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在臺灣之平定行動是1635年至1636年間,荷蘭殖民當局為了平定臺灣島(舊稱福爾摩沙)西南部的西拉雅族原住民部落的反抗行動,而在荷治臺灣所進行一系列的軍事暨外交行動。在此之前,荷蘭自1625年佔領臺灣以來已有十一年的時間,但其在臺灣的實質統治範圍只有在大員一鯤鯓(今臺南安平區)所築的熱蘭遮城,以及與荷蘭結盟的新港社(今臺南新市區)。...
20 KB (3,103 words) - 06:47, 8 March 2024
平定台灣可能指: 1635至1636年荷蘭在臺灣之平定行動 1661至1662年鄭成功攻台之役 1662年鄭經克臺 1678年黄性震向福建總督姚启圣所献《平海十便》,後人稱《平台十策》 1683年,施琅平定台灣,指滅亡明鄭的澎湖海戰 1722年,清朝平定朱一貴之亂 1788年,清朝平定林爽文之亂...
590 bytes (93 words) - 15:48, 4 March 2024
荷屬福爾摩沙,史稱臺灣荷蘭統治時期,指的是臺灣在1624至1662年的這段期間,當時尼德蘭七省聯合共和國與聯合東印度公司於臺灣統治範圍的統稱,影響力遍及臺灣中部與南部沿海。若將澎湖群島與臺灣本島兩者視為一體,則1622年荷蘭人建風櫃尾城堡可視為本時期的開端。...
66 KB (9,162 words) - 12:54, 30 December 2024
林爽文事件,又稱林爽文之亂、林爽文起義,為清朝时期台湾的三大民變之一,是由天地會領袖林爽文發動的一場抗清行動。後來經清军平定。 林爽文事件之前,台灣社會存在著一些不安定的因素;歸納而言,約有五項: 吏治不良:官員貪污、吏役擅作威福,民眾滋生不滿。 游民充斥 班兵(輪班駐臺之清廷綠營兵)腐敗:兵丁有包差、開賭、窩娼等行為...
15 KB (2,074 words) - 07:48, 14 April 2025
sensō */?)是臺灣因《馬關條約》被清政府割讓予日本後臺灣各地人民為抵抗日本接收統治而發起的戰爭。 「乙未」是指戰事爆發的1895年,因適逢農曆乙未年而得名。文獻紀載上又稱乙未之役、乙未日軍征臺之役、乙未之變,日本方面則有臺灣平定作戰(台湾平定作戦/たいわんへいていさくせん Taiwan...
81 KB (10,164 words) - 11:19, 28 March 2025
麻豆社之役,是臺灣荷蘭統治時期荷蘭東印度公司駐台當局與台灣台南西拉雅族麻豆社之間的一次戰役,發生於於1635年11月23日,主要戰場在今台灣台南市中部偏西麻豆區一帶。這場戰役被視為是荷蘭人奠定台灣統治權的關鍵之一。 1629年,第三任台灣長官彼得·納茨收到漢人海盜在...
3 KB (535 words) - 07:55, 18 July 2024
000人自同安縣之金門航渡台灣海峽,4月30日清晨由鹿耳門水道進入臺江內海,先登陸攻佔普羅民遮城,然後在多月圍困熱蘭遮城下,終於迫使荷蘭東印度公司守軍於次年1月底實質投降、並退出臺灣。 鄭荷雙方在1662年2月1日簽訂正式合約。荷蘭人寫了條約18條,鄭成功以漢文寫了16條,雙方互換條約。這場戰爭結束了荷蘭...
61 KB (8,632 words) - 16:54, 9 May 2025
漢斯·普特曼斯 (category 在台灣的荷蘭人)
此後,普特曼斯聚焦於讓臺灣的農業蓬勃發展。為了促使水稻種植和蔗糖產業的蓬勃發展,他推出政策吸引中國大陸沿海漢人前往臺灣墾殖。 1635年,普特曼斯率眾發動麻豆社之役(參看荷蘭在臺灣之平定行動)。 1636年4月,發生了公司為了報復拉美島居民所進行的屠殺事件。同年12月,他乘公司的班達號(荷蘭語:Banda)船,離開巴達維亞前往荷蘭。...
