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孝宗北伐計劃朝鲜孝宗李淏北伐清朝的计划。该计划最终并未实施。但是却意外起到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结果。 天启六年(仁祖四年,1626年),七岁的李淏被封为凤林大君。1636年丙子战争,朝鲜战败,次年初李淏和哥哥昭显世子李溰、弟弟麟坪大君李濬等数十万朝鲜人被清军掳到沈阳,1644年清军入关,11月9日...
5 KB (919 words) - 18:26, 12 November 2024
丁丑下城 (category 清朝—朝鲜王朝关系)
三学士)應徵,被滿人押赴盛京(今瀋陽)處決。但仁祖仍對大清非常反感,金尚憲和沈器遠等高官都還是受到仁祖的庇護。 朝鮮在1639年於三田渡建立頌揚清太宗的大清皇帝功德碑,此後又建立迎恩門來接待大清使者。 丙子胡亂 北伐論 朝鮮孝宗北伐計劃 朝鮮肅宗北伐計劃 迎恩門 (首爾) 大清皇帝功德碑 靖康之恥...
3 KB (395 words) - 03:10, 18 May 2024
当时朝鲜君臣认为,“我朝三百年来,服事大明,其情其义,固不暇言。而神宗皇帝再造之恩,自开辟以来,亦未闻于载籍者。宣祖大王所谓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实是真诚痛切语也”。朝鲜孝宗则以光复大明为己任,倡议北伐。 朝鲜孝宗北伐计划:首先采取措施,扩军备战。驻汉城的都城御营...
37 KB (7,415 words) - 11:05, 17 February 2024
朝鮮朝廷將此城下之盟視為國恥,包括王室在内的朝鲜貴族大多反清。朝鲜孝宗即位後,立即筹划北伐,任命李浣為大將,訓練軍隊,改築城池。此外從漂泊到濟州島的外國船隻那裡購買新式武器,登用宋時烈、宋浚吉等人擴充軍備。准备响应三藩之乱、明郑等反清复明势力。 然而此计划因朝鮮...
12 KB (1,767 words) - 07:39, 20 March 2025
丙子戰爭 (category 朝鮮王朝戰争)
計劃響應三藩之亂和東寧王國。但北伐計劃最終因財政困難而計劃擱淺。 将昭显世子扣为人质,既是清朝钳制朝鲜的手段,也是清朝要挟朝鲜攻打明朝等行动的筹码,同时又含有清朝扶植朝鲜亲清势力的意图。 在外交方面,朝鮮建立迎恩門以迎接清朝勅使,在1637年至1881年之間,朝鮮先後161次接待清朝勅使。朝鮮...
23 KB (3,292 words) - 16:00, 3 April 2025
丁未漂人事件 (category 朝鲜王朝外交事件)
朝鮮顯宗以及大臣即便看見了永曆曆書,而依舊半信半疑。此外,從今日來看,漂人所言與史實亦不相符。漂人於丁未年至朝鮮,即1667年;然而,永曆帝早已在壬寅年(1662年)遭吳三桂擒殺於昆明。 反清復明 大樊 東寧 明鄭 臺灣明鄭時期 朝鮮孝宗北伐計劃 日本乞師 咒水之難 安南明鄉人 《朝鲜王朝实录·孝宗实录》卷8,三年三月三十日条。...
10 KB (1,570 words) - 05:46, 25 December 2024
遼東征伐 (category 朝鮮王朝戰爭)
1392年,李成桂建立朝鮮王朝後,仍有奪取遼東的野心,並做出了再度征伐遼東的準備。鄭道傳積極策劃對遼東的征伐。1398年,鄭道傳在第一次王子之亂被殺害後,此計劃不了了之。 北进政策 (高丽) 北进政策 (朝鲜) 北伐论 反清复明 朝鲜孝宗北伐计划 朝鲜肃宗北伐计划...
2 KB (320 words) - 10:30, 27 March 2023
經被來自滿洲的韃靼人滅亡,日本才是儒家文化的正統繼承者。這種觀點在《華夷變態》《中朝事實》等書籍中能夠體現。 反清復明 東寧 明鄭 明鄭時期 朝鮮孝宗北伐計劃 咒水之難 丁未漂人事件 安南明鄉人 何騰蛟 隱元隆琦 朱舜水 沐天波 石原道博、『明末清初日本乞師の研究』、 冨山房、1945年 《东南纪事》第十卷...
