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中,人类社会由两部分构成,其一称为经济基礎(英語:base、德語:basis),其二称为上層建築(英語:superstructure、德語:Überbau)。经济基础被认为指代社会的生产方式,或被认为仅指代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指的是社会中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其他关系和思想,包括文化、制度、政治权力结构(英语:power...
10 KB (1,297 words) - 03:56, 27 September 2024
上層建築或上層結構、上部結構均譯自英語「Superstructure」,源自拉丁詞彙詞綴「super-」和「-structure」兩者的合成,有多種意思,可以指: 上层建筑 (工程学),又稱為「上層結構」、「上部結構」:指的是在民用及軍用造船工程、中,指在現有船艦基本結構的基礎...
983 bytes (142 words) - 05:44, 20 April 2023
经济基础的变革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当经济基础发生变革后,上层建筑迟早会发生变革,以求得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还规定着上层建筑变化发展的方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和意识形态形式。这种反作用,取决于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经济基础...
37 KB (5,878 words) - 14:30, 10 July 2024
848-1850年的阶级斗争的著作。对1848年法国革命的性质、动力、进程和失败的原因,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论证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策略,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阶级斗争、政党和先进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国家及各种政体的作用,“无产阶级专政”的提法在这部著作中第一次出现。...
740 bytes (105 words) - 13:29, 21 July 2023
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著作。 大部分内容后来被马克思纳入他的巨著《资本论》(第一卷)。而且该著一般被认为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占有次要地位。但是,这并不适用于批判的《序言》。《序言》包含了马克思主要理论之一的第一个连贯叙述:唯物史观及其相关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3 KB (405 words) - 17:36, 19 April 2023
,也是斯大林和毛泽东的观点。文革后三要素论为大多数学者认可。 是否要研究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争论。 生产力有没有内部矛盾,有没有“两重性”的争论,由李平心提出。 至今,“三要素论”已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问题尚无主流共识。 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理论 生产力软件...
2 KB (250 words) - 09:24, 24 October 2024
(economics))、交换、消费各个环节之中。 生产关系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社会关系。 社会学主题 生产力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 Lenin, What the “Friends of the People” Are and How They Fight...
3 KB (454 words) - 03:50, 27 September 2024
經濟基礎、社會結構和意識形態的結合體,可以用結構主義的「深層結構」一詞加以概括。文化是意識形態,是社會再生產中,促使現存秩序合法化,調停經濟基礎的矛盾衝突。 結構馬克思主義和古典馬克思主義不同,反對把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分開,主張物質關係和意識形態的互相維持、調和與結合。結構馬克思主義和...
3 KB (423 words) - 03:58, 29 May 2023
我们的目的是鬥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批判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成,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1968年9月7日,两报一刊在庆祝全国省级革命委员会全部成立的社论《无产阶级文化...
2 KB (263 words) - 14:42, 9 September 2021
春桥文章《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以及姚文元文章《论林彪反党集团的社会基础》。 张春桥认为:“我们的经济基础还不稳固,资产阶级法权在所有制方面还没有完全取消,在人们的相互关系方面还严重存在,在分配方面还占统治地位。在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有些方面实际上仍然被资产阶级把持着,资产阶级还占着优势”,“...
2 KB (258 words) - 10:23, 18 May 2021
再运用政权的力量大规模地改变所有制,巩固和发展新的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可能在资产阶级专政下产生,更是只能如此。”后被批判为违反唯物史观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革命国际主义运动后来将“对资产阶级全面专政”总结为“无产阶级全面专政”(All-Around Dictatorship of the...
2 KB (357 words) - 10:34, 9 June 2022
和资产阶级的根本矛盾,这是他对全新生产方式建立方式的理解。由于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扎根于具体社会条件而非抽象概念,他主张自己是历史唯物主义者,而非唯心主义者。他提出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形容社会的唯物主义模型,当中经济基础由社会其他方面塑造,如艺术、文化、科学等,这些又叫“上层建筑”。...
41 KB (4,967 words) - 07:09, 25 August 2024
制度 (category 经济学术语)
制度主義經濟學研究與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理論有部分重疊,主要區別於:制度主義政治經濟學著重於研究制度變革,與取樣社會學與社會心理學的行為理論作為支持。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則著重於兩者間的辯證關係,而非制度產生之原由與後續影響。此外,制度主義政治經濟學將生產關係和公民社會視為制度的一部分,而不僅是受政治制度影響的經濟基礎。...
9 KB (1,257 words) - 03:32, 7 August 2023
毛主义者重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法,即改造经济基础是不够的,也必须有意识地改造上层建筑。[來源請求] 毛泽东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两种矛盾可能相互转换。[來源請求] 毛主义者赞成毛泽东的哲学著作,尤其是有关辩证法的《矛盾论》和...
18 KB (1,973 words) - 16:29, 25 September 2024
和發現的參數都植根於歷史的力量,而這些力量歸根結底是社會經濟的。 ... 對於人們如何從字面上理解它,這是有分歧的 ... 有一個具連續性的立場。” 因此,他將“經濟主義或庸俗馬克思主義”定義爲“在社會經濟基礎和思想上層建築之間提供一對一關係的最正統立場”。...
