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oṭi也可以用來指未來時間,稱未來(purimā-koṭi,或pacchima-koṭi)或後,指未來時間的邊,事物的最終結果。 龍樹在寫作《中論》時,以koṭi,造了一個梵文新字pūrva-para-koṭi-parīksā,這個字包括了過去(pūrva-koṭi)與未來...
    5 KB (793 words) - 20:06, 13 May 2024
  • 70號州公路(英語:Interstate 70,簡稱I-70),是美國主要的東西向州公路之一。I-70公路西起猶他州科夫堡(英语:Cove_Fort)以南1英里處(與15號州公路交匯),東至馬里蘭州巴爾的摩695号州公路東邊的一座停車場,全長2,153.13英里(3,465...
    13 KB (1,016 words) - 01:06, 26 May 2024
  • 拜三圍繞,並三稱佛名”,又用旃檀香木,雕毗盧遮那佛像。像成后,省常大師率大眾跪地合掌發願:“我與一千大眾,八十比丘,始從今日,發菩提心,窮未來,行菩薩行。願此報身,以生安養。” 真宗天禧四年正月十二日(1020年),省常圆寂。 省常大师生平与思想. [2009-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27)...
    2 KB (257 words) - 17:52, 29 May 2024
  • 摩尼教 (redirect from 二宗三)
    論體系。摩尼教徒將自己的宗教比喻為博大無垠的“世界之海”,而此前的各大宗教教派只是一條條的河流,最後它們都將匯入海中。 摩尼教認為,在太初時,存在著2種互相對立的世界,即光明世界與黑暗世界。初時,光明與黑暗對峙,互不侵犯。中時,黑暗侵入光明,二者發生大戰,人類世界因此產生。後時,恢復到初...
    55 KB (9,076 words) - 13:13, 16 May 2024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7)  《修华严奥旨妄还原观》:四者,普代众生受苦德:谓修诸行法,不为自身,但欲广利群生冤亲平等,普令断恶,备修万行,速证菩提。又菩萨大悲大愿,以身为质,于三恶趣,救赎一切受苦众生,要令得乐,尽未来,心无退屈。不于众生希望毛发报恩之心。《华严经》云:广大悲云...
    7 KB (1,308 words) - 09:53, 9 February 2022
  • 別的道理,所以固執生死為可厭,涅槃為可欣,佛斷所知障得菩提之真智時,對生死與涅槃無厭欣之情,因有大智,故住於生死,因有大悲,故不住於涅槃,以利樂未來 之有情,故謂之為無住處,利樂之用雖常起,而亦常寂,故稱為涅槃。” 釋星雲,《人間佛教系列8·緣起與還滅》:無住涅槃:如前面的「大涅槃」,此時真如...
    22 KB (2,995 words) - 19:15, 23 November 2023
  • 句而引發之。何等為十。所謂以有情界。以世界。以虛空界。以法界。以涅槃界。以佛興界。以入如來智慧界。以心所緣界。以智入佛所行界。以世間轉法輪智轉界。若有情界有斷者。是大誓願乃有斷。乃至若智轉界有斷者。是大誓願乃有斷。然有情界終無斷。此諸善根願無斷。乃至智轉界終無斷。此諸善根亦無斷盡。」(CBETA...
    26 KB (3,703 words) - 16:01, 21 June 2023
  • 材料的性质)和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变迁)。 所有关于地球、太阳系乃至宇宙未来的预测都要考虑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影响,该定律强调封闭系统的熵,或者说可用于做功的能量的流失,必然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大。恒星会逐渐耗光内部的氢燃料并燃烧殆。天体相互接近时,受引力影响,行星会从它们所在的恒星系中被剥离出去,恒星系则会从星系中被剥离。...
    150 KB (7,134 words) - 01:16, 6 May 2024
  • ,修行声闻乘(羊車)、缘觉乘(鹿車)者,故稱小乘,其修行系统亦被某部份大乘佛教界貶稱為小乘佛教;菩萨乘則兼顾自利、利他,發菩提願,永不入無餘涅槃,未來利益無量無數有情眾生,如《妙法蓮華經》牛車喻,因而自稱大乘,故为大乘佛教。但同時亦說明,雖謂“大乘”、“小乘”,卻是相對而說,是根據受眾根基而設,...
    9 KB (1,847 words) - 01:12, 24 June 2023
  • 清淨法界:為斷果,以攝佛地的無為功德,又分智果為四,以攝佛地的有為功德。 大圓鏡智︰能任持佛地一切功德,窮未來無有斷,用十圓鏡喻顯示其義。 平等性智︰常與大慈大悲相應,無住涅槃即依此智而建立,受用身土的影像也由此智所示現,是妙觀察智的不共所依,要通過十地的修習才能圓滿成就十相。...
