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欧拉和祆教的关系。 在19世纪,祆教社区大量集中在波斯的亚兹德与克尔曼地区。而在印度,祆教徒则以帕西人为人所知,他们大量集中在孟买。自1880年代以来,大量亚兹德的祆教徒改宗巴哈伊信仰,而类似的情形亦发生在孟买并成为当时孟买巴哈伊社区成长的一大因素。第一个祆教改宗巴哈伊信仰...
6 KB (584 words) - 03:30, 25 September 2021
祆教(波斯語:زرتشتیگری;英語:Zoroastrianism;音:祆(xiān)),音譯為瑣羅亞斯德教,是伊斯兰教诞生之前中东和西亚最具影响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国的國教。因信徒在火前祷告而又得名为拜火教,又称为火祆教或白頭教。 琐罗亚斯德教的思想屬西方理論定義下的二元論,有學者認為它對犹...
23 KB (3,388 words) - 16:37, 29 June 2025
四川祆教係祆教在四川的發展,最早注意到中古時期四川祆教遺痕的是日本學者神田喜一郎,他於1928年注意到《山堂肆考》卷三九「公主」條引《蜀志》中涉及的祆教訊息,以及夔州樂府中的穆護歌,認定唐時蜀地有祆教流行。1978年,饒宗頤在《穆護歌考》中明確指出宋時四川有祆...
22 KB (3,356 words) - 08:36, 2 July 2025
佛教是巴哈伊信仰承认的曾在宗教经典中预言巴哈欧拉(彌勒佛)出现的九大宗教之一。佛陀被认为是连续出现的上帝的显示者之一,而最近有着佛教背景的巴哈伊教信徒的数量也呈现增长的趋势。 佛教和亞伯拉罕諸教中不同的宗教概念,在巴哈伊信仰有关的学术研究中引起讨论。Jamshed...
7 KB (754 words) - 16:48, 3 May 2025
宗教同源是巴哈伊信仰关于世界主要宗教本质同一的阐释。这一原则揭示了大多数宗教的教义是来自同一上帝的意旨。这一教义与上帝唯一、人类一体同属巴哈伊信仰的核心教义。 巴哈伊认为实质上只有一个天启宗教。随着人类的成熟和理解能力的成长,上帝通过不同的上帝的显示者渐进的启示各宗教。各宗教的外在表现不同,是因为历史阶段和地域差别对宗教的不同需要所致。...
21 KB (2,227 words) - 14:50, 15 October 2022
巴斯”,其他地區則译作“帕西”或“帕栖”,是主要立足于印度次大陆的一个信仰琐罗亚斯德教的民族。所有僑居印度以外地區的帕西人都来自印度或巴基斯坦。帕西人的祖先是1,000年前从波斯移居印度次大陆的琐罗亚斯德教教徒。 在8-10世紀間,一部分堅持信仰瑣羅亞斯德教的波斯人,不願改信伊斯蘭教...
11 KB (1,467 words) - 03:45, 1 June 2024
香港宗教與風俗相當多元化。根據《香港基本法》第32和141條,以及香港法例383章《香港人權法案條例》,信仰及宗教自由是香港居民享有的基本權利之一,並受法例保障。源自世界各地的宗教均在香港和諧並存,其中有基督教、佛教、天主教、道教、伊斯兰教、孔教、印度教、錫克教、猶太教、琐罗亚斯德教和巴哈伊教...
33 KB (4,650 words) - 05:26, 30 June 2025
摩尼教(英語:Manichaeism)又稱明尊教、二尊教、末尼教、牟尼教、明教,為公元3世紀中葉波斯先知摩尼所創立。這是一種將祆教(瑣羅亞斯德教)、基督教、佛教混合而成的哲學體系,屬於典型的波斯體系諾斯底二元論。摩尼教吸收了琐罗亚斯德教的善恶二元论思想、基督教的耶稣崇拜、佛教的轮回观念、马吉安主义对...
