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漢語,今日指現代標準漢語,是中華民國、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加坡官方語言。 中國歷代政權和主流文學中使用的主導語言和最为通行的口音,即历代汉语的共通語。在不同的时期,共通語往往有雅言、正音、官话、国语等不同的称呼。而書面漢語則称为文言文。 中國歷史上不同時期的「標準...
14 KB (2,317 words) - 08:48, 7 June 2024
台灣華語可能指: 中華民國國語,為中華民國自由地區使用的現代標準漢語 臺灣國語:帶有臺灣話腔調或用詞的中華民國國語。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 標準漢語發展史 現代標準漢語 通用语 臺灣語言列表 台語研究...
408 bytes (44 words) - 17:48, 20 June 2024
中文是以汉语及汉字写就的文本的统稱,且在许多情况下被用于指代“汉语”语言本身。但在学术研究等领域中,“中文”“汉语”等概念应严格区分。 漢語不同分支不一定能互通,不過不同漢語分支的人一般通曉標準官話,現代標準漢語有國語、普通話、新馬華語等大致相同的變體,僅有個...
79 KB (10,626 words) - 08:25, 21 May 2025
現代標準漢語,亦稱新國音、國語、標準官話、標準漢語、華語,是一種漢語標準語與通用語,以北京官话为基础音、官話白話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與書面文體,廣泛通行於華人地區。 現代標準漢語在各地有不同標準、稱呼與地位,依通行地區分為多套標準:於中国大陆為“普通话”,為法定共通語言;於臺灣為“國語”,扮演著實際官...
99 KB (13,819 words) - 19:03, 22 May 2025
中華民國國語,逕稱國語,是以北平官話為標準音的漢語,屬於現代標準漢語的變體,為中華民國事實的官方語言,亦是現今臺灣各族群間的通用語。 1913年,讀音統一會議定老國音,標音用注音符號。1932年後,以中華民國教育部出版之《國音常用字彙》為標準音,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55年制定的普通話標準...
49 KB (5,612 words) - 05:05, 15 May 2025
现代标准汉语,存在多种变体 中華民國國語:中華民國的主要行政語言。 臺灣國語:常稱臺灣腔,是帶臺語腔調或用詞的中華民國國語。 普通话:中國大陸及港澳民间沿用「國語」一词作为「普通话」的别称。 中国官方语言:部分學者称中国历史上各個朝代(含現代)的官方语言为「中國國語」。 標準漢語發展史:相關歷史。...
2 KB (211 words) - 07:07, 12 April 2024
有些地區的現代標準漢語中,兒化是比較罕見的,比如在臺灣,根据中華民國教育部标准,儿化出现的情况要比中国大陆标准少得多,除“这儿”、“一會兒”等少量词语外,台湾的标准国语一般不作儿化音处理。在缺少兒化的現代標準漢語方言中,有時兒化會被省略或使用另外的詞代替,例如:「這兒」換成「這裡」。 現代標準漢語根据介音可把韵母分为四类,称为開齊合撮四呼:...
67 KB (7,408 words) - 16:20, 26 April 2025
汉语:中國歷史至今事實上的通用語。 標準漢語發展史:相關歷史。 雅音:被認為是上古中國的通用語。 官话:漢語分佈最廣的一支,由古代中國官場通用語發展而來。 蒙古语:蒙古族的民族語言,其建立元朝後作為國語。 明清官話:明朝、清朝官場通用語。 满语:滿族的民族語言,其建立清朝後作為國語。 現代標準漢語:漢語的現代標準,官話分佈最廣的一支。...
1 KB (179 words) - 06:02, 20 March 2025
在歷史語言學中,漢語史即是漢語的各種變體隨時間的變化歷史,包括語音、詞彙、語法等現象及其歷史演變規律。學者們針對這些語言現象及其內部規律進行研究,依研究範疇可分為語音史、詞彙史、語法史三大部分。而漢語語音史又較詞彙史及語法史更具重要地位,相關的學門為漢語音韻學。 目前已知最早的漢語...
30 KB (4,051 words) - 05:48, 18 April 2025
Pin-yin)是源自臺灣的拉丁字母漢語標音方案,包含了「華語通用拼音」、「臺語通用拼音」、「客語通用拼音」三種拼音方案。 一般情況下,通用拼音常用做「華語通用拼音」的簡稱,也是中華民國政府在2002年至2008年採用的漢語拉丁化拼音法。中華民國教育部於2008年12月18日修正「中文譯音使用原則」,改採漢語拼音為標準...
