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Gastonia)是植食性甲类恐龙的一个,生存于大约1.39至1.25亿年前早白垩世的北美,通常视为一种与多刺甲关系密切的结节科。拥有骶盾及大型肩刺。 博氏(Gastonia burgei)正模标本(CEUM(英语:College of Eastern Utah...
    17 KB (2,087 words) - 06:31, 2 May 2023
  • 埃德蒙名:Edmontonia,意為「來自埃德蒙」,或譯愛德蒙)是結節科的一類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拉臘米迪亞,分布範圍相當於現在的北美洲西部,化石出土於加拿大亞伯達省坎潘階的馬蹄鐵峽谷層(英语:Horseshoe Canyon Formation)和恐龍公園層。...
    29 KB (4,211 words) - 06:47, 2 May 2023
  • 頂盾名:Stegopelta)意為「如屋頂般的盾」,是甲亞目是一。化石包含一個部份骨骸,發現於懷俄明州弗里蒙特郡的Frontier組,年代為白堊紀的晚阿爾比階到早森諾曼階。 在1905年,塞繆爾·溫德爾·威利斯頓(Samuel Wendell Williston)敘述了一個甲類骨骸(編號FMNH...
    5 KB (640 words) - 12:19, 7 September 2022
  • 冑甲名:Panoplosaurus)是甲類結節科的一恐龍,化石出土於加拿大亞伯達省晚白堊世(坎潘期中期,約7600萬至7500萬年前)的恐龍公園層。最初於1917年首次發現,1919年由勞倫·賴博根據其大規模的裝甲而命名,名意為「全副武裝的蜥蜴」。過去某些歸入埃德蒙...
    7 KB (1,030 words) - 09:50, 8 January 2024
  • Antarctopelta (南極洲詹姆斯羅島) 埃德蒙 Edmontonia (北美洲西部亞伯達省) 怪嘴 Gargoyleosaurus (北美洲西部懷俄明州) 斯頓 Gastonia (北美洲西部猶他州) 雕齒甲 Glyptodontopelta (北美洲西部新墨西哥州) 裝甲 Hoplitosaurus...
    10 KB (724 words) - 19:25, 3 June 2024
  • Ranch)附近發現了一種來自馬垂克階蘭組(英语:Lance Formation)的甲類化石。1943年,美國古生物學家巴納姆·布朗將該發現歸入長頭埃德蒙。 1988年,羅伯特·巴克決定將埃德蒙屬下的物種拆分出來:粗齒埃德蒙建立成獨立的亞騰伯格...
    7 KB (1,125 words) - 07:31, 2 May 2023
  • 米拉(學名:Miragaia)是種劍亞目恐龍,化石發現於葡萄牙,年代屬於侏羅紀晚期。米拉以牠們的長頸部而聞名,頸部具有至少17節頸椎。 米拉的正模標本(編號ML 433)發現於葡萄牙北部奧波多市的勞爾哈組(Lourinhã Formation),年代為侏羅紀晚期(啟莫里階晚期...
    5 KB (651 words) - 15:24, 19 September 2023
  • (學名:Karongasaurus)意為「卡蜥蜴」,生存于白堊紀早期,屬於蜥腳下目的泰坦巨類。化石發現於馬拉威,僅發現一個部份齒骨與少數牙齒。模式種是基氏卡(K. gittelmani),是由Elizabeth Gomani在2005年命名。 卡是目前第一個在網路上正式公佈、命名的恐龍。...
    2 KB (116 words) - 04:44, 15 May 2023
  • ,沃德赫(Wadhurstia)。名是以化石發現處的瓦德赫特為名。沃德赫目前被視為是高刺的次客觀同物異名。 根據大衛·諾曼在2004年的科普書籍,在西班牙發現的三個部分書籍,可屬於菲。其他研究人員發現,這些西班牙化石跟高刺無關。 重骨(Barilium)也是種禽...
    5 KB (564 words) - 06:19, 2 May 2023
  • 雷巴齊名:Rebbachisaurus,意為「柏柏族 Aït Rebbach 群的蜥蜴」),是梁超科蜥腳下目的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之初(森諾曼階,9900萬至9700萬年前)的北非。歸入本的遺骸已在摩洛哥、尼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等地發現,但只有來自摩洛哥的遺骸確定是屬於牠的。在...
    12 KB (1,570 words) - 16:30, 21 October 2023
  • 奇異名:Thescelosaurus,在希臘文裡意為「奇妙的蜥蜴」),是種小型新鳥臀類恐龍,生存於晚白堊紀末期的北美洲,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的最後恐龍動物群之一。奇異的完整標本與良好保存狀況,顯示牠們可能生存於接近河流的地區。 目前對於這種二足、植食性、鳥腳類恐龍的研究來自於數個部份骨骸與頭顱骨。奇異龍身長平均約2...
