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表收錄中華民國大陸時期(1912-1949)蒙古各部族、盟、旗。1921年蒙古再次独立后,1946年末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仅包括中国蒙古族聚居区的「蒙古各盟旗」。2006年《蒙古盟部旗組織法》正式被中華民國廢止。 伊克明安特別旗(ᠶᠡᠬᠡᠮᠢᠩᠭᠠᠨ ᠬᠣᠰᠢᠭᠤ),位於黑龍江省。今齊齊哈爾市依安縣、拜泉縣、富裕縣境內。...
30 KB (3,439 words) - 09:14, 30 April 2025
中華民國國旗為代表中華民國的旗幟,是中華民國國家象徵之一。中華民國成立初期以五色旗為國旗,後國民政府立法定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國旗,並在國民革命軍北伐勝利後頒行全國。1928年通過的《中華民國國徽國旗法》中規定的中華民國國旗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又稱「青天白日滿地紅」,有時略稱為「青天白日紅旗」,少數...
93 KB (9,117 words) - 23:54, 24 April 2025
盟公署和专员公署的决定 现存的盟 清代蒙古盟部旗列表 中华民国盟部旗列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内蒙古自治区所设的盟 地区行政公署 旗 (行政区划) 蘇木 內屬蒙古 外藩蒙古 實際上由行政院直轄,相當省級行政區,高於縣級行政區。 事实上终止于中華民國政府遷台,設置法源《蒙古盟部旗...
12 KB (926 words) - 01:02, 24 December 2024
特別旗是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的準一級行政區划單位,是未被盟部管轄的旗。雖然特別旗直屬於行政院,理論上和省、直轄市同為一級地方政府,但依《蒙古盟部旗組織法》,部分事項必須與省政府會商辦理。實行省縣、盟旗雙軌並行制之下,特別旗無法完全掌控所有地方事務。 清代不入盟的土默特旗由綏遠城將軍直轄。伊克明安旗...
4 KB (383 words) - 10:30, 23 March 2025
:《中華民國全圖》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有關外蒙古是否為中華民國領土問題說明新聞參考資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廢止蒙古盟部旗組織法. 中華民國總統府. 中華民國總統府公報. [2006年1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年8月1日). 中华民国主题 中国主题 政治主题...
48 KB (3,012 words) - 05:12, 24 February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 (section 民政部登记行政区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其中,省级行政区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4类;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4类;县级行政区包括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
77 KB (8,220 words) - 07:32, 21 April 2025
333个地级行政区,其中包括293个地级市、7个地区、30个自治州和3个盟; 2844个县级行政区,其中包括977个市辖区、397个县级市、1299个县、117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1个特区、1个林区; 38672个乡级行政区,其中包括2个县辖区、21419个镇、707...
16 KB (609 words) - 11:06, 3 March 2025
德穆楚克栋鲁普 (category 中华民国副盟长)
—1966年5月23日),人称德王(Дэ ван),字希賢。內札薩克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翼旗人,苏尼特扎萨克杜棱郡王,曾任锡林郭勒盟盟长。他長期領導內蒙古自治和獨立運動,20世纪30年代起与日本駐蒙軍合作,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的察哈尔省、绥远省等地建立了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并担任要职,日本投降後於國...
12 KB (1,585 words) - 04:25, 10 May 2025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redirect from 杜爾伯特旗)
每年的九月一日被定为自治县成立纪念日。 金朝属蒲与路;十五世纪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哈萨尔第十六世孙爱纳嘎率部游牧于此,以其分牧次序“四”而自称“杜尔伯特部”;明朝属福余卫;清朝顺治年间,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1648年杜尔伯特部建为杜尔伯特旗,隶属哲里木盟;1956年12月5日建立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7 KB (926 words) - 09:14, 28 March 2025
伊克昭盟源于蒙古鄂爾多斯部部众,此部原附於察哈爾,林丹汗敗後降清。順治時設為六旗,左、右翼各分前、中、後。六旗会盟于伊克昭(王爱召),故称伊克昭盟。乾隆時又增設一旗,稱鄂爾多斯左翼前末旗,合共七旗。七旗各有自己的名稱,左翼前旗稱準噶爾旗,左翼中旗稱郡王旗,左翼後旗稱達拉特旗,左翼前末旗又名札薩克旗...
10 KB (2,084 words) - 16:29, 27 March 2025
清朝时,开鲁县地域为热河都统昭烏達盟「东扎鲁特旗」、「西扎鲁特旗」、「阿鲁科尔沁旗」三旗王公的领地,亦称「三鲁」。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設置開魯縣,属赤峰直隸州。县名取「开发三鲁」之意。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全国废州,开鲁县属热河道。1914年起,随热河...