28 KB (2,904 words) - 15:55, 20 April 2025
注音符號 (category 現代標準漢語拼音系統)
注音符號,原名注音字母,簡稱注音,是標準漢語標音系統之一,以章太炎編創的「紐文」、「韻文」為藍本,1912年由中華民國教育部制定、1918年正式發佈,1930年改為現名。經過百年演變,現有37個字母(聲母21個、介音3個及韻母13個)。中華民國自建國之初以來一直以注音符號為國語(現代標準漢語...
69 KB (3,934 words) - 05:32, 19 May 2025
官話(又称北方话、官話方言、北方方言)為汉语的一支,主體分布在中国北部和西南部的大部分地区。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官话是漢語的一级方言,下分北方官话、中原官话和南方官话;若視漢語為“漢語族”,視官話為獨立語言,則官話下有數支官話的方言。無論劃分方式為何,官話的地位皆與吴语、粤语、闽语、湘语、客语、贛语等相同,即同為獨立語言,或是同為漢語下的一級方言。...
36 KB (4,172 words) - 10:00, 14 January 2025
丁化新文字。其餘10種方案並未被實際推行(未出版課本和刊物),其中屬於官話的有:四川话拉丁化新文字、桂柳官話、湖北话[哪個/哪些?]。 標準漢語發展史 漢語拼音史 漢字拉丁化運動 王莉. 延安时期新文字运动的历史价值与经验教训 (PDF).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2月, 37...
8 KB (1,060 words) - 23:27, 7 September 2021
頓號(、)是現代漢語中的標點符號之一,用來標示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同一符號在日語中為讀點(とうてん),用法等同于中文的逗號。 顿号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個用途: 分隔同類的並列的事,通常是單字、詞語或短句,當中的停頓較逗號短; 分隔汉字序号和內文,如:“一、……二、……三、……”或“甲、……乙、……丙、……”。...
6 KB (659 words) - 08:55, 16 April 2025
華語 (category 現代標準漢語)
華語指華人使用的共同語言,在20世紀後期是對漢語的別稱,尤常特指有“華人共同語言”地位的現代標準漢語,但同時在影視音樂文化學術界上,又可能包含漢語系的各種方言。由於「華語」一詞具體指涉內容,在不同領域與對不同政見者會有不同含義。因此「華語」概念的多樣化界定,也成為了學界的研究課題爭議。 歷史上,「華語」一詞大致在隋唐代开始出现,指漢語...
13 KB (1,482 words) - 02:11, 13 April 2025
use of the Chinese customs servi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885年 新關文件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维基百科提供如下语言版本:文言文維基百科 維基教科書中的相關電子教程:文言 白話文 現代標準漢語 中国语言 古代漢語 筆談 通用語...
27 KB (3,309 words) - 07:53, 8 May 2025
近代漢語是漢語歷史發展的一個階段。近代漢語衍生自中古漢語,其起點一般定於北宋或宋末元初(詳見宋代汴洛音、元代音系),包括了明清官話(詳見明初官話音系、明清官話音系)。近代漢語的研究依據,主要为現代白话文文献。 自北宋起,由上古漢語支出或中古漢語通語支出的多支方言(包括:早期官話、粵客贛方言等)已明確...
25 KB (2,094 words) - 01:15, 26 December 2024
標準汉语语法的始究始於清初。现代汉语语法最大的特点是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名词没有格的变化,也没有性和数(少部份指人的詞可能以「們」來指示其眾數形)的区别。动词不分人称,也没有时态;另漢語常常可將多個動詞置於同一個句子中,此即連動結構。这一不同于欧洲语言的特点,使得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汉语...
30 KB (4,330 words) - 12:11, 22 March 2025
ISBN 978-0-674-06715-8. 原始汉藏语 漢語史 漢語音韻史 原始汉语 中古漢語 近代汉语 現代漢語 古四聲 粵語聲調 余迺永 (1986):《上古音系研究》 李芳桂 (1971):《上古音研究》 周法高 (1969):《論上古音》 王 力 (1957):《漢語史稿》 董同龢 (1944):《上古音表稿》...
60 KB (6,994 words) - 13:44, 27 December 2024
古代漢語是与现代漢语相对而言的,它是汉族祖先及其后代在古代的语言。一般人心目中的古代汉语的面貌在语音上为唐诗宋词等韵文,文字上体现为王羲之、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等人的书法作品,词汇和语法则为先秦到明末清初的文言文。 直到現在,学术界還沒有對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
7 KB (1,031 words) - 05:09, 7 February 2025
ISBN 978-0-7923-3867-3. 中古汉语相关 切韵音 廣韻 韻圖 三十六字母 中古漢語聲母 四声 入声 另见 原始汉藏语 漢語史 漢語音韻史 原始汉语 上古漢語 維基學院中的相關研究或學習資源:中古汉语 維基學院中的相關研究或學習資源:中古汉语 东方语言学 Guillaume Jacques...
