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倫堡的名歌手》(德語: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又譯紐倫堡的工匠歌手)是由理察·華格納所作之三幕歌劇,亦是當今世上最流行及最長的樂劇劇目,通常需時五小時完成。該劇於1868年6月21日於慕尼黑市作首演,並由漢斯·馮·彪羅作指揮。...
20 KB (2,901 words) - 04:59, 23 June 2022
理查德·瓦格纳 (category 含有德語的條目)
的李斯特的女儿科西玛为妻。1861年通缉令解除后,回到德国,住在威斯巴登的比布里希(德语:Wiesbaden-Biebrich)镇。 1864年开始,得到了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青睞和赞助。他搬到慕尼黑,创作了喜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和《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最后两部曲《齊格弗里德》和《諸神的黃昏》。...
40 KB (4,712 words) - 10:24, 11 April 2025
名歌手(Meistersinger),中世紀時期德國的一種世俗歌唱音樂型態,也用以指稱參與者。名歌手組成分子為平民的中產階級,歌唱內容重點放在宗教問題上,以師徒相承方式流傳。紐倫堡為其大本營。名歌手在其工會中的晉升階級依序為「Schuler」、「Schulfreund」、「Singer」、「Dichter」及「Meister」。...
703 bytes (80 words) - 09:50, 17 January 2022
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 (category 含有德語的條目)
歷史上不少著名音樂家都曾在慕尼黑駐足,因此歌劇院團參與不少著名歌劇的全球首演。當中包括華格納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纽伦堡的名歌手(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莱茵的黄金和女武神以及里夏德·施特劳斯的和平之日(Friedenstag)和随想曲(Capriccio)。...
3 KB (175 words) - 11:12, 2 August 2024
巴伐利亞國立管弦樂團 (category 含有德語的條目)
1781年,在莫扎特的指揮下,首演了歌劇《依多美尼歐》。19世紀六〇年代,持續履行其宮廷樂團的職責,在汉斯·冯·彪罗的指導之下,完成了瓦格納《纽伦堡的名歌手》、《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萊茵的黃金》以及《女武神》等作品的世界首演。20世紀初,隨著十一月革命的結束,樂團再次易名。...
5 KB (384 words) - 21:39, 26 April 2022
纽伦堡音乐学院(德語:Hochschule für Musik Nürnberg)(前身为纽伦堡-奥格斯堡音乐学院)是一所坐落于德国纽伦堡的音乐学院,学院的一部分建筑位于奥格斯堡。 1998年,位于纽伦堡的名歌手音乐学院和位于奥格斯堡的利奥波德·莫扎特音乐学院合并成纽伦堡音乐学院。名歌手音乐学院的...
4 KB (275 words) - 19:21, 2 March 2022
《意志的胜利》(德語:Triumph des Willens)是1935年德國導演萊尼·里芬斯塔爾拍摄的影片。影片记述了1934年纳粹党在纽伦堡召开的全国党代会,此次党代会共有逾700,000名纳粹支持者出席。阿道夫·希特勒委托萊尼·里芬斯塔爾制作了这部影片,元首的...
37 KB (4,963 words) - 00:25, 19 May 2025
汤玛斯·比彻姆 (category 聖海倫斯人)
比彻姆也是当时很多音乐家的赞助人。他为弗里德里克·戴流士,埃塞尔·史密斯和让·西贝柳斯的作品做过很多演出。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及《厄勒克特拉》,还有理查德·施特劳斯《莎乐美》的英国首演亦是由他负责的。他对丰富伦敦市音乐生活贡献良多。 汤玛斯·比彻姆生于牛津圣海伦斯一富有的商人家庭,但他的音乐知识却是自学得来的...
4 KB (388 words) - 22:43, 31 May 2024
的一部分。 其雕塑出于本市六位雕塑家和一位柏林同行之手。该建筑1910年10月8日向公众开放,首演剧目为弗里德里希·席勒的《华伦斯坦》和理查德·瓦格纳的《纽伦堡的名歌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表演先是减少,最后在1915年9月14日完全停止。1917年4月14日,剧院的...
