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役(噶瑪蘭語:Lanas na Kabalaen)或稱達固湖灣事件(撒奇萊雅語:Takubuwa a kawaw),是臺灣原住民噶瑪蘭族(Kebalan)和撒奇萊雅族(Sakizaya)在1878年聯合抗清的事件。該事件對於花蓮地區的族群分布影響極大,撒奇萊雅族及噶瑪蘭族在聯合抗清事件中幾...
    15 KB (2,071 words) - 03:00, 27 May 2025
  • 遭太魯閣族人狙殺;1月24至26日及2月5至8日,太魯閣番襲擊碉堡,羅氏親率砲隊攻擊,將太魯閣族人擊退。3月時,由於後山北路有很多屯駐的兵勇生病,地區的噶瑪蘭族趁機唆動七腳川社等南勢阿美族諸社的少壯番,背其老番,各謀蠢動,當時大濁水溪、得其黎(立霧溪口)、...
    3 KB (487 words) - 02:43, 4 March 2024
  • 古穆·巴力克(撒奇萊雅語:Kumud Pazik,?年—1878年9月8日[來源請求]),臺灣達固湖灣部落(漢名「竹窩灣」)撒奇萊雅族人,是達固湖灣戰役(撒奇萊雅語:Takubuwa a kawaw,或稱事件(噶瑪蘭語:Lanas na Kabalaen)中撒奇拉雅族的領袖,因為抵抗清軍大舉入侵失敗,赴清營約降時,卻被凌遲處死,後世尊稱為火神。...
    3 KB (359 words) - 14:18, 6 May 2025
  • ,若有不服招撫而抵抗者,便以強大武力征服、侵略和摧毀部落,致原住民反彈激烈;其間先後發生誘殺阿美族菁英的大港口事件、與消滅撒奇萊雅族及噶瑪蘭族的戰役等屠殺事件,又凌遲處死赴營請降的族長古穆·巴力克(Komod Pazik)、並當眾慘殺其夫人伊婕·卡娜蕭(Icep Kanasaw),花東二族在抵抗清軍的持續入侵中幾近滅絕。...
    13 KB (1,329 words) - 18:58, 2 July 2025
  • 族人並攏絡其頭目聯盟以抵禦。隨後清廷又更往南擴大開山撫番的範圍,派遣更多軍隊入侵聯盟族人的生活領域奇萊平原,因漢人長期欺凌族人,清軍營勇侵犯當地婦女,前來抗議的族人又遭清軍屠殺而爆發戰役。清軍戰役初期死傷慘重,隨後「以番制番」招攬南勢阿美族七腳川社協助,太魯閣族也趁機加入攻擊...
    34 KB (3,326 words) - 02:58, 27 May 2025
  • 隆恩埔戰役為1895年乙未戰爭中的一場戰役,發生於今新北市三峽區隆恩埔;當時日軍近衛師團特務曹長櫻井茂夫率領的水路運送隊共39員遭遇三角湧客籍抗日義軍伏擊,幾乎全軍覆沒,共35人戰死,僅有4名兵卒倖免脫逃。 1895年4月,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簽下了馬關條約,將福建台灣省(含澎湖廳)割讓給日本。為圖...
    10 KB (958 words) - 10:35, 26 October 2023
  • 步月樓戰役,又因戰場地點當年稱為六根庄,亦稱為「六根庄之戰」,發生於乙未戰爭期間的1895年10月11日,交戰方是大日本帝國陸軍與當地客家人所集結的聯軍,最終日軍獲勝。步月樓是當時客家人首領之一的蕭光明指揮作戰的所在,是當時蕭家書房,也是蕭家專用出城門樓,位於今日屏東縣佳冬鄉佳冬村。...
    11 KB (1,316 words) - 02:40, 25 August 2024
  • 大擔島戰役,後又稱大膽島戰役,是於1950年7月發生的小型戰鬥,由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試圖攻佔中華民國國軍控制的大、二膽島而發生。 解放军在戰前的口号是「要保证放响进攻金、台的第一炮,坚决打下大、二擔。」 1950年7月26日19時30分,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某炮兵部隊突然自廈門大學地區一帶炮轟金門縣大...
