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宙微波背景(英語: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簡稱CMB,又稱3K背景輻射)是宇宙學中“大霹靂”遺留下來的熱輻射。在早期的文獻中,「宇宙微波背景」稱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R)或「遺留輻射」,是一種充滿整個宇宙的電磁輻射。特徵和絕對溫標2...
    66 KB (8,251 words) - 04:35, 1 February 2024
  •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陣列(Array for Microwave Background Anisotropy, AMiBA),又稱為李遠哲陣列(Yuan-Tseh Lee Array for Microwave Background Anisotropy, YTLA),是用來觀測宇宙微波背景...
    2 KB (143 words) - 17:39, 14 July 2023
  • 宇宙背景探測者(COBE),也稱為探險家66號 ,是建造來探索宇宙論的第一顆衛星。他的目的是調查宇宙間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而測量和提供的結果將可以協助提供我們了解宇宙的形狀,這工作也將可以鞏固宇宙的大霹靂理論。根據諾貝爾獎委員會的看法:「宇宙背景探測的計畫可以視為宇宙論成為精密科學的起點。」...
    19 KB (2,808 words) - 09:07, 7 January 2024
  • 宇宙中微子背景輻射是由大爆炸產生的中微子構成的背景輻射。與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類似,它們都是大爆炸的餘暉。這些中微子有時又稱作“殘留中微子”。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始于宇宙誕生后379,000年,而宇宙中微子背景輻射則起始于宇宙誕生后2秒鐘。据估計,宇宙中微子背景輻射的溫度大概為7000195000000000000♠1...
    7 KB (924 words) - 12:15, 26 October 2021
  • 宇宙微波背景图是人类使用地面的或卫星的仪器绘制的全天的或局部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图。 自从1964年宇宙微波背景被发现后,地面上的微波仪器很长时间中无法发现这个背景辐射的不均匀性。但这只是因为当时地面上的仪器受到的干扰太大,仪器的精确度和分辨率太低。 第一个发现宇宙微波背景的不均匀性的仪器是1989年发射的COBE卫星(Cosmic...
    2 KB (321 words) - 16:40, 18 October 2022
  • 宇宙泛星系偏振背景成像(英文:Background Imaging of Cosmic Extragalactic Polarization,縮寫:BICEP)是一系列宇宙微波背景實驗,專注於測量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偏振,特別是B模偏振。該系列實驗所使用的望遠鏡分為三代,分別為BICEP1、BICEP...
    18 KB (1,510 words) - 07:42, 5 January 2023
  • 射熱,2001年6月30日,WMAP搭载德尔塔II型火箭在佛羅里達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由於宇宙間殘存著大霹靂的熱輻射(即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而WMAP的目的就是測量這些熱輻射的極小差異。這計畫由查爾斯·本內特教授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所領導,與美國太空總署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及普...
    45 KB (4,393 words) - 18:14, 23 May 2024
  •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可觀測的現象。 1964年大衛·托德·威爾金森和迪克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同事Peter Roll開始建造迪克微波探測器探測宇宙微波背景輻射。1965年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在霍姆德爾鎮區附近的克勞福德山(英语:Crawford Hill)的貝爾實驗室建造微波...
    22 KB (3,168 words) - 17:24, 28 January 2022
  • 宇宙中,一定有一個宇宙紅外背景(CIB)━與宇宙微波背景不同━可以解釋恒星和星系的形成和演化。 為了產生現在的金屬豐度,早期星系的能量一定比現在的強大。在早期的宇宙紅外背景模型中,星光的吸收被忽略掉,因此在這些模型中,宇宙紅外背景峰值的波長在1-10μm之間。這些早期的模型已經正確地表明,宇宙...
    7 KB (1,059 words) - 03:42, 27 March 2024
  • 宇宙年龄是指自宇宙大爆炸开始至今所經歷的宇宙历史歷經时间,当今天文學界及宇宙學理论和观测皆一致认为这个年龄介於137亿-138亿年之间。这个不确定的区间是从多个科研项目的研究结果的共识中取得的,其中使用的先进科研仪器和方法已经能够将测量精度提升到相当高的量级。这些科研项目包括对宇宙微波背景...
    17 KB (2,133 words) - 21:10, 9 December 2023
  • 宇宙学家认为大爆炸理论给观测以最好的解释,一些人至今仍在鼓吹另类宇宙学如等离子体宇宙学和稳恒态宇宙学。)大致来说,物理宇宙学处理的对象是宇宙中最大的物体(如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最早形成的物体(如类星体)和几乎均匀的最早期宇宙(大爆炸、宇宙暴脹、微波背景辐射)。宇宙...
