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英文: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簡稱:VEGF),早期亦稱作血管通透因子(英文: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簡稱:VPF),是對血管細胞具有特異性的肝素結合生長因子(heparin-binding growth...
    4 KB (736 words) - 10:54, 29 April 2022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刺激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生长因子与细胞因子之间有时交替使用。历史上,细胞因子主要来源于、作用到造血细胞或免疫细胞。对循环系统及骨髓细胞中,可以理解,可溶性的蛋白分子用于细胞间的信号传递。而实际上,最近许多研究证实细胞因子...
    2 KB (296 words) - 09:36, 13 June 2023
  • 贝伐珠单抗 (category 血管生成抑制劑)
    單抗是一種單株抗體,具有血管生成抑制劑(英语:angiogenesis inhibitor)的作用。它透過抑制血管生長因子 A (VEGF-A) 來減緩血管新生,是一種抗血管生長因子療法(英语:Anti-VEGF) 。 貝伐珠單抗於2004年在美國被批准用於醫療用途。它已被列入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之中,用於治療眼部疾病。...
    58 KB (5,260 words) - 03:38, 25 February 2025
  • 芽生性血管新生(Sprouting angiogenesis),又称为出芽性血管新生,是最早发现的血管生成形式,也因此人们对芽生性血管新生的了解是最深入的。芽生性血管新生可分为已得到深入研究的的三个阶段。首先,缺乏血管的组织会出现低氧状态,进而释放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英语: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19 KB (2,390 words) - 15:56, 17 June 2025
  • 物不进入血液循环,而是通过扩散作用作用于邻近的靶细胞,进行细胞间信号传递的分泌方式,这种信号传递方式可以控制靶细胞的生长和功能。例如,肿瘤细胞会产生某种激素或调节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过细胞间隙对邻近的其他种类细胞起到促进的作用。这种功能活动是通过局部体液因素进行的,可以认为是局部性体液调节。...
    854 bytes (103 words) - 09:12, 5 July 2025
  • 尼達尼布(英語:Nintedanib)為一種新一代治療癌病及特發性肺纖維化的口服藥物,是一種三重血管激酶抑制劑,可同時針對抑制三個導致血管更生與腫瘤增長的主要受體,包括血管生長因子受體(VEGFR)、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受體(PDGFR)與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受體 (FGFR)。 在腫瘤學範疇,「尼達尼布 」於 2014 年 11...
    15 KB (2,157 words) - 08:20, 20 October 2024
  • 生长,需要更多的养料和氧气,故会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的生长因子。特别是当肿瘤达到150-200微米大小时,会高度依赖于肿瘤血管的养料和氧气供应。此时新生成的肿瘤血管在结构与形态上与正常的血管有很大的不同。其內细胞间隙较大,缺少血管壁平滑肌层,血管...
    5 KB (593 words) - 06:24, 17 June 2024
  • 生长因子-β(TGF-),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晶状体上源性生长因子(LEDGF),白介素家族成员,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以及色素上源性因子...
    8 KB (1,160 words) - 04:10, 30 January 2024
  • 内皮细胞損傷、血管反應性改變、氧化應力、血管活性(英语:vasoactive)物質的不平衡、血管内容積減少、以及瀰散性血管凝血。 雖然子癇前症的確切原因尚未明朗,但有充分證據顯示主因是胎盤植入異常,這可能導致子宮和胎盤的血液灌流不佳,產生缺氧狀態、增加氧化應激、並釋放抗血管...
    45 KB (5,323 words) - 13:27, 9 January 2025
  • 、代谢(例如糖尿病)和结缔组织疾病中血浆水平升高被认为是由内皮细胞的不利变化引起的,并且可以预测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VWF存在于血浆中,是一种大的多聚体糖蛋白,在内皮( Weibel-Palade 小体中)、巨核细胞(血小板的α颗粒)和内皮下结缔组织中以超大VWF的形式组成型产生。...
    15 KB (2,068 words) - 14:11, 10 March 2024
  • 血管,並釋放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DGF)和血管生長因子(VEGF)。 PDGF和VEGF具有的促進生長特性會導致結締組織肥厚和毛細血管通透性。 診斷過程中,應先將假性杵狀指情況排除。透過詳細研究就診者的病史(特別注意呼吸系統、心血管...