6 KB (843 words) - 06:21, 13 March 2025
旗。而在俄罗斯联邦的图瓦共和国,“旗”用来表示其“区”级行政区,汉语中也将其一律翻译为“区”。 后金皇太极时期,仿照满洲的八旗制度,对漠南蒙古实行划定牧场、编设札萨克旗的管理策略。清代蒙古在其后形成盟旗制,而随着蒙古诸旗管辖的牧地的固定,旗...
26 KB (1,278 words) - 10:29, 8 January 2025
、車庫,以及執行勤務所需之短期拘留室、偵訊室等設施。 在中華民國,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設警察局,掌理各該管區之警察行政及業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類似的組織為公安機關,包括省、自治區的公安廳;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地級市、縣、縣級市、旗的公安局;盟、地區的公安處等層級。...
5 KB (584 words) - 07:13, 27 December 2024
東北新省區方案 (category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行政區劃)
盟旗:伊克明安特別旗 興安省(省會海拉爾市,轄1市7縣11旗) 省轄市:海拉爾 縣份:呼倫、臚濱、室韋、奇乾、雅魯、布西、索倫 盟旗:呼倫貝爾盟—索倫旗、新巴爾虎左翼旗、新巴爾虎右翼旗、陳巴爾虎旗、額爾古納左翼旗、額爾古納右翼旗、布特哈部—巴彥旗、莫力達瓦旗、布特哈旗、阿榮旗、喜札嘎爾旗...
15 KB (1,747 words) - 15:52, 6 December 2024
旗直至1930年才废除。 当代研究者指出,哈密扎萨克旗、吐鲁番扎萨克旗设置初期,旗下属民(回部民众)均为其农奴。扎薩克掌握本旗的行政、司法等权力。“生杀予夺,任旗长所为”。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民國政府基本保留了各地的蒙古族盟旗制度。沿用清朝习惯任命各旗札萨克,僅將原札萨克旗衙门改称旗...
16 KB (2,219 words) - 07:54, 31 March 2025
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察哈爾省、綏遠省境內盟旗 綏境蒙政會:綏遠省境內盟旗(烏蘭察布盟及伊克昭盟所屬各旗、歸化土默特旗、右翼綏東四旗) 察境蒙政會:察哈爾省境內各盟旗(錫林郭勒盟所屬各旗及察哈爾盟左翼四旗暨四牧群) 冀察政務委員會:河北省、察哈爾省、北平市、天津市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以後,中華民國...
34 KB (1,355 words) - 13:41, 31 January 2025
1949年,锡林郭勒盟仍属内蒙古自治区。1950年,将原来的十旗改编为五旗,乌珠穆沁左、右翼旗、浩济特左翼旗合并为东西乌珠穆沁东浩济特联合旗;浩济特右翼旗、阿巴嘎左翼旗、阿巴哈纳尔左翼旗合并为东阿巴嘎东阿巴哈纳尔西浩济特联合旗(中部联合旗);阿巴嘎右翼旗、阿巴哈纳尔右翼旗合并为西阿巴嘎西阿巴哈纳尔联合旗;苏尼特左、右翼旗不变。...
27 KB (2,687 words) - 13:34, 3 April 2025
1945年8月15日,苏联红军进驻巴林左旗,林东地区各界组织了林东治安维持会,公推和子章为会长,代行地方政府职权。不久,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建议由和子章成立旗政府。12月1日,巴林左翼旗政府成立,和子章任旗长,林东治安维持会解散。 清代屬昭烏達盟,中華民國成立後屬熱河省,滿洲國時期屬興安西省。1947年之後为內蒙古自治政府昭烏達盟...
5 KB (730 words) - 05:51, 30 November 2024
盟行政委员会。巴林右翼旗隶属昭乌达盟行政委员会。1946年8月17日,东蒙自治政府在林东成立昭乌达省。巴林右翼旗属昭乌达省。1947年,撤销昭乌达盟行政委员会,成立昭乌达盟人民政府。巴林右翼旗隶属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昭乌达盟人民政府。 1969年8月1日,巴林右旗随昭乌达盟...
5 KB (833 words) - 18:17, 8 January 2025
都統 (category 中華民國沿用的清朝軍制)
清代駐紮於各地的“駐防八旗”军政合一之長官也稱都統,“掌鎮守險要、綏和軍民、均齊政刑、修舉武備”。在不設駐防將軍之處,都統即為該地方的行政長官。清代駐防於各處的都統有: 遊牧察哈爾駐防都統,即察哈爾都統,駐万全县張家口,統領八旗察哈爾,節制锡林郭勒盟。 熱河都統,駐承德,统辖热河一带事务,節制卓索圖盟、昭烏達盟。...
7 KB (962 words) - 14:21, 11 December 2024
盟与呼纳盟合并,改为呼伦贝尔盟,盟人民政府设在海拉尔市,辖17个旗县行政单位,即乌兰浩特市、海拉尔市、满洲里市,新巴尔虎左翼旗、新巴尔虎右翼旗(1959年改称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索伦旗(1959年改称鄂温克族自治旗)、额尔古纳旗、喜桂图旗、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旗、阿荣旗、布特哈旗...