7 KB (792 words) - 17:20, 8 October 2024
发展,即一个国家(社会)在一个较为集中的历史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特别是与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联系密切的一些主要方面(诸如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等等)都出现大发展和突破性进展,同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的大发展,而不是指某项事业或个别社会领域的大发展。从历...
1 KB (210 words) - 07:11, 3 July 2023
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在每一个社会形态中,都有一种生产关系佔主导地位,规定着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的主要特征。 人类社会可以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
12 KB (1,587 words) - 09:58, 13 September 2024
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馬克思主義自稱為「科學社會主義」,預測資本主義的命運。卡爾·波普爾以“可证伪性原则”作為科學與非科學的劃分準...
45 KB (5,522 words) - 09:14, 19 June 2024
篇反复强调“文化大革命好”、“全民皆兵就是好”,并描写文化大革命時期及懷仁堂政變後社會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情况和成果。 它之所以能在当时引起如此巨大的社会反响,并将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除了受到当时政治的支持和鼓励、极大地缓解了当时音乐文化几近干涸的局面并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之外,还有一个...
27 KB (566 words) - 09:19, 22 October 2022
通过划分文化,文化唯物主义力主的观念被认为多少有一点经济基础决定论。这个唯物主义本质的意思是基础结构几乎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文化进化背后最重要的力量。 中程结构和上层建筑并没被看作“insignificant, epiphenomenal reflexes of infrastructural forces”。 中程结构和...
9 KB (1,460 words) - 12:23, 6 June 2024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section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8 KB (885 words) - 00:15, 16 September 2023
相信“马克思主义以集体运动的形式,以一种生产性的文化力量而重新焕发生机”。 他开始着重于以法蘭克福學派为代表的批判理论及相关学者的研究,批判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二分法,从而与所谓“正统马克思列宁主义”分道扬镳。詹明信所研究的领域包括了历史与叙事(《政治无意识:作为社会象征行为的叙事》),后现代性(...
10 KB (1,098 words) - 13:17, 27 October 2024
理论中,历史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类生产能力的增长,社会形态的兴起和衰落要以它们促进还是阻碍这种增长为转移。”亨所辩护的历史唯物主义既不同于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的历史唯物主义,更不同于人本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而是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作为基本范畴,把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为基本原理的历史唯物主义。...
16 KB (2,564 words) - 03:21, 16 September 2024
定”、“結構因果性”等概念所體現的結構主義原則,對社會形態、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係作了新的解釋。認為社會是由經濟、政治和意識形態等因素按一定結構方式構成的複雜統一體,歷史發展不是按“人的本質的異化”和“揚棄異化”的人道主義方式進行,而是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構成的“無主體過程”。...
11 KB (989 words) - 05:15, 30 October 2024
基礎和上層建築:馬克思和恩格斯用「基礎結構」的概念來解釋這樣一種觀點,即人與人之間關於「他們存在的社會生產」的全部關係構成了經濟基礎,在此基礎上產生了政治和法律制度的上層建築。基礎對應於社會意識,包括宗教、哲學和其他主要思想。基礎條件是上層建築和...
28 KB (3,560 words) - 07:30, 15 September 2024
经济决定论(英語:Economic determinism)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学理论,该理论主张经济关系(如作为持有人或资本金,或者作为工人或无产者)是社会中一起社会与政治架构的基础,强调社会被分为互相竞争的经济阶级,其相对实力由经济制度的本质决定。在美国历史学研究中,该词主要与非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查尔斯·毕尔德相关。...
2 KB (222 words) - 17:32, 13 July 2022
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批判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主流和曲折: “广大的工农兵、革命的知识分子和革命的干部,是这场文化大革命的主力军。一大批本来不出名的革命青少年...
8 KB (1,162 words) - 00:57, 13 November 2023
基础已经发展起来。一国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对于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来说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不发达国家的情况下,生产力的落后不能长期维持无产阶级专政这种制度,对其他国家的输出革命,对于维持无产阶级政权本身,和带来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12 KB (1,504 words) - 12:05, 3 October 2024
资本论 (category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著作)
Kapital),原名《资本论: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德語:Das Kapital: Kritik der politischen Ökonomie),是由卡爾·馬克思著作、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编辑的一部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马克思基础理论文本。第一卷初版于1867年。这部作品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对日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诸多领域有着深远影响。...
21 KB (2,457 words) - 10:42, 4 July 2024
馬克思提出一“下層建築/上層建筑”(base/superstructure)社會模型。基礎指社會的生產方式,上層建筑在經濟基礎之上形成,並組成社會的意識形態,或如它的法律體系、政治體系和宗教。對馬克思來說,下層建築為經濟基礎決定著上層建築,因為統治階級控制著社會的生產關係,社會的上層建築...
20 KB (2,857 words) - 06:30, 21 October 2024
霍查主义 (section 已消亡的政党和已放弃霍查主义的政党)
基础仍是农民阶级。所以资本主义复辟时,农民是急先锋,而工人阶级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所以说,把农民改造成无产者,让第二产业战胜第一产业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第一要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重工业、轻工业要发展,但关键是农业。只有农民成为了农业工人,才有了发展工业的前提,社会主义革命的基础...
34 KB (4,561 words) - 03:09, 30 October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