2 KB (445 words) - 04:03, 19 August 2024
路德维希二世 (巴伐利亚) (category 自2014年7月需补充来源的条目)
的歌劇「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1865年6月10日),「紐倫堡的名歌手」(1868年6月21日),「萊茵的黃金」(1869年9月22日)和「女武神」(1870年6月26日)都在慕尼黑國家歌劇院進行了首場公演。從1872年開始,路德維希二世不再公開展示完整的...
18 KB (2,932 words) - 22:28, 24 April 2025
奥格斯堡自称是继特里尔之后德国第二古老的城市,其名称来源于前15年罗马皇帝屋大维统治时期建立的古罗马兵营奥古斯塔-温德利科鲁姆(Augusta Vindelicorum),而該兵營的命名由來則是屋大維的稱號「奧古斯都」。 2015年12月31日奥格斯堡有286,374名居民,是巴伐利亚州继慕尼黑和纽伦堡后第三大城市。1906年奥格斯堡...
82 KB (12,913 words) - 10:13, 10 May 2025
的《指環》能夠上演特別出資建造拜罗伊特节日剧院(又名節日劇院,1872年5月22日動土興建,歷時兩年多,於1875年竣工),其設計專為配合華格納的要求,它將樂池沉降得更深,最嘹亮的銅管樂器放在最深處,離指揮很遠,遠遠低於舞台上的歌手。...
13 KB (1,895 words) - 18:49, 28 November 2024
马克斯经常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进行表演,同时还参演了戈特弗里德·冯·艾内姆、罗尔夫·利伯曼和鲁道夫·瓦格纳-雷杰尼的作品。 马克斯的艺术生涯持续了近三十年,是世界顶尖的男高音,尤其擅长表演理查德·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齐格弗里德》、《诸神的黄昏》和《纽伦堡的名歌手》。 1975年,马克斯在萨尔茨堡去世,安葬在维也纳中央公墓。...
3 KB (354 words) - 07:22, 6 May 2024
柏林國立歌劇院 (category 使用WikiMiniAtlas小工具的页面)
的《纽伦堡的名歌手》。 1944年:當約瑟夫·戈培爾宣布「全面戰爭」後,歌劇院關閉。之前的最後一場演出是8月31日由舒勒指揮的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國家管弦樂團繼續舉辦交響樂和歌劇音樂會。10 月4日至5日,卡拉揚指揮了安东·布鲁克纳的《第八號交響曲》。...
12 KB (1,657 words) - 02:17, 21 May 2025
安德烈·克鲁伊滕斯 (category 含有hCards的条目)
1955年,克鲁伊滕斯在拜罗伊特音乐节首次亮相,演出的是《唐豪瑟》。次年,又指挥了《罗恩格林》、《纽伦堡的名歌手》和《帕西法尔》。 克鲁伊滕斯是法国音乐的演绎专家,他首演了许多法国作曲家的作品,包括罗兰·马纽埃尔(法语:Roland-Manuel)、安德烈·若利韦、亨利·布瑟(法语:Henri...
4 KB (508 words) - 13:54, 15 March 2022
欧洲圣城音乐会 (category 自2010年9月缺少注脚的条目)
曲目:沃尔夫冈·阿马迪乌斯·莫扎特 —歌剧《唐·璜》的序曲及咏叹调(女高音演唱:谢莉尔·斯图德) —《A大调第29交响曲》K201 —《D大调第35交响曲“哈夫纳”》K385 1992年西班牙马德里埃斯科瑞亚城堡,丹尼尔·巴伦博伊姆指挥 曲目: —理查德·瓦格纳 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前奏曲 —[法]埃克托·柏辽兹—《拉科齐进行曲》(第二首)...
