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翰·德里·梅林(德語:Johann Friedrich Gmelin,1748年8月8日—1804年11月1日)是一名德国博物学家、植物学家、昆虫学家、爬虫两栖类学家和軟體動物學家。 1748年,约翰·德里·梅林出生在蒂宾根,是植物学和化学家菲利普·德里·梅林...
    8 KB (683 words) - 15:01, 4 July 2025
  • 菲利普·德里·梅林(德語:Philipp Friedrich Gmelin,1721年8月19日—1768年5月9日)是德国植物学和化学教授。他研究了锑的化学性质,还写了一些关于胰管和植物学等方面的论文。 他的哥哥·喬治·梅林是探险家、博物学家,他的儿子约翰·德里·梅林后来成为了欧洲知名的动物学家和植物学家。...
    3 KB (186 words) - 06:49, 1 May 2024
  • 赤肩鵟(学名:Buteo lineatus)为鹰科鵟屬的一种鸟,分布于北美洲,该物种于1788年由约翰·德里·梅林描述,被IUCN列为无危物种。雄性体长大约为38至58公分,雌性体长大约为47至61公分。 其种加词“Lineatus”意为“有线纹的”。 BirdLife International...
    1 KB (132 words) - 15:41, 6 February 2024
  • 约翰·德里·梅林,在此期间,他对化学也产生了浓厚兴趣。1800年,他在导师德里·梅林的指导下完成了一篇植物地理学论文并获得了哥廷根大学医学士学位。毕业后,他在1801年和1802年游历了法兰西共和国和瑞士。在此期间,他拜访了化学家...
    10 KB (803 words) - 10:45, 23 June 2022
  • 利奥波德·梅林(德語:Leopold Gmelin,1788年8月2日—1853年4月13日),旧译莱奥波特·盖墨林,是德国哥廷根出身的化学家。 利奥波德·梅林的父亲是博物学家约翰·德里·梅林,爷爷是菲利普·德里·梅林。他于1788年8月2日出生于哥廷根,未满16岁时就被送入蒂宾...
    9 KB (1,077 words) - 07:50, 25 June 2025
  • 棕櫚鳳頭鸚鵡 (category ·德里·梅林命名的生物分類)
    约翰·德里·梅林描述,主要分布於新幾內亞與鄰近島嶼,以及澳大利亚的約克角半島,被IUCN列为无危物种。被認為是重量最大的鸚鵡。 該物種體長介於51—64公分,體重平均841.0公克,鳥喙寬平均27.6公釐、深平均84.4公釐、嘴峰長平均90.9公釐;翼長平均344.2公釐;跗蹠29...
    12 KB (626 words) - 02:34, 6 February 2024
  • 棕夜鷺 (category ·德里·梅林命名的生物分類)
    棕夜鷺於1789年由德國博物學家·德里·梅林在他修訂和擴展的卡爾·林奈的Systema Naturae中正式描述。他將其與鷺、鶴和鸛一起歸入蒼鷺屬(Ardea),並創造了二名名稱Ardea caledonica。梅林基於1875年英國鳥類學家·萊瑟姆在他的多卷作品《A General...
    19 KB (2,363 words) - 16:53, 16 September 2024
  • 董鸡 (category ·德里·梅林命名的生物分類)
    董雞在1789年由德國博物學家·德里·梅林在他修訂和擴展的卡爾·林奈的自然系統中正式描述。他將其與骨頂雞一起歸入屬骨頂屬(Fulica),並創造了二名法名稱Fulica cinerea。梅林的描述基於1785年英國鳥類學家·萊瑟姆在他的《鳥類概況》(A General...
    8 KB (805 words) - 14:13, 8 July 2025
  • 1909年死於俄羅斯動物園。另一個名字的「泰班」是其突厥語的名稱。 由1930年代開始,就已經不斷有复活歐洲野馬的努力。 歐洲野馬最初是由约翰·德里·梅林於1774年首先描述。他於1769年在沃羅涅日見到歐洲野馬。於1784年,彼得·博达尔特根據最初的描述將牠命名為Equus ferus。Otto...
    5 KB (598 words) - 06:20, 16 June 2023
  • 白頭鵯於1789年由德國博物學家·德里·梅林在他修訂並擴展的卡爾·林奈的《自然系統》自然系統中正式描述。他將其歸類於鶲科的鶲屬(Muscicapa),並創造了二名法Muscicapa sinensis。 種小名為現代拉丁語的「中國」。 梅林...
    14 KB (1,369 words) - 05:57, 18 October 2024
  • 约翰·德里·梅林描述,被IUCN列为无危物种。该物种广泛分布于印度和斯里兰卡。种名zeylanica意为斯里兰卡的。 棕头绿拟啄木鸟体重119克,翼长108.8毫米,嘴峰长32.7毫米,喙宽度12.2毫米,喙厚度14.5毫米,跗蹠长28.5毫米,尾长...