44 KB (5,384 words) - 06:51, 3 May 2025
中華民國政府实际控制至今。 据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不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土地面积为9,478,057平方公里。 香港、澳門的計算基準不同,异於中国内地,故另列表统计。 因中華人民共和國从未實際統治,故採用中華民國內政部公布之數據。...
6 KB (479 words) - 15:25, 4 February 2025
清代為蒙古科尔沁部游牧地,崇德元年(1636年),漠南蒙古16部49蒙古領主承认后金皇太极为博格达彻辰可汗。清对蒙古地区拆部编旗,科尔沁部六旗、郭尔罗斯部二旗、扎赉特部一旗、杜尔伯特部一旗,会盟于哲里木山(今科尔沁右翼中旗境),哲里木盟始建。康熙三十年(1691年),札萨克图旗...
23 KB (1,936 words) - 17:19, 27 March 2025
旗和林西县;南部敖汉、喀喇沁、翁牛特3旗和宁城、赤峰、乌丹3县及赤峰市属热河省。 1956年1月1日,热河省撤销,其所辖敖汉、喀喇沁、翁牛特3旗,宁城、赤峰、乌丹3县划入昭乌达盟,昭乌达盟人民委员会由林东迁驻赤峰。 1969年7月5日,昭乌达盟从内蒙古自治区划归辽宁省。...
27 KB (2,261 words) - 13:41, 3 April 2025
鄉鎮市區是對中華民國自由地區的直轄市、縣、市所管轄的下級行政區之總稱,為中華民國的基層政權單位,包括直轄市、市的區(含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以及縣所管轄的鄉、鎮、縣轄市。 現今中華民國行政區之「區」數目統計: 現今中華民國行政區之「鄉鎮市」數目統計: 中華民國...
131 KB (1,419 words) - 00:27, 18 May 2025
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东部为阴山余脈,东南部为贺兰山,西部为马鬃山,南部为合黎山和龙首山。黄河流经东部边缘,西部有额济纳河往北注入居延海。全盟总面积24.81万平方公里,漢族人口约占75%,蒙古族人口约占19%。盟行政公署驻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主要旅游景点有西夏军事重镇黑城遗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及胡杨林。...
28 KB (3,030 words) - 15:28, 7 April 2025
盟”成为“地级行政区”的主体。截至2019年1月,地级市数量稳定下来,在总计333个地级行政区中,其中仅有7个地区、3个盟,地级市达到293个,占88%。 地级市的行政级别相当于地区、自治州、盟。大部分地级市一般管辖所有形式的县级行政区,包括市辖区、县、自治县、旗和自治旗...
10 KB (1,512 words) - 01:35, 8 April 2025
清代曾属八旗察哈尔,察右後旗原为正紅旗察哈尔地。雍正、乾隆年間起先後置寧遠廳、丰镇厅等行政區,以管轄遷入的漢人,清末又增置陶林廳。 中華民國成立後屬察哈爾特別區。1936年成立察哈爾盟。1937年3月,察哈尔右翼四旗划归绥远省管辖,即绥东四旗。1950年1月,綏遠省人民政府設东四旗中心旗,由正紅旗兼领其他三個旗...
4 KB (485 words) - 09:29, 30 April 2025
内蒙古改设行省始于清末1907年,当时清廷将东北改设行省,哲里木盟十旗分别划入奉天省、吉林和黑龍江,呼伦贝尔、西布特哈地区划入黑龍江。1928年后,卓索图盟、昭乌达盟划入熱河,锡林郭勒盟、察哈尔部和四牧群属察哈爾省,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和土默特旗划入綏遠省,阿拉善旗、额济纳旗划入寧夏省...
242 KB (29,779 words) - 00:44, 3 March 2025
旗(现乌审旗),方位在河套内西南,扎萨克驻巴哈诺尔;鄂尔多斯右翼后旗(现杭锦旗),方位在河套内西北,扎萨克驻鄂尔吉虎诺尔河;后增设鄂尔多斯右翼前未旗(原扎萨克旗)。方位在河套内中西部,扎萨克驻忽鸡图希里。后鄂尔多斯部六旗会盟于王爱召,是为伊克昭盟(汉意为大庙),其行政建制一直延续到本世纪初。...
57 KB (8,172 words) - 00:20, 13 April 2025
表普选举行。中国共产党及第三党均抵制此次选举,而中国国民党及从民盟中脱离的中國民主社會黨、中國青年黨参加了本次选举。 該次選舉共選出759名立法委員,以當時中華民國人口全國4億6100萬來計算,平均60萬人選出一名立法委員。 中華民國早期曾有過數次全國性的國會選舉,此時期的國會制度為包含參議院與眾...
16 KB (1,881 words) - 13:49, 22 November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