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毒素(英語:Cyanotoxin)是蓝藻(又称蓝绿藻)产生的毒素。蓝藻几乎随处可见,但尤其是在湖泊和海洋中,在高浓度磷的条件下,蓝藻会以指數增長,形成藻华。大量繁殖的蓝藻会产生蓝藻毒素,其浓度可毒害甚至杀死动物和人类。蓝藻毒素还可在鱼类和贝类等其他动物体内积累,导致中毒,如贝毒。...
8 KB (1,016 words) - 06:43, 26 November 2024
藍菌(学名:Cyanobacteriota,英語:cyanobacteria)又称藍綠菌、蓝细菌,舊稱藍綠藻(blue-green algae)或蓝藻(blue algae),是细菌域藍菌門(学名:Cyanophyta)屬下的格兰氏阴性菌,是一类能透過产氧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生产有机物(如碳...
20 KB (2,344 words) - 02:18, 15 July 2025
石房蛤毒素(Saxitoxin ,STX)是一种极强的神經毒素,是已知毒性最强的麻痹性贝类毒素(PST)。 石房蛤毒素首次分离于帘蛤科的石房蛤体内,并由此得名。石房蛤毒素实际上是一些藻类和蓝细菌所合成,通过食物链聚集到贝类体内。已知自然存在结构相似的神经毒素有超过50种,统称为石房蛤毒素...
12 KB (1,185 words) - 10:52, 18 March 2025
自然界存在的生物毒素有兩種主要功能: 捕食用,如蜘蛛、蛇、蝎子、水母、和黃蜂 防禦用,如蜂類、螞蟻、白蟻、蜜蜂、黃蜂、和毒箭蛙 一些更為知名的生物毒素類型有: 藍藻所產生的藍藻毒素 雙鞭毛蟲所產生的Dinotoxin(英语:Dinotoxin)毒素 由艱難梭菌或是葡萄球菌產生的Necrotoxin毒素,會導致細胞壞死(即為死亡)...
23 KB (2,511 words) - 06:59, 4 July 2025
的上克拉馬斯湖都有水華現象,這可能與含磷的清潔劑不斷被排放到水體有關。 “水華”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飲用水源受到威脅,藻類毒素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類健康。例如藍藻的次生代謝產物藍藻毒素能損害肝臟,有致癌可能性。 對有害藻華(HAB)的觀測、預警和防控對人類健康和沿海地區社會經濟尤為重要,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10 KB (1,152 words) - 17:07, 20 September 2024
作為滤食性动物,這些貝類可能會累積藍藻、矽藻和甲藻等微小藻類產生的毒素。 貝毒一詞用於描述貝類攝食海水中有毒浮游生物(如甲藻)後積累毒素並被食用而引起的食物中毒症狀。毒素不會因為加熱而變得無毒,毒素的積累也不會改變貝類的味道。...
6 KB (719 words) - 10:29, 25 June 2024
Β-甲氨基-L-丙氨酸 (category 蓝藻毒素)
β-甲氨基-L-丙氨酸(英文β-methylamino L-alanine,簡稱BMAA),是一種神經毒素,能在蘇鐵科植物種子中找到。這一種非蛋白胺基酸,與非必要胺基酸丙氨酸(alanine)十分相似,是由念珠藻屬的藍藻產生,而這些藍藻大多生長於植物的根部。 根據一些研究,BMAA 被視為導致關島型「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
8 KB (875 words) - 14:44, 13 February 2025
蓝藻3种、金藻1种、隐藻2种、原生动物1种。 有害赤潮发生后,导致海洋食物链的局部中断;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被海洋食物链中的某些生物摄入,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這些赤潮破坏海洋生态结构; 這些赤潮生物的分泌物妨碍海洋鱼类、虾类、贝类的正常呼吸而导致窒息死亡; 含有毒素...
4 KB (618 words) - 06:10, 6 March 2025
雙殼軟體動物(如貽貝、蛤蜊、牡蠣和扇貝)有關。這些貝類是滤食性动物,會累積神經毒素,主要是由甲藻、矽藻和藍藻等微小藻類產生的石房蛤毒素 (Saxitoxin ,STX)。亚历山大藻属雙鞭毛藻是數量最多、分佈最廣的石房蛤毒素產生者,是亞北極、溫帶和熱帶地區產生麻痺性貝毒藻華的罪魁禍首。大多數有毒藻華都...
