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為中華民國的一部行政法典,為處理行政事件訴訟程序之法律,與訴願法共同構成行政爭訟制度。並以保障人民權益,確保國家行政權之合法行使,增進司法功能為宗旨。 1914年5月28日北洋政府公布施行行政訴訟條例。 1914年7月20日行政訴訟法公布施行。...
7 KB (1,089 words) - 11:31, 13 June 2025
即於司法院下設立行政法院,與最高法院並列。1930年代初,《行政訴訟法》及相關組織法公布施行;1933年正式成立行政法院,當時的行政訴訟制度採一級一審制,故只有設立行政法院一所,集初審、終審、事實審、法律審於一身。 然而行政法院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平均1年受理案件僅40餘件;遷臺後的1950年,因當...
7 KB (631 words) - 05:47, 6 April 2025
der Republik China(1970年) 《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1976年) 《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1994年) 《行政法》(上、下冊)(1998年編著,2000年再版,2006年三版,2020年7月4版) 《行政訴訟法逐條釋義》(2003年主編,2018年2版)...
6 KB (330 words) - 09:23, 6 January 2025
中國行政訴訟法可以指: 行政訴訟法 (中華民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160 bytes (13 words) - 14:10, 29 September 2021
中華民國法院制度是指現今中華民國所實際管轄領域內各級審判機關間之關係。 目前中華民國的法院體系除了專業法院之外,一般法院採雙軌制,即分為普通法院及行政法院。 普通法院除掌管民、刑事爭訟事件外,於2014年以後,承平時期之軍事審判業務,轉歸普通法院刑事庭審理,並由最高法院負責終審判決。行政...
20 KB (2,594 words) - 14:59, 26 May 2025
刑事實體法:舉例來說有《中華民國刑法》、《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刑法》(簡稱《軍法》)、《貪污治罪條例》及其他規定於各法律中的刑事責任規定(即特別刑法)。 刑事程序法:舉例來說有《刑事訴訟法》、《提審法》、《羈押法》、《國民法官法》等。 行政法:舉例來說有《行政程序法》、《請願法》、《訴願法》、《行政訴訟法》、《行政...
37 KB (4,612 words) - 14:06, 8 May 2025
中華民國有效統治範圍是臺澎金馬地區。目前中華民國多通稱為「臺灣」,在不同國際組織則使用「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中華臺北」等權宜名稱。 北洋政府時期,中華民國以五色旗為國旗,《卿雲歌》為國歌。五色旗的紅色、黃色、藍色、白色、黑色橫條代表五族共和。現行中華民國...
295 KB (37,153 words) - 14:09, 30 June 2025
此應係指「最高行政法院」而言,因為於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1993年修訂時,全中華民國只有一間行政法院,採取「一級一審制」,直到1998年、1999年新《行政訴訟法》及《行政法院組織法》依序修正通過,於2000年7月1日正式實行後,行政訴訟之制度始改為二級二審制,而原行政法院則更名為最高行政法院。 《憲法訴訟法...
50 KB (5,900 words) - 14:29, 29 June 2025
重大權利義務時必須高度明確規範要件和效果。常見的有行政程序法、警察職權行使法、行政執行法、行政罰法。 行政救濟法 規範行政法上權利救濟程序,以及公權力行使造成人民合法損失或違法損害時,規定補償或賠償等國家責任的法律。例如:請願法、訴願法、行政訴訟法、刑事補償法、國家賠償法...
11 KB (1,598 words) - 12:51, 18 May 2024
《憲法訴訟法》(簡稱:憲訴法),舊稱《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大審法)、《司法院大法官會議法》,為中華民國之一部程序法,主要規範“法規範憲法審查及裁判憲法審查案件”、“機關爭議案件”、“總統、副總統彈劾案件”、“政黨違憲解散案件”、“地方自治保障案件”、“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案件”前開六類憲法訴訟之程序。...
14 KB (1,338 words) - 23:43, 21 May 2025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澎金馬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係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兩大層級。...
39 KB (3,783 words) - 13:47, 20 June 2025
最高法院,簡稱最高院、最高,是中華民國的終審機關之一,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在二元訴訟制度下,屬於普通法院(英语:Ordinary court),行政組織上則隸屬於司法院。最高法院與最高行政法院與懲戒法院為中華民國法院制度的三個終審法院。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頒行《大理院審判編制法》,...