    4 KB (369 words) - 15:37, 8 May 2025
  • 他的弟弟是菲利普·德里·梅林,是蒂宾根大学的植物学和化学教授。 乔治·梅林还在1733年至1743年间参加了探险家维图斯·白令组织的第二次堪察加探险活动。 1751年,他当选哥廷根科学院会员。 石梓屬以·喬治·梅林來命名。 小掌叶毛茛(Ranunculus gmelinii)的种加词以·喬治·梅林來命名。...
    5 KB (391 words) - 06:15, 12 July 2022
  • 栗腹鹭 (category ·德里·梅林命名的生物分類)
    種分佈於中南美洲的墨西哥南部的热带地区至玻利维亚北部和巴西西部的亚马逊地区之間的森林中。目前其物種狀態被評為近危。 這個物種由德國博物學家约翰·德里·梅林於1789年《自然系統》第十三版首次描述,歸於鷺屬下。其屬名Agamia源自其原有的種小名agami,來自卡宴地區原住民對一種鳥類的名稱A...
    10 KB (919 words) - 13:48, 18 October 2024
  • 紅嘴黑鵯 (category ·德里·梅林命名的生物分類)
    因其棲地廣大、族群趨勢穩定且數量無虞,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無危物種。 這個物種由德國博物學家约翰·德里·梅林於1789年《自然系統》第十三版首次描述,當時梅林給予其Turdus leucocephalus的名稱,歸入鶇屬下。其種小名leucocephalus來自古希臘語...
    28 KB (2,882 words) - 05:12, 21 January 2025
  • 彩虹吸蜜鸚鵡 (category ·德里·梅林命名的生物分類)
    约翰·德里·梅林於1788年描述,他當時引用了乔治-路易·勒克莱尔·德·布丰所著之《Histoire Naturelle des Oiseaux》之資料描述了彩虹吸蜜鸚鵡。其種小名moluccanus指的是印尼摩鹿加群島,當時布丰誤以為這個物種來自於該群島,而被梅林...
    29 KB (2,960 words) - 01:06, 19 June 2025
  • Cabinet),在他去世後由迪特里希·路德維·古斯塔夫·卡斯滕(英语:Dietrich Ludwig Gustav Karsten)整理,後來於1792年出售給都柏林學會。這些收藏包括其他自然歷史標本,其中許多來自·德里·梅林和約·克斯蒂安·法布丘斯的收藏。這些標本現存於愛爾蘭國家博物館。...
    3 KB (409 words) - 20:34, 8 November 2024
  • 名法規出現的開端。1766年至1768年間林奈出版了經過大幅改善的《自然系統》第12版,這是他親自著作的最後一版《自然系統》。林奈逝世後,约翰·德里·梅林在1788年至1793年出版了再次改善的一版,并也命名為《自然系統》。國際動物命名法委員會在1954年10月26日發佈的296號決議中認定這是第13版的《自然系統》。...
    28 KB (2,079 words) - 01:22, 8 June 2023
  • 絲光椋鳥由德國博物學家·德里·梅林於1789年在其修訂和擴展的卡爾·林奈《自然系統》版中正式描述。他將其歸類於椋鳥屬(Sturnus),並創造了雙名法名稱Sturnus sericeus。 種小名sericeus源自中古拉丁語,意思是“如絲綢般的”。 梅林...
    6 KB (619 words) - 02:23, 19 February 2025
  • 波斑鷺 (category ·德里·梅林命名的生物分类)
    鸟类。這個物種為肉食性,主要分佈於南美洲熱帶常綠林中的小溪、池塘、沼澤、濕地及紅樹林中。目前其物種狀態被評為無危。 這個物種由德國博物學家约翰·德里·梅林於1789年《自然系統》第十三版首次描述,歸於鷺屬下。1855年,法國鳥類學家夏尔·吕西安·波拿巴將波斑鷺移動到獨立的一屬中。其現行屬名Z...
    10 KB (938 words) - 13:48, 18 October 2024
  • 留尼汪石䳭 (category 约翰·德里·梅林命名的生物分类)
    1789年,德国博物学家约翰·德里·梅林在其卡尔·林奈的《自然系统》修订和扩展版中,首次正式描述了留尼汪石䳭。他将其归类于鹟科中的鹟属,并创造了二名法学名Muscicapa tectes。梅林的记述基于法国动物学家马蒂兰·雅克·布松于1760年对“波旁岛鹟”(Le gobe-mouche...
    11 KB (1,244 words) - 00:21, 13 November 2024
  • 求斯岛上两种特有种绣眼鸟之一,另一种是更为稀少的毛求斯绣眼鸟。上半身整体为灰色,下半身为灰白色,臀部和腋羽是十分显眼的白色。这种鸟栖息于次生林、森林和花园中。它与留尼汪灰绣眼鸟亲缘关系很近,曾经被认为是同种,统称为马斯克林绣眼鸟。 1789年,德国博物学家约翰·德里·梅林...