54 KB (9,072 words) - 22:24, 26 June 2025
教会。后来,该派有成员经过丝绸之路抵达中国,在中国唐朝贞观九年(635年)于长安城中兴建了景教的大秦寺,景教在中国发展兴盛起来,“法流十道、寺满百城”。景教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夷教”(祆教、景教、摩尼教)之一,曾经是在中国的胡人的主要宗教信仰之一。...
11 KB (1,596 words) - 15:30, 30 March 2025
伊朗人中有90%屬於伊斯蘭教什葉派,什葉派是伊朗國教,伊朗人中大約有9%屬於遜尼派,而遜尼派在伊朗周邊的穆斯林國家則佔主導地位。在少於1%的非伊斯蘭宗教信徒中有基督教、祆教、猶太教、巴哈伊信仰和曼達安教。伊朗最大的基督徒群體是加入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的亞美尼亞人,這個教會擁有110,000至300,000人的信徒。巴哈伊...
69 KB (4,199 words) - 09:42, 14 June 2025
教之間的差異,因此被認為是一個不同於祆教的獨特宗教。密特拉神在波斯與希腊、罗马之間信仰傳播階段的连续性被學者所讨论著。密特拉教有時被認為與早期基督教相匹敵,也有不少相似之處,譬如解放者-救世主、神職人員的等級制度(主教、長老、執事)、宗教性聚餐(聖餐)以及善與惡間的艱苦搏鬥(屠殺公牛/受難)。...
269 KB (38,689 words) - 01:30, 11 July 2025
,對印度文化及社會經濟等亦造成一定程度之影響。 锡克教、佛教和耆那教等少數宗教都是起源于印度的宗教,不仅在印度,在全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祆教、犹太教和巴哈伊教也是較有影响的宗教,但人数相對少。 尽管宗教在印度的影响很大,但是也有不少人沒有宗教信仰,包括无神论和不可知论者,近年在印度有上升的趨勢。...
20 KB (2,329 words) - 07:20, 28 May 2025
哈克的死忌。根據祆教的傳說,查哈克會在末日之前被伊朗英雄加沙斯帕殺死。雖然現代史學家認為祆教的發源地是在大呼羅珊,但一些中古波斯文獻指出拉伊是祆教創始人查拉圖斯特拉的出生地。 在薩珊王朝統治時期,伊嗣俟三世在641年於拉伊向他的子民作出最後的呼籲後便逃向呼羅珊,以逃避阿拉伯人的侵略。舍赫爾·巴...
68 KB (7,316 words) - 04:37, 20 June 2025
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用於墓碑的標誌 (category 美國宗教與社會)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USVA編號11 梯皮 (美國原住民教會) USVA編號12 塞爾維亞十字 (塞爾維亞正教會) USVA編號13 希臘十字 (希臘教會) USVA編號14 巴哈伊符號 (巴哈伊信仰) USVA編號15 原子旋渦 (無神論、美國無神論者協會) USVA編號16 星月 (伊斯蘭教) USVA編號17...
17 KB (1,496 words) - 22:05, 17 May 2025
薩珊王朝的滅亡使國教由祆教變為伊斯蘭教,祆教逐漸由主流宗教變成被迫害的少數宗教。祆教徒為了要保存他們的宗教和性命而移居。據《桑加的故事》(Qissa-i Sanjan)所述,一支祆教遷居者來到印度古吉拉特邦定居,他們在這裡可享有較大的宗教自由,可以奉行他們的習俗及保存他們的信仰...
110 KB (15,724 words) - 02:23, 20 July 2025
塔吉克族),属于高加索人种地中海类型,主要说东伊朗次语支帕米爾語言,多数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少数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下的十二伊玛目派或伊斯玛仪派,历史上一直从事高原游牧,20世纪以前经常被叫做撒爾塔人,也称帕米尔人。帕米尔语言与塔吉克语并不能互通。 塔吉克族是一个古老民族,其族源可上溯到公元前分布于...