    14 KB (1,683 words) - 01:25, 12 June 2024
  • 腹泻、外周性水肿(特别是脚踝和脚掌)、高血钾症和恶心。 罗沙司他被报导其能导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加,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能激发肿瘤生长的信号蛋白。同时被认为能导致肺动脉高压。罗沙司他的III期临床试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29地开展,期间发现其能引起高血钾症。...
    14 KB (1,257 words) - 10:34, 14 November 2024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英語:Diabetic retinopathy)是糖尿病的并发症。长期的高血糖环境会损伤视网膜血管内皮,引起一系列的眼底病变,如微血管瘤、硬性渗出、棉絮斑、新生血管、玻璃体增殖、黃班水腫、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甚至视网膜脱离。一般糖尿病出现十年以上的病人开始出现眼底病变,但如果血糖控制...
    7 KB (681 words) - 09:59, 4 August 2024
  • 内皮细胞无能(Endothelial cell anergy)存在于血管生成的过程中, 表现为内皮细胞(血管壁上细胞)对炎症细胞因子不应答, 而炎症细胞因子对于诱导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至关重要,可介导白细胞渗出至炎症部位(例如肿瘤组织)。除内皮细胞无能机制可导致肿瘤组织逃避免疫系统攻击外,还有很...
    7 KB (841 words) - 06:19, 2 July 2023
  • ,中國大陸商品名為艾坦,是一种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又称KDR),认为可以抑制癌细胞中的血管新生。阿帕替尼抑制 VEGF 導致的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進而阻止肿瘤组织中新血管的形成。本藥物對於 c-Kit 和 c-SRC 酪氨酸激酶也有輕微的抑制效果。...
    7 KB (698 words) - 21:59, 18 December 2024
  • 单克隆抗体片段(FAB),其与贝伐单抗(bevacizumab)是从相同亲本鼠抗体获得。它比母体分子小得多,能更紧密的结合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它是一种血管生成抑制剂(angiogenesis inhibitor),已被批准用于治疗的“湿”型老年黄斑变性。 Byooviz Nuna-...
    8 KB (352 words) - 16:56, 14 July 2025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DGF)抑制剂,对人内皮细胞、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英语:PDGFRB)(PDGFR-β)、激酶插入域受体(英语:Kinase insert domain receptor)(KDR)和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英语:Colony...
    4 KB (406 words) - 15:18, 18 May 2025
  • 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其它种类的细胞,他们会对凋亡细胞进行识别并执行胞葬作用。凋亡细胞通常都会发出“吃掉我”这样的信号来诱导其他细胞来对其进行处理,这样的信号包括由于细胞分子外翻到细胞外表面而在其外表面出现的磷脂丝氨酸或钙网织蛋白等。胞葬作用可以产生数量较多的生物因子,例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5 KB (632 words) - 04:01, 6 July 2025
  • HIF-1,當持續在缺氧條件下,正向調節多種基因以能再低含氧量的情況下生存。 HIF-1能調節的酵素包括糖解作用酶,使其能以不耗氧的方式合成三磷酸腺苷;還有血管生長因子(VEGF),能促進血管新生。HIF-1的觸發,是藉由HIF-反應元件(英语:Response element#Hormone response...
    21 KB (2,288 words) - 05:15, 18 December 2024
  • 血管瘤的臨床階段具有生理差異。在血管瘤增生的早期(0-12個月),腫瘤會表達增殖細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血管生長因子和IV型膠原酶,前兩者位於和周細胞中,後者位於中。血管標誌物CD3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英语:Von...
    40 KB (4,853 words) - 17:33, 18 September 2023
  • 舒尼替尼通过靶向多个受体酪氨酸激酶来抑制细胞信号。 这些受体包括: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R链(PD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s),它们在肿瘤的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些同时进行的抑制促使肿瘤血管化减少并使癌症发生细胞凋亡,最终使肿瘤萎缩。...
    6 KB (408 words) - 12:13, 11 March 2025
  • 在心血管系统中,鬆弛素主要是透過活化一氧化氮途徑來作用。其他機制包括活化NF-κB導致的血管生長因子和基質金属蛋白酶轉錄等。 鬆弛素可以放鬆血管平滑肌細胞,並增加大鼠细胞的一氧化氮產量,因此能透過舒張體動脈降低阻力調節心血管功能 在大鼠模型中,鬆弛素增加心率以及心臟收縮的力道。 透過血管...
