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表位(英語:antigenic epitope)简称表位,也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抗原決定位,是指抗原表面上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化学官能基,其可被免疫系统(尤其是抗体、B细胞或者T细胞)识别;这是因为免疫细胞并不能辨识整个大分子的免疫原,只能辨识免疫原分子上某...
7 KB (956 words) - 08:37, 5 July 2025
抗原。蛋白上Y形的其中两个分叉顶端都有一被称为互补位(抗原結合位)的锁状结构,该结构仅针对一种特定的抗原表位。这就像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一般,使得一种抗体仅能和其中一种抗原相结合。体液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便是制造抗体。抗体也可以与血清中的补体一起直接破壞外来目标。 抗体和抗原...
75 KB (10,091 words) - 01:08, 18 February 2024
抗原。它是一種G蛋白偶聯受體,負責甲狀腺素的訊息傳遞。依 TRAb 對受體訊息傳傳遞的影響,可分為刺激型抗體(會產生甲狀腺功能亢進症)、阻斷型抗體(與甲狀腺炎有關),及中性型抗體(不會影響受體功能)。刺激型和阻斷型抗體主要與構型抗原表位結合,而中性型抗體主要與抗原的線性抗原表位...
14 KB (1,822 words) - 13:14, 4 February 2025
中,抗体重链中的恒定区会被改变,但重链的可变区则保持不变。所谓可变区与恒定区,是指针对不同抗原表位特异的抗体之间的变化与不变的部分。由于可变区不变,类型转换并不会影响抗体的抗原特异性。与此相反,抗体对相同的抗原保持亲和力,却得以和不同的效应器分子互相作用。 成熟B细胞在通过跨膜抗体分子(称为B细胞受...
8 KB (1,001 words) - 12:31, 15 October 2022
适应性免疫系统是从早期脊椎动物开始演化而来,可以提供更强的免疫应答和免疫记忆,使得每个病原体都可以通过特征性的抗原表位而被免疫系统“记住”。适应性免疫应答具有高度的抗原特异性,能够经一个被称为抗原呈递的过程来识别“非自身”抗原。抗原的特异性使得应答的产生更有针对性。而这种针对性的应答是由体内的免疫记忆细胞来实现的。如果...
95 KB (12,939 words) - 15:45, 3 June 2025
血型是对血液分类的方法,通常是指紅血球的分型,其依据是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某些可遗传的抗原物质。抗原物质可以是蛋白质、糖类、糖蛋白或者糖脂。通常一些抗原来自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或密切连锁的几个基因的编码产物,这些抗原就组成一个血型系统。在人类,目前已经发现并为国际输血协会承认的血型系统有30種,其中又以...
33 KB (3,280 words) - 03:35, 20 May 2025
抗原的抗原表位特异结合的能力。 单域抗体正被研究用于多种制药应用场景,并且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癌症和阿兹海默病等上面具有前景。 单域抗体通常由约110个氨基酸组成,包含了抗体(或者说G型免疫球蛋白)中的一个重链可变域(VH)。它们对抗原...
10 KB (1,362 words) - 07:41, 31 October 2024
DNA在内的T细胞非依赖抗原,即使在缺少T细胞的机体内也可以活化B细胞,引发体液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相对来说更快速,但是产生的抗体亲和力相对较低,功能也相对局限。 TI抗原也需要一些额外信号来完成对B细胞的活化,这些额外信号可能是B细胞上Toll样受体对常见微生物组分的识别,也可能是细菌表面重复抗原表位...
26 KB (3,360 words) - 13:01, 8 June 2025
抗原表位(如上述RBD)”,以阻止病毒吸附,接着巨噬细胞会吞噬此抗体与病毒免疫复合物而清除之。 大多数的抗体都是通过与抗原结合,激发白细胞来处理抗原所在的外来物,并最终将其消灭。而中和抗体和结合抗体的区别在于,前者中和抗原...
8 KB (780 words) - 14:58, 29 August 2024
杂交细胞(杂交瘤)可以产生大量相同的抗体。当其应用于医疗中时,在识别抗原中的显示的微小变化(如果有的话)有助于减小副作用。 一般的抗原拥有多个表位,因此在此杂交瘤技术发明之前,即使将纯化的某抗原注射入动物体内,也会产生可识别不同表位的多克隆抗体,抽取动物血清纯化的抗体也不够纯,是多株B细胞产生的异质...
4 KB (499 words) - 04:33, 3 July 2025
抗原性(antigenicity)又稱免疫反應性(immunoreactivity)、反應原性(reactogenicity),是指某抗原或其表位能與抗體和/或T細胞受體做特異性結合的特性。 與此類似特性的是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兩者區別為:任何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即免疫原,必...