    44 KB (5,415 words) - 11:40, 22 May 2024
  • 名:Rhomaleosaurus,意思為「強壯的蜥蜴」)又名菱或拉瑪勞,生活於侏儸紀早期的托阿爾階,是蛇頸目彪類底下的一。是來自發現的。彪的化石是1848年在英國的約克郡和北安普敦郡的採石场发现,彪的身長約7公尺,是種巨大的肉食性海生爬行動物。 克氏彪(Rhomaleosaurus...
    7 KB (793 words) - 00:20, 29 February 2024
  • 賴索托名:Lesothosaurus)是鳥臀目恐龍的一個。 牠是由古生物學家彼得·爾東(Peter M. Galton)在1978年根據發現地——非洲南部賴索托來命名的,名意思為“賴索托的蜥蜴”。本只有一個種,診斷賴索托(L. diagnosticus) 。 賴索托...
    4 KB (529 words) - 12:30, 26 March 2024
  • 曠野名:Valdosaurus,意為“曠野蜥蜴”),是種小型、二足的植食性鳥腳類恐龍,發現於英格蘭威特島、羅馬尼亞。牠們生存於早白堊紀。模式種是小溝曠野(V. canaliculatus),是由彼得·爾東(Peter Galton)在1975年敘述、命名,當時為橡樹的一種,後來獨立為新...
    7 KB (938 words) - 08:34, 30 April 2023
  • 阿馬名:Amargasaurus,發音:/əˌmɑːrɡəˈsɔːrəs/,意為「La Amarga蜥蜴」,或寫作阿瑪家,也可意譯為苦)是種叉科的蜥腳類恐龍,化石來自早白堊世(約1億2940萬至1億2246萬年前)的阿根廷。唯一一具已知標本是於1984年發現相對完整的骨骼,並含有頭骨碎...
    31 KB (3,929 words) - 13:10, 4 June 2024
  • 埃德蒙或愛德蒙托(學名:Edmontosaurus),是鴨嘴科下的一恐龍,可達13米長,平均體重約6-9噸,最大体重11.6吨,是最大的鴨嘴科之一,也是最晚進化出來的鸭嘴類之一。愛德蒙托生活於上白堊紀的坎潘階晚期至馬垂克階晚期的美國地獄溪組及加拿大,距今約7300萬到6600萬...
    41 KB (5,299 words) - 14:21, 11 December 2023
  • 阿爾科瓦名:Alcovasaurus)是一科裝甲類恐龍,生存於侏儸紀晚期的北美洲。化石發現於美國懷俄明州納特羅納縣的莫里遜組。模式種長刺阿爾科瓦(Alcovasaurus longispinus)曾經被歸為劍的一個種長刺劍(Stegosaurus longispinus)。...
    12 KB (1,571 words) - 17:35, 10 December 2023
  • 蜥鳥盜名:Saurornitholestes)意為「蜥蜴鳥類盜賊」,是種土狼大小的肉食性馳科恐龍,身長約1.8公尺,生存於上白堊紀的加拿大亞伯達省。目前已在亞伯達省恐龍省立公園的貧瘠地區發現數個部份骨骸、數十個相關骨頭、以及大量的牙齒。;其中大部分存放於亞伯達省德蘭赫勒市的皇家泰瑞爾古生物博物館。...
    3 KB (369 words) - 14:47, 16 June 2021
  • 科,離結節科較遠;並將多刺甲科定義為:包含所有接近斯頓,而離埃德蒙、包頭較遠的所有物種。他認為這些甲類恐龍的身體構造相當特殊。甲板接近三角形,而且薄。甲板的排列與牙齒相當原始。但有其他研究人員提出異議。 M. Vickaryous等人在2004年的研究,則將怪嘴斯頓...
    8 KB (1,197 words) - 06:39, 27 November 2021
  • 深椎(學名:Bathyspondylus)是蛇頸目的一,生存於侏儸紀晚期(啟莫里階)的英格蘭威爾特郡的。深椎的化石是在1774年發現,在1982年命名。深椎的化石只有脊椎,因此古生物學家無法確定深椎的歸類。。 模式種是深椎(B. swindoniensis),...
    2 KB (232 words) - 08:29, 1 February 2024
  • 卡帕里(學名:Jaklapallisaurus)是原蜥腳下目黑水科恐龍的一,生存於三疊紀晚期的印度。 正模標本(編號ISI R274)是一個身體骨骼,發現於印度東南部的安得拉邦,屬於馬拉利組(Maleri Formation)上層,地質年代相當於諾利階晚期到雷蒂亞階早期。除了正模標本,還發...