6 KB (1,064 words) - 10:01, 6 May 2025
永曆十六年四月二十五日(1662年4月14日,清康熙元年),永曆帝在昆明篦子坡被清軍用弓弦勒死,家属押送北京。吴三桂因功,进封为亲王。 反清復明 東寧 明鄭 明鄭時期 朝鮮孝宗北伐計劃 日本乞師 逼死坡 丁未漂人事件 安南明鄉人 沐天波 《行在陽秋》 《自非逸史·也是錄》 《西南紀事》 《西亭凌雪·南天痕》卷二·紀略三·永曆帝...
9 KB (1,388 words) - 02:50, 28 April 2025
丁卯戰爭 (category 朝鮮王朝戰争)
朝鮮拒絕廢除明朝年號,並依舊保持與明朝的關係。這為後來1636年後金(清)的再次入侵(丙子胡亂)埋下了伏筆。 薩爾滸之戰 丙子戰爭 朝鮮孝宗北伐計劃 中文學術界名稱據《朝鮮朝使臣眼中的中國形象》,第61頁 努爾哈赤在《朝鮮王朝實錄》中以「老乙可赤」的名字登場。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五年正月二十日條」...
14 KB (2,002 words) - 13:41, 18 February 2024
孝宗曾试图联合南明、三藩割据势力、台湾郑氏政权等反清势力北伐灭清,但最终因财政困难而计划搁浅。清控制整个中国后开始逐渐与朝鲜王朝交好,送还被扣作人质的朝鲜王子,消减贡物要求,还两次邀请朝鲜王朝与八旗军队结联军北上讨伐侵扰中国东北边境的沙俄军队,史称“羅禪征伐”。随着清朝进入“康乾盛世”,朝鲜...
49 KB (7,508 words) - 02:00, 23 February 2025
朝鮮王朝(朝鮮語:조선왕조/朝鮮王朝 Joseon Wangjo ?,1392年-1897年),又称朝鮮国(조선국/朝鮮國 Joseon Guk)、大朝鮮國,日本及中華圈史學界也有稱李氏朝鮮、李朝,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後一個王朝。王室本貫為全州李氏,歷经26代君主共505年。国土大致上涵蓋整個朝鲜半岛。...
89 KB (13,686 words) - 00:24, 14 May 2025
武宗.“武宗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諱厚照,孝宗長子也。……(弘治)十八年五月,孝宗崩。壬寅,即皇帝位。以明年為正德元年,大赦天下……(正德十六年三月)乙丑,大漸……丙寅,崩于豹房,年三十有一。遺詔召興獻王長子嗣位。……五月己未,上尊諡,廟號武宗,葬康陵。 ” [清] 张廷玉 等.明史.卷一百十五 列傳第三.“睿宗...
4 KB (3,171 words) - 10:07, 21 April 2025
在中國東北地區,滿族之前身女真族逐漸強大起來,並于1616年建立「後金」;「後金」軍隊在與明朝作戰同時也進攻朝鮮,傷害朝鮮民眾;後來清朝繼承後金並取代明朝,統治全中國;但是,朝鮮王朝十分重視同明朝之關係,曾經還提出要征討清朝之北伐論。 從17世紀中葉開始,朝鮮王朝在清朝首都北京和邊境附近同清朝開展貿易活動,並且在清朝和日本之間進行中...
78 KB (10,843 words) - 06:13, 11 April 2025
陳踐誠:原名陳養鈍,阮朝工部尚書、國史館總裁、文明殿大學士、機密院大臣、輔政大臣 反清復明 東寧 明鄭 明鄭時期 朝鮮孝宗北伐計劃 日本乞師 咒水之難 丁未漂人事件 閩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的明朝人後裔。 九義士子孫:明末移居朝鮮的明朝遺民。 峇峇娘惹(馬來西亞「土生華人」。) 楊彥迪 陳上川 鄚玖 鄚天賜 今胡志明市,舊稱「西貢」,漢喃寫作「柴棍」。...
