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憲制性法律,為中華民國第2部憲制性法律,1931年5月由國民會議制定,至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實施後自然廢止,但未有主管機關公告。 1928年,中國國民黨(下稱國民黨)領導的國民政府在北伐战争取得基本胜利,中國国内局势底定。按照孙中山《建国大纲》之规...
10 KB (1,211 words) - 23:24, 19 February 2025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又名臨時約法、民元約法,是中華民國成立後所制定的第一部憲制性法律。在1912年(民國元年)3月8日由當時位於南京的臨時參議院通過,3月11日由臨時大總統孫文(孫中山)公布施行。《臨時約法》在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生效,取代《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成為中華民國...
13 KB (1,121 words) - 19:24, 24 March 2025
中華民國憲法為中華民國成立以來第3部憲制性法律,取代之前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該憲法施行前,國共內戰全面爆發,國民大會於1948年(民國37年)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做為戰時的憲法附屬條款;但隨著中華民國在1949年(民國...
83 KB (9,090 words) - 15:10, 14 June 2025
訓政綱領》,在民國20年(1931年)5月5日召開的國民大會中通過了《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民國25年(1936年)5月5日,國民政府籌畫《中華民國憲法》草案並發表五五憲草,這是今天《中華民國憲法》的雛形。民國35年(1946年)12月25日,《中華民國憲法》經國大三讀通過,並於民國...
205 KB (20,208 words) - 03:52, 20 July 2025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國民政府建國大綱 孫中山:革命方略. [2015-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1). 訓政結束程序法. [2015-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中华民国主题 国民政府 《建國方略》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7 KB (613 words) - 12:36, 22 May 2025
《中华民国约法》是中華民國大总统袁世凯在民國三年(1914年)5月1日颁布的憲制性法律,以取代南京臨時政府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當時又稱作《民國三年約法》,簡稱《民三約法》。中國國民黨也稱之為“袁记约法”。此约法在民国五年(1916年)洪憲帝制建立時廢除,之后未再恢复。 中華民國...
6 KB (705 words) - 11:25, 11 April 2025
不常於政府公文中載明首都所在之城市,僅國民政府時代將南京定為國都、並寫入训政时期約法;《中華民國憲法》制定期間曾對首都是否入法有所討論,但最後並未寫入,故一般所稱的首都均等同於「中央政府所在地」。 1912年陽曆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於南京宣告成立,當時曾改大清國江寧府為「南京府」,做為直屬中央的...
19 KB (1,795 words) - 15:19, 13 June 2025
《訓政綱領》,是1928年中华民国宣布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并依此为指导制定了1931年《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72次会议通过《訓政綱領》。 全文如下: 中国国民党实施总理三民主义,依照建国大纲之训政时期,训练国民使用政权,至宪政开始完成全民政治,制定如左之纲领:...
2 KB (241 words) - 23:10, 7 April 2022
北洋政府 (redirect from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取消内阁制,实行总统制,将行政、司法权力集于總統一身。 袁世凯死后,民國5年(1916年)6月7日,副总统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宣布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内阁制。 民國8年(1919年),段祺瑞执政期间提出过一部《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安福憲法);民國...
67 KB (8,906 words) - 07:32, 18 July 2025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废除) 中華民國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废除)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废除) 《中华民国约法》(废除) 《中华民国宪法》(1923年版)(废除)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废除) 《中華民國憲法》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 KB (3,042 words) - 15:16, 3 July 2025
特任 (category 中華民國官制)
中華民國政府文官之任用,「官等」分特任、簡任、薦任、委任四級;特任為四級中最高的一級,由政府以特令任命,如各部會首長。 國民政府時代,特任、簡任、薦任、委任係指由上級任命之官吏;此外尚有「選任」,係指中國國民黨依照《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代行國民選舉權所選舉之官吏,居特任之上,如國民政府主席即為選任...