25 KB (1,086 words) - 11:39, 7 April 2025
這六個部落住在米底本地,由雷伊、阿斯帕達那、和埃克巴坦那包圍的三角形區域之內。在當今的伊朗,則是位於德黑蘭、伊斯法罕、和哈馬丹之間的地區。在這六個部落中,美贊部落居住在雷伊,即今日的德黑蘭。這個部落屬於神聖種姓,負責米底人精神信仰上的事務。帕特森尼部落住在阿斯帕達那及其附近,即今日的伊斯法罕,阿里贊蒂部落住在卡尚及其周圍(伊...
42 KB (5,392 words) - 08:35, 31 May 2025
阿拉维派 (category 族教群體)
与阿里同在,有罪人的灵魂将转世到牲畜体内去。他们认为世界有七次循环和灵魂转生。此外,该派还保留对日、月、霞的崇拜的残余。他们认为生死与天空星辰有联系,今生有德之人将在死后成为天上星辰。 该派的教义受新柏拉图主义、基督教和祆教思想的影响,并以伊斯玛仪派学者艾布·哈塔布(Abu...
19 KB (2,381 words) - 09:36, 20 July 2025
伊斯蘭教的LGBT概念受到穆斯林的文化法律相連的歷史及國家背景影響,特別是古蘭經和集錄先知穆罕默德言行的聖訓。 古蘭經中記載著魯特的故事(亦被稱為所多瑪與蛾摩拉),多數教派將該故事視為古蘭經禁止同性性行為的依據。 伊斯蘭教的著名學者謝赫及沙非(伊瑪目沙菲(英语:Imam...
10 KB (1,247 words) - 19:37, 16 May 2025
粟特聚落往往建有祆祠,由薩寶手下的祠正和祆祝管理。聚落保持祆教信仰,有助保持民族凝聚力,就像猶太人以猶太教維繫。來華後,粟特人以原籍國名為姓,有康氏、安氏、石氏、曹氏、羅氏、何氏、米氏、賀氏、史氏共九姓。有學者認為,早期入華的粟特人主要是內部通婚,較少與漢人通婚,安史之亂後才增加與...
27 KB (4,114 words) - 12:36, 17 January 2025
伊斯兰化 (section 武力传播伊斯兰教的政权和个人)
伊斯蘭教,而國內的克羅地亞人主要信奉天主教,塞爾維亞人主要信奉東正教)、北馬其頓(約四分之一人口信奉伊斯蘭教,主要為阿爾巴尼亞人社區)、土耳其安納托利亞地區 由祆教改宗伊斯兰教:阿富汗、伊朗、伊拉克、阿塞拜疆 由佛教、祆教和基督教改宗伊斯兰教:中亚各國、新疆、阿富汗 由印度教和佛教改宗伊斯兰教...
5 KB (621 words) - 23:53, 8 October 2024
在信仰方面,有聖訓指穆罕默德曾經說過「每位孩子自出生那一刻就自帶天性,只不過是他們的父母把他們變成基督徒、猶太徒及祆教徒」,這裡指出真正的信仰就是伊斯蘭教。據指穆罕默德曾經表示父母要讓自己的孩子在七歲開始禮拜,如到十歲仍然不從就可以打他。穆斯林法學家伊本·凱伊...
49 KB (6,812 words) - 03:41, 19 June 2025
現時,信奉十二伊瑪目派的波斯什葉派穆斯林將遜尼派的哈乃斐派取代。在伊朗南部及庫爾德人當中則有數量可觀的沙斐儀派遜尼派穆斯林,佔少數的伊斯瑪儀派穆斯林則散落在各地。一些社區則信奉什葉派的蘇菲主義。祆教徒、基督徒、猶太教徒及巴哈伊信仰的教徒都各自形成了一些較小的社群,巴哈伊信仰...
