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世界大战东方战线(俄語:Восточный фронт或Втор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同俄罗斯帝国(后来为苏维埃俄国)和罗马尼亚王国之间的战事。与长期呈现胶着状态的西线战事相比,东线战事的战局变化速度要快得多...
    19 KB (2,167 words) - 07:26, 1 August 2023
  • 东方战线可以指: 东方战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中,德、奥匈、奥斯曼帝国同俄国之间的战事。 苏德战争,第二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戰爭之一。 东方战线 (苏联),苏联于1939年至1940年间,为“保卫西部边界安全”而建立的战备缓冲带。...
    352 bytes (55 words) - 21:35, 29 June 2019
  •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西方戰線是指1914年戰爭爆發後,德國入侵比利時與盧森堡後所開闢的戰區,前者迅速佔領了法國大片的重要工業地區,但戰爭形勢因為馬恩河戰役而有了戲劇性地改變,雙方沿著法國邊境自北海至瑞士挖了一連串的壕溝實行陣地戰,整條戰線在戰爭大部分時間都未有明顯的變動。在1915年至1917年期間,...
    64 KB (8,196 words) - 05:29, 25 March 2024
  •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或稱歐戰)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當時的歐洲列強互相牽扯下,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中。大量新式战术、科技与武器被初次广泛运用在这场战争中,包括新近发明的飞机、堑壕战、化学武器等,导致这场...
    173 KB (18,969 words) - 14:24, 21 April 2024
  • 歐洲戰區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戰鬥烈度和慘烈程度遠超於其他地區,且開啟和結束的地點皆在歐洲,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有“欧战”的稱號。在戰爭的四年间,歐洲列強們集結了海量的士兵、工業、財富和補給,誓以讓敵對陣營戰敗。 欧洲战场大致被分为四条战线:西方战线东方战线、意大利战线和巴尔干战线...
    12 KB (1,215 words) - 16:29, 21 November 2022
  • 第二世界大战西方战线,是第二世界大战的欧洲军事战场,同盟国包括丹麦、挪威、卢森堡、比利时、荷兰、英国、法国和德国。意大利战场被认为是一个独立但相关的战区。西线于1944-1945年被美国正式视为欧洲战场,而意大利与北非则一起属于地中海战场。西线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
    35 KB (4,886 words) - 17:17, 21 April 2024
  • 以下為針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所發生的主要事件之時間列表。 已隱藏部分未翻譯内容,歡迎參與翻譯。 已隱藏部分未翻譯内容,歡迎參與翻譯。 Albertini 1953,第38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Albertini1953 (help) Keegan 1998,第53頁...
    113 KB (1,451 words) - 11:57, 19 March 2024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战主要以海上贸易封锁为主。协约国海军凭借着庞大的海军规模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地贸易封锁了德国和其他同盟国国家;而同盟国为了打破封锁,就使用潜艇以及贸易袭击所试图反封锁,最终都没有成功。相对于贸易封锁,其他的水面舰队大规模决战对整体战局影响不大。...
    26 KB (3,777 words) - 06:25, 8 February 2023
  • 月5日,德国签署了《柏林宣言》,宣布德国无条件向四个战胜国投降。盟军在两条主要战线(东线和西线)与轴心国作战,但也包括意大利战役和波兰战役,战略轰炸以及毗邻的地中海和中东战区,还有其它规模不等的战线。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凡尔赛条约》对德国设定了严苛的惩罚条件,包括巨额战争赔款、领土损失(有...
    39 KB (4,853 words) - 12:12, 29 April 2024
  • 利馬諾瓦戰役 (category 第一次世界大戰東方戰線戰役)
    利馬諾瓦戰役(英語:Battle of Limanowa)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東方戰線的一場戰役,發生於1914年12月1日至13日間的利馬諾瓦(位於克拉科夫東南方40公里處),交戰的雙方分別是奧匈陸軍以及俄羅斯帝國陸軍,最終以同盟國獲勝告終。 奧匈帝國最高指揮部已假定德軍的勝利(英语:Battle of...