    13 KB (2,342 words) - 10:09, 16 August 2022
  • 宇宙暗流(英語:Dark Flow),天体物理学用语,2008年最新发表的研究表明多数星系团以本动速度共通的大规模的速度场(纯粹的偏置值)天文现象而给予的学术名称。这是一种科学假说。本动速度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为基准的情况下,以哈伯定律预测星系团的运动与实际观测运动的偏差。(但是,银河团是太...
    3 KB (450 words) - 10:19, 3 January 2023
  • 弧分宇宙學輻射熱計陣列接收器(英語:Arcminute Cosmology Bolometer Array Receiver,簡稱ACBAR),是一項測量宇宙微波背景各向異性的實驗。在2000年~2008年很活躍。 ACBAR 145千兆赫茲測量是當時宇宙微波背景最精確的高多極測量。 宇宙微波背景實驗列表(英语:List...
    619 bytes (66 words) - 16:57, 2 February 2024
  •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發現,讓主流物理學界廣泛接受大爆炸理論對宇宙的描述比穩態理論正確。穩態理論認為宇宙背景輻射起源自古代星辰,散布在宇宙各地。但是科學家發現宇宙背景輻射在各個方向都是平均的,因此很難認定它源自於幾個不同的起源地。宇宙背景...
    4 KB (639 words) - 14:33, 11 July 2022
  • 由於宇宙膨脹的速率是時間函數,會隨宇宙的幾何特性而有不同,所以宇宙的形狀將會決定宇宙的終極命運。 自1997年的毫米波段氣球觀天計畫開始的一連串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測量實驗,觀測結果皆表示宇宙的幾何結構基本上是平坦的。後續的WMAP及普朗克衛星的相關測量也有相同結論。...
    3 KB (392 words) - 03:24, 11 February 2024
  • 毫米波段氣球觀天計畫 (category 宇宙微波背景实验)
    Geophysics),又名回力镖計畫,是三次以高空氣球在次軌道飛行測量部分天區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實驗。這是首度以巨大的、高傳真放大影像觀測宇宙微波背景溫度各向異性的實驗,使用一架飛行在42,000公尺高的望遠鏡,讓大氣層在微波的吸收降至極低。雖然僅能掃描天空中極小的一塊區域,但與衛星探測比較,成本降低了非常多。...
    5 KB (539 words) - 12:07, 6 January 2023
  • LiteBIRD (category 宇宙微波背景实验)
    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开发,旨在观测原初引力波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产生的B模偏振。 宇宙暴胀模型预言大爆炸后约10-38秒时有原初引力波产生。原初引力波会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偏振分布中留下特殊的印记,即B模偏振。测量B模偏振被认为是探测原初引力波最有效的方式,而对后者的了解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宇宙...
    3 KB (303 words) - 06:07, 16 September 2023
  • 宇宙学家,伯克利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物理學系講座教授暨基礎物理學研究中心主任。乔治·斯穆特和约翰·马瑟因“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而分享了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這個使用COBE(Cosmic Background Explorer 宇宙背景...
    9 KB (1,285 words) - 09:04, 7 January 2024
  • 退耦(英語:decoupling),在宇宙学中,指各种粒子彼此脱离热平衡的时期。由于宇宙的膨胀,粒子间的平均自由程增加,相互作用频率降低,因此脱离热平衡而发生退耦。目前普遍认为大爆炸后有两种主要的退耦,分别是光子退耦和中微子退耦,且它们分别导致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宇宙中微子背景輻射。 復合 (宇宙學) 宇宙年表...
    861 bytes (89 words) - 02:15, 29 October 2022
  • 宇宙膨胀的结果。 天文学上观测到的高度均匀分布且各向同性的红移,以及其他很多观测证据,都支持着宇宙在各个方向上看起来都相同这一宇宙学原理。2000年,人们通过测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对遥远天体系统的动力学所产生的影响,证实了哥白尼原理,即地球相对大尺度宇宙来说绝非宇宙的中心。早期宇宙来自大爆炸的微波...
    86 KB (11,576 words) - 09:35, 16 June 2024
  •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CMBR),被阿諾·彭齊亞斯和羅伯特·威爾遜發現,稍後他們因為此一發現而獲得諾貝爾獎,也是宇宙雜訊的一種。CMBR被認為是大爆炸的遺跡,並且幾乎是均勻的瀰漫在整個天球。CMBR的頻寬非常廣大,但峰值落在微波的範圍內。  本条目引用的公有领域材料来自联邦总务署的文档《Federal...