5 KB (575 words) - 23:49, 21 May 2025
1947年3月26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通過決議,修改《國民政府組織法》,增設副主席一人,由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選任。 中华民国主题 政治主题 历史主题 北洋政府 护法军政府 汪精卫政权 中華民國政府 國民黨政府 南京十年 南京民国建筑 党国、训政、行宪 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 维基文库. [2022-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1)...
42 KB (4,482 words) - 12:55, 14 July 2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7). 何为“训政”?辛灏年:训政就是中华国民政府训练民众行使民主权力,十年训政为民国制宪奠定了基础. Radio Free Asia. [2019-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3) (中文(中国大陆)). 历史无情 训政难行:民国黄金十年风云录. 美国之音. [2019-11-03]...
113 KB (13,013 words) - 06:07, 6 July 2025
民國13年)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後成為中國國民黨之中心政治思想之一。1928年(民國17年)中國國民黨的國民革命軍北伐统一中国后于10月3日由其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通过了《訓政綱領》開始訓政。1931年(民國20年)5月5日中國國民黨組織的國民會議中通過了《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並同年6月1日開始施行。...
21 KB (2,033 words) - 21:40, 13 August 2022
日本大元帥領章(樣式對照)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第66條規定「國民政府統率陸海空軍。」該軍階設立背景是在集体领导下,著眼未來與日本愈演愈烈的衝突,為軍隊整編考量而授特級上將予蔣中正、實質掌握統帥權。行憲後,《中華民國憲法》第36條規定「總統統率全國陸海空軍。」與《特級上將授任條例》第1條「中華民國...
9 KB (984 words) - 05:24, 15 April 2025
1931年(民國20年)舉行選舉選出國民會議代表,組織國民會議通過《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做為國民政府之基本法。 1936年(民國20年)舉行選舉選出制憲國民大會代表準備制定正式憲法,但後因為中国抗日战争而延期舉行。制憲國民大會遲至1946年(民國35年)才召開。 1946年(民國...
40 KB (4,990 words) - 12:54, 13 July 2025
中华民国进入訓政时期。1927-37年间,中华民国的发展经历了“黄金十年”,期间施行孙中山的训政政策,1931年通过了《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中国国民党进行一党专政,同时训练、培养国民施行宪政的能力(故称“训政”)。 1937年-45年间,中华民国...
110 KB (10,206 words) - 09:00, 26 April 2025
黨國體制 (category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政治)
據,所提出的政治統一與改革計劃。其主張先由中國國民黨代為行使政府統治權,訓練人民參政,再頒布《中華民國憲法》。在此之前,暫時以《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做為國家最高法律。 辛亥革命成功後,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北洋政府擁有政權,由於袁世凱政府主張中國應該要恢復帝制,才能使中國逐漸擺脫列強的干預,但...
22 KB (2,453 words) - 10:06, 16 June 2025
中華民國憲法會議為發揚國光,鞏固國圉,增進社會福利,擁護人道尊嚴,制茲憲法宣布全國,永矢咸遵,垂之無極。 國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義、五權憲法,以建設中華民國。旣由軍政時期入於訓政時期,允宜公布約法,共同遵守,以期促成憲政,授政於民選之政府。茲謹遵創立中華民國之中國國民黨...
3 KB (280 words) - 03:00, 25 May 2025
行憲 (category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憲法史)
中華民國國軍。 中华民国自建立起一直致力于制定一部主权在民的宪法。自《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颁布后,先后又十几部宪草或宪法相继颁布,但因内乱或外患未能施行。直到1946年元旦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宣布年内务必制宪,结束训政,还政...
26 KB (2,751 words) - 09:09, 19 May 2025
南京历史 (section 隋唐:被北方政权贬抑的时期)
民国16年),中华民国奠都南京,同年置南京特別市。1929年(民国18年)6月1日,安葬孫中山於南京中山陵,置首都特別市。1930年(民国19年)更改為院轄市(直轄市)。1931年(民国20年),六月一日公布《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其中第五条明定“中华民国...