    3 KB (365 words) - 13:48, 24 January 2022
  • 罪。又因等起,時有遠故,非愛為轉,業決定生故,此於業亦非決定,由此定據剎那等起。剎那緣起,如是應知。 遠續緣起,謂:前後,有順後受及不定受業煩惱故,無始輪轉。如說:『有愛等本不可知。』又應頌言:『我昔與汝等,涉生死長途,由不能如實,見四聖諦故。』 連縛緣起,謂:同異類因果,無間相屬而起。如契經...
    19 KB (3,161 words) - 08:04, 24 February 2024
  • 、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是名緣生法。 多聞聖弟子於此因緣法、緣生法,正知善見,不求前,言:「我過去世若有、若無,我過去世何等類,我過去世何如。」不求後:「我於當來世為有、為無,云何類,何如。」內不猶豫:「此是何等,云何有此為前,誰終當云何之,此眾生從何來,於此沒當...
    15 KB (2,508 words) - 15:14, 6 March 2019
  • 为诸土之体也。(器界者。世界如器故也。)二受用土受用土者。即报身如来受用之土也。受用有二。一者若以相应净识。所修自利行满。从初成佛。尽未来。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众宝庄严。是名自受用土。二者若以大慈悲力。所修化他行满。随十地菩萨所宜。变成净土。或大或小。或胜或劣等是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
    14 KB (2,711 words) - 02:57, 7 April 2024
  • 住如故。以是異空,是為餘事空。」 西晉竺法護譯《光讚經》:「須菩提!其所有者,所有空。無所有者,無所有空。自然者,自然空。為他故者,他故亦空。……彼何謂為他故空?假使怛薩阿竭興出現者,若怛薩阿竭不興出現,其法常住,其法界亦寂滅故無本,無本斯則本,其於此者為他空,是謂為他故空。」...
    48 KB (6,556 words) - 08:37, 10 January 2024
  • 星舰 (category 恒星旅行)
    星舰是一种尚處於理論階段,用来作恆星旅行的交通工具,而一般用来做太陽系行星間或軌道飛行的機具称为航天器。嚴格上星艦是要有人駕駛,並且能夠以不超過壽命期間,到達目的地恆星系。 星舰一詞目前来说还只是出现在科幻小说裡,现实中人類还没有創造出真正可以進行星際旅行的機具。...
    3 KB (479 words) - 21:59, 28 February 2024
  • 即是如來藏,如來藏者即是法身……舍利弗!此法身者是不生不滅法,非過去,非未來,離二邊故。舍利弗!非過去者,離生時故。非未來者,離滅時故。舍利弗!如來法身常,以不異法故,以不盡法故。舍利弗!如來法身恒,以常可歸依故,以未來平等故。舍利弗!如來法身清涼,以不二法故,以無分別法故。舍利弗!如來法身不變,以非滅法故,以非作法故。」...
    23 KB (4,227 words) - 15:30, 19 May 2024
  • ,是名三藐三佛陀。知苦如苦相,知集如集相,知滅如滅相,知道如道相。知一切諸法實不壞相,不增不減。知一切十方諸世界名號,六道所攝眾生名號;眾生先世因緣,未來世生處;一切十方眾生心相,諸結使、諸善根、諸出要,如是等一切諸法悉知,是名三藐三佛陀。 《成實論》解釋為「前、後及不相續,善通達故,得名正智(正遍智)」。...
    13 KB (2,300 words) - 08:02, 21 May 2024
  • 未來世;如果煩惱業因在現在世,則異熟果在未來世。 此學說可考見於《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瑜伽師地論》在緣起支定義中分別介入了五種子,但未將其中的五緣起支等同於五種子,《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有類似詮釋。 有關理論淵源更可上溯至十二緣起支前、後二分中,有愛是遍行的理論,並隱約於小部《無礙解道》中。...
    14 KB (2,783 words) - 09:19, 24 February 2024
  • 未來二支,即遮斷見;說有現在八支,即顯中道。如是如來化事已滿,故作是說。(4)復次、說有過去二支,即顯生死有因;說有未來二支,即顯生死有果;說有現在八支,即顯因果相續。由此有情能辦所作,故作是說。(5)復次、說有過去二支,除前愚;說有未來二支,除後愚;說有現在八支,除中...
    104 KB (19,934 words) - 09:01, 15 May 2024
  • national under-23 football team)。而他在2017年9月第7次代表香港隊出戰第73屆港澳埠賽更在上半場初段梅開二度和交出一記助攻,最終協助香港以4–0勝出,兼第7度捧起埠賽獎盃,而賽後更獲主教練郭嘉諾特別點名稱讚。 香港全國運動會足球代表隊教練黎新祥生前曾經盛讚林學曦:「具突破...
    20 KB (2,370 words) - 01:51, 22 April 2024
  • 槃。但是無餘涅槃的特性卻是絕待而且無對的,所以無餘涅槃中除了本獨存外,實無任何一法可以繼續留存,故說滅十八界法已,方能取證無餘涅槃。 由於二乗聖人不能現前證得本觀自在的境界,所以對生死苦會有恐懼,佛陀只好教他們入無餘涅槃的正理:滅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名色,不存任何一法,只剩入胎識真心...