5 KB (451 words) - 21:59, 27 September 2024
聖誕節之役,又稱搭加里揚之戰,是荷蘭人與臺灣原住民馬卡道族搭加里揚社之間的一次戰役,發生於1635年聖誕節,主要戰場在今大岡山地區的北邊。這場戰役被視為是荷蘭人奠定台灣統治權的關鍵。 荷蘭東印度公司來到台灣時,初期駐軍不到400人。1629年發生麻豆社事件,63名荷蘭...
8 KB (1,294 words) - 11:08, 20 March 2023
臺灣的行政區劃範圍包含臺灣本島及其附屬島嶼和澎湖群島,起始於荷蘭與西班牙統治時期。現今主要根據中華民國相關法律規定,劃分為一省六直轄市,即臺灣省、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臺灣省則下分為11個縣、3個市。 臺灣省劃分為11個縣及3個市,依《地方制度法》,不是地方自治團體,臺灣...
52 KB (3,144 words) - 03:12, 22 April 2025
之後臺灣荷蘭統治時期發生麻豆社之役、及聖誕節之役等戰役,鳳山一帶的平埔族也紛紛與荷蘭人簽定和約,接受荷蘭人的統治。此後,荷蘭人陸續引進中國移民來開墾,以鞏固自己在台灣的統治地位。 荷蘭在臺灣之平定行動 張溪南. 《明鄭王朝在臺南》.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年3月: 44-46頁...
4 KB (482 words) - 10:42, 16 September 2022
拉美島事件 (category 台灣荷蘭統治時期戰爭)
拉美島事件,或稱小琉球事件或拉美島大屠殺,是1636年臺灣西南方外島拉美島上的原住民遭荷蘭東印度公司屠殺、為奴、滅絕的事件。此事件是1622年及1631年荷蘭船員登上拉美島遭殺害,公司為報復所發動的一系列軍事行動。 1622年,公司指派雷爾生司令前往佔領澎湖,7月底親自前往臺灣各海岸勘查。7月28日,雷爾生看到了臺灣...
14 KB (1,778 words) - 22:28, 29 August 2024
安平區 (category 台灣沿海城市)
皆須以橋樑相連,固以市政府周遭為發展中心的新市區素有「安平島」之稱。區內北端為老安平聚落,為漢人最早開發地之一,在荷蘭時期時這裡建有大員市鎮,是臺灣最古老的市鎮,而「臺灣」之名也起源於「大員」(荷蘭語:Tayouan),因此此區可說是臺灣近代歷史的起源地。 熱蘭遮城復原模型 《熱蘭遮城與長官官邸鳥瞰圖》約翰‧芬伯翁...
26 KB (2,517 words) - 03:34, 15 May 2025
荷蘭出兵聯手滅鄭,再將台灣歸還荷蘭,康熙批示「依議」,派特使團到荷蘭治理巴達維亞(今印尼雅加達)要求派遣艦隊協攻台灣。荷蘭轄下的東印度公司總督以無人統兵回拒。 故1683年攻下臺灣,康熙皇帝視臺灣為海盜淵藪之地,進攻臺灣原只存「遷其民而棄其地」之念頭,對於是否納臺灣入清帝國版圖猶豫了十個月之...
87 KB (11,867 words) - 14:34, 14 May 2025
澎湖之战(另稱明荷澎湖戰役、風櫃圍城戰)是明朝和荷蘭發生於明朝天啟四年(1624年)澎湖的一場戰事。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天啟二年(1622年)從巴達維亞(荷兰语:Batavia (Nederlands-Indië))派遣艦隊與英國聯軍共8艘船艦,於7月前往澎湖,此時明海軍季節性汛防澎湖的游兵回航,荷...
24 KB (3,470 words) - 08:44, 27 February 2024
麻豆社事件 (category 台灣荷蘭統治時期戰爭)
麻豆社事件,或麻豆事件,是發生於1629年,台灣荷治時期的西拉雅族和大武壠族麻豆社原住民,將荷蘭東印度公司駐台灣的63名精兵全數杀害的事件。麻豆社因不滿荷兰东印度公司駐臺灣長官占用大員與赤崁土地,又與其敵對村社結盟,趁荷軍前往麻豆社掃蕩漢人海盜未果,在其收兵返回大員的路程上渡溪時發動突襲,將63名荷蘭...
