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知府又名臺灣知府,在台灣清治時期與建省前為台灣清領區之地方父母官,官秩從四品。受上級臺灣道管轄監督,另則制約同知、巡檢、縣丞。清帝國台灣知府衙門在今天台南市赤崁樓旁(今稱「廟」),台南市又稱作「府城」。 1875年,為了加強防務,台北設,至此,台灣知府非管轄台灣...
    18 KB (253 words) - 02:27, 22 December 2023
  • 臺北知府臺灣清治時期於臺灣北部正式設立臺北之後,所設置的級地方官知府,品級為從四品。始設置於1877年,由當時臺灣知府向燾調署。不過另有說法認為林達泉為實際的臺北首任知府,另外第二任向燾未到任即病逝,第三任趙鈞因同時擔任臺灣知府實際上待在臺灣府城辦公,故林達泉逝世後實際上管理北臺灣政務的是陳星聚。...
    2 KB (136 words) - 23:41, 31 May 2023
  • 蔣毓英,字集公,號集翁;浙江省諸暨縣人,盛京錦州籍,官生。康熙17年(1678)起擔任福建泉州知府,23年(1684)由泉州知府調任為臺灣知府,為首任臺灣知府;28年(1689),擢陞江西按察使。 康熙33年(1694年)時,福建分巡台灣廈門道高拱乾補纂新成《臺灣志》(通稱《高志》)。康熙35年(1696年)刊行,總共10卷。...
    25 KB (4,012 words) - 14:08, 20 March 2024
  • 臺灣縣:85。原本的臺灣治及附郭則改為「臺南」、「安平縣」:85。 臺灣的主官為臺灣知府,建省前後分別受臺廈道、臺灣道、福建臺灣布政使及福建臺灣巡撫等官職制約。1895年,依照清日簽定之《馬關條約》,臺灣割讓予日本後,臺灣不再設置。 1683年清軍攻滅明鄭,臺灣...
    20 KB (2,067 words) - 05:09, 17 May 2024
  • 王珍(?—1721年),字雄樵,山西長治人,清朝官員。王珍臺灣知府任內因縱容兒子橫徵暴斂,引爆了朱一貴事件,後卒於任內。 康熙二十年(1681年)辛酉科副貢。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由刑部貴州司郎中陞任臺灣知府,次年以知府身分護理福建分巡臺灣廈門道。康熙六十年(1721年)春以臺灣知府...
    3 KB (339 words) - 13:39, 27 December 2022
  • 臺灣城隍廟,是奉祀臺灣城隍威靈公的道教廟宇,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城隍里。也是臺灣知名的城隍廟。明鄭永曆二十三年(1669年)廟建於東安坊右,當時稱為承天府城隍廟。此廟是臺灣最早的官建城隍廟,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 臺灣城隍廟於明永曆二十三年(1669年)落成於東安坊郡屬右側,時稱「承天府城隍廟...
    10 KB (1,424 words) - 07:15, 8 March 2024
  • 趙鈞(?—?),號樾軒,浙江人,清朝政治人物。監生出身。 趙鈞於1880年(光緒6年)奉旨擔任台北知府,但因為未到任。之後,他則旋即接替周懋琦,於台灣地區擔任台灣知府。而此官職是台灣清治時期此期間,受台灣道制約的台灣地方父母官。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1 KB (77 words) - 05:43, 10 February 2023
  • 台南知府台灣清治時期台南首長。始設置於1888年,第一任知府為程起鶚。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臺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1 KB (37 words) - 14:24, 9 February 2022
  • 1787年台灣,以下敘述了1787年台灣的所有大事。 清朝皇帝:乾隆帝 臺灣知府:楊廷理 臺灣知府:楊紹裘 臺灣知府:楊廷樺 1月16日:因台灣知府孫景燧取締天地會,林爽文率軍反抗,引起林爽文事件爆發。(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廿七日)...
    727 bytes (61 words) - 03:14, 29 January 2022
  • 臺灣彰化縣知縣。歷任臺灣北路理番鹿仔港海防捕盜同知、臺灣撫民理番海防糧補通判、臺灣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福州海防同知等。道光二年(1822年)接替张缙云任龙岩州知州一职,道光三年(1823年)由陈士荣接任。道光十一年(1831年)因功陞任臺灣知府...
    2 KB (169 words) - 16:37, 26 January 2024
  • 1832年臺灣發生了張丙事件。 清朝皇帝:道光帝 臺灣知府:王衍慶 臺灣知府:扥渾布 11月22日(十月初一):張丙等人在嘉義縣店仔口(今臺南市白河區)一帶起事,是為張丙事件:69。該日即進攻位在鹽水港的佳里興巡檢署,並攻打下茄苳、北勢埤、八掌溪等汛:69。嘉義縣知縣邵用之帶兵攻店仔口,兵敗被俘(後遭分屍):69。...