45 KB (6,592 words) - 03:45, 23 December 2024
萬曆朝鮮之役是1592年至1598年(大明萬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日本文祿元年至慶長三年)間,大明、大明藩屬朝鮮國與日本(豐臣政權)之間爆發的兩次戰爭,也是明朝萬曆三大征之一。明朝為抗倭援朝,先後兩次派遣軍隊進入朝鮮半島,與日軍作戰。朝鮮王朝方面稱壬辰倭亂(韓語:임진왜란)以及丁酉再亂(韩语)(韓語...
114 KB (16,852 words) - 19:07, 12 May 2025
加中國同盟會支部,辛亥革命後陸軍小學改組,畢業於廣西陸軍速成學校。 李宗仁以實力軍人之姿,在廣州加入孫中山陣營。後與白崇禧、黃紹竑合作,統一廣西全省,並擁護广州国民政府。國民革命軍北伐時,帶領廣西軍隊一路由湖南進攻至山海關。北伐以後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南京十年,屢次發動和参與1929年的蔣桂戰爭、19...
98 KB (13,514 words) - 12:34, 5 May 2025
蔣中正 (category 北伐人物)
計劃統一中國。陳炯明則贊同章太炎等倡導「聯省自治」,認為美國聯邦制才能解決中國問題,武力統一只會使中國更糜爛、衰弱;陳炯明認為孫不如先完成廣東一省之自治,再徐圖其他。1922年1月,蔣應孫之召抵桂林,因孫未採納蔣之建議先回廣州鞏固後方再圖北伐...
158 KB (18,104 words) - 00:12, 22 May 2025
崇禎帝 (redirect from 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李朝實錄》(崇禎元年,1628年):「上(朝鮮仁祖)曰:新天子聖明云,中朝之事,大異於前耶?對曰:人皆稱皇帝聖明,而玉河館需索之事,倍於前日矣。」 《李朝實錄》(崇禎元年,1628年):「庚午/上(朝鮮仁祖)講《書傳》 《舜典》篇。講訖,引見登極使韓汝溭、副使閔聖徵、書狀...
105 KB (18,229 words) - 04:58, 21 May 2025
薩爾滸之戰 (category 朝鲜王朝战役)
司姚國輔、山東管都司事周文、原任副總兵江萬化、靉陽守備徐九思、淅兵管備禦周翼明、贊理為同知黃宗周全部陣亡。 後金軍再進擊劉綎餘部與朝鮮軍。管鎮江遊擊事都司喬一琦、海蓋兵備副使康應乾率明軍與朝鮮主帥姜弘立率朝鮮軍於到達富察之野(今遼寧桓仁滿族自治縣富沙河鏵尖子鎮至二戶來鎮一帶),下令軍隊安營。營剛扎下...
36 KB (6,153 words) - 12:21, 27 March 2025
準備。美國則坐視內戰結束,台海戰事一觸即發。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国总统杜魯門宣佈「台灣海峽中立化」,派遣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解放軍渡海攻臺難度倍增。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抗美援朝」之後,原本預備攻臺的部隊調往朝鮮半島作戰,因此在東南沿海作戰暫緩。朝鮮戰爭期間,中华民国政府在聯軍統帥麥克阿瑟支持下積...
72 KB (7,928 words) - 02:55, 17 May 2025
朝鲜文学是朝鲜文化的一部分,是朝鲜历史、社会、语言、艺术,以及风土民情等的体现:前言1。最广义的朝鲜文学指“朝鲜民族在各个时代的历史生活空间所创作的文学之总合”。朝鲜民族以朝鲜半岛为主要居住地,从古至今经历了古朝鲜、三国、统一新罗、高丽、朝鲜王朝、近代,直至发展到如今的韩国和朝鲜。虽然韩国和朝鲜...
151 KB (27,464 words) - 17:33, 4 February 2025
间岛 (category 中國—朝鮮邊界)
1395年,朝鮮太祖北伐,以鴨綠江和圖們江為國界。鄰近的鏡城因朱元璋評軍需運糧至當地不便,撤衛,將之劃予高麗;高麗因此設置鏡城郡,此事有高麗當年文書為證(孟森「清始祖布庫里雍順之考證」)。但因此地清初甚為荒凉,雙方並未著實勘測邊界。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派雷孝...
