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击盆地(Impact basin)或撞击池(Impact pool)是一种大型撞击坑,通常被称作复杂结构陨石坑(拥有双重或多重环形山脊或壁架),其特征是直径一般都在150-200公里以上。该术词在不同文章中其含义并不完全相同,特别用来指圈数不详且已严重损毁的大撞击坑,有时将所有直径超过300公里的撞击坑都称为盆地。...
26 KB (2,593 words) - 16:37, 18 September 2023
撞击坑。按照这个估计目前在地球表面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年轻的撞击坑。 根据撞击坑直径的规模,可以将撞击坑分为微坑、简单坑、复杂坑和撞击盆地。 不同类型的撞击坑 微坑是撞击坑中规模最小的一类,通常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其最小直径没有明确的界线,但最大直径的微坑足以破坏所在的岩石标本。这种撞击...
26 KB (3,486 words) - 08:04, 11 September 2024
南极-艾特肯盆地(英語:South Pole–Aitken basin)是月球背面一座巨大的撞击陨石坑,直径大约2500公里,深13公里,最大落差(从坑底最深处到最高壁顶处)16.1公里,它是太阳系中已知最大的撞击坑之一,也被公认为是月球上最大、最古老和最深的撞击盆地...
24 KB (2,488 words) - 11:33, 16 November 2024
大部分月海熔岩喷发发生在朝向地球一面的低洼撞击盆地中,或是流入了撞击盆地。但是,撞击事件与月海火山活动之间不太可能存在因果关系,因为撞击盆地比月海熔岩充填至少要早5亿年。特别是风暴洋作为月球上最广阔的火山活动月海,却不对应任何已知的撞击盆地。一般认为月海熔岩喷发只出现在月球正面是因为正面的...
44 KB (6,041 words) - 03:20, 1 March 2023
撞击盆地的辽阔月海,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撞击坑之一。雨海盆地形成于后期重轰炸期阶段一颗原行星的碰撞,后来涌出的玄武岩熔岩淹没了这一巨型坑,形成今天所见的平坦火山平原。通过铀铅测年法,估计它的年龄在39.38亿年 ± 400万年上下。撞击天体的直径估计约为250 ± 25...
17 KB (1,893 words) - 11:07, 22 November 2024
撞击坑推算(月球面對地球的那一面的大部份大型盆地如危海、静海、澄海、丰富海和風暴洋也都是於此一時期撞击形成的),地球於當時形成了: 22000個或者更多的直徑大於20公里的撞擊坑; 約40個直徑約1000公里的撞擊盆地; 幾個直徑約5000公里的撞擊盆地; 且平均約每100年便造成嚴重的環境破壞。...
13 KB (1,615 words) - 04:52, 29 April 2025
撞击坑分布密度也比正面高,地形更崎岖。 月球的最外层是月壳,表面积有3800万平方公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撞击坑,覆盖着一层月壤,是受小型宇宙天体物质(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冲击、熔岩喷发,以及剧烈的温度变化、太阳风的不断冲击等形成。月球表面构造要素有山脉、盆地、陨石坑、月谷、鏈坑、峭壁、月溪、月丘、皱岭等。...
28 KB (3,129 words) - 10:21, 28 January 2024
撞击盆地内的月海。 该月海的地层由形成于晚雨海纪青年期中间的玄武岩所构成。四周的山脉被认为是形成于早雨海纪代,但盆地实际可能属前酒海纪。静海盆地边缘不规则,缺少明确的多环状结构。静海、酒海、危海、丰富海及带有风暴洋二个贯通环的澄海交错构成了盆地...
9 KB (1,226 words) - 21:38, 26 January 2025
该时期的上下界限标志是以二座最年輕的大型月球撞击盆地的出现而确定:雨海盆地的形成为开始端(38.7-37.5亿年前,最新数据为39.38亿年± 0.04亿年前),东方海盆地形成为结束(3.8-3.72亿年前)。根据这二座盆地所包含的早雨海纪撞击喷发物,该时期开始于创建第一座盆地的撞击,结束于第二座盆地...
11 KB (1,106 words) - 10:59, 14 February 2025
撞击盆地。如湿海盆地、洪堡海盆地、危海盆地、莫斯科海盆地、酒海盆地、澄海盆地以及巴伊环形山、赫茨普龙环形山、科罗廖夫环形山、门捷列夫环形山等,还有可能已严重损毁的西科尔斯基-里滕豪斯盆地(Sikorsky-Rittenhouse)和孟德尔-里德伯盆地。 在这一时期,由于频繁撞击...
8 KB (875 words) - 02:14, 15 January 2025
而且所覆盖的熔岩层似乎也相当稀薄。月海平原上显示出一些小的圆形和长条状的特征,可能是被不到1000-1700英尺熔岩掩埋的撞击坑痕迹。此外,界海并不集中在任何明确、大型的撞击盆地上。因此,界海被认为是一处月海熔岩所能抵达的高原低洼区,附近有数座被月海熔岩掩没的大型陨石坑,这些陨坑的内部底表均低于周围...