    1 KB (161 words) - 03:17, 29 January 2022
  • 王右弼 (category 臺灣知府)
    王右弼(?—?),字萬長,號亮齋,山東省濟東泰武臨道濟南齊東縣(今山東省濱州市鄒平市)人,清朝官員。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九月,擔任福建省興泉永道泉州知府,四十八年(1783年)擔任臺灣臺灣知府。五十年(1785年)十二月,再任泉州知府。五十三年(1788年)擔任福建分巡臺灣兵備道,為此時期臺灣的最高統治者。 劉寧顏...
    3 KB (95 words) - 22:56, 31 October 2022
  • 1884年臺灣因中法戰爭的關係,曾遭到法軍攻打。 瑯嶠君主:朱雷(Cudjuy Garuljigulj) 清朝皇帝:光绪帝 臺灣知府:程起鶚 臺灣知府:侯材驥 8月16日(六月廿六):清廷命令劉銘傳以巡撫銜督辦臺灣軍務:101。 9月9日(七月二十):劉銘傳抵達臺北就任:101。...
    1 KB (103 words) - 10:11, 13 August 2022
  • 蔣毓英 (category 臺灣知府)
    後升任浙江布政使,但赴任前數日病逝。 康熙十八年(1679年),以蔭生出任福建泉州知府。 康熙廿三年(1684年)調任台灣的首任知府。任內興建義學,著有臺灣志。 康熙廿四年(1685年),與分巡臺廈道周昌等人共同主持改建台南孔子廟為臺灣學。同年,並捐俸整修東安坊上帝廟。 康熙二十八年,升調任湖南鹽驛道。士民希望他能留下,不得,所以建祠以祀。...
    3 KB (411 words) - 04:30, 18 May 2024
  • 蔣元樞 (category 臺灣知府)
    字仲升,號香巖,江蘇常熟縣人,清朝官員。曾擔任過福建省仙遊縣、惠安縣、崇安縣、建陽縣、晉江縣等知縣、廈門同知、臺灣知府,並護理過臺灣道。其擔任臺灣知府期間頗有建樹,與同樣擔過臺灣知府的蔣毓英、蔣允焄合稱為府城三蔣。 蔣元樞出身常熟蔣氏望族,祖父蔣廷錫、父蔣溥均官至大學士。蔣元樞於乾隆三年四月...
    6 KB (579 words) - 16:37, 26 January 2024
  • 福建臺灣布政使為清朝官職,簡稱臺灣布政使,1887年(光緒十三年)於臺灣建省後設立。臺灣布政使為福建臺灣省內政最高官員。就管轄內容而言,大約承襲建省前的臺灣知府統轄事務。臺灣布政使司所屬官署衙門為隸屬於福建臺灣省的臺灣布政使司,官秩從二品,而布政使也上受臺灣省內的按察使銜分巡臺灣兵備道及福建臺灣...
    2 KB (127 words) - 16:55, 6 June 2023
  • 臺灣海防同知,亦稱台防同知,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其始設置於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臺灣鹿耳門,官職品等則為正五品。海防同知主管船政治安業務,相當於副知府。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隨著漢人開發番地頻繁,其增加原住民管理事務,並且更名為台灣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
    4 KB (90 words) - 10:47, 11 April 2023
  • 扥渾布 (redirect from 托浑布 (知府))
    安縣、湘潭縣知縣,補授龍山縣知縣。道光三年(1823年)起任東安縣知縣。 道光八年(1828年),調任福建,歷署福州知府、漳州知府、興化知府。十三年(1833年)兼署台灣知府,擢廣西右江道。十四年(1834年)改福建督糧道。 道光十六年(1836年),擢直隸按察使。十七年(1837年),改...
    3 KB (277 words) - 15:48, 25 January 2024
  • 1876年臺灣,在清政府的推動下,清帝國福建省臺灣道調整了行政區劃,增設了臺北等行政區劃。 瑯嶠君主:朱雷(Cudjuy Garuljigulj) 清朝皇帝:光绪帝 臺灣知府:張夢元 臺灣知府:孫壽銘 總頭目:瓦旦·燮促(Watan Syat) 太魯閣事件,太魯閣族抗清。...
    2 KB (240 words) - 03:50, 9 April 2023
  • 1887年臺灣設省的相關事宜大致處理完成。 瑯嶠君主:朱雷(Cudjuy Garuljigulj) 清朝皇帝:光绪帝 福建臺灣巡撫:劉銘傳 福建臺灣布政使:邵友濂 臺灣巡撫:劉銘傳(臺灣巡撫改為福建臺灣巡撫) 臺灣知府:吳本杰(臺灣知府改為福建臺灣布政使) 3月10日(二月十六):吏部因為建立福建臺灣...
    3 KB (313 words) - 14:45, 6 January 2023
  • 覺羅四明 (category 臺灣知府)
    同知。 十六年(1751年),担任福建福州理事同知。 十七年(1752年),担任福建廈門海防同知;同年改福建福宁知府。 十九年(1754年),署福建泉州知府。 二十年(1755年),接替徐景熹任福州知府。 二十二年(1757年),担任福建臺灣知府。 二十六年(1761年)任福建分巡台灣道。...