16 KB (2,872 words) - 20:05, 29 August 2023
伏尔泰堤岸 (category 含有法語的條目)
Bouillon。 伏尔泰堤岸19号:伏尔泰堤岸旅馆,自19世纪开设。波德莱尔在此创作《恶之华》;瓦格纳在此创作《纽伦堡的名歌手》。西贝柳斯、王尔德、毕沙罗都曾在此入住。 伏尔泰堤岸23号:苏联芭蕾舞蹈家魯道夫·紐瑞耶夫住所 伏尔泰堤岸25号:1972年,作家亨利·德·蒙泰朗在此自杀...
3 KB (450 words) - 10:25, 30 April 2025
欧根·约胡姆 (category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的《布兰诗歌》被比尔·阿尔福德(Bill Alford)认为是权威性的诠释,因为奥尔夫本人在录制过程中也在场,并认可了成品。约胡姆还在拜罗伊特音乐节上指挥过瓦格纳的作品,在录音室里则与多明戈合作,留下《纽伦堡的名歌手》一套。 约胡姆进行了许多作品的首演,包括鲍里斯·布拉黑尔的...
15 KB (2,149 words) - 22:02, 17 September 2024
Mitteilung an meine Freunde)中,瓦格纳將這部作品稱為自己的歌劇寫作生涯中重要的轉捩點。 荷蘭人(男中音) 達倫:船長(男低音) 珊塔:船長之女(女高音) 艾里克(男高音) 瑪莉(女低音) 舵手(男高音) 飛翔的荷蘭人 飛行的荷蘭人 劇情大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漂泊的荷蘭人...
3 KB (386 words) - 10:57, 31 December 2022
家族的康拉德·冯·纽马克和他的妻子阿德尔海德创建于1295年。该堂在宗教改革以后改为路德宗教堂。修道院在1596年最后一位修士去世后关闭。 该堂与名歌手有关,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对其进行描绘。 该堂在1945年毁于空袭,1970-71年部分修复,现在用于露天音乐会等活动。 Lee, Patrick. The...
1 KB (159 words) - 20:38, 19 January 2021
(Flosshilde) — 女高音 前奏曲缓缓的开始演奏,如平静的莱茵河水面。一连串的低音仿佛终年沉于河底的岩石,两个「自然的动机」相互纠缠涌出,接着出现了起伏音阶状的「波浪的动机」,三者结合掀起了水花。 莱茵河底。光线射入水中,幽亮的蓝绿色一层一层的暗下去,最深的地方幾乎无可辨认。河水轻柔的流动,三位萊茵少女——水仙子...
11 KB (1,794 words) - 06:45, 18 November 2024
1941年,担任波士顿交响乐团助理指挥,并师从谢尔盖·库塞维兹基和弗里兹·莱纳。 1943年,临时代替生病的布鲁诺·瓦尔特上台,指挥了施特劳斯《唐吉诃德(英语:Don Quixote (Strauss))》、舒曼《曼弗雷德》序曲、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米克罗斯变奏曲等而大获成功,自此在乐坛上崭露头角。当时他就已经有不少...
12 KB (1,232 words) - 02:20, 26 April 2025
克里斯蒂安·蒂勒曼 (category 含有德語的條目)
蒂勒曼是“新生代”指挥家里的杰出代表,常年在著名的拜鲁伊特音乐节及薩爾茨堡音樂節上担任指挥,特别与拜鲁伊特音乐节关系紧密,2000年指挥《纽伦堡的名歌手》首秀后,指导过瓦格纳的后十部乐剧,又分别于2008年、2015年被委以该音乐节的顧問與音樂總監職務。2011年,由他在薩爾茨堡音樂節上指挥的《没有影子的女人(德语:Die...
9 KB (916 words) - 10:20, 1 January 2024
赫伯特·冯·卡拉扬 (category 薩爾茨堡人)
的方方面面,甚至要自己去拉帷幕,但此正是用武之地。多年之后,卡拉扬还是非常怀念这段日子,认为乌尔姆正是自己成长的好地方。 到任后的卡拉扬,稍事适应后立刻着手工作。他并没让人失望,3月2日就制作了他自己平生的第一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在乌尔姆这个小舞台上,他能上演瓦格纳的《纽伦堡的名歌手...
