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向中國戰區投降降書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1945年9月9日9时,在中華民國南京市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现东部战区大礼堂)举行,大日本帝國陸軍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將签署投降书,向同盟国代表、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表示无条件投降。日本投降书中日文各一份,仪式历时15分钟。...
12 KB (956 words) - 06:30, 2 April 2025
075間,形成以西式建築為主調的建築群。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築有1號樓、大禮堂、憩廬和122號樓。 中央军校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原陆军学校建筑群. 金陵图书馆. [2009-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26). 国民政府国防部. 南京民国建筑网...
2 KB (168 words) - 01:08, 30 April 2025
中國東北。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中國也成為了聯合國創始國與常任理事國地位。 第二次中日戰爭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日军约百萬的主力部队被牽制于中國...
252 KB (31,144 words) - 08:02, 9 July 2025
抗日胜利芷江洽降旧址 (redirect from 中國戰區總受降舊址)
奎虚书藏,曾作为第十一战区山东受降点 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曾作为第六战区受降点 太和殿,曾作为第十一站区北平受降点 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曾作为第三战区受降点 湖南大学科学馆,曾作为第四受降区受降点 东部战区大礼堂(原为中华民国南京市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举行地 芷江受降 抗日战争...
11 KB (497 words) - 15:39, 14 May 2025
受降可以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受降站,杭州地铁6号线的一个车站。 受降镇,中国浙江省西北部杭州市富阳区以前下辖的一个镇。...
279 bytes (33 words) - 03:51, 23 March 2024
东部战区大礼堂(原为中华民国南京市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举行地 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失效連結]. 抗日战争纪念网. June 3, 2018. 武汉新晋“国保”抗战受降堂,升级改造后重新开放[失效連結]. 楚天都市网. Nov 5, 2019. 武汉受降...
6 KB (744 words) - 14:46, 4 July 2025
中山堂 (臺北市) (category 保存中華民國國寶的組織)
日軍向同盟國投降,陳儀將軍接受委派為臺灣地區受降的代表,並接受日本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將軍的投降,該會堂被國民政府選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第十五受降區的地點。同年,台北公會堂更名為中山堂。 1946年10月21日,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抵達台北,參加在中山堂舉行之「台灣光復一週年紀念大會」。...
16 KB (1,334 words) - 03:56, 7 July 2025
芷江受降,也称芷江洽降,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标志中華民國的抗日战争戰鬥結束的仪式。蔣介石原定於江西玉山機場受降,因大雨沖刷跑道改於芷江受降。1945年8月21日下午4时,日本第一份投降書正是在湖南芷江(城东七里桥村磨溪口)機場洽降和草簽,史称“芷江受降”。關於9月日軍投降交接,見日本投降。...
5 KB (548 words) - 01:00, 13 December 2024
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简称“陆总”)設立於1944年12月,负责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西南各战区部队统一指挥和整训的责任,協助同盟國作戰,並負責中國西南部各戰區與緬甸北部的反攻與防守戰情。另一方面,也配合同盟國各國部隊綜合運用。 駐雲南昆明。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總司令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原军政部长何應...
9 KB (1,239 words) - 09:30, 18 August 2024
板垣征四郎 (category 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人物)
的甲级战犯。日本岩手人,大日本帝国陆军大将,历任关东军参谋长,陆军大臣、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朝鲜军总司令、第七方面军总司令。九一八事变主要策划者之一,并与土肥原贤二策划建立了满洲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东京审判中,被判处死刑,于1948年12月23日在东京巢鸭监狱被处决。...
9 KB (1,072 words) - 15:19, 22 May 2025
同盟國中國戰區(英語:China Theater),或稱盟軍中國戰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成立的戰區組織。 1941年12月10日,中華民國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在與英國、美國駐華軍事代表團團長談話中表示希望建立軍事合作機制,認為中國、英國、美國、荷蘭應該成立以打擊日本為目標的「共同設計與共同指...
6 KB (860 words) - 02:02, 8 October 2024
香港重光 (redirect from 第二次世界大戰香港受降儀式)
000名日本軍民在香港向英軍投降。 香港受降儀式於1945年9月16日在香港總督府舉行,英國皇家海軍夏愨少將代表英國政府及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接受日本陸軍岡田梅吉少將和日本海軍藤田类太郎中將代表在香港的日軍無條件投降,並在中國代表潘華國少將、美國代表威廉臣上校及加拿大代表凱氏上校見證下,雙方簽署受降...