20 KB (2,312 words) - 10:40, 9 June 2025
訴願法 (category 行政法)
訴願法為中華民國的一部行政法典,屬於行政程序,與行政訴訟法共同構成行政爭訟制度。 1911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該法第8條規定:「人民有陳訴於行政機關之權。」係中華民國訴願制度法制化之始。 1914年《中華民國約法》將人民之「陳訴權」改為「訴願權」,7月20日北洋政府制定公布《訴願條例》。...
5 KB (537 words) - 17:57, 3 April 2024
司法院大法官 (category 中華民國憲法法庭)
司法院大法官,是中華民國依照《中華民國憲法》於最高司法機關司法院中所設置,具有「解釋憲法」、「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之職務、審理「政黨違憲解散案」及「總統、副總統彈劾案」權限之職位。原本係於《中華民國憲法》第79條中規定設立之基礎,後於《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5條明定:「司法院設大法官十五人,並以其...
27 KB (1,127 words) - 11:31, 26 June 2025
五權憲法 (category 中华民国宪法)
五權憲法,亦即五院制,由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創立的憲制理論,基於三民主義理論,被中國國民黨採納,後成為《中華民國憲法》制定、以及中華民國中央政府「五院」體制的重要參考。和世界主流三權分立憲法(行政、立法、司法)相較,其將西方學說之行政權析出「考試權」、立法權析出「監察權」,形成「五權分立」。另外,孫中...
21 KB (2,142 words) - 13:49, 11 June 2025
法增修條文》,二職人選由國民直接選舉產生,經宣誓後就任;免職方式有三,為罷免、請辭與彈劾。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監察院無權彈劾正副總統;對總統、副總統的彈劾案須由立法院聲請憲法法庭依《憲法訴訟法》進行審理,並經三分之二的現任司法院大法官同意,即視為彈劾案成立,被彈劾人應即行解職。反之,若大...
20 KB (2,089 words) - 23:35, 28 May 2025
2024年12月20日,中華民國的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正《憲法訴訟法》,針對司法院大法官組成憲法法庭的運作做出若干調整,包含參與評議(英语:Deliberation)的人數門檻、宣告法規違反憲法的可決數要求,以及總統在大法官人數不足時的補提名時限。 該次修正案於在野的中國國民黨與台灣民眾黨贊成、掌握行政...
26 KB (3,538 words) - 03:18, 19 May 2025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是中華民國的二級法院之一,屬於行政法院,台灣法界人士通常簡稱為北高行,以最高行政法院為上級審法院。 1930年代初,《行政訴訟法》及相關組織法公布施行。1933年正式成立行政法院,當時的行政訴訟制度採一級一審制,故只有設立行政法院一所,集初審、終審、事實審、法律審於一身。...
7 KB (801 words) - 04:22, 23 March 2025
訴訟法》與剝奪公民罷免權之《選舉罷免法》修正草案。 翁曉玲提出避免出現「少數總統」的「總統二輪投票制」,主張修正現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的「一輪投票,相對多數當選」制,總統副總統當選人的得票率改成必須過半,避免出現「少數總統」。《中華民國...
40 KB (4,513 words) - 08:49, 18 May 2025
马伯利诉麦迪逊案(Marbury v. Madison) 第13769号行政命令 香港立法會宣誓風波 郭卓堅提呈的司法覆核案件列表 中華民國《行政訴訟法》第178-1條. [2022-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8). ...
4 KB (475 words) - 21:03, 11 November 2023
張炎憲,1994,五十年政治血淚。日本文摘 9:22-40。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台灣法律 中華民國憲法全文(維基文庫)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維基文庫) 外部連結:公民投票相關法規編彙 公民投票法(維基文庫) 外部連結:公民投票法施行細則全文 外部連結:憲法訴訟法全文 立法院法律系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6 KB (2,178 words) - 14:25, 12 February 2025
大罷免 (redirect from 202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大罷免潮)
強推國會擴權法案「面臨罷免危機」!網點名24藍委. 台北: 三立新聞網. 2024-05-25 [2025-04-01]. 劉子維. 「朝小野大」格局下,臺灣《憲法訴訟法》修法為何引發爭議?. BBC中文. 2025-01-27 [2025-04-12]. 高華謙. 林淑媛 , 编. 立院三讀增警消等退休金 銓敘部:1700億納稅人負擔...