    15 KB (3,085 words) - 17:30, 27 November 2023
  • 即是現觀五陰、十八界之虛妄不實,並相信佛語,將五陰、十八界滅除後進入涅槃境界。涅槃境界並非是斷滅、空無一物的狀態,涅槃境界中仍有本獨存,而該本真實寂靜;若不承認本的存有,將使涅槃成為虛妄,而落入斷見、斷滅空,而非處於不斷不常的中道之中。 若斷我見,即能斷三縛結,成證聲聞初果須陀洹,鈍根者最遲...
    35 KB (7,263 words) - 13:41, 8 October 2021
  • 「或復有處說,十緣起,如《城喻經》說。」 《雜阿含經·二九六經》:「多聞聖弟子於此因緣法、緣生法,正知善見,不求前,言:『我過去世若有、若無?我過去世何等類?我過去世何如?』不求後:『我於當來世為有、為無?云何類?何如?』內不猶豫:『此是何等?云何有此為前?誰終當云何之?此眾生從何來?於此沒當...
    52 KB (9,130 words) - 00:49, 19 March 2024
  • ,陽性單數主格:vijjā-caraṇa-sampanno) 《成實論》釋:“是正智法從明行生,前及不相續善通達,故得名正智,行施等波羅蜜故諸明行足。” 《十號經》解:“明謂天眼明、宿命明、漏明;行足者,為如來身口意業,善修滿足正真清淨。如有大衣鉢等自在觀照而無愛著,於自願力一切之行,修令滿足,號明行足。”...
    14 KB (2,123 words) - 15:10, 19 May 2024
  • 明。三明六通的大阿羅漢、辟支佛,雖然也有三明六通,但卻不是圓滿具足的。佛陀對未來時劫的具足了知,譬如有弟子修到入初地時,佛陀就會知道此人將會在未來多少劫之後成佛,佛號是什麼?佛世界的名稱是什麼?多少弟子?正法,像法,末法各住世多久? ……等。宿命明則是了知過去劫的事情,漏明則是諸佛斷...
    70 KB (8,757 words) - 07:48, 25 March 2024
  • 行願,而得此相?』時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文殊師利!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未來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於彼佛前,立斯大願,于今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劫,尚為菩薩。 印順法師講解地藏經的啟示. [2014-04-16]...
    55 KB (9,555 words) - 18:24, 10 April 2024
  • 《雜阿含經》卷12〈296經〉:「多聞聖弟子,於此因緣法、緣生法,正知善見。不求前,言:『我過去世若有、若無,我過去世何等類,我過去世何如。』不求後:『我於當來世為有、為無,云何類,何如。』內不猶豫:『此是何等,云何有此為前,誰終當云何之,此眾生從何來,於此沒當...
    25 KB (4,506 words) - 06:08, 2 March 2024
  • 網路上有許多人同樣如此,她並注意到「與眾不同」才是常態。而程式設計師之間互相協作的生態,也使她思考如何這類合作模式引入社會互動中。但她也重視實體世界與人溝通,認為在地人擁有的特殊知識是電腦無法取代的內容。由於感受到網網路中自治、合作和信任集體智慧的特色,使得她將其視為掌握科技的方法,並將網...
    76 KB (8,901 words) - 17:22, 31 May 2024
  • 賢如來、普順自在如來、極尊勝天如來,如是乃至樓至如來,功德圓滿住最後身,在賢劫中,於此三千大千世界當成佛者,我悉為母。如於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於此華藏莊嚴世界海,一切世界種中所有世界,一一四天下閻浮提內,乃至十方一切世界海,其中所有一切世界,未來...
    8 KB (1,310 words) - 14:19, 14 December 2023
  • )喻佛說三乘,認為二乘弟子急於解脫三界生死輪迴苦,僅涅槃前利益少數有情眾生故,故如羊、鹿之小車,菩薩乘則兼顾自利、利他,發菩提願,永不入無餘涅槃,未來利益無量無數有情眾生,故如牛之大車;這三乘是佛爲不同根基的學生所說的教法,在终极意义上並無“小乘”與“大乘”的區別,两者的歸向是統一的,即一佛乘,...
    94 KB (16,015 words) - 22:52, 7 February 2024
  • 謂即真如出煩惱障,雖有微苦所依未滅,而障永寂故名涅槃;三無餘依涅槃,謂即真如出生死苦,煩惱既餘依亦滅,眾苦永寂故名涅槃;四無住處涅槃,謂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輔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樂有情窮未來,用而常寂故名涅槃。一切有情皆有初一,二乘無學容有前三,唯我世尊可言具四。」...
    3 KB (590 words) - 13:41, 8 October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