    8 KB (779 words) - 04:27, 21 May 2022
  • 戈爾利采—塔爾努夫攻勢 (category 第一次世界大戰東方戰線戰役)
    戈爾利采—塔爾努夫攻勢(德語:Schlacht bei Gorlice-Tarnów)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東線的德意志-奥匈聯軍攻勢,初為一場為減輕東線以南奧軍壓力的小型攻勢,但最終轉變為同盟國在1915年的軍事行動。這場攻勢導致了俄羅斯軍隊戰線的崩潰和退敗,最終轉變成了帝俄陸軍的大撤退。...
    2 KB (68 words) - 02:45, 25 March 2024
  • 羅馬尼亞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東方戰線的一部分,羅馬尼亞與俄國、英國、法國結盟,對抗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戰鬥主要發生於1916年8月至1917年12月之間,戰場則位於特蘭西瓦尼亞、羅馬尼亞本土,以及與保加利亞接壤的多布羅加地區。儘管羅馬尼亞取得初期勝利,但在隨後的戰事中遭受重挫,到1916年年底時僅...
    56 KB (7,374 words) - 16:49, 28 April 2024
  • 国战争一词首次出现于1844年,并在1812年俄法一百周年前夕流行起来。 1914年,卫国战争一词被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是圣彼得堡《戏剧与生活》杂志战时特别附录的名称,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东方战线,俄罗斯帝国与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的战争。 1941年6月23日,即德国入侵苏联的第二天,“伟大卫国战争...
    147 KB (19,888 words) - 02:16, 4 April 2024
  • 拳擊行動 (category 第一次世界大战东方战线战役)
    Unternehmen Faustschlag),也被稱作是十一日戰爭(英語:Eleven Days' War), 這是同盟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發動的一場擊敗俄羅斯的進攻。這也是東方戰線中最後一場大型的作戰。 由於俄國革命以及緊接而來的俄國內戰,俄國在這場戰役中無法組織起任何有效的抵抗。因此同盟國在這場戰...
    11 KB (1,217 words) - 14:30, 24 February 2024
  • 西方戰線是形容整個一戰或二戰中位於德國以西、協約國(一戰時期)或同盟國(二戰時期)以東邊境的軍事爭奪。這一種「武裝邊境爭奪」的形式在整個戰時被稱為「戰線」。 在兩大戰的大部份時間,歐洲另一面亦同樣形成了東方戰線。 在一大戰爆發(1914年7月28日)的幾個月後,直至1918年整個夏季,西線相對...
    4 KB (671 words) - 16:38, 14 February 2019
  • 納羅奇湖攻勢 (category 第一次世界大戰東方戰線戰役)
    納羅奇湖攻勢(英語:Lake Naroch Offensive)是俄軍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東方戰線發起的一場不成功攻勢。這場攻勢起因於法國元帥約瑟夫·霞飛的要求,因為協約國希望藉此減低德軍在西方戰線給法軍帶來的壓力。由於缺乏偵察,俄軍砲兵的支援未能壓制及削弱德軍強化的防禦陣地和砲兵陣地,最終...
    7 KB (718 words) - 19:54, 2 February 2023
  • 克倫斯基攻勢 (category 第一次世界大戰東方戰線戰役)
    Kerenskogo),或七月攻势(Июльское наступление,羅馬化:Iyulskoye nastupleniye),又稱加利西亞攻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最后一进攻,于1917年7月发起,由当时俄罗斯临时政府陸軍部长亚历山大·克伦斯基决定,亚历山大·布鲁西洛夫将军领导。由于二月革命发生后,俄国...
    3 KB (88 words) - 13:50, 10 April 2024
  • 大撤退 (俄羅斯) (category 第一次世界大战东方战线战役)
    境內屠杀德裔居民與犹太人。数以千计的犹太人被驱逐到邊境。俄军高层将穆斯林、德国人和波兰人视为叛徒和间谍,而犹太人则被视为政治上不可信賴。 東方戰線(第一次世界大戰) Norman Stone, The Eastern Front, 1975, p.191 Norman Stone, The Eastern...
    9 KB (1,153 words) - 14:01, 27 July 2023
  • 巴伐利亞的利奧波德王子(德語:Prinz Leopold von Bayern 1846年2月9日—1930年9月28日),巴伐利亞攝政柳特波德之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东方战线元帅。 1873年与奧地利的吉塞拉结婚,兩人共有2子2女: 伊麗莎白·瑪麗(1874年—1957年) 奧古斯塔(1875年—1964年)...