11 KB (1,266 words) - 11:08, 18 March 2025
(Faridi and Khalil 1974) Anagnostidis and Komárek 1988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 林燊; 彭欣; 吴忠兴; 李仁辉. 我国水华蓝藻的新类群——阿氏浮丝藻(Planktothrix agardhii)生理特性. 湖泊科学 (Journal of...
9 KB (823 words) - 15:05, 18 May 2025
微囊菌屬(學名:Microcystis)也称微囊菌屬,是色球藻目藍菌的一屬蓝藻,常見於淡水中,其中包含會造成有害藻華的铜绿微囊菌(Microcystis aeruginosa),其毒素會導致肝臟、膽囊病變。 微囊菌的學名Microcystis來自拉丁文的mikros(小)與kystis(囊狀物)。...
6 KB (676 words) - 02:49, 8 June 2024
的吸收增加,进而导致了对钙缓冲能力极差的神经细胞死亡。 一些证据支持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蛋白在错误折叠传播上类似于朊毒體。同样,也有人提出蓝藻毒素β-甲基-1-丙氨酸(BMAA)的结合导致了其他脘状蛋白质错误折叠的传播。 另一个非常常见的病因是运动神经元系统病变,诸如额颞叶。这些地方的病变经...
91 KB (10,540 words) - 02:39, 9 June 2025
螺旋藻包含很多色素,如葉綠素a、葉黃素、β胡蘿蔔素、海膽烯酮、藍藻葉黃素、玉米黃素、斑蝥黃質、硅藻黃素、3'羥基海膽酮、β隱黃質、顫藻黃質,加上藻膽蛋白的C藻藍素及異藻藍素。 藍菌生物含有神經毒素BMAA(β-N-methylamino-L-alanine),BMAA已證實會對...
16 KB (1,956 words) - 07:07, 27 June 2025
藍藻綠藻的絲狀體的)厚壁孢子,以及放線菌和固氮菌生成的孢子。 在細菌中,孢子的形成僅僅是一種在惡劣環境中生存的辦法,而非一種生殖的方式。 細菌孢子擁有以下的特色: 能夠忍受極端的乾燥; 部分能生存於零下的溫度; 部分會散布毒性的化合物, 例如蘇力菌合成 Cry毒素。...
2 KB (245 words) - 01:13, 8 February 2022
毒素外,微囊藻形成藻華時淡水溶氧量的顯著降低也會導致水中動物的死亡。 一種水生被子植物聚藻可以產生鞣花酸、沒食子酸、連苯三酚和兒茶素,這些聚酚化合物可產生化感作用,對铜绿微囊藻的生長產生抑制。 铜绿微囊藻可以產生神經毒素脂多糖與肝毒素...
10 KB (942 words) - 09:52, 3 November 2020
髮菜含有氨基酸代謝物BMAA(β-N-methylamino-L-alanine),可被視為真品髮菜與贗品的指標。但另一方面,科學家視BMAA為神經毒素,已證實對動物有毒,加速動物腦神經退化,出現老人癡呆症或柏金遜症等症狀。 另外,藍菌門的次生代谢产物亦能损害肝臟,容易罹患肝癌。 Gao, K. S...
12 KB (1,361 words) - 12:52, 12 December 2024
的可食用藍綠藻品種,是一種地球上最早發現的藍綠藻,常見於水华,因而得名。水華束絲藻含有毒的及無毒的變種,當中大多數都是有毒的,含有肝毒素及神經毒素,但不含麻痹性贝毒毒素。 日常保健食品中的束絲藻,通常都指束絲藻屬的本品種的無毒變種。由於藻絲體含有大量神經傳遞素苯乙胺(Phenylethylamine...
3 KB (402 words) - 13:39, 18 November 2021
的發病率上升。例如,在肯尼亞和尼日利亞,黃曲霉毒素污染的穀物導致大量的肝癌病例。此外,氣候變化還會影響其他霉菌毒素的生成,如赭曲霉毒素和伏馬毒素,這些毒素同樣對健康有害。例如,赭曲霉毒素污染的咖啡和葡萄酒在歐洲和北美洲也引發了多起健康事件。這些霉菌毒素不僅影響人類健康,還會對農業經濟造成重大損失。...