7 KB (1,004 words) - 08:26, 9 February 2025
濱田彌兵衛事件 (category 台灣荷蘭統治時期戰爭)
Oost-Indiën)》第四卷中,關於臺灣的專章裡,便有一章描寫此事件,附一張描繪濱田彌兵衛挾持彼得·奴易茲的版畫圖像,文章收錄在1903年出版的甘為霖著作《荷蘭時代的福爾摩沙》(Formosa under the Dutch)。 日本方面在濱田返抵日本後,違背承諾將奴易茲之子及荷蘭船員下獄,並封閉荷蘭人在平戶的商館。荷蘭...
17 KB (2,571 words) - 11:03, 7 February 2025
歸賜姓,而搬其輜重貨物下船,率餘夷五百餘人駕甲板船遠去。賜姓遂有臺灣,改名東寧。時以各社土田,分給與水陸諸提鎮,而令各搬其家眷至東寧居住。」 《臺灣通史》,卷16,城池志:「永曆十五年,延平郡王克台灣,就荷蘭城以居,改建內府,台人謂之王城。」 夏琳《閩海紀要》:「鄭成功雖承製設六官,文書僅稱卑職;至鄭經中年,文武具啟,始稱臣。」...
121 KB (16,057 words) - 10:04, 6 May 2025
牡丹社事件 (category 臺灣清治時期與日本軍事關係)
台灣南部原住民各部落的軍事行動,以及隨後大清政府和日本國兩方的外交折衝。在日本,这次事件被稱為「台灣出兵」、「征台之役」或「台灣事件」。這也是日本自從明治維新以來首次對外用兵。 琉球王國自明朝起為清朝的從屬國,其國王接受冊封、獲准朝貢貿易的次數為藩屬國中之...
31 KB (4,344 words) - 12:18, 25 April 2025
霧社事件 (category 臺灣原住民族運動)
成時任總督石塚英藏、總務長官人見次郎等高層官員引咎去職。 霧社事件是臺灣人在日治時代最後一次武裝反日行動(漢人在西來庵事件後已放棄武力鬥爭,改採社會運動模式)。雖然自1896年至1920年間,臺灣原住民先後發動150餘次武裝反日行動,但仍以日後發生的霧社事件最為慘烈。後世有不少作品紀念此事件,著名的...
76 KB (11,584 words) - 19:05, 5 March 2025
郭懷一事件 (category 台灣荷蘭統治時期戰爭)
〈中國移民對抗東印度公司〉,頁122-123 《荷蘭與西班牙臺灣史研究》,頁124-125 范勝雄,〈郭懷一抗荷事件三地點試探〉,頁99 《荷蘭人在福爾摩沙》,頁361-362 《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頁362-365 〈中國移民對抗東印度公司〉,頁116 《荷蘭人在福爾摩沙》,頁395-396、頁419。...
16 KB (2,528 words) - 03:15, 26 March 2025
《海紀輯要》. 臺灣文獻叢刊第22種. 臺北市: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58年 –通过臺灣文獻叢刊資料庫系統. 夏琳. 《閩海紀要》. 臺灣文獻叢刊第11種. 臺北市: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58年 –通过臺灣文獻叢刊資料庫系統. 施琅. 《靖海紀事》. 臺灣文獻叢刊第13種 –通过臺灣文獻叢刊資料庫系統...
23 KB (2,968 words) - 19:36, 17 May 2025
臺北大空襲 (category 臺灣日治時期與美國軍事關係)
台灣所發動的轟炸行動。在轟炸行動前,盟軍曾預先投下傳單警告台灣人,此次轟炸為臺北市歷史上所遭受最大規模的空襲攻擊行動。根據美軍第五航空隊《Fifth Air Force-Air War against Japan》記載,美軍總共在台北投彈310噸,依臺灣...