    21 KB (2,329 words) - 16:07, 6 October 2024
  • (赫塞汀)针对在某些乳腺癌中的Her2/neu(或称ErbB2)受体。 西妥昔单抗 (爱必妥)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被用于治疗结肠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贝伐单抗 ( 阿瓦斯丁)针对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配位体。被许可用于结肠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并有治疗肉瘤的临床试验。并被推荐用以治疗脑瘤...
    14 KB (1,622 words) - 17:56, 9 May 2024
  • 钟步行测试距离的下降值,但对呼吸道症状没有影响。其二是尼达尼布,它具有抗纤维化作用,通过抑制多种酪氨酸激酶受体(包括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介导。一项随机临床试验表明,它减少了肺功能下降和急性加重发作。 抗炎药物在减少纤维化过程方面的疗效有限。其他一些类型的肺纤维...
    23 KB (2,167 words) - 13:33, 12 May 2025
  • IL-6 刺激誘導的核因子NF-κB的轉錄活性;值得注意的是,透過對內細胞和腫瘤細胞的直接影響,在缺氧或常氧條件下,丹參酮 I在腫瘤轉移中具有抗血管生成活性;丹參酮 I 可以減弱細胞的增殖、遷移和分化,從而在其初始階段阻止腫瘤血管生成;在人類血管生長因子hVEGF-A165基因觸發的肺癌小鼠模型中,丹參酮...
    16 KB (2,422 words) - 15:31, 11 March 2025
  • 血管新生。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是細胞膜上的一種蛋白質,作為表皮生長因子的接受器,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與上細胞癌的生長及惡化有關連性,約三分之二之各類癌症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表現。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須經由二聚化才能活化酪氨酸激酶。 肺腺癌細胞若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則對表皮生長因子...
    18 KB (2,308 words) - 03:55, 6 July 2025
  • 注射抗血管增生因子(英语:anti-VEGF medication),較少見的雷射光凝固治療(英语:laser coagulation)或光動力療法都可能減緩病情惡化。已有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的患者,補充有益的營養成分可以減緩病情惡化。 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是视网膜色素上细胞对视细胞外节膜盘(membranous...
    9 KB (927 words) - 00:31, 6 July 2025
  • 阿柏西普 (category 血管生成抑制劑)
    轉移性大腸癌的藥物。此藥物是美國的再生元製藥所開發,在美國和歐盟均獲得批准用於醫療用途。 阿柏西普是種血管生長因子(VEGF)抑制劑。 適用眼睛治療的阿柏西普 (如Eylea) 用於醫治新生血管性(濕性)老年黃斑部病變、視網膜靜脈阻塞後發生的黃斑水腫、糖尿病黃斑水腫、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英语:re...
    23 KB (1,967 words) - 22:08, 25 November 2024
  • 应尽可能避免阿昔替尼与CYP3A4/CYP3A5抑制剂合用,因为它们可能会降低阿昔替尼的血浆清除率。 阿昔替尼能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3、c-KIT和PDGFR,从而抑制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 也有相关研究表明它可能像其他一些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索拉非尼)一样,通过诱导自噬发挥作用 。...
    15 KB (1,210 words) - 16:27, 18 September 2023
  • 雷莫蘆單抗 (category 血管生成抑制剂)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疲劳、腹泻、出血、头痛、低血鈉症、肿胀和肾脏问题。其他副作用包括可能腸胃穿孔、伤口愈合不良、高血壓和血栓。孕期使用可能對婴儿有害。它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可与血管生長因子受體(英语:VEGF receptor)结合,並阻断它的生理作用 。 雷莫蘆單抗于 2014 年在美国和欧洲取得医疗使用許可 。 Prescription...
    6 KB (241 words) - 14:29, 7 February 2025
  • 贅生物 (redirect from 异常生长)
    瘤细胞侵袭血管壁,破坏基底膜进入血管腔,存活的瘤细胞运行到适宜部位,与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粘附;释放降解酶,溶解基底膜,穿出与实质器官细胞粘附,增殖形成与原发部位相同的继发瘤。 瘤细胞从输入淋巴管进入淋巴结的边缘窦,滞留或继续向前运动,穿出进入其他淋巴结。一旦瘤细胞在边缘窦与窦内皮...
    10 KB (1,318 words) - 00:05, 7 June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