42 KB (5,457 words) - 01:13, 24 February 2025
官/普通話,是指新加坡人圈中普遍使用的一種含有當地特色的現代標準漢語变体。是除了英語、馬來語和坦米爾語之外的新加坡官方語言之一。 新加坡華語可以分成兩種形态:新加坡標準華語和新加坡式華語。這兩種對於精通中文的人士很容易辨別。新加坡標準華語主要是使用於較為正式的場合,可以在新加坡華語傳媒聽到,也是...
61 KB (5,878 words) - 04:33, 16 May 2025
金元虜語 (category 現代標準漢語)
但支持者認爲近代選定的標準官話清入亂派、平翹亂分,和中古音系無縝密映對律,應是異族定都北京之後文讀學南京官話,白讀學冀魯、膠遼,從而出現了音系雜糅現象。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張錦少指出,粵語是古代中原漢語跟南方古越語接觸融合,慢慢發展出來的一支以漢語為主卻又保留了部分古越語特點的方言。 薛鳳生《漢語音韻史...
2 KB (386 words) - 13:58, 22 October 2023
原始漢語(英語:Proto-Sinitic language),是原始漢族使用的一種祖語,歷史語言學假設所有漢語都擁有共同始祖,並根據這個假設來重建出這種語言。學者一般相信,原始漢語分支自原始漢藏語,之後獨立發展,在商代後期形成上古漢語。 原始漢語的研究相當困難,因為缺少文字資料,漢字本身非拼音文字...
14 KB (1,244 words) - 04:08, 10 March 2025
發展。吳語白話文和臺語白話文亦同。不同漢語的母語者在口語較難溝通,但他們書寫的文言能互相溝通。民國初年,白話文運動倡導「我手寫我口」後,官話口語入文取代文言,成為現代最常用的文字(官話白話文),不過夾雜文言或使用較為書面化的詞彙、文法、成語的行文仍存在不少。 古代文言文源自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漢語...
19 KB (2,181 words) - 17:15, 11 March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管錫華. 中國古代標點符號發展史. 成都: 巴蜀書社. 2002-10. ISBN 9787806593950. 管锡华. 古代标点符号发展史论纲. 古汉语研究. 1997, (2):...
18 KB (1,521 words) - 02:24, 11 September 2024
粵語白話文 (category 漢語方言文學)
1919年五四運動之後,北方漢語白話文運動取得成功,以符合官話口語詞彙、語法的現代漢語白話文逐漸取代了與口語脫離的文言文。與此同時,中國各地方言都相繼出現了各自的口語書面化嘗試和努力。但政府強制推廣基於官話制定的官方標準語(「國語」或「普通話」)及相應的現代漢語...
14 KB (1,678 words) - 04:43, 19 May 2025
popular music,簡稱:Mandopop),指現代標準漢語的流行音樂,為中文流行音樂的子類別之一,也是以華語為載體的流行音樂中第一個成形的子類別。起源於二十世紀的上海,目前主要流行於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陸、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說漢語的地區。...
61 KB (7,946 words) - 11:26, 12 May 2025
白話文 (category 中国文学史)
白話文以各漢語分支的現代口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以區别文言文(為春秋時期至20世紀初的寫作規範)。 近代曾假設古代寫作,起源自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漢語口語。此種說法以學者胡適為首,一九二八年出版白話文學史代表,至中國漢代,文言文已經脫離日常口語,而當時書...
9 KB (1,152 words) - 06:33, 9 May 2025
粤语 (category 汉语族)
在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地之華人社區中为使用人數最多的漢語[需要較佳来源],在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印尼等以及北美洲、歐洲和澳洲、新西蘭、聖誕島等地的華人社區都有廣泛分佈。[需要較佳来源]。 作爲漢語族的一支,其他漢語變體已經丟失的一些古漢語特徵在粵語中依然存留。粵語亦有約兩成或一百至兩百個...
89 KB (9,237 words) - 18:34, 22 May 2025
漢語中,讀音有「音讀」和「訓讀」之分。 漢語 上古漢語,有人認為曾存在一個漢字多個音節的情況,但目前主流看法仍是以一字一音為主。中古漢語(以切韵及广韵音系为代表)已經確知為一字一音節。現代標準漢語中,皆由一個聲母、一個韻母及聲調確定,實際用到1300多個音節。 從字源來看,由於漢語...
93 KB (12,449 words) - 09:09, 30 April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