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汉行政区划,在汉光武帝时确定,基本沿用西汉行政区划的郡县制为实体、州刺史部为监察的体制,分全国为十三个州刺史部。与西汉的主要区别是正式将司隶校尉部与其余十二州并列,将北方的朔方刺史部并入并州,将南方的交趾刺史部改名为交州。 州在东汉并不是一级行政区划。直到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州刺史仍然只是...
    50 KB (814 words) - 11:42, 11 June 2025
  • 三国行政区划,大体上保留了东汉末年形成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 三国行政区划制度与东汉末年极为相似,唯各州刺史、州牧的权力进一步增大,三国机要人物诸如刘备、曹操、诸葛亮等都曾担任州牧。 州的划分,以东汉十三州为基础,但是又有少数拆分州郡的情况。194年,东汉...
    121 KB (2,104 words) - 10:40, 4 February 2025
  • 东汉的建立,是西汉旧皇族藉着农民起义推翻王莽新朝的结果。所以东汉的官制基本上沿襲了西汉的制度,官名也没有多少改变。与西汉比较,东汉体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大大加强皇帝权力,不设丞相(东汉末年董卓任相国[1]、曹操任丞相是特例[2]),削弱三公的权力;刺史成为一级地方长官,废除地方军队;强化内朝权力,外戚、宦官掌握大权。...
    17 KB (2,731 words) - 06:34, 21 July 2025
  • 永宁郡,中国古代的郡。 东汉初平元年(190年),分巴郡置,治所在江州县(今重庆市江北区)。属益州。辖境相当今重床市南部地区。建安六年(201年)复为巴郡。...
    531 bytes (43 words) - 14:17, 20 December 2022
  • 治薊縣)、兗州刺史部(治昌邑)、涼州刺史部(治隴縣)、益州刺史部(治雒縣)、荊州刺史部(治漢壽)、揚州刺史部(治歷陽)和交州刺史部(治龍編)獻帝興平元年(194年),又分涼州置雍州刺史部。則至漢亡,全國有十四州。 胡嘏(35節) 西漢行政區劃東漢行政區劃、蜀漢行政區劃 西汉官制、东汉官制 汉朝军制...
    3 KB (444 words) - 14:05, 22 June 2022
  • 西汉行政区划,是汉朝西汉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西汉初年,在行政区划上实行郡国并行体制,又分封了很多诸侯国。汉武帝元封五年,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除京师附近七郡外,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不同于秦帝国的郡县二级的建制,汉武帝刘彻首创的以州刺史部为监察区的做法,发展到东汉...
    56 KB (1,375 words) - 13:04, 7 October 2024
  • 州作为行政区划,在西汉时期逐步发展,到东汉时期宣告形成。前106年,始在郡之上又设了十三行部,每部派一刺史,每个行部管辖若干郡(国)。但此时的行部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东汉末年,地方多事。中平五年(188年),朝廷选重臣出任刺史,称州牧,掌一州军民。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至此,中国地方行政...
    51 KB (8,278 words) - 21:40, 11 July 2025
  •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省政府派出机构,自此省县中间始有行政督察区。 1941年10月,中共政权将津浦(今京沪)铁路以西之鲁西地区与冀鲁豫边区合并,隶属于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不再属山东行政区。1948年8月,中共撤销边区,原冀鲁豫边区鲁境除济宁、泰西两区划归山东省鲁中南行政...
    222 KB (21,780 words) - 10:37, 31 July 2025
  • 纺织技术:河南长期居于古代纺织业中心的地位,襄邑(今睢县)自东汉直至明清,素以织锦闻名。 采矿冶金技术:中原是古代青铜文明的中心,汉代中原地区是全国冶铁中心。当代著名冶金专家有曾任北京钢铁学院院长的张文奇、美国材料学家张永山等。 建筑工程技术:东汉洛阳城、北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宋开封城均是都城规划的代...
    88 KB (11,455 words) - 11:21, 31 July 2025
  • 陳國是中國東漢時期的一個藩國。 西汉初年为淮阳国,后又数次更改。东汉初,复置淮阳国。漢章帝建初七年(82年)分汝南郡八縣,改封廣平王劉羨為西平王,後改為陳王。章和二年(88年),改淮阳国为陈国。下领九城,户十一万二千六百五十三,口百五十四万七千五百七十二。建安二年(197年)封國因陳王劉寵被袁術所破,废陈国为陈郡。...
    3 KB (119 words) - 03:55, 30 December 2024
  • 西域长史府 (category 东汉行政区划)
    西域长史府,东汉延光中置,治所在柳中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西南鲁克沁镇)。 107年东汉罢西域都护府,123年以班勇为西域长史,此后三通三绝,西域一直以长史行都护之职,不过东汉一共有多少长史文献并没记载,班勇以后姓名见于史册仅三人,即赵评、王敬、张晏,这三人并非相互接任的,而是不同时期的人物...