21 KB (2,932 words) - 16:27, 15 October 2023
臺灣戰後時期指臺灣歷史上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迄今由中華民國統治的時期,也稱為中華民國時期、民國時期,早期稱國民政府時期,其中後者通常指1990年代臺灣民主化之前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的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將軍依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元帥...
82 KB (9,470 words) - 08:34, 28 June 2025
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簡稱立院;在國民大會停止運作後,其普遍被視為中華民國的國會,主責制定各項法律、審查中央政府預算及批准條約,並向行政院政治問責。最早前身為民國初年立法機構之眾議院(1913年-1925年)。國民政府時期以恢復法統爲由,於民國17年(1928年)在南京成立立法院;最初在訓政時期...
80 KB (6,236 words) - 09:42, 20 July 2025
民國12年(1923年)10月10日《曹錕憲法》第三條:「中華民國國土依其固有之疆域。國土及其區劃非以法律不得變更之。」 民國20年(1931年)5月12日制定,6月1日公布的《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第一條:「中華民國領土為各省及蒙古西藏。」,民國...
45 KB (4,897 words) - 21:22, 11 May 2025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 中華民國憲法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省縣自治法 直轄市自治法 地方制度法 法官法 书籍 張朋園、沈懷玉 合編:《國民政府職官年表》,1987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1984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华民国主题...
39 KB (3,779 words) - 07:14, 18 July 2025
谷正綱 (category 訓政時期立法院第三屆立法委員)
綱因反對三全大會指派代表辦法,被免除中央黨務學校訓育處副主任職務。四月他參加了陳公博、顧孟餘结成的「改組派」。1931年,蒋介石软禁胡漢民,反蒋派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議,谷正綱参加,在北平、天津活動。 1931年,出席國民會議,參與制定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11月,谷正綱当选中国国民党第四届候補中央執行...
22 KB (2,314 words) - 16:26, 19 July 2025
其後內閣由北洋軍閥掌控,史稱「北洋政府」。在國民黨領導人宋教仁遭到暗殺後,孫中山等發動二次革命失敗。當選大總統的袁世凱先後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接受日本《二十一條》,其後因為籌備中華帝國引發護國戰爭。在袁世凱逝世後,北洋政府因為對德宣戰案爆發府院之爭,並經歷張勳復辟、曹錕賄選等事件。另一方面,不滿北洋政...
295 KB (37,155 words) - 12:59, 18 July 2025
地為海牙;馬來西亞的首都為吉隆坡,中央政府所在地為布城。 中華民國建國後,國民政府將中央政府各機關設於南京市,並在基本法《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第五條明定南京為首都。行憲後,憲法雖無首都條文(由于首都的相關條文在制憲時有極大的爭議,《中华民国宪法》中并無首都的條文,以『中央政府所在地』來表示。),而...
6 KB (646 words) - 08:51, 4 July 2025
政治主题 历史主题 冷战主题 黨大會 苏联历史 聯俄容共 共产党一党制之黨國體制 列宁主义、民主集中制、民主集權制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共产国际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中國國民黨改造方案 美國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Convention) 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Convention) 美国总统提名大会(Convention)...
23 KB (362 words) - 11:31, 21 April 2025
法的衝擊,清朝頒佈中國第一部成文國籍法,明確地以現代法律形式自稱為「中國」,首次在法律上賦予了現代國籍法和「中國國籍」的意義。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通稱「中國」,从此“中国”成为國際法现代主權国家正式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通称“中国”。 “中国”的同(近)義詞有“華”、“夏”、“中華...
198 KB (27,578 words) - 20:38, 11 July 2025
最终,北伐成功,国民政府开始训政时期。1931年,《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施行,训政时期约法正式规定“中華民國國民無男女、種族、宗教、階級之區別,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第一次在国家宪法和法律上明确了男女平等的原则。然而,该法规定,“訓政時期由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國民大會行使中央...
20 KB (2,883 words) - 08:37, 3 August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