    1 KB (215 words) - 19:49, 9 May 2023
  • 最近由COBE及WMAP衛星觀測的宇宙微波背景提供了很有意義的結果。當這些觀測與一種稱為宇宙暴漲模型(標準大霹靂模型的規範)的預測吻合時,在許多科學家眼中,這將宇宙學由非常投機的科學化成預測的科學,進入了近代的「宇宙學黃金年代」。 其他相關學說: 弗里德曼-勒梅特-罗伯逊-沃尔克度规 大爆炸 大爆炸理論中宇宙的形狀 宇宙背景輻射...
    7 KB (1,031 words) - 20:57, 7 October 2022
  • 宇宙結構形成。結果表明冷暗物質與觀測結果相吻合。 1988年-CFA2紅位移巡天發現CfA2長城。 1988年-銀河系大規模測量提出巨引源存在證據。 1990年-宇宙背景探測者確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具有黑體光譜。 1992年-宇宙背景探測者進一步發現非常小的各向異性宇宙微波背景,提供宇宙誕生38萬年後的照片。...
    25 KB (3,001 words) - 10:12, 6 June 2024
  • 背景輻射(DEBRA,diffuse extragalactic background radiation)的一部分,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之後,河外背景光是第二高的彌漫背景能量,因而成為了解宇宙能量平衡必要的條件。 對河外背景光的了解也是研究非常高能(VHE, 30...
    3 KB (428 words) - 16:13, 28 October 2014
  • 在第2階段,宇宙進一步冷卻生成夸克-膠子電漿,當前我們知道的基本力經由更多的對稱性破缺逐漸生成,尤其是電弱對稱性破缺 -和我們今天看到我們周圍複雜複合分子的完整範圍變得可能,導致重力主導的宇宙、第一批的中性原子(約80%是氫)和今天我們檢測到的宇宙微波背景...
    46 KB (5,655 words) - 08:14, 7 May 2024
  • 普朗克卫星 (category 宇宙微波背景实验)
    學計畫。她的設計目標為以史無前例的高靈敏的角解析力獲取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在整個天空的各向異性圖。普朗克巡天者將提供幾個宇宙學和天體物理學的主要訊息,例如,測試早期宇宙的理論和宇宙結構的起源。在計畫獲准之前的企畫案名稱為宇宙背景輻射各向異性衛星和背景各向異性測量(Cosmic Background Radiation...
    4 KB (228 words) - 04:51, 1 February 2024
  • 大衛·托德·威爾金森 (category 宇宙学家)
    宇宙學家,著名的物理宇宙學先驅,是大霹靂產生的宇宙微波背景專家。 威爾金森生於密西根州希爾斯代爾,在密西根大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指導教授是霍勒斯·理察·克瑞恩。 威爾金森自1965年起即在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任教,直到2002年退休為止。他對於許多主要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實驗做出了基本上的貢獻,包含了兩個...
    4 KB (238 words) - 07:48, 12 February 2022
  • 在微觀暴脹時期的量子漲落,經過暴脹放大至宇宙級大小,成為宇宙結構成長的種子,這解釋了宇宙宏觀結構的形成。很多宇宙學者認為,暴脹解釋了一些尚未有合理答案的難題:為什麼宇宙在各個方向都顯得相同,即各向同性,為甚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會那麼均勻分佈,為甚麼宇宙空間是那麼平坦,為甚麼觀測不到任何磁單極子?...
    85 KB (11,454 words) - 04:52, 29 January 2024
  • 羅徹斯特理工學院指出這個研究的信心水準來到99.99994% 未來的重力波探測希望能找到早期的重力波及宇宙形成之初所留下的證據,以期能夠知道大霹靂是否發生超過一次。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宇宙微中子背景輻射 Ott, Christian D.; et al. Core-Collapse Supernovae...
    6 KB (645 words) - 11:40, 20 September 2020
  • 000。不久之後,在宇宙中的光子與物質退耦,因此復合有時也被稱為光子退耦,儘管復合與光子退耦是不同的事件。一旦光子與物質退耦,它們在宇宙中不與物質交互作用的自由路徑,就構成我們今天所觀測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復合大約發生在宇宙年齡380,000歲,或是大約紅移=...
    7 KB (1,067 words) - 12:34, 5 September 2023
  • 宇宙是有限的,宇宙中普通物質的質量可以用以下三種方法計算得出:根據臨界密度的估計、根據恆星數量推斷以及根據穩態宇宙估計: 臨界密度是宇宙在持續膨脹和收縮中維持平直狀態的能量密度。 從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測顯示了宇宙的空間曲率非常接近於零,在目前的宇宙...
    46 KB (5,355 words) - 08:06, 9 December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