    1 KB (149 words) - 06:59, 4 April 2025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当初期设置长沙、株洲2省辖市,长沙、衡阳、郴县、常德、益阳、邵阳、永州7直属专区,湘西行政区及所辖永顺、沅陵、会同3专区。此后行政区划多次调整变更,到2002年末,全省共计划分为14个地级行政区(13地级市和1自治州),122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4个市辖区、16个县级市、65个县和7个自治县。...
    75 KB (9,249 words) - 11:27, 31 July 2025
  • 行政区划,分封王並無實权,受皇帝直接管轄。 清朝初年的三藩也有封国的性质,但隨即也引爆了三藩之亂。 张志义 (编). 探索中国史. 香港: 龄记出版社. 2012: 103. ISBN 9789626103777.  郡国 中国封建制度 西汉行政区划 东汉行政区划 三国行政区划 西晋行政区划 东晋行政区划...
    4 KB (570 words) - 13:33, 27 April 2025
  • 江苏省 (redirect from 江苏行政区划)
    67%的人口有崇拜祖先,3.5%的人口是基督徒。報告沒有提供其他宗教的統計數字;80.69%的人口無宗教或信奉中國民間宗教,佛教,儒教,道教和伊斯蘭教。 江苏佛教,始于东汉,后逐渐遍布江苏各地。南北朝时,江苏寺庙林立,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说。隋唐年间,高僧辈出,扬州鉴真和尚不畏艰险,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律宗和中国文化。...
    99 KB (11,152 words) - 08:31, 29 June 2025
  • 地郡)和弘農郡。秦朝都城咸阳先后改名为新城和渭城。在今咸阳原上,因西汉五陵置有陵邑,故有“五陵原”之称。 东汉时,首都迁去雒阳,以长安(今西安)为西京。今陕西地属于涼州刺史部和并州刺史部。东汉中后期,匈奴内迁,在吕梁山上和汾河流域牧马。到三国曹魏时,匈奴人分为五部,人数多达数十万。此外,还有羯族,...
    48 KB (5,649 words) - 07:20, 20 April 2025
  • 《史记》载:越人是大禹后裔,禹巡至會稽而崩,今天还有大禹陵在会稽山麓;夏代少康封自己的庶子于今浙江境內的會稽山以奉陵祭,由此越国建立。早在东汉就有张衡质疑这一传说,据考古发掘的吴越地区文物,古书所载夏朝的许多创举都和当时吴越地区的习俗颇有渊源,大禹则有可能是越人的后裔。...
    251 KB (27,176 words) - 02:21, 29 July 2025
  • 安定屬國 (category 东汉行政区划单位)
    安定属国,汉朝凉州的行政区划。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在陇西郡、北地郡、上郡、朔方郡、云中郡五郡,设立五属国都尉,安置降附的匈奴族。元鼎三年(前114年),汉武帝将北地郡西部析出另置安定郡,又在北地属国都尉驻地置三水县隶安定郡,从此改称安定属国都尉(今宁夏同心县下马关镇北境之红城水古城),延续至东汉东汉末年沦入羌胡之地。...
    718 bytes (95 words) - 04:31, 14 February 2018
  • 汉朝官制可以指: 西汉官制 东汉官制 汉朝行政区划 汉朝军制 汉官六种...
    211 bytes (17 words) - 07:41, 25 July 2025
  • 营口出土的金牛山文化表明早在28万年前,辽宁省就有人类在此活动。辽宁在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又在此地建立了辽东、辽西、右北平郡。西汉时隶属于幽州,增设玄菟郡。东汉增设辽东属国。 三国时襄平城公孫延家族镇守辽宁和朝鲜半岛。经过公孫延、公孫度、公孫康、公孫恭、公孫淵五代人的经营辽东,不斷開闢疆土,東伐高句麗,西擊...
    66 KB (8,392 words) - 14:34, 12 July 2025
  • 到魏晉时期,「九州」逐渐与行政區劃的州制脫鉤,對實際政區的影響力迅速降低。脱离经典设置州份,最早可追溯到东汉兴平元年新置的“雍州”,该州州名雖舊,但設置的原因與行政區劃卻與「九州」無關,而是受制於當時隴西地區的政治現實。据史料记载,最后一次依据“九州”说调整区划...
    82 KB (10,034 words) - 09:46, 2 May 2024
  • 張掖屬國 (category 东汉行政区划单位)
    张掖属国,东汉时涼州刺史部下辖的行政区划。 张掖属国原屬張掖郡。汉武帝置属国都尉,以主蛮夷降者。漢安帝永初年間(107 - 113),以張掖都尉所轄地區置張掖屬國,同時還分出張掖居延屬國。與張掖郡平級,設五官:「候官、左骑、千人、司马官、千人官」,各治1地(治今地均不詳),無具體城名辖地包括今张掖...