1 KB (160 words) - 16:43, 11 October 2021
Morgan)发现,决定ABO抗原不同的分子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或表位,epitope)由糖类转化而来,决定A抗原的是N-乙酰半乳糖胺(N-acetylgalactosamine),决定B抗原的是半乳糖。1990年,日本学者山本等首次描述了编码这些抗原决定簇的A、B、O等位基因的DNA结构。 人类ABO血型系统的抗原...
17 KB (2,139 words) - 06:04, 12 May 2025
01%的比例)是对某个特定的抗原有特异性结合力的,也就是说,大部分淋巴细胞识别的抗原表位并不相同。 为了对不同的抗原做出合适的反应,免疫系统需要能够分辨识别自然界中各式各样的抗原分子的能力。人体主要依靠抗体分子来识别抗原分子,抗体分子与抗原分子好比钥匙与锁的关系,为了能够打开各种可能出现的锁(抗原...
42 KB (6,199 words) - 10:46, 4 July 2025
doi:10.1016/s1081-1206(10)602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0). 医学主题 生物学主题 免疫球蛋白类型转换 抗原表位 Janeway Immunobiology – The structure of a typical antibody (Ig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 KB (1,457 words) - 16:36, 22 September 2024
一级和二级抗体是两种不同的抗体,前者直接与抗原结合,而后者则与已经和抗原结合的前者相结合。 一级抗体是针对抗原目标,如蛋白质、多肽、糖类或其它小分子等特异性结合的抗体。这种抗体通常不与染色剂结合,不能显色。目前有许多单克隆/多克隆的一级抗体,可以和各种不同的生物分子的特定抗原表位...
3 KB (365 words) - 06:46, 4 July 2018
三明治法分別以兩種抗體對檢體中的抗原進行兩次專一性辨認,因此專一性相當高,但此待測抗原必須是多價抗原,如此才可獲得兩種以上的專一性抗體,以分別進行夾心;而且此法需要足夠的表位空間以進行抗原抗體的夾心,所以並不適用於半抗原或小分子抗原等分子量較小之標的。 間接法常用於檢測抗體,一般之操作步驟為: 將已知之抗原固著於塑膠孔盤上,完成後洗去多餘之抗原...
7 KB (898 words) - 04:38, 13 December 2024
乙肝核心抗原:缩写HBcAg。 乙肝e抗原:缩写HBeAg。 通过PCR方法可以定量检查血液中HBV数量。1国际单位/毫升≈5.6拷贝/毫升。 1963年美国费城癌症研究所科学家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在一位患白血病的澳大利亚原住民血清中发现一种抗原,这种抗原正常人体内并没有。他将这种抗原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
7 KB (1,121 words) - 00:17, 3 July 2025
抗原的表現便可以逃避此疫苗的攻擊。有一種免疫過程叫做「抗原表位轉移」或許可以消除這個弱點,因為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只注入單一抗原,但免疫系統可以藉著B細胞的幫助對抗許多不同的抗原 舉例來說,因為Hsp70在抗原呈現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這包含腫瘤抗原呈現。 所以這種蛋白已經被視為一種很有效的佐劑...
13 KB (1,709 words) - 03:14, 18 January 2022
ignorance)是指免疫系统对低水平抗原或低亲合力抗原不发生免疫应答的现象。也即淋巴细胞对机体内存在的某个抗原既不缺乏免疫力也不能对其进行免疫。 免疫忽视使得在一些自身抗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被提呈给淋巴细胞,导致针对这些低水平表达的或低亲合力的自身抗原的淋巴细胞克隆未被删除,从而保留了这些潜在的自身反应性的淋巴细胞。...
1 KB (191 words) - 11:05, 24 December 2024
学中一个快速发展的研究方向。癌細胞表面有能被免疫系统识别的肿瘤抗原,而这正是癌症免疫的基础。这些抗原一般为蛋白质或高分子(如碳水化合物)。免疫疗法可分为主动免疫、被动免疫与联合免疫。主动免疫疗法直接诱导自體免疫系统,使其能够识别肿瘤抗原,进而攻击癌細胞。而被动免疫疗法则是借助外源物质发挥抗肿瘤作用...
63 KB (7,918 words) - 01:18, 5 February 2025
B细胞受体一般通过非共价键与抗原表位结合。成熟的B细胞在没有合适抗原刺激的情况下,只能在外周循环中生存很短的一段时间,就会走向细胞凋亡。 这样是为了使B细胞在外周循环中执行免疫功能的效率达到最高。 B细胞受体作为B细胞活动的关键调节位点,参与了多个信号通路。一般而言,膜结合免疫球蛋白(mIg)负责结合胞外抗原...