40 KB (4,677 words) - 17:07, 18 January 2025
第一代緬甸的蒙巴頓伯爵路易·蒙巴頓 (category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大英帝国)
9月12日,蒙巴顿在新加坡市政厅举行了盟国东南亚战区的正式受降仪式。 战争结束后,蒙巴顿的军衔由战时海军上将和陆空军中将变为海军少将,并在1946年1月2日被任命为地中海舰队第一巡洋舰队司令。为了奖赏蒙巴顿在整个战争期间的功劳,特别是作为盟军东南亚战区总司令在缅甸击败日军的战绩,在艾德礼首相的建议下...
35 KB (4,576 words) - 11:05, 26 July 2025
8月21日——一架日軍百式運輸機載著日軍代表,由中國空軍的P-51戰鬥機押送至芷江投降。 8月28日——毛泽东抵达重庆市开始与蒋介石会晤。 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签署降伏文書。 9月9日——南京市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日本派遣令冈村宁次签署投降书。 10月10日——10月,中國國民黨和中国共产党「會談紀要」發表。...
56 KB (7,912 words) - 05:59, 10 June 2025
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曾作为第六战区受降点 太和殿,曾作为第十一站区北平受降点 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曾作为第三战区受降点 湖南大学科学馆,曾作为第四受降区受降点 东部战区大礼堂(原为中华民国南京市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举行地 《机构设置-山东省图书馆》...
5 KB (656 words) - 01:53, 10 October 2023
中國東北地區接壤之沿海各省近15萬朝鮮族遷移到蘇聯內地。1942年,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投票罷免李承晚的總統職務,選舉金九在中國政治避難接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英三國首先在開羅會議提出朝鮮地區獨立的主張,羅斯福、丘吉爾和蔣介石發表公報:「軫念遭受奴役的朝鮮人民,前述的三大國(美國、英國和中國...
365 KB (44,212 words) - 14:06, 27 July 2025
傅作义 (category 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人物)
抗日战争勝利前夕的1945年7月,傅作義任第十二战区司令長官。抗日战争勝利後,第十二战区司令長官傅作義负责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省的日軍受降事宜。 日军投降后,大片日本占领区等待接收,当时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双方对受降权争夺激烈。蒋介石命令各地国军迅速抢占地盘,恰好符合傅作义作为中国国民党地方派系的利益。时任第十二战区...
56 KB (7,803 words) - 17:22, 18 June 2025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昭和二十年)8月15日,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而宣告投降。9月2日,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發佈《一般命令第一號》指示各地日本軍向同盟國投降,命令中規定在中國(滿洲除外)、臺灣、越南北部的日軍向代表同盟國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將軍投降,蔣中正隨後委派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將軍為其負責受降...
51 KB (5,925 words) - 18:22, 8 July 2025
重光紀念日 (category 第二次世界大戰紀念日)
中英美蘇發出的波茨坦公告並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亦代表長達三年零八個月的香港日佔時期終告結束,在同盟國及日本政府代表於9月2日簽署日本投降書前,由英國皇家海軍夏慤少將指揮的艦隊於8月30日抵達維多利亞港,宣告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在香港的統治。9月16日,夏愨少將代表中國戰區...
31 KB (2,063 words) - 04:08, 1 May 2025
臺灣問題,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第二次國共內戰後,關於臺灣政權及主權歸屬的問題及争议,為海峽兩岸關係的重要元素之一。背景為中國共產黨基本取得第二次國共內戰的勝利後,於1949年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中華民國政府則在同年底撤退至臺灣,導致中國...
145 KB (19,081 words) - 07:57, 22 July 2025
徐永昌(1887年12月15日—1959年7月12日),字次宸,山西崞县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代表中華民國前往日本參加盟軍受降儀式,後出任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 自幼在大同长大,13岁时成为孤儿,在一家车马站打工。14岁时,遇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西逃路经大同,他在护驾的毅...
