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开端;随后的9月17日,苏联也发动了对波兰的入侵。由于敌方压倒性的实力和己方盟友的背叛,波兰陆军在作战一个多月后被击败。然而波兰官方从未投降:在波兰全境被占领后,波蘭流亡政府在英国宣告成立。此外,波兰还在海外成立了军队和情报机构。整个二战期间,波兰的...
122 KB (10,561 words) - 21:38, 22 April 2025
梵蒂岡在庇護十二世治理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嚴守中立,儘管羅馬於1943年至1944年間被德國所佔領,梵蒂岡城本身未被佔據。并且在战争期间,梵蒂冈组织了广泛的人道主义援助。 意大利王国在1929年签署的《拉特兰条约》,承认了梵蒂冈的主权。它宣布梵蒂冈城国是在国际关系的一个中立国。直到1939年,梵蒂冈城国共获得了三十八个国家的承认。...
5 KB (691 words) - 08:03, 16 July 2024
澳大利亞於1939年9月3日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政府接受了英國對納粹德國的宣戰。澳大利亞隨後與軸心國的其他成員國進入戰爭狀態,包括1940年6月11日的意大利王國和1941年12月9日的大日本帝國。到戰爭結束時,近一百萬澳大利亞人曾在武裝部隊服役,其軍事...
9 KB (1,179 words) - 21:13, 20 October 202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剛開始時的時候,比利時一直保持中立狀態,但因於1940年5月10日遭到德國的襲擊所以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經過18天的戰役後,比利時軍隊於西北部的一個小鎮宣布投降,隨後開始了一直持續至1944年的德國佔領比利時時期(英语:German occupation of Belgium during...
70 KB (7,697 words) - 12:43, 25 November 202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典奉行中立政策。二战爆发後,瑞典凭借其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地缘政治位置、面对不可预知的事件时的现实政治操作以及1942年后的军事集结,在整个战争期间保持了官方的中立地位。自1814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和反挪威战役以来,瑞典在一个多世纪的国际关系中一直保持中立,也长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立國(英语:Neutral...
25 KB (2,881 words) - 21:35, 20 October 2024
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納粹德國以空前的规模在国内和占领区使用強迫勞動。强制的劳役之德国对占领地区经济剥削(英语:Economics of fascism)的重要手段,对大规模消灭德国欧洲占领区的人口起到重要作用。纳粹德国人从近20个欧洲国家绑架了大约1200万人,其中约三分之二来自中欧和东欧。许多...
46 KB (4,609 words) - 13:07, 31 March 2025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1914年至1918年發生的全球軍事衝突,交戰雙方分別為法國、英國、俄罗斯帝国所率之協約國,與德國、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所統之同盟國。這場戰爭是當時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各國動員至少6,700萬人參與這場軍事衝突。主要戰場位於欧洲地區,但也外溢至中东、非洲、亚太等地區。歐洲戰場的...
144 KB (16,439 words) - 07:39, 19 May 2025
第二次世界大戰參戰國是指一切直接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事或受戰事影響的國家及地區。 二戰爆發後,交戰雙方在世界分裂為軸心國及同盟國集團,其中大部份的國家均加入同盟國,同盟國亞洲部分起初主要以英、中為指揮核心,歐洲部分以英法軍為指揮領導,美國與蘇聯於日本突襲和德國入侵後也加入此同盟中。...
91 KB (14,348 words) - 15:01, 13 May 2025
第二次世界大戰,简称二战,是1939年至1945年爆發的全球軍事衝突。第二次世界大战涉及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各国动员至少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
256 KB (29,980 words) - 06:31, 23 April 2025
泰国在二戰期间是大日本帝國唯一在亞洲的軍事盟友以及軸心國的成員之一。在太平洋战争爆發后,日本希望取道泰国进攻缅甸与马来亚,於是向泰國政府提出簽署三國同盟條約或締結軍事同盟的要求,並威脅若被拒絕會揮軍入侵。在與闖入國境的日軍發生武裝衝突後,泰国選擇於不簽約的條件下與日本結盟,並允許日軍於境內通行及駐...