    861 bytes (85 words) - 14:48, 16 August 2023
  • 使用原子彈等事件。第二世界大戰也是有紀錄以來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的軍事衝突,总死亡人数达7000萬,其中,死于交战各方刻意屠杀的平民和战俘至少有1,800多万(不包含失踪或未记录在册的),是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人類歷史上死傷人數最多的戰爭。第二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
    256 KB (30,044 words) - 14:58, 6 April 2024
  • 世界大战。西欧曾经遭受战争重创的大国组成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后来发展成为欧洲经济共同体,并最终形成了如今的欧盟。 第二世界大战的结束也加速了各个国家的去殖民化和国家独立的进度,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一些阿拉伯国家都获得了独立,这主要是来自第一次世界大战...
    63 KB (8,464 words) - 15:14, 21 April 2024
  • 加利西亚战役 (category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与战役)
    加利西亚战役,亦稱伦贝格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发生在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的一场大规模会战。也是一战东线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超过200万士兵在400公里的战线上激烈厮杀。该战役前奥俄双方均尝试主动进攻,唯因交战双方均在战略上发生误判,导致会战完全偏离双方预先的构想。最终实力稍逊的奥匈帝国军先胜后败,被俄军从加利西亚击退。...
    15 KB (2,515 words) - 07:59, 26 January 2023
  • 馬克斯·霍夫曼 (category 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军事人物)
    Hoffmann,1869年1月25日—1927年7月8日)德国军事战略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担任参谋官,后任第8军副参谋长,不久升任参谋长。霍夫曼以及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在坦嫩伯格和玛苏里湖将俄罗斯军队击败。后期,担任东方战线参谋长一职。1917年底,他与俄罗斯谈判签署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
    924 bytes (95 words) - 08:32, 14 December 2020
  • 第二世界大戰參戰國是指一切直接參與第二世界大戰的戰事或受戰事影響的國家及地區。 二戰爆發後,交戰雙方在世界分裂為軸心國及同盟國集團,其中大部份的國家均加入同盟國,同盟國亞洲部分起初主要以英、中為指揮核心,歐洲部分以英法軍為指揮領導,美國與蘇聯於日本突襲和德國入侵後也加入此同盟中。...
    90 KB (14,338 words) - 07:06, 11 February 2024
  • 第一次世界大戰给中國造成了深遠的影响。中華民國北京政府自1917年8月通過《對德宣戰案》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擴大了中國參與國際社會的機會,促進了中國工業,改善了出口貿易,「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及重要轉折點」。戰爭後大日本帝国佔領德意志帝國在山東的租借地,使中華民國喪失青岛港的主權,引發了中...
    23 KB (2,674 words) - 09:30, 16 April 2024
  • Seconde Guerre mondiale),是第二世界大戰爆發後,最终有57个国家為抵抗軸心國的侵略而組成的聯盟,也是與軸心國對立的陣營。同盟國組成及加入盟軍的國家的原因大多是因為他們都遭到了軸心國的武力侵略,或是基於擔心軸心國會控制整個世界的原因。同盟國在部分国家例如苏联和中国大陸的历史教科书中又稱反法西斯同盟。...
    42 KB (3,951 words) - 02:03, 15 February 2024
  • 納羅奇湖攻勢,是俄軍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東方戰線發起的一場不成功攻勢。 尼維爾攻勢,是法軍1917年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西方戰線對德軍發動的一場攻勢。 皇帝會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由德意志帝國於1918年的西方戰線發動的連續攻勢。 拳擊行動,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由德意志帝國於東方戰線發動的最後一場攻勢。...
    2 KB (302 words) - 01:21, 8 May 2020
  • 生分歧,6月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爆發,巴爾幹同盟結束。 塞爾維亞在巴爾幹戰場率先使用了機關槍。 第二次巴爾幹戰爭 第一次摩洛哥危機 第二摩洛哥危機 波斯尼亚危机 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戰 奥斯曼帝国 1913年倫敦條約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Hall