    8 KB (815 words) - 12:07, 13 April 2024
  • 1875年,獅頭社之役:大清帝國討伐大龜文酋邦,成效不彰。 1876年,太魯閣戰役:清軍與太魯閣諸社交戰,最終在新城通事李阿隆的居間調停下結束戰爭。 1877年,大港口事件:清軍入侵花蓮,並與阿美族諸社發生衝突。 1878年6月~9月,事件:清軍入侵奇萊平原,撒奇萊雅族及噶瑪蘭族在聯合抵抗清軍入侵的事件中幾乎滅絕,七腳川社於此役中崛起。...
    18 KB (2,861 words) - 15:39, 14 March 2025
  • it)(阿美語:Dipid)以及閩南人為主體的富光(蚊仔山)聚落等。 新社的地名之始於清治光緒4年(1878)間,戰役後,臺灣鎮總兵吳光亮採「勒遷以分其勢」的政策,迫使部份社族人疏散其眾於東面沿海一帶重建部落,名新社仔社,從「新社仔」一名可知新社一地從噶瑪蘭族移居建社之初,即是以台語命名的。...
    5 KB (614 words) - 14:16, 6 May 2025
  • 烏牛欄之役(烏牛欄戰役),是台灣二二八事件的一場戰役,時間為1947年3月16日,地點位於南投縣埔里鎮烏牛欄(今愛蘭里)。 3月7日,謝雪紅、鍾逸人、黃金島、黃信卿、蔡鐵城等多人所共同領導的二七部隊正式成軍,駐紮於台中「干城營區」。3月12日,二七部隊考量自身實力有限,以及避免與大批增援國軍在台中...
    6 KB (462 words) - 01:21, 9 March 2025
  • 大嵙崁戰役,也稱作大嵙崁抗清事件或大嵙崁社事件,是台灣清領時期1886年–1892年之間,劉銘傳對原住民泰雅族大嵙崁群發動的一連串戰爭,戰場涵蓋新北市三峽區至桃園市復興區一帶。 起因於劉銘傳的「開山撫番」政策,目的在於控制大嵙崁地區的番社與掠取樟腦資源。1886年2月,劉銘傳派兵入侵大嵙崁,遭到竹頭...
    3 KB (300 words) - 14:07, 14 March 2023
  • 引起群情憤慨。 1896年12月23日,因花蓮港守備隊新城分遣隊士兵強姦太魯閣族婦女,導致太魯閣族極為憤怒,在漢族通事李阿隆暗中協助下,召集武士林(太魯閣語:Bsuring)、古魯(太魯閣語:Kulu)、赫赫斯(太魯閣語:Huhus)與九...
    9 KB (1,360 words) - 13:56, 7 April 2024
  • 火燒庄戰役,是指發生於1895年11月26日,在今日台灣屏東縣長治鄉長興村的一場會戰,交戰方是大日本帝國陸軍與當地客家人所集結的聯軍,最終日軍獲勝,長興全村被日軍放火焚燒。 清朝末年甲午戰爭,結果由大日本帝國獲勝。清國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割讓福建台灣省予日本;而在當地,不願接受日本統治的士人成...
    7 KB (647 words) - 00:00, 29 December 2024
  • 蕭壠事件,發生於1895年5月,因日本某親王(據說是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混成第四旅團,另說是伏見宮貞愛親王)由今嘉義縣布袋口登陸,於今臺南市鹽水區遭暗殺,以長竹桿之端綁鐮刀從馬上砍下,割傷頭顱,流血過多,無法可醫即死于張厝。由於主帥身亡,全體日軍陷入瘋狂狀況,當時軍隊行經蕭壠(今臺南市佳里區),日軍為了報復,而導...
    3 KB (368 words) - 06:26, 28 February 2024
  • 分水崙戰役,又名三峽戰役或分水崙大捷,為1895年乙未戰爭中發生於今新北市三峽區分水崙的一場戰役,日軍近衛師團坊城後章少佐率軍894名沿土地公坑溪谷欲前往大嵙崁(今桃園市大溪區)支援時,遭到三角湧義勇軍包圍伏擊。經兩晝夜血戰後,日軍死傷達數百人。 1895年4月,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簽下了馬關條約...