    4 KB (431 words) - 16:37, 26 January 2024
  • 1694年台灣正處於大清帝國統治之下的清治時期。 清朝皇帝:康熙帝 臺灣知府:齊體物 臺灣知府:吳國柱 4月24日:台灣發生一場大地震,規模高達芮氏規模7.0,史稱康熙大地震。之後仍餘震不斷,最後形成台北大湖。 施士安,台灣地方仕紳。 鄭世楠、葉永田,1989,西元1604年至1988年台灣...
    1 KB (84 words) - 03:02, 29 January 2022
  • 曾曰瑛 (category 臺灣知府)
    曾曰瑛(1708年—1754年),字芝田,江西南昌人,清朝官員,在臺灣為官多年,官至台灣知府。 曾曰瑛為例監出身。乾隆十年(1745年)任台灣淡水撫民同知,同年兼攝彰化知縣官職。曾曰瑛重視文教,頗有治績,曾興建彰化縣的首座書院。乾隆十三年(1748年)陞任汀州知府,乾隆十八年(1753年)調任台灣知府。次年,因當地天旱舉行祈雨儀式,不久因不支久曬去世。...
    2 KB (109 words) - 21:41, 25 July 2020
  •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臺灣知府衛台揆所建,並在諸羅縣蘆竹角海豐崙設置學田,由學訓導執掌:116。該書院原為義學:23,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知府衛台揆另設義學:91。後來在乾隆十年(1745年)時,臺灣道攝事莊年重修義學:116。 乾隆十五年(1750年)臺灣...
    5 KB (642 words) - 06:39, 27 July 2023
  • 方傳穟 (category 臺灣知府)
    方傳穟(1775年—?),號穎齋,安徽桐城人。中國清朝官員。 監生出身。由河南通判累官福建福州知府,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接替毕所任漳州知府。道光三年(1823年)調臺灣,剿捕鳯山亂民有功。道光四年(1824年)短暫護理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洊擢浙江甯紹台道。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1 KB (102 words) - 12:28, 23 February 2020
  • 臺灣采訪冊》,該書僅有抄本傳世,而抄本原題《臺灣採訪冊》,但後來的刊印本皆作《臺灣采訪冊》。乾隆年間《續修臺灣志》成書後,臺灣知府鄧傳安於道光八年(1828年)有增修志之議,遂開志局派人採訪史料與募捐,而採訪成果即是此書。而當年志局是否成功完成新版志,則因今無傳本而不可知。...
    3 KB (434 words) - 14:08, 20 March 2024
  • 余文儀 (category 臺灣知府)
    乾隆二年(1737年)登丁巳恩科進士,任刑部主事。乾隆二十年(1755年)任福建福寧知府,改漳州知府。乾隆25(1760年)任台灣知府台灣海防補盜同知、台灣道;任內續修《臺灣志》,並鎮壓黃教之役。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後,升福建巡撫、刑部尚書等。...
    2 KB (140 words) - 16:45, 25 January 2024
  • 陳玉友 (category 臺灣知府)
    雍正八年(1730年)登庚戌科進士,任戶部主事。乾隆十二年(1747年)任福建省延建邵道建寧知府,十三年(1748年)調臺灣臺灣淡水撫民同知。十六年(1751年)任臺灣知府臺灣海防捕盜同知,任內重修崇文書院。 劉寧顏. 《重修台灣省通志》. 南投縣: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4年...
    2 KB (108 words) - 17:13, 25 January 2024
  • 清朝皇帝:光绪帝 臺灣知府:向燾 臺灣知府:張夢元 2月2日(十二月廿日):上海申報報導臺灣基隆的八斗子煤礦所鋪設的輕便鐵道。這條鐵路是臺灣第一條鐵道。 2月13日:光緒三年正月初一。 10月11日(九月初五):福建巡撫丁日昌在臺灣南部鋪設的電報線完工,電報線路分別是臺灣...
    2 KB (226 words) - 02:59, 13 March 2022
  • 周懋琦 (category 臺灣知府)
    台灣知府身分兼任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光緒二年(1876年)因水土不服調任福寧知府。光緒五年(1879年)台灣建省後,亦再代理一任臺灣知府。丁憂離任,其後任福建船政提調。再任監督出洋肄業事宜。 著有《全臺圖說》、《議復水師李提督臺灣治略》等...
    2 KB (197 words) - 12:06, 24 March 2023
  • 袁秉義 (category 臺灣知府)
    袁秉義(?—?),字介夫,直隸省口北道宣化宣化縣(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人,清朝官員。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進士。五十六年(1791年)任臺灣知府,兼署淡水撫民同知。五十八年(1793年)再任臺灣知府。 劉寧顏. 《重修台灣省通志》. 南投縣: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4年. ...
    2 KB (68 words) - 10:14, 25 January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