14 KB (982 words) - 07:08, 10 June 2025
吴其轺 (category 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物)
吴其轺击落过5架日本战斗机和运输飞机。他在飞行中曾三次被日军飞机重创。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军校大礼堂内举行。吴其轺以美军援华空军第14航空队第5大队的分队长的身份,率领他的全体队员坐在会场的第一排,见证了日本签字投降的历史一刻。受降仪式...
7 KB (861 words) - 03:25, 12 April 2025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category 联合国军事人物)
(Philippines)),其曾於1930年代擔任美國陸軍參謀長,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擔任重要角色。麥克阿瑟是美國僅有的九位「五星上將」受銜者之一,同時也是僅有兩名被授予菲律賓陸軍元帥軍銜的軍人之一、唯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韓戰三場戰爭都參與過的美國將軍。...
243 KB (34,664 words) - 02:25, 27 July 2025
降伏文書 (category 第二次世界大战文件)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7月12日).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降伏文書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降伏文書 YouTube上的JAPANESE SIGN FINAL SURRENDER on USS Missouri (中英文字幕)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题 日本主题 国际关系主题 太平洋战争 同盟國軍事佔領日本...
18 KB (1,834 words) - 23:47, 20 May 2025
马歇尔使华 (category 第二次国共内战)
中国,调解国共军事冲突的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史有巨大的影响。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中华民国面临一次实现国内和平、施行宪政的历史机遇,同时也笼罩着国共内战的阴影。马歇尔来华就是为了调解国共军事冲突,避免中国爆发全面内战。但这次调解最终失败,马歇尔离开中国...
49 KB (7,985 words) - 23:05, 9 July 2025
中、美、英、蘇等同盟國簽署《降伏文書》,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9月9日,在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禮堂舉行中國戰區受降儀式。 1947年1月30日,中華民國通知英、美、法、蘇四國,指出中華民國有權參加對德、日和約起草工作。3月17日,東京盟軍統帥麥克阿瑟向東京記者團發表講話,稱據目前世界...
51 KB (7,352 words) - 16:54, 27 July 2025
鲁道源 (category 安葬於國軍示範公墓者)
战区司令長官、第五受降区受降主官薛岳,受降日本第十一军司令官笠原幸雄中将所部。1945年9月14日在南昌中山路中央银行举行受降仪式。鲁道源接过笠原呈上的投降书后,对笠原等进行简短训话:“深盼自此庄严之时刻以后,由过去流血中产生更完美之世界...
10 KB (1,867 words) - 14:01, 15 August 2024
1945年 (category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列表)
10月21日——在法国妇女第一次获得选举权。 10月24日——美、英、蘇、中、法五大國及其他24個國家都將《联合国宪章批准書》交存美國政府,《联合国宪章》從是日起開始生效,联合国作為戰後最大之國際性組織正式成立,此後這一天被定為「联合国日」。 10月24日——叙利亚独立。 10月25日——盟國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儀式...
23 KB (3,260 words) - 17:14, 27 April 2025
受降儀式上對戰敗國日本發佈。该命令要求“在中國(滿洲除外),台灣及北緯十六度以北之法屬印度支那境內的日本高級將領及所有陸海空軍及附屬部隊應向蔣介石将军投降。”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總司令何应钦接受了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无条件投降。 此后,中国...
9 KB (1,489 words) - 01:36, 29 September 2022
夏慤 (category 香港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物)
名隨員在9月7日到達香港履行職務後,詹遜隨即卸任副總督。 9月16日,夏慤代表英國政府及中國戰區最高統帥,於督憲府舉行受降儀式。在儀式上,日軍代表陸軍少將岡田梅吉與海軍中將藤田類太郎在投降文件上簽字,美國、中國及加拿大亦有派代表出席。 軍政府成立後,香港人口即以每月10萬人的數量急升。可是由於貿易...
23 KB (3,232 words) - 21:25, 14 September 2024
該論點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國原本計劃佔領台灣,但後來由於種種因素而放棄了原計劃,並將計劃改為輔助中華民國佔領台灣。該論點並引述軍事佔領不能導致領土主權轉移的國際法規則,以反駁國民政府宣稱台灣已「光復」、回歸中國的論述。...
43 KB (5,140 words) - 11:19, 6 Januar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