    6 KB (733 words) - 02:31, 1 October 2022
  • Truku),又稱太魯閣事件或太魯閣戰役,大日本帝國稱之為太魯閣討伐(日语:太魯閣討伐/タロコとうばつ),太魯閣族亦稱作抗日戰爭(太魯閣語:Tmgjiyal mrata Nihung),是1914年5月17日至8月28日之間,大日本帝國與臺灣太魯閣族之間爆發的戰爭,亦是二十世紀臺灣本島最大的一場戰役...
    25 KB (2,887 words) - 08:46, 29 April 2025
  • 瀰濃庄戰役 朱蔚事件 張丙事件 大安之役 頂下郊拚 樟腦戰爭 戴潮春事件 戰役 美國福爾摩沙遠征 牡丹社事件 獅頭社之役 太魯閣戰役 中法战争 西仔反 淡水之役 澎湖之役 大嵙崁戰役 施九緞事件 大庄事件 觀音山事件 臺灣民主國 (1895年) 乙未戰爭 澎湖之役 隆恩埔戰役 分水崙戰役 蕭壠事件...
    12 KB (1,437 words) - 04:34, 2 June 2025
  • 瀰濃庄戰役,為1787年林爽文事件中發生於今高雄市美濃區的一場戰役,天地會部隊圍攻瀰濃庄,六堆軍前往守禦臺灣府城而守備空虛,該戰六堆軍以少勝多。相傳瀰濃庄存亡絕續之時,貌似關公的德勝公助陣,後人於彌濃庄建德勝公壇,每年祭祀。 《六堆作品《邀功紀略》有關林爽文事件之詩文探討》,邱春美著 《邀功紀略》 美濃「德勝公」史蹟,黃山高,[1]...
    1 KB (111 words) - 15:47, 10 March 2022
  • 瀰濃庄戰役 朱蔚事件 張丙事件 大安之役 頂下郊拚 樟腦戰爭 戴潮春事件 戰役 美國福爾摩沙遠征 牡丹社事件 獅頭社之役 太魯閣戰役 中法战争 西仔反 淡水之役 澎湖之役 大嵙崁戰役 施九緞事件 大庄事件 觀音山事件 臺灣民主國 (1895年) 乙未戰爭 澎湖之役 隆恩埔戰役 分水崙戰役 蕭壠事件...
    5 KB (692 words) - 07:14, 24 July 2023
  • 於事件結束後李清龍亦獲得朝廷賞賜六品軍功頭銜,其後人於每年清明時節仍對其祭祀緬懷,美濃天后宮和美濃德勝公的由來和此事件相關,瀰濃莊戰役就是敘述林爽文事件在六堆發生的戰役。 閩浙總督聞變,急派福州將軍恆瑞、福建水師提督和福建陸路提督率清軍4000人征台,先後收回諸羅縣城、鳳山縣舊城,不久即於4月23...
    15 KB (2,074 words) - 16:18, 19 June 2025
  • 八卦山之役,又稱彰化之役,是乙未戰爭中發生在現今臺灣彰化縣八卦山的一場抗日戰役,為這場戰爭中最大的正面會戰,最終造成臺灣客家民軍領袖吳湯興和浙江人黑旗軍吳彭年等人陣亡,而彰化地區也因而成為日軍控制區。 八卦山之役發生於1895年的8月下旬,位於今日臺中地區的臺灣府城一帶被日軍攻陷後,近衛師團師團長北...
    7 KB (806 words) - 00:00, 25 August 2024
  • 瀰濃庄戰役 朱蔚事件 張丙事件 大安之役 頂下郊拚 樟腦戰爭 戴潮春事件 戰役 美國福爾摩沙遠征 牡丹社事件 獅頭社之役 太魯閣戰役 中法战争 西仔反 淡水之役 澎湖之役 大嵙崁戰役 施九緞事件 大庄事件 觀音山事件 臺灣民主國 (1895年) 乙未戰爭 澎湖之役 隆恩埔戰役 分水崙戰役 蕭壠事件...