    1 KB (232 words) - 15:21, 10 May 2021
  • 遼東屬國 (category 东汉行政区划)
    辽东属国,中国东汉、曹魏时设置的行政区。 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治所在昌黎县。辖境相当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属幽州。 乌桓和鲜卑等边境民族给代,上谷,渔阳等郡带来的边患与其设立有密切关系。其管辖区相对于本郡而言,征税和劳役的程度较低,汉朝政府通过这种相对宽松的制度来安抚这些汉族人口比例较低的地区。...
    2 KB (152 words) - 05:11, 10 October 2023
  • 東城郡 (category 东汉行政区划小作品)
    東城郡,是中國东汉末年的一个郡。 建安年间,曹操灭吕布之后,分下邳国设置東城郡,以陈登(字元龙)为東城郡太守。治所在東城县(今安徽省明光市西南)。为抵御孙策、孙权而立。当时广陵郡吏民感佩陈登的恩德,要一起举家搬迁跟随陈登到东城,陈登说:“太守在卿郡,频致吴寇,幸而克济。诸卿何患无令君乎?”请他们回去,不必跟从。东汉灭亡前,东城郡被撤销。...
    775 bytes (103 words) - 13:57, 24 February 2014
  • 北京行政区划历史条目介绍北京行政区划的变更。 唐代北京归幽州管辖。 明代的北京城由北直隶顺天府之大兴和宛平两县分管。 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关,清廷入主北京城。北京城内城划为满城,为八旗专属居住。汉族居民被强制迁往外城。内城由步军统领衙门(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负责防务和治安。在行政...
    15 KB (2,865 words) - 05:44, 19 March 2025
  • 隋朝的行政区划在其短暂的历史(581-619年)中发生过数次重大变化。隋文帝杨坚鉴于南北朝行政區劃混乱不堪,乃于开皇三年(583年)发起大刀阔斧的改革,省并州县,废除诸郡,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二级制。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于大业二年(606年)大量裁减州县,三年(607年)改州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从形...
    42 KB (910 words) - 19:11, 12 May 2025
  • 章陵郡 (category 东汉行政区划小作品)
    章陵郡,中国东汉末年的郡。 东汉末年在南阳郡章陵县置章陵郡,治所在章陵县(今湖北省枣阳市南)。汉末与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南阳郡、江夏郡、武陵郡、南郡,并称荆州八郡。蒯越和黄祖的儿子黄射担任过章陵太守。曹操取得荆州后拜趙儼為章陵太守。 東漢末領領章陵、隨、平氏、復陽、襄鄉、平春6縣。曹魏時襄鄉縣...
    2 KB (375 words) - 12:34, 21 July 2022
  • 永阳郡,中国古代的郡。 東漢初平四年(193年)十二月,分漢陽郡上邽縣置,領上邽、清水縣(析上邽縣復置)、罕幵縣(析上邽縣復置)、緜諸道(析上邽縣復置)4縣。建安十九年(214年),郡廢併入隴西郡。 《獻帝起居注》曰:「初平四年十二月,已分漢陽上郡(《後漢書集解》引馬與龍說謂「上郡」為「上邽」之誤)為永陽,以鄉亭為屬縣。」...
    895 bytes (119 words) - 14:17, 20 December 2022
  • 英格蘭郡的君主個人代表)代表某地域,這些地域也順理成章為名譽郡。因各個名譽郡的面積過大,其地名只適用於當地居民身份及英國國會選區界線,但並不作為各地方政府的行政区划看待。 現行制度將英格蘭分為以下四類郡級行政區劃: 都会郡(Metropolitan county) - 1974年成立,分別為大曼徹斯特郡、默西賽德郡、南約克郡、泰恩-...
    59 KB (728 words) - 14:40, 27 July 2025
  • 以下是1820年山东省行政区划:   民国元年初,山东行政区划沿用清末旧制,为3道、10府、3个直隶州、8个府辖州,96县。至民国二年(1913年)1月,废除清朝的府、州,但沿用道制,为省、道、县三级。2月,依据北京政府公布的《划一现行各道地方行政...
    44 KB (3,979 words) - 16:04, 28 April 2025
  • 行政区。 汉武帝在征服衛滿朝鮮後在约前108年於朝鮮半島北部和中部设立的四个郡,分别為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及臨屯郡。但是四郡并存的情况只存在了二十多年,到前82年,真番、临屯二郡與玄菟郡的東部地區被并入樂浪郡,玄菟郡治西遷至高句驪縣。之后的东汉、曹魏与西晋皆保留了乐浪郡与玄菟郡。東漢...
    14 KB (1,260 words) - 03:26, 25 October 2024
  • 西晋的行政区划继续承袭了东汉末年奠定的州、郡、县三级制。晋武帝结束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乱,于是对天下州郡重新进行合并划分,但是基本保留了三国的州制,对于原蜀汉和辽东等较难管控的地区实行进一步的划分,建立了十九个州。但是西晋的统一十分短暂,仅三十多年后就面临灭亡的局面,在此期间又分出了两个州,最终灭亡时共有二十一州。...
    12 KB (1,035 words) - 16:31, 20 September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