12 KB (1,717 words) - 13:55, 27 February 2025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戰場(英語:European theatre of World War II)是二战期间两个主要战区之一,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正式开始,最终以西方盟国征服西欧大部分地区结束,苏联征服东欧大部分地区,包括德国首都柏林,德国于1945年5月8日无条件投降,但战斗一直持续...
40 KB (4,893 words) - 19:39, 14 January 2025
於二次大戰期間,希臘只有規模很少,而且欠缺裝備的軍隊。不過,希臘於大戰中仍對盟軍作出重大貢獻。 在二次大戰期間,希臘只有規模很少,而且欠缺裝備的軍隊。不過,希臘於大戰中仍對盟軍作出重大貢獻。義大利王國要求義軍佔領希臘。其後,義大利於1940年10月28日從意屬阿爾巴尼亞入侵希臘,希義战争爆發,但希臘...
3 KB (402 words) - 07:06, 7 May 2022
第二次世界大戰起因受到了历史学家的极大关注。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第二共和国,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但许多先前事件也被认为是最终导致二战爆发的原因。 二战爆发的主要原因包括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在德国执政;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导致日本入侵东北和抗日战争爆发;第二次...
62 KB (8,481 words) - 16:08, 29 December 2024
波蘭戰役爆發後,為阻止德國對波蘭的侵略,英國與法國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自此爆發。在大部分歐洲國家淪陷後,大英帝國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與德國發生多起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 在二戰期間,大英帝國一直擔當著同盟國的...
42 KB (3,950 words) - 08:53, 13 April 2025
太平洋戰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英、美等國所主導規劃的四大戰場區域之一。該戰區的同盟國勢力以美國海軍、陸軍與陸戰隊和中國軍隊組成佔絕大多數,其他國家有英國、紐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及斐濟等國軍隊;相對的軸心國則以大日本帝國和泰國為主。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1942年3月由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JCS)將太平洋戰場畫分為:...
4 KB (383 words) - 01:18, 29 September 2022
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方战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军事战场,同盟国包括丹麦、挪威、卢森堡、比利时、荷兰、英国、法国和美国。意大利战场被认为是一个独立但相关的战区。西线于1944-1945年被美国正式视为欧洲战场,而意大利与北非则一起属于地中海战场。西线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卢森堡、...
35 KB (4,898 words) - 05:49, 12 February 202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匈牙利王国作为轴心国成员之一,经历了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变迁。匈牙利在战争中的角色和后果不仅对国家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数百万人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冲击。 在1930年代,匈牙利王国面临着大萧条的经济困境,为了摆脱困境,匈牙利通过增加与意大利王国和德意志国的...
5 KB (828 words) - 05:42, 12 November 2024
以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役列表: 閃電戰 - 德國在戰爭初期運用快速及強大武力的戰術。 入侵波蘭 - 德國行動代號「白色方案」。 大西洋戰役 - 德國海軍通商破壞艦和U-潛艇攻擊北美和南大西洋前往英國與蘇聯的船隊。 - 船隊主要由英國皇家海軍、英國皇家空軍、加拿大皇家海軍和加拿大皇家空軍負責保護 -...
28 KB (987 words) - 11:07, 31 January 2025
本條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對受波及國家造成的傷亡統計。 在二戰中直接死于战争及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屠杀等)的人约为7,000萬(欧非战场约占67%,欧非战场死亡人员中的33%是死于纳粹集中营或是被纳粹集体屠杀、虐杀的,占二战中遭交战各方刻意屠杀、虐杀的平民及战俘总数的80%以上)。...
20 KB (1,648 words) - 07:41, 17 May 2025
第二次世界大戰外交史包含同盟國跟軸心國兩大陣營之間主要的外交政策与外交行动。軍事史的部分已經包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戰前的外交政策另见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因和1919年-1939年間的國際外交關係。 英國、美國、蘇聯與中國被稱作二次大戰時同盟國的「四警察」,並自稱為「聯合國」。聯合國內還有一些立場相同...
7 KB (907 words) - 01:45, 25 August 2024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是一次在1939年至1945年所爆发的全球军事冲突,整场战争涉及到全球绝大多数的国家,包括所有的大国,并最终分成两个彼此对立的军事同盟——同盟国和轴心国。这次战争是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动员1亿多名军人参与这次军事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有纪录以来最多大规模民众死亡的...