4 KB (491 words) - 10:22, 26 June 2024
後期重轟炸期 (category 假设撞击事件)
撞擊年代的聚集可能是因從單一盆地採樣的結果。 缺乏早於41億年前的隕擊熔岩是因這些樣板已經灰塵化,或它們的年代已因近40億年內的撞擊而重置。 第一個爭議涉及從太陽神計劃降落位點採集的隕擊熔岩的源頭。當這些隕擊熔岩普遍被認為是來自最近的盆地,仍有爭議大部份是來自雨海盆地。雨海盆地...
14 KB (2,191 words) - 00:14, 30 April 2025
弗罗因德利希-沙罗诺夫盆地是一座位于月球背面的前酒海纪撞击盆地,以西北边缘附近年轻的弗罗因德利希环形山和西南边缘附近沙罗诺夫环形山之名命名,该盆地坐落于莫斯科海盆地的东边和科罗廖夫盆地西北部。 该盆地发现于对月球轨道器所拍摄照片的分析,其在月球照片中并不明显。月海中央是奢湖,正南方是倾斜的白贝罗环形山。 此外,在该盆地...
3 KB (329 words) - 11:54, 17 November 2024
狄利克雷-杰克逊盆地是月球背面一座前酒海纪时期的撞击盆地,其名称取自二座陨石坑狄利克雷环形山(东南侧) 和杰克逊环形山(盆地西北),它位于类似大小的盆地-科罗廖夫环形山的北面。 由于后续撞击坑的覆盖,该盆地在月表上并不明显。它是从2000年克莱门汀号飞船测绘的地形图上发现的。 盆地...
2 KB (204 words) - 08:13, 20 November 2024
撞击盆地"(Orientale impact basin)时所构成的鲁克山脉的内外环之间,坐落在一个周围山峰均低于1公里下的低地上。根据月球轨道探测器和地球上望远镜收集到的数据,该月海含有部分周边高地的物质,撞击陨石坑的密度显示,春湖地质年龄估计约有35亿岁,大约成形于创建"东海盆地"撞击发生后的3...
5 KB (685 words) - 13:35, 18 November 2024
24°30′S 38°36′W / 24.5°S 38.6°W / -24.5; -38.6。 湿海很明显坐落在一座撞击盆地内,同其他月海一样,其外观大致圆形,中央有一质量瘤;月海东部延伸着一系列平行皱岭,沿边缘分布有众多类似地堑的月溪。它的东北与风暴洋相连,东面及东南...
14 KB (1,658 words) - 02:06, 2 November 2024
索德柏立盆地(英文:Sudbury Basin, Sudbury Structure 或 Sudbury Nickel Irruptive)是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個撞擊坑;它是目前已確定的第三大地球撞擊坑。 該盆地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加拿大地盾中的大索德柏立。已廢除城鎮雷塞德巴尔富和东瓦莱即位於盆地內,而當地人稱為...
8 KB (1,232 words) - 12:33, 18 December 2023
诺亚纪(Noachian)是火星上的一个地质系统和早期地质年代,其特点是陨石和小行星撞击率高,可能存在丰富的地表水。诺亚时期的绝对年龄尚不确定,但可能对应于41至37亿年前的月球前酒海纪至早雨海世,这段时期被称为后期重轰炸期。月球和火星上的许多大型撞击盆地就形成于这一时期。诺亚时期大致相当于地球上可能出现了第一批生命形式的冥古宙和太古宙早期。...
40 KB (4,700 words) - 10:40, 30 September 2024
卡洛里盆地(英語:Caloris Basin或Caloris Planitia),或譯為卡路里盆地、卡洛里平原,是水星上的一個巨大撞擊坑,直徑約1550公里;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撞擊坑之一。“Caloris”是拉丁語,意思是“熱”;名字由來是因為水星在近日點附近時,太陽會直接照射在卡洛里盆地上方。這個撞擊...
7 KB (731 words) - 22:02, 18 April 2025
林布蘭撞擊坑(英語:Rembrandt)是水星上的一個大型撞擊坑,直徑 715 公里,是水星上第二大撞擊坑,僅次於卡洛里盆地,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撞擊坑之一。於2008年10月6日信使號第二次飛掠水星時發現。該撞擊坑年齡約 39 億年,於後期重轟炸期形成。在林布蘭撞擊坑外環周圍的撞擊坑密度和直徑代表這是水星上最年輕的撞擊盆地之一。...
7 KB (870 words) - 18:36, 30 December 2021
盆地的對蹠點是不尋常的、被稱為「怪異地形」的大片丘陵地形區域。這種地形起源的一種假說是:撞擊出卡洛里盆地的激震波環繞著行星,匯聚在盆地的對蹠點(相距180度),結果造成了高應力的裂縫表面;另一種說法則認為是噴出物直接匯聚在卡洛里盆地對蹠點的結果。 整體而言,在已有的水星影像中大約已經發現15個撞擊...