    2 KB (268 words) - 14:32, 4 June 2024
  • (學名:Ligabuesaurus)是蜥腳下目泰坦巨類恐龍的一,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約1億1200萬至1億900萬年前)的阿根廷。模式種為黎氏利(L. leanzai),是由約瑟·波拿巴、Gonzalez Riga與塞巴蒂安·阿派特圭(Sebastián...
    2 KB (151 words) - 13:12, 4 June 2024
  • 名:Ankylosaurus,意為「僵硬的蜥蜴」)是甲科恐龍的一個,當中只有一種,為大腹甲(A. magniventris)。甲最大的特點是擁有全骨板覆蓋的身驅及巨型的尾部棒槌,也是甲科內最大型的物種,不過牠們的體重只有2噸到4噸,非常輕量級,身高也比同體長的恐龍低很多,方便中...
    15 KB (2,148 words) - 09:35, 4 October 2023
  • 牛頭名:Tatankacephalus)是種原结节科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北美洲。化石發現於蒙大拿州惠特蘭郡,當地屬於Cloverly組,年代為阿普第階到阿爾比階。 模式種是克氏牛頭(T. cooneyorum),是在2009年由克里登·帕森(Kristen Parsons)與William...
    2 KB (310 words) - 07:29, 1 May 2023
  • 名意為「偷肉者」。後來的化石處理過程,發現了骨頭上附有牙齒,是預備替換的牙齒,因此發現牠們屬於植食性恐龍,而被歸類於劍科。在1983年,彼得·爾東(Peter Galton)將其歸類於結節科。最近竊肉多被視為甲亞目的位置不明,狀態為疑名。 DinoRuss有關竊肉的介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 KB (181 words) - 16:04, 11 July 2022
  • 波波名:Poposaurus)是種已滅絕主類爬行動物的一,生存於三疊紀晚期的北美洲。化石被發現於美國懷俄明州、猶他州、亞利桑那州、以及德州。目前已發現大部分身體骨頭,還沒有發現頭顱骨。 自從被命名以來,波波曾多次被歸類於不同演化支,例如:恐龍、植目、勞氏鱷目。波波目前被分類於波波...
    21 KB (2,699 words) - 19:39, 9 May 2022
  • 名:Struthiosaurus,由拉丁語struthio「鴕鳥」及希臘語sauros「蜥蜴」組成,意為「鴕鳥的蜥蜴」;或譯為鴕鳥或厚甲)是甲類結節科恐龍中已知體型最小、最原始的類群之一,生存於白堊紀晚期(桑托階至馬垂克階)的歐洲群島,相當於現在的奧地利、匈牙利、羅馬尼亞、法國...
    15 KB (1,720 words) - 08:39, 1 May 2023
  • 雪松山脈組因為許多的恐龍化石而著名,包含:虛骨類的內德科爾伯特、馳科的猶他盜、腕科的雪松、以及甲科的斯頓。 雪松山可能是基底鴨嘴科,或是衍化的禽類(非鴨嘴科)。牠們是種大型植食性恐龍,能夠以二足或四足方式行走。從雪松山的臀部構造,可知牠們具有類似鴨嘴科的腿部肌肉,但是目前尚不清楚禽類與鴨嘴...
    5 KB (623 words) - 08:27, 29 July 2022
  • 碗狀名:Craterosaurus)是劍科下的一恐龍,生活於下白堊紀的凡藍今階到巴列姆階,約1億4000萬年前到1億2500萬年前。牠的化石在英格蘭被發現。牠被認為可能是皇家的次異名,不過卻只有很少的化石而不能斷定。 模式種是波碗狀(C. pottonensis),於1874年由哈利·絲萊博士(Harry...
    2 KB (279 words) - 07:32, 24 March 2021
  • 棘甲(學名:Acanthopholis)是甲亞目結節科下的一種恐龍,生活於上白堊紀的英格蘭,約1億年前,相當於森諾曼階。棘甲的鱗甲由橢圓形甲片組成,水平地排列於皮膚上,在頸部、肩膀有尖刺延伸出,沿者脊椎排列。牠們是四足的草食性恐龍。牠的大小估計約為3到5.5公尺長,體重接近380公斤。...
    5 KB (785 words) - 07:43, 30 April 2023
  • 小力(學名:Ligabueino)意為「力布的小東西」,是阿貝力超科恐龍的一,生存於白堊紀的阿根廷巴塔哥尼亞。 名是以義大利醫生力布(Giancario Ligabue)命名。小力是體型最小的阿貝力超科,也是最小型的獸腳亞目恐龍之一,只有70公分長。根據脊椎的癒合狀況,這個...
    2 KB (206 words) - 13:12, 4 June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