20 KB (2,376 words) - 19:14, 19 July 2024
该条目囊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的预演事件。 由国民党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并在1912年1月1日建立了共和制的中华民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中华民国中央政府难以控制其领土,中国陷入了军阀纷争的时期。不同于各路军阀,两支力量希望使用它们不同的...
14 KB (1,749 words) - 03:26, 12 April 2025
苏德战争 (redirect from 东方战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
Ostfront;蘇聯方面稱為偉大的衛國戰爭(或偉大衛國戰爭,俄语: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羅馬化:Velikaya Otechestvennaya Voyna,而「衛國戰爭」本指1812年的俄法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与德國及雙方盟國之間發生的...
150 KB (20,296 words) - 00:01, 7 May 2025
波兰第二共和国(波蘭語:II Rzeczpospolita),或称战间期波兰,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波兰政权。其正式国名为波兰共和国(波蘭語:Rzeczpospolita Polska),1918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重新建立。1939年,波兰遭到纳粹德国、苏联和斯洛伐克共和国的...
17 KB (1,958 words) - 21:29, 22 November 2024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略轰炸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敌方的领土、铁路、公路、港口、城市以及工业区进行的持续性空中打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诸多空军战略家认为对工业及政治基础设施而非纯军事目标进行打击将能带来重大胜利。战略轰炸时常涉及对平民居住区的轰炸,相关军事...
119 KB (17,630 words) - 03:11, 7 April 202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领袖罗列出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的一些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事将领。 利奧波德三世 利奥波德三世- 从1934年至1951年担任比利時国王。战争开始前利奥波德三世提出准备迎战。 比利時投降后,整个政府遷往英国,而他却留下来面对侵略者,拒绝与纳粹德國合作。 熱圖利奧·瓦加斯...
13 KB (1,187 words) - 17:02, 11 May 2024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国是同盟國的重要成员国。 1939年9月波兰战役两天后,法国和英国均向德国宣战。为了将德军从波兰转移,法国于1939年9月7日入侵德国萨尔地区,但被迫撤退。假战一直持续到1940年,当时德軍入侵并占领了法国北部,迫使英国人撤出了欧洲大陆。法国正式投降。德国将两百万法国战俘送往...
5 KB (833 words) - 10:22, 12 October 2024
这是一个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1年的大事年表,这一年的标志性事件为东线的巴巴罗萨行动。 1日 对前一晚伦敦爆炸案的调查显示,奧卑利、市政厅和克里斯托弗·雷恩设计的八座教堂被摧毁或严重损坏。 英国皇家空军轰炸德国不来梅的飞机工厂。 2日 德国轰炸机连续二天晚上轰炸爱尔兰岛(也许是偏航所致)。 2~4日...
29 KB (4,030 words) - 03:04, 25 March 2025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影响,包括两个超级大国——苏联与美国的崛起,雅爾達體系形成所導致全球長達四十年的冷戰,联合国、歐洲聯盟等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創立常態化,欧洲传统大国衰弱带来「第三世界」国家的去殖民化运动等。此外,隨著核武器在戰爭結束前研發成功,人类进入核战争威胁的时代。這些很大程度形塑了現今的國際政治格局。...
84 KB (11,028 words) - 07:28, 15 April 2025
大西洋海戰 (1939年—1945年) (redirect from 大西洋戰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
大西洋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从1939年一直持续到1945年纳粹德国战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海军历史(英语:Naval history of World War II)的重要部分。战役主要包括同盟国海军对德国的封锁(1939年–45年)(英语:Blockade of Germany...
50 KB (8,316 words) - 03:26, 24 February 2025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羅馬尼亞戰役包括在1944年在羅馬尼亞及附近的數次軍事行動,是蘇德戰爭的一部分。蘇聯紅軍對德國-羅馬尼亞聯軍實施2次軍事行動以企圖收復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及打開通向巴爾幹的通道: 由4月8日至6月6日的第一次雅西-奇西瑙攻勢,以蘇軍戰敗而結束因為軸心國部隊成功阻止了入侵。...
2 KB (206 words) - 09:04, 28 June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