    12 KB (1,525 words) - 12:25, 15 June 2025
  • 岩鷺在1789年由德國自然學家·德里·梅林正式描述,他在卡爾·林奈的《自然系統》修訂和擴展版中介紹了這個物種。他將其與鷺、鶴和白鷺一起歸入蒼鷺屬(Ardea),並創造了雙名Ardea sacra。 梅林的描述是基於英國鳥類學家·萊瑟姆在1785年其多卷作品中描述的“聖鷺”。自然學家...
    15 KB (1,472 words) - 07:30, 28 April 2025
  • 剪尾王霸鹟 (category 约翰·德里·梅林命名的生物分類)
    Naturelle)就已有描述,當時布豐以「Le moucherolle à queue fourchue du Mexique」(墨西哥燕尾鶲)一名稱呼。後來德國博物學家·德里·梅林在其1789年改版的《自然系統》的修正版內引布豐的資料以Muscicapa forficata的名稱命名。 1837年,英國鳥類學家威廉·斯溫森(英语:William...
    28 KB (2,435 words) - 04:16, 23 April 2025
  • 栗小鷺在1789年由德國博物學家·德里·梅林在他修訂和擴充的卡爾·林奈的Systema Naturae中正式描述。他將其與鷺、鶴、白鷺和葦鳽一起歸入蒼鷺屬(Ardea),並創造了雙名法名稱Ardea cinnamomea。梅林的描述基於英國鳥類學家·萊瑟姆在他的多卷A General...
    8 KB (772 words) - 08:41, 27 April 2025
  • 白眉鶇於1789年由德國博物學家·德里·梅林在他修訂擴展的卡爾·林奈自然系統中正式描述。梅林將其歸於鶇屬(Turdus),並創造了二名法名稱Turdus obscurus。其學名源自拉丁文,Turdus意指“鶇”,obscurus意為“暗色”或“陰暗”。梅林的描述基於1783年英國鳥類學家·萊瑟姆在《鳥類綜述》(A...
    6 KB (636 words) - 08:31, 28 October 2024
  • 番鵑由德國自然學家·德里·梅林於1788年正式描述。梅林在卡爾·林奈的自然系統修訂和擴充版中將番鵑歸類為杜鵑屬(Cuculus),並為其創立了雙名Cuculus bengalensis。梅林的描述基於英國自然學家彼得·布朗於1776年所描述和插圖的來自孟加拉的“百靈足杜鵑”。如今,番鵑是...
    12 KB (1,306 words) - 19:20, 29 April 2025
  • 467年:宋顺帝劉準,劉宋末代皇帝,宋明帝劉彧的第三子。(479年逝世) 1079年:堀河天皇,日本第73代天皇(1107年逝世) 1748年:·德里·梅林,德國博物學家(1804年逝世) 1824年:瑪麗亞·亞歷山德羅芙娜,俄羅斯皇后(1880年逝世) 1857年:亨利·費爾費爾德·奧斯本,美國古生物學家(1935年逝世)...
    18 KB (2,300 words) - 00:54, 22 July 2025
  • 提岛。 2022年,为了与其分类地位相符,“中国鸟类名录”10.0版将洋斑燕的中文名修改为洋燕。 洋燕於1789年由德國博物學家·德里·梅林正式描述,這是在他對卡爾·林奈的《自然系統》自然系統的修訂與擴展版本中進行的。梅林將其歸入燕屬(Hirundo),並創造了二名法名稱Hirundo...
    8 KB (923 words) - 06:47, 15 July 2025
  • 紅面鸕鶿由德國博物學家·德里·梅林於1789年在他修訂和擴展的卡爾·林奈的《Systema Naturae》中正式描述。他將其歸入鵜鶘屬(Pelecanus)並創造了雙名Pelecanus urile。梅林基於·萊瑟姆的“紅臉鸕鷀”和托馬斯·潘南特的“紅臉鸕鷀”的描述。這些作者引用了奧爾...
    9 KB (906 words) - 14:39, 12 November 2024
  • 指定為·德里·梅林命名的R. erythrorhynchus,即現今的紅嘴巨嘴鳥。 其屬名Ramphastos義大利科學家乌利塞·阿尔德罗万迪於1599年時的一個拼寫錯誤,阿尔德罗万迪當時引用了瑞士博物學家康拉德·...
    5 KB (341 words) - 04:08, 5 March 2025
  • 棕三趾鶉首次由德國自然學家·德里·梅林於1789年在其修訂和擴展版的卡爾·林奈的自然系統中正式描述。他將其歸於與松雞相似的屬中,並創造了雙名Tetrao suscitator。 梅林引用了英國鳥類學家朗西斯·威盧比的描述,他在1678年描述並繪製了來自爪哇島的「布朗提斯的印度鵪鶉」。...
    13 KB (1,381 words) - 00:27, 18 Ma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