174 KB (17,129 words) - 15:37, 1 July 2025
陳清秀 (category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局長)
法官學院租稅法講座(2018年~2022年) 行政救濟法(訴願法及行政訴訟法修正法案)催生行動聯盟召集人(1998年) 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及財經法委員會主任委員 財政部法規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臺北律師公會行政法委員會及財經法委員會主任委員 東吳大學法律系專任教授 勞動部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18 KB (2,752 words) - 06:50, 19 March 2025
《中華民國憲法》是中華民國的根本法,擁有最高的法律位階。1946年(民國35年)12月25日由制憲國民大會於南京議決通過,1947年(民國36年)1月1日由國民政府公布,同年12月25日施行。全文共14章、175條,主要特色為彰顯三民主義與主權在民的理念,明定人民自由權利的保障,規定五權分立的中央政...
83 KB (9,094 words) - 15:10, 14 June 2025
關係條例》、《兩岸人民條例》、《兩岸關係條例》、《兩岸條例》,是中華民國在國家統一前為規範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即中国大陆)之間的民間各種往來而訂定的律例,於1992年9月18日起施行。條例名稱的「大陸地區」定位為「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大陸地區人民」則明定為「在大陸地區設有戶籍之人民」。港...
29 KB (3,282 words) - 08:05, 16 June 2025
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內亂罪),立法公佈於1935年1月1日,同年7月1日連同《中華民國刑法》全文共357條一同實施。本條文於1928年之刑法草案(共387條)頒布時,原為刑法第103條,後來於1935年頒布後,方改列為第一百條。 這個條文於1992年修正時,被視為是臺灣民主運動、言論自由及推動人權保障的重大成就。...
12 KB (1,780 words) - 02:10, 22 March 2024
陳計男 (category 獲中華民國總統頒褒揚令者)
中華民國司法院大法官。 1956年畢業於省立臺南一中,考入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法學組,1960年6月畢業為法律學士。1979年任最高法院法官。1986年轉任最高行政法院庭長。1994年起擔任第六屆司法院大法官,2003年卸任。1998年起受聘任司法院民事訴訟法、破產法、行政訴訟法等研究修正委員會委員。...
5 KB (643 words) - 11:24, 8 March 2022
《中華民國刑法》是中華民國的刑事法典,又稱普通刑法,分為總則與分則兩編。該法為實體法(相較於程序法而言),規定了國家刑罰權發動的實體要件。該法為普通法(相較於特別法而言),針對同一事項若他法有特別規定則優先適用他法之規定。原則上該法總則部份的規定適用於所有中華民國...
13 KB (1,448 words) - 22:28, 31 May 2025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通稱憲法增修條文、憲增條文,是中華民國政府為因應遷臺之後國內社會訴求政治民主化的呼聲與臺灣本土化風潮等政治情勢而新增的《中華民國憲法》條文。增修條文與憲法本文為分立的兩部法令,在不修改原有憲法本文的原則下,凍結部分憲法本文,並另外透過增修條文的方式予以修正或補充,使憲法能在...
34 KB (3,568 words) - 12:34, 12 June 2025
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陳儀所發布,此次是第二次實施戒嚴,在5月20日生效後,臺灣省歷經同年11月2日納入全國戒嚴令範圍,至1987年由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宣佈7月15日解除戒嚴為止。該戒嚴狀態持續38年56天,在臺灣歷史分期上,又被稱為「戒嚴時期」。 由於第二次國共內戰情勢對中華民國...
34 KB (3,334 words) - 08:28, 28 June 2025
並糾正其違誤;監視判決執行;查核審判統計表。 民國成立後,北洋政府未立即頒行法院組織法或訴訟法,而係以「原則上承繼前清法制」的方式作為過渡。採審判廳與檢察廳分立制,兩廳之經費行政各自獨立,但共同隸屬於掌管司法行政監督事務的司法部。民國5年(1916年)修訂的《法院編制法》中,正式刪除了設初級檢察廳的...
22 KB (1,012 words) - 15:25, 26 Ma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