88 KB (10,228 words) - 13:18, 18 May 2025
秋湖(“Lacus Autumni”,拉丁文意思是"秋日之湖")是靠近月球西侧的一个月海区。朝月表正面的一侧,是一座处于东海中央的巨大撞击盆地,二个同心山脉环绕着东海,其中:内环被命名为鲁克山脉,外环称作科迪勒拉山脉。秋湖则坐落于这两个山环之间的东北区,这一月表区从地球上很难被直接观察到。 该月海中心的月面座标为9...
2 KB (244 words) - 09:07, 20 November 2024
孟德尔-里德伯盆地(Mendel-Rydberg Basin)是一座位于月球西南边缘上的酒海纪撞击盆地。它取名自西部边沿上的孟德尔环形山和盆地中心里德伯陨石坑的合称。它位于更大、更年轻的东海撞击盆地南面,东海盆地的喷发物和其它撞击地貌叠加在了孟德尔-里德伯盆地之上。 孟德尔-里德伯盆地...
3 KB (350 words) - 20:29, 16 November 2024
雷亞希爾維亞盆地(Rheasilvia,發音: /ˌriːəˈsɪlviə/)是小行星灶神星表面最明顯的地理特徵。該區域中心位置75°S, 301°E,直徑505公里,相當於灶神星直徑的80%,是太陽系中最大撞擊坑之一,並覆蓋了灶神星大部分的南半球。該盆地被認為是撞擊坑,於...
4 KB (506 words) - 16:50, 18 February 2023
前酒海纪从月球壳层形成到酒海撞击事件。酒海撞击时的溅射物是有效的地层年代学标记。已有30个撞击盆地被识别为这个地质纪中形成的,其中最古老的是南极-艾托肯盆地。 酒海纪的时间跨度从酒海撞击事件到雨海撞击事件。目前大约12个撞击盆地被识别为此地质纪中形成的,包括澄海与危海。...
7 KB (1,155 words) - 23:06, 22 August 2023
撞擊坑。雖然這些盆地在水星上相對年輕,但雷諾瓦撞擊坑是水星上這類撞擊坑中最老的。因為雷諾瓦撞擊坑較年老,因此在坑內可以看到較多地质构造的痕跡,以及內部比其他環峰盆地更多的撞擊坑。因此雷諾瓦撞擊坑被認為形成於水星歷史中隕石撞擊最高峰期的末期,在水星年代屬於科伊伯紀。在分類上雷諾瓦撞擊坑屬於多環盆地...
5 KB (551 words) - 14:22, 10 October 2020
盆地的板塊運動是因為撞擊後地殼強度變弱造成。為了進一步支持內生起源假說,必須要有地殼上的斷層和伸縮地形發生在早期撞擊結束之前的證據。 支持多次撞擊假說的證據有包含數個與大撞擊盆地外環有關聯的數段南北分界線;但北極盆地有一大部分是位於這些撞擊盆地邊緣之外。如果火星北部的低地是由多個撞擊盆地...
10 KB (1,483 words) - 22:04, 26 August 2023
柯特茲撞擊坑(英語:Kertész)是一個位於水星巨大撞擊盆地卡洛里盆地西緣的撞擊坑。該撞擊坑於2008年以匈牙利出生的美國攝影師安德烈·柯特茲命名。 柯特茲撞擊坑底部有不尋常明亮的物質存在,位於卡洛里盆地西北緣的桑德撞擊坑底部也有明亮的物質存在。在柯特茲撞擊坑東北方一個小撞擊坑有極為明亮的射紋系統和撞擊噴發物,代表該撞擊坑極為年輕。...
1 KB (111 words) - 01:46, 20 October 2024
蛇海表面高度自西北向东南平缓过渡,它低于月球基准水平面2-2.5公里,但较相邻的危海高0.8-1.3公里。 蛇海位于危海撞击盆地之内,形成于酒海纪,但覆盖在月海中的玄武岩熔岩,却是来自晚雨海世。 区域图(1965) 图中暗块处是蛇海,左侧是蛇海西北端的艾因马尔特陨石坑。左下角暗块区是危海的东北边缘。...
5 KB (547 words) - 06:40, 15 May 2021
纬16°艾特肯环形山之间巨大的南极-艾特肯盆地(SPA盆地)。该盆地直径约2500 公里(1600英里),深约12公里(7.5英里),这一区域是月球上最古老和最深邃的可观测撞击盆地,为深入了解月球地壳及其地质史提供了一个窗口,该盆地也是太阳系公认的最大撞击构造之一。 “月升号”没能入选第三次新疆界計畫,它输给了奥西里斯-雷克斯...
7 KB (722 words) - 06:53, 2 July 2024
拉德特拉迪盆地(Raditladi Basin)是水星上一個巨大的環峰撞擊坑,直徑達到263公里。在環峰內有一系列的同心圓張性槽結構,是水星表面相當罕見的地表特徵。拉德特拉迪盆地的底部部分區域被相對較明亮的平原覆蓋,而該平原被認為是來自火山作用。盆地內的同心圓槽也是在盆地下火山活動的產物。該盆地...
9 KB (1,115 words) - 12:20, 5 October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