27 KB (3,023 words) - 06:53, 9 February 2025
施九緞事件 (category 台灣清治時期民變事件)
施九緞事件,臺灣清治時期後期重大民變事件之一,也是臺灣建省以來規模最大的民變事件。事件起因為臺灣巡撫劉銘傳派淡水縣知縣李嘉棠前往彰化丈量土地時的官民糾紛,當時士紳施九緞率領民眾包圍縣城示威,最後演變為暴動,全縣陷入失序狀態。之後由棟軍主帥林朝棟指揮下,清軍順利平定...
7 KB (1,070 words) - 10:31, 16 November 2024
朱一貴事件,又稱朱一貴起義、朱一貴之亂,是台灣清治時期三大民變之一。1721年,由漳州籍農民朱一貴以反清復明為號召發起,同年被清政府平定。 1721年(康熙六十年)三月,閩人柯妹因不滿官府向民間折現徵糧一事,以杜君英(廣東省潮州府海陽縣人)既然已遭官府通緝,勸說杜君英何不豎旗起事,並承諾替杜君英聚...
20 KB (3,718 words) - 08:00, 14 April 2025
荷蘭人討伐強大的麻豆社,雙方締結歸順條約,麻豆社移轉主權,形成類似歐洲封建「領主封臣」的關係;隨後又征伐位於新港社東南方強大的塔加拉揚社(位於今台南到高雄之間的平原),於是南北兩路大批村社紛紛歸順,也依循相同模式訂約(不同村社出讓的權力視情況而有多寡)。荷蘭在台灣的統治正式展開,從1636年起荷蘭...
102 KB (18,250 words) - 09:42, 11 May 2025
清荷聯軍 (category 台灣荷蘭統治時期戰爭)
清荷聯軍為清朝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為對抗明鄭政權而組成的聯盟。荷蘭人因被鄭成功奪走臺灣後亟思光復,便與清朝結盟。1663年,清荷聯軍於金門烏沙頭擊敗鄭軍,順勢佔領金廈並迫使明鄭退回臺灣本島。戰後荷蘭人成功奪回雞籠並以其為基地於明鄭對峙,但清廷戰後因颱風折損水師而放棄攻臺,並改以遷界令封鎖,導致荷屬雞籠...
10 KB (1,470 words) - 09:13, 7 March 2024
1635年-1636年,台灣西南部荷蘭在臺灣之平定行動,約30死。 1635年11月23日,台灣南部麻豆社之役,26死。 1636年4月-7月,台灣南部拉美島事件,623餘死。 1652年9月7日-9月11日,臺南郭懷一事件,約4,000死。 1661年3月30日-1662年2月1日,臺南鄭成功攻台之役,約9632死。...
224 KB (13,381 words) - 10:54, 22 April 2025
八十年戰爭(荷蘭語:Tachtigjarige Oorlog;西班牙語:Guerra de los Ochenta Años),又稱為荷蘭起義(荷蘭語:Nederlandse Opstand)、法蘭德斯戰爭(西班牙語:Guerra de Flandes),是一場哈布斯堡尼德蘭(或西屬尼德蘭)與西班牙...
28 KB (3,697 words) - 02:38, 22 March 2025
荷蘭東印度公司離開台灣,結束台灣荷蘭統治時期,台灣便歸鄭氏統治(明朝統治)。此為鄭成功攻臺之役 1683年(清康熙22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在澎湖海域與東寧水軍對戰,清軍先敗而後勝,東寧統帥劉國軒戰敗消息一出,鄭氏王朝內部無心抵抗清軍,延平郡王鄭克塽率眾薙髮降清,南明東寧王國自此覆亡,結束在台灣22年統治。此為澎湖四大戰役第二戰。...
42 KB (7,386 words) - 22:57, 16 October 2024
太魯閣戰爭 (category 台灣抗日事件)
數量,運送補給線長度與軍需耗費,皆為五年理蕃計畫相關戰役之最。由於這項軍事行動的財源是經日本明治天皇首肯與帝國議會批准,加上佐久間左馬太以總督之尊親征,因此普遍被視作一場戰爭,也是日本征服東臺灣的歷史性戰役。 在日本人的印象中,太魯閣族是臺灣原住民族之中最為兇猛的族群,其與日本關係宛如兩個獨立且敵...
25 KB (2,887 words) - 08:46, 29 April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