118 KB (16,521 words) - 04:13, 6 May 2025
拜罗伊特音乐节 (category 含有德語的條目)
Festspiele)是每年一度在德国拜罗伊特节日剧院举行的音乐节,演出内容为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作品,因此又称理查德·瓦格纳音乐节。音乐节一般在7月25日至8月28日举行。 音乐节由瓦格纳本人发起,1876年8月13日首次开幕,上演的剧目是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自此每年都会从瓦格纳的《漂泊的...
9 KB (610 words) - 21:18, 4 May 2023
歌剧 (category 含有義大利語的條目)
的「總體藝術」的新概念。在後期的成熟作品中,如《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纽伦堡的名歌手》、《尼伯龙根的指环》和《帕西法尔》,華格納「廢除」了宣敘調和詠嘆調之間的停頓,將歌劇化為旋律不休止的樂劇。同時華格納相當強調管弦樂團在歌劇中的角色和能力,更通過在樂譜上羅織主導動機的...
53 KB (8,266 words) - 04:03, 17 February 2025
第7號交響曲 (馬勒) (category 自2022年3月需补充来源的条目)
的聲音,全曲首個主題至此由曇花一現般閃過,像要刻劃烈日當空的炫目光芒。 此曲的和声和風格結構可看作是在描绘由黄昏走向黎明的进程。它的开头犹豫而遲緩,逐步转变至终曲里明確的C大調,還回应着華格納歌劇「紐倫堡的名歌手」。有趣的是,第七交响曲首演当晚,马勒在曲后加演了瓦格纳歌剧的序曲。 此曲描述的...
12 KB (1,860 words) - 08:10, 19 November 2024
3月23日——加利福尼亞大學成立。 4月3日——美国夏威夷爆发地震,强度不明,77人喪生。 4月6日——日本戊辰战争中的五条御誓文发表。 5月16日——安德鲁·约翰逊以一票之差未被弹劾。 6月21日——威廉·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在慕尼黑首演。 7月19日——日本劍術師沖田總司逝世。 7月25日——怀俄明成为美国领土。...
11 KB (1,828 words) - 06:55, 27 April 2023
唐懷瑟 (歌劇) (category 含有德語的條目)
《唐懷瑟》(德文:Tannhäuser),又译《唐豪瑟》,全名为:《唐怀瑟与瓦特堡歌唱大赛》(Tannhäuser und der Sängerkrieg auf Wartburg),是德国作曲家理查·瓦格纳的一部歌剧,属于拜鲁依特音乐节上演剧目。本剧经瓦格纳本人多次修改,有三个版本曾于德累斯顿(...
10 KB (1,274 words) - 10:24, 10 October 2023
爱德华·汉斯力克 (category 含有德語的條目)
的时期达到高潮,而舒曼和勃拉姆斯则是后继者。因此他很自然地就站到了反对新德国乐派的一边,该乐派代表者如李斯特和瓦格纳。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他也会间或批评舒曼的作品。 汉斯力克笔锋犀利,措辭激烈刻薄,因此引来其反对者如華格納的不满。瓦格纳在他的乐剧《纽伦堡的名歌手...
5 KB (823 words) - 19:57, 30 September 2024
原名王大為,華語樂壇創作男歌手、音樂製作人和演員,與齊秦、童安格、周華健並列「台灣四大天王」,二十世紀華語傳奇歌手。其歌曲在東亞及美、加、星、馬、日、台、韓、歐等地中擁有廣泛影響力;大量歌曲亦被越、緬、泰等東南亞國家歌手翻唱。 飛碟唱片早期宣傳文案稱王傑爲「昨日的浪子.今日的巨星.明日的...
145 KB (13,474 words) - 13:46, 2 Ma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