性力,比如前文所说的那些“假想力”。牛顿...
43 KB (5,865 words) - 21:41, 3 July 2025
经典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经典力学是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在宏观世界和低速状态下,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学科。在物理學裏,经典力学是最早被接受为力學的一个基本綱領。经典力学又分为静力学(描述静止物体)、运动学(描述物体运动)和动力学(描述物体受力作用下的运动)。16世纪,伽利略·伽利莱就已采用科学实验和...
25 KB (4,151 words) - 07:12, 14 January 2025
反應(reaction)為因為事件所引發的回應,例如: 化學反應 光學反應 反射反應 心理反应 連鎖反應 反作用(力):牛顿运动第三定律中对应作用(力)者,即 action and reaction。 核反應...
396 bytes (35 words) - 03:11, 15 April 2025
歐拉運動定律(Euler's laws of motion)是牛頓運動定律的延伸,可以應用於多粒子系統運動或剛體運動,描述多粒子系統運動或剛體的平移運動、旋轉運動分別與其感受的力、力矩之間的關係。在艾薩克·牛頓發表牛頓運動定律之後超過半個世紀,於1750年,萊昂哈德·歐拉才成功地表述了這定律。...
14 KB (3,054 words) - 05:32, 1 May 2023
牛顿在發表於1687年7月5日的鉅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裏首先整理出這三條定律。應用這些定律,牛頓可以分析各種各樣動力運動。例如,在此書籍第三卷,牛頓應用這些定律與牛頓萬有引力定律來解釋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一般而言,動力學討論的課題約略為以下幾點: 質點運動學 剛體運動學 質點動理學...
5 KB (675 words) - 21:13, 7 June 2025
)。加速度是速度矢量對于时间的变化率,描述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变化的快慢。 在经典力学中,牛顿第二定律说明了力和加速度成正比,這定律又稱為「加速度定律」。假設施加於物體的淨外力為零,則加速度為零,速度為常數,由於動量是質量與速度的乘積,所以動量守恆。在電動力學裏,呈加速度運動的帶電粒子會發射电磁辐射。...
39 KB (7,011 words) - 09:56, 4 July 2024
牛顿大炮(英語:Newton's cannonball)是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阐述的一个思想实验。牛顿用这个实验来假设引力具有普适性,并且是行星运动的重要动力来源。这个实验出现在牛顿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 这个实验来自《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三卷“论宇宙的系统”(英語:On the system...
5 KB (439 words) - 07:51, 4 September 2023
动量 (category 守恒定律)
一般而言,一个物体的动量指的是这个物体在它运动方向上保持运动的趋势。动量实际上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一个推论。动量是个向量,其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动量同时也是一个守恒量,这表示为在一个封闭系统内动量的总和不可改变。在经典力学中,动量守恒暗含在牛顿定律中,但在狭义相对论中依然成立,(广义)动量在电动...
12 KB (2,217 words) - 09:57, 4 July 2024
谢兆帅在其著《万有引力新论》中认为,物体的运动质量(虚拟质量)由物体的电量赋予,而不是物体的质量。有质量有电量的物体不可能达到光速,有质量无电量的物体可以轻易达到光速。物体的质量在物体由零加速到光速时,恒定不变,但是物体的电量由零趋近无限大,增加的电量以增加虚拟质量的方式发挥作用。 他对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3 KB (392 words) - 01:49, 26 December 2023
艾萨克·牛顿是一位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以其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闻名于世。他因提出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成为科学革命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人们普遍认为,牛顿的这些定律标志着哥白尼革命的终结点。[誰說的?] 牛顿利用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推导出了他的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32 KB (4,333 words) - 14:42, 27 July 2025
觀察得出的結論,並且在科學界被普遍接受。科學的一個基本目標,便是以這種定律的形式對環境進行總結描述。 許多科學定律以數學的形式表達,如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 = dp⁄dt、不確定性原理、最小作用量原理或因果律等等。雖然這些科學定律解釋了人們感官的經驗,它們仍然以經驗為依據,並不是「數學」的定理。數學...
2 KB (269 words) - 08:28, 25 April 2025
能量——物理概念 能量守恒定律——科學定律 内能——系统内部能量,为系统状态的函数 黏度([[粘滞系数}}) 凝固 凝华——物態變化 凝聚态 凝聚态物理 牛顿(单位)——描述力的物理公制单位 牛顿运动定律 扭矩——作用力促使物体绕着转动轴或支点转动的趋向 欧姆——電阻的計量單位 欧姆定律——電學定律 偶极子 帕斯卡——國際單位制導出的壓力和壓力單位...
20 KB (3,414 words) - 02:24, 17 July 2025
天文:他最早使用望远镜观测天体来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 天文:发现木星的卫星,sunspots,phases of Venus 艾萨克·牛顿,1643年至1727年 英国数学家、科学家、哲学家、炼金术热衷者 经典力学: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 发明:制作了世界第一架反射望远镜 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尔,1738年至1822年 英国天文学家、音乐家...
5 KB (625 words) - 01:57, 4 May 2024
定律(见万有引力定律)的思想,但是他无法从中推导出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1684年1月胡克在和爱德蒙·哈雷及雷恩的谈话中声称他已经完成推导,但是哈雷和雷恩并不相信,哈雷随后告诉了牛顿。牛顿则表示在他已经完成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有推导,哈雷随后促成此书出版,这件事使得胡克十分怀疑牛顿...
35 KB (4,872 words) - 13:52, 5 July 2025
上,这两个词表示物质不同的属性(参见质量对重量)。 在物理上,质量通常指物质在以下的三个实验上证明等价的属性之一: 惯性质量 一个物体的惯性质量决定它受力时的加速度(即后者會因前者的改變而改變)。根据牛顿运动第二定律,假设一个质量为 m {\displaystyle m} 的物体受到一个力 F {\displaystyle...
54 KB (8,320 words) - 01:23, 19 Jul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