17 KB (2,771 words) - 07:49, 30 April 2025
高麗 (category 朝鮮半島歷史政權)
宗迁都。西京僧人妙清在郑知常的引荐下,以风水地理之说劝仁宗离开王气已尽的开京,到西京称元建帝,复兴王室,北伐金国。1129年2月,位于西京林原驿的宫殿正式落成。但是,迁都计划遭到了开京贵族的强烈反对。1135年1月,妙清与赵匡等人在西京起事,自立国号“大为”,年号“开天”,史称“妙清之乱(朝鲜语:묘청의...
48 KB (7,417 words) - 17:16, 26 April 2025
北伐計劃。10月中旬,孫中山巡廣西,3萬人準備北伐,組織大本營;10月29日孫中山在梧州設大本營,進軍桂林,又派汪精衛到廣州籌餉。 1922年2月3日孫中山下動員令,10萬餘人出師北伐。4月18日,孫中山派廖忡愷晤陳炯明,勸其晤商北伐...
137 KB (17,095 words) - 16:13, 21 May 2025
華夷秩序 (category 朝鲜半岛文化)
大陸歷代王朝正史中,都記載朝鮮半島一帶由孤竹國、箕子朝鮮時期到後三國時期,林立過不少王國,如高句麗、扶餘、馬韓等,其中漢、唐兩代又一度統治過朝鮮半島部分。期間一千多年,中原的衣冠禮制和百家經典大多經遼東半島傳入朝鮮,部分又由朝鮮傳入日本。至高麗時代,以平壤為西京。光宗實行外王內帝之制,就將首都開州(今開城)改名皇都。仁宗...
63 KB (10,122 words) - 05:24, 21 February 2025
在处理内政同时,太祖亦多次籌劃北伐蒙古以保障北方邊塞的安寧,大勝。並曾成功在甘肅擊敗王保保(1372年)、在东北逼降納哈出(1387年)、在蒙古高原大破元末主脫古思帖木兒致其被也速迭儿杀死(1388年),北元灭亡。同时太祖进军辽东,使朝鮮王朝等归顺(1388年)。...
150 KB (24,063 words) - 15:41, 11 May 2025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明仁宗即位时沿用永乐年号,翌年改元洪熙。 削藩以鞏固君权 创设內阁 信用宦官 此時期的青白花瓷品質佳,製作手法精巧 永乐元年(1403年) 正月:宴诸王于华盖殿。立北平布政司为京师,诏改北平为北京。 永乐二年(1404年) 四月:以僧道衍为太子少师,复姚姓,赐名广孝。立世子朱高炽为皇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朱高燧为赵王。...
11 KB (1,448 words) - 03:45, 16 November 2024
得共产党在长征中得以幸存,在华北边区的根据地没有被饿死,使得国民党衰落和共产党的幸存、壮大和胜利。 陸軍總部確定計劃後,即下令各戰區、各方面軍、及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遵照實施,國軍遂依計劃空運、車運、水運及徒步各種方法,由各方面向各要點推進,日軍則於國軍到達後即遂次集中,並同時解除武裝。...
251 KB (31,063 words) - 06:52, 21 May 2025
北伐胜利后至抗日战争爆发前的短暂和平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被称为南京十年,但经济成果随着日本侵华而化作泡沫,并陷入长期恶性通货膨胀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国初期仿效苏联模式,实行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起中国的计划经济体系,初步完成国家工业化。计划...
199 KB (27,614 words) - 22:23, 18 May 2025
朝鮮王朝成立。当时北方除了元顺帝据有漠南、漠北,关中还有元将扩廓帖木儿驻守甘肃定西,此外元廷还领有东北地区与云南地区。明太祖为了占领北方,采取兵分二路,各个击破的方式,此即明太祖第一次北伐。元顺帝战败后于1370年在应昌去世,元昭宗...
56 KB (9,266 words) - 01:57, 8 April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