43 KB (3,898 words) - 10:01, 6 January 2025
藍藻大量繁殖而導致富營養化方面會發揮作用,但過量的磷被認為是最大的影響因素,因為磷通常是限制性最強的營養素,尤其是在淡水中。有害藻類和藍藻除會消耗地表水中的氧氣之外,還會產生對人類和動物,以及許多水生生物有害的藍藻毒素。...
50 KB (6,003 words) - 10:36, 3 November 2024
[2021-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1). 綠色和平:農藥污染網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绿色和平:大量化肥促使蓝藻爆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农药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農藥管理法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药情信息处 农药登记数据...
10 KB (1,122 words) - 16:25, 14 March 2025
魚腥藻屬(学名:Anabaena)是束丝藻科的一属藍菌,與念珠藻類似,細胞呈現鏈珠狀,生長於淺水和潮濕的土壤,它可以單生或群體的的方式存在。魚腥藻屬在水中可能會製造毒素,如果水中毒素濃度過高,動物飲用後有致命的危險。 DNA测序项目开展于1999年,测序鱼腥藻的全基因组,长度为720万个碱基对。该研究主要集中在异形细胞(...
14 KB (1,831 words) - 10:19, 6 January 2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2) (中文(简体)). 张凡. 贴沙河蓝藻的检测结果出来了:无毒. 每日商报 (杭州日报). 2014-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6) (中文(简体)). 张明; 唐访良; 徐建芬; 朱英俊; 池怡. 杭州贴沙河微囊藻毒素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34 KB (4,590 words) - 08:51, 17 May 2025
水生活的浮游丝状藻类,能引發水華,但亦可調節水體的浮力。 束絲藻屬並非所有品種均可食用,一來因為可能有毒(例如纤细束丝藻和依沙束丝藻會产生麻痹性贝毒毒素),二來可能因為水體本身就已污染,吃用了會連同污染物一起吃進肚裡。 束丝藻的特征是丝状体末端细胞渐细或成发状,延伸成无色的细胞。可在水中透過滑翔來移動。...
5 KB (492 words) - 07:20, 6 April 2024
性细菌则在液体培养基表面大量生长,形成有特征的、有厚薄差异的菌璞(pellicle)或菌膜(scum)。 蓝细菌(cyanobacteria),又名蓝藻(blue algae)或(blue-green algae),属于大型原核生物,进化历史悠久。屬革兰氏阴性菌,无鞭毛(一般不具有运动能力),含叶绿...
27 KB (4,228 words) - 03:49, 18 June 2023
环境影响不大。该途径对氧气的敏感性与它们在这些环境中的微需氧或厌氧生态位相一致,亦与它们在中元古代海洋中的可能进化相一致。据信,当时的海洋是含硫的,蓝藻光合作用中可利用的氧气含量很低。 ε-变形菌被公认为现代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菌类,在整个地球历史的生物地球化学和地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KB (1,362 words) - 16:03, 18 November 2024
000种被子植物),剩余的约20,000种为苔藓植物。 植物学起源于史前时代,人类在寻找药草的过程中逐渐鉴别出一些植物物种。而后人类也试图人工繁育特定植物,以供食用、提取毒素或医治疾病。这些努力也成为了人类科学研究的起始。欧洲中世纪僧院里的药材园(英语:Physic garden)常会种植一些具备药用价值的植物。这些园林...
130 KB (15,189 words) - 06:10, 4 July 2025
。藻華會增加水的濁度,導致水生植物窒息,會耗盡氧氣,導致魚類死亡。某些種類的藍藻會產生神經毒素、肝毒素(英语:hepatotoxin)、細胞毒性或內毒素,這些毒素會導致嚴重,甚至是致命的人類神經系統、肝臟和消化系統疾病。藍藻在較溫暖的溫度下(尤其是25°C以上)生長得最好,因此世界上因氣候變化而普遍...
117 KB (11,840 words) - 20:36, 13 Ma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