    15 KB (1,282 words) - 17:22, 27 May 2025
  • 瀰濃庄戰役 朱蔚事件 張丙事件 大安之役 頂下郊拚 樟腦戰爭 戴潮春事件 戰役 美國福爾摩沙遠征 牡丹社事件 獅頭社之役 太魯閣戰役 中法战争 西仔反 淡水之役 澎湖之役 大嵙崁戰役 施九緞事件 大庄事件 觀音山事件 臺灣民主國 (1895年) 乙未戰爭 澎湖之役 隆恩埔戰役 分水崙戰役 蕭壠事件...
    8 KB (1,313 words) - 09:45, 31 January 2025
  • 由貿易、肅清海盜等諸多優先問題解決後,於1635年8月應台灣長官多年來的要求,派遣四百七十五名士兵前來臺灣。1635年11月討伐麻豆社與12月討伐搭里揚社群之後,懲罰拉美島人之舉變為更迫切的問題。1636年4月5日,漢斯·普特曼斯和臺灣評議會決議,由牧師尤羅伯和中尉帶同十五、六名兵士,應放索社及...
    14 KB (1,778 words) - 22:28, 29 August 2024
  • 日本以陸軍中將西鄉從道(西鄉隆盛之弟)為「蕃地事務局都督」,向英、美等國租用輪船,僱用美國軍事顧問李仙得(C. W. Le Gendre,又名李讓),準備對臺灣出兵,並事先派遣樺山資紀、水野遵來台調查。 但是了1874年初,日本蠢蠢欲動並開始調兵遣將時,列強各國相繼質疑日本用兵的正當性,英國即...
    31 KB (4,344 words) - 12:18, 25 April 2025
  • Memory--國家圖書館. memory.ncl.edu.tw. [2017-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中文(臺灣)).  施正鋒. 戰役. 中華民國政府出版品. 2010-05-01 [2017-11-03]. ISBN 978986023626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3)...
    9 KB (801 words) - 07:49, 17 August 2024
  • 投降,並簽訂《麻豆協約》表示他們願完全接受荷蘭政府統治 。 之後荷蘭人藉由此次軍事行動,東征西討,最後迫使蕭壠社(今佳里區)、大目降(今新化區)、目溜灣(今善化區)、哆囉國(今東山區)和小琉球等社投降。但直至台灣荷西殖民時期末期,台南平原境內的原住民仍未完全順服。 聖誕節之役...
    7 KB (1,004 words) - 08:26, 9 February 2025
  • 麻豆社之役 (category 台灣荷蘭統治時期戰役)
    麻豆社之役,是臺灣荷蘭統治時期荷蘭東印度公司駐台當局與台灣台南西拉雅族麻豆社之間的一次戰役,發生於於1635年11月23日,主要戰場在今台灣台南市中部偏西麻豆區一帶。這場戰役被視為是荷蘭人奠定台灣統治權的關鍵之一。 1629年,第三任台灣長官彼得·納茨收到漢人海盜在麻豆社出沒的線報,於是親率63名公...
    3 KB (535 words) - 07:55, 18 July 2024
  • 瀰濃庄戰役 朱蔚事件 張丙事件 大安之役 頂下郊拚 樟腦戰爭 戴潮春事件 戰役 美國福爾摩沙遠征 牡丹社事件 獅頭社之役 太魯閣戰役 中法战争 西仔反 淡水之役 澎湖之役 大嵙崁戰役 施九緞事件 大庄事件 觀音山事件 臺灣民主國 (1895年) 乙未戰爭 澎湖之役 隆恩埔戰役 分水崙戰役 蕭壠事件...
    6 KB (695 words) - 18:15, 16 September 2024
  • 沙轆社之役,為1670年一場於臺灣發生的戰役,因明鄭將領劉國軒領軍前往半線屯田時與大肚王國平地原住民衝突而引爆。 該事件的導火線有兩種── 1. 鄭氏為實施「寓兵於農」的策略,大批鄭軍在臺灣西南部平原屯田墾殖,拓墾的田地超過一萬八千四百五十四甲,此行動不但造成大肚王國境內原住民失去其傳統生活領域,面臨生存危機,因此導致雙方發生數次衝突。...
    3 KB (375 words) - 05:31, 15 May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