14 KB (1,707 words) - 13:01, 8 June 2025
免疫沉澱(Immunoprecipitation, IP)是水溶性抗原遇到特異性抗體,結合而形成抗原-抗體複合物在水溶液中沉澱的現象;其可作為一種研究蛋白質間交互作用的生物技術,這種技術是利用抗體與蛋白質的可溶性抗原,進行特異性結合且產生可見的沉澱,來檢測並定量特定的抗原。 利用免疫沉澱,可將含有上千種不同蛋白質的樣...
3 KB (558 words) - 04:55, 4 December 2024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category 抗原)
个基因家族,由一群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组成,呈高度多态性,其编码产物(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抗原提呈和T细胞活化分子,与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密切相关,也是引起快而强的排斥反应的抗原;其中人類的MHC醣蛋白,又稱為人類白血球抗原(英語:human leukocyte antigen,簡稱HLA)。...
7 KB (949 words) - 13:24, 11 November 2024
这些模式与针对免疫功能重要的特定疾病和基因网络相关联。 传统上,研究免疫系统的科学家不得不在个别的基础上搜索抗原,并确定可以刺激免疫反应的这些抗原(“表位”)的蛋白质序列。 该方法要求将抗原从整个细胞中分离,消化成较小的片段,并针对T细胞和B细胞进行测试以观察T细胞和B细胞反应。这些经典方法只能将...
9 KB (1,268 words) - 17:11, 20 April 2022
用"抗淋巴細胞治療法"(尤其是單克隆抗體)治療。 通過血液的浆细胞,GPS會引起"抗GBM抗體"的異常產生。"抗GBM抗體"會攻擊肺泡及腎小球基底膜。這些抗體結合其基膜的反應抗原表位,並激活補體級聯反應,導致標記細胞死亡。T細胞也牽連在內。它通常被認為是一個"II型超敏反應"(type II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
10 KB (1,034 words) - 08:22, 6 August 2024
regions,CDRs)為抗體和T細胞受體上可變域(variable domains)的一部分,為抗原與抗體接觸的地方,故又稱抗原結合位。CDR為全身變異性最大的地方,以捕捉不同抗原,所以也常被稱為高變區(hypervariable regions)。 抗原受體可變域的胺基酸序列有三個CDR(CDR1、CDR2,和CDR3),...
1 KB (125 words) - 01:37, 14 October 2021
Xg血型系統等位基因位於第二十三對染色體,也就是性染色體中的X染色體。自西元1962年由J.D.曼等用一個多次輸血的病人血清時發現一種紅細胞抗原Xg2。此抗原由X短臂上的Xg等位基因座位控制,分為Xg2和Xg抗原,其中Xg為無效等位基因。 Xg2是目前全世界中唯一已知並已確認X連鎖的紅細胞抗原。此抗原...
3 KB (328 words) - 01:41, 8 June 2024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某抗原或其表位能作用于T细胞、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进而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和/或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的特性;此抗原则可称为免疫原(immunogen)。蛋白质具有最强的免疫原性,其次是多糖;而脂质与核酸一般并不能成为免疫原,常常要借由与蛋白质结合才能激活免疫应答反应。...
5 KB (642 words) - 04:43, 18 January 2022
表型同时表现在子代的某一性状中,即“又像父本又像母本”。简单的显性与隐性的情况中,等位基因中只有一个被表达。而在共显性的情况下,多于一个等位基因被表现出来。 比如在人的ABO血型系统中,AB型血的人(基因型为IA IB)红细胞表面同时有A抗原与B抗原,这是由于IA 与 IB等位基因共显性造成的。...
1 KB (187 words) - 04:08, 5 July 2025
抗原就是它的结果。大T抗原有两种功能:5%将会去细胞膜,而95%将会返回细胞核。一旦在细胞核内,大T抗原就结合3个病毒DNA位点,I,II和III。对I和II位点的结合,自动调节早期的RNA合成。对位点II的结合发生在每一个细胞周期。对位...
4 KB (605 words) - 11:08, 3 July 2025
人類白血球抗原B27(HLA-B27,B*2701-2759亞型) 是一種由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中的B位點所編碼的I類細胞表面分子,位於6號染色體上,負責向T細胞呈遞抗原性肽(來源包括自體與外來抗原)。HLA-B27與強直性脊椎炎及其他相關的發炎性疾病(如乾癬性關節炎、發炎性腸病、反應性關節炎)具有高度關聯性。...
8 KB (884 words) - 23:12, 7 April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