47 KB (4,638 words) - 10:05, 23 June 2025
伊斯蘭教是伊拉克共和國的官方宗教,但伊拉克憲法保障宗教自由。伊拉克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伊斯蘭教、瑣羅亞斯德教、基督宗教、亞茲迪、猶太教、曼達安教、巴哈伊教和許多其他宗教都在該國有存在。什葉派穆斯林在伊拉克有50-55%的人數,而遜尼派穆斯林則有32-37%的人口。伊拉克許多城市都是在歷史上...
10 KB (1,043 words) - 12:18, 4 March 2025
许多自然神在后世被吸收入道教中成为人格神,其宗教场所称“庙”(如山神庙、东岳庙、土地公庙等); 伊斯兰教,称为清真寺; 基督宗教,称为教堂(聖堂)、礼拜堂、修道院; 犹太教,称为犹太会堂; 祆教,称为火廟; 神道,称为神社,也有稱作神宮者; 锡克教,称为谒师所; 巴哈伊信仰,称为灵曦堂; 古希腊宗教場所,汉语多译作神庙或神殿;...
4 KB (503 words) - 01:06, 7 November 2023
神權政治 (category 宗教信仰和政府)
冯·瓦尔德克夺回了芒斯特,结束了王国的存在。 在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祆教是国教。波斯国王被称为虔诚的祆教徒,以祆教法律阿沙统治。 政教合一 教宗 君權神授說 哈里發 兩聖地監護人 宗教警察 伊瑪目 馬爾賈 妥拉 喇嘛 精神領袖 國教 虛構神權政治(英语:List_of_fictional_theocracies)...
13 KB (1,588 words) - 22:51, 4 July 2025
信仰基督教,则不断受到周边伊斯兰教徒的迫害和屠杀。现在,亚美尼亚使徒教会是亚美尼亚国内的主要教派,另外还有少数人信奉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羅馬禮天主教會、東正教會(信徒一般為國内的俄裔、烏克蘭裔人士)、雅兹迪教派、巴哈伊教等。...
51 KB (5,251 words) - 02:07, 5 June 2025
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 (redirect from 伊玛目霍梅尼)
巴哈伊信仰)。霍梅尼認為那些採用猶太標記和思想的錫安主義只是非宗教政黨,猶太教才是摩西的宗教。 與伊朗其他少數宗教不同,300,000名巴哈伊信仰者不斷受到攻擊,「約200人遭到處決,其餘的巴哈伊信仰者被迫改變信仰或成為了傷殘人士」。自1979年末,新政府有條不紊地針對巴哈伊信仰...
95 KB (11,342 words) - 14:28, 20 June 2025
Yazd”(“亞茲德史”),亞茲德由“巴赫拉姆(Bahram)之子亞茲格(Yazdegerd)”,即亞茲德二世(在位時期438年到457年)所重建。“yazd”一字是上帝的意思。阿拉伯人征服伊朗之後,許多祆教教徒從鄰近的省份遷移到亞茲德。祆教教徒透過繳稅,仍可保持原有的信仰。而伊斯蘭教是在日後才逐漸成為當地的主要宗教。...
24 KB (2,084 words) - 09:11, 25 May 2025
与教条主义。而原教旨主义与外诱性信仰(即为获得利益而信仰宗教)则与威权主义、教条主义以及偏见有很深的联系。 英国哲学家和逻辑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伯特兰·罗素反对信仰,他认为:「基督徒认为自己的信仰行善,但其他信仰却有害。无论如何,他们对共产主义信仰也是持这种观点。我坚持的是,所有信仰...
149 KB (17,970 words) - 02:45, 4 July 2025
詣。李舜弦是前蜀皇帝王衍的昭儀。這個家族的宗教信仰有三種說法:景教、祆教或者道教。李舜弦的一闋詞中有描述一種祆神維施帕卡(英语:Weshparkar)使用的武器。黎國韜認為李氏兄妹信奉祆教,並因此影響王衍奉教。羅香林則認為李氏家族信奉景教,因為大多數景教教士在藥材醫學方面造詣很高,他們通常一邊傳教一...
16 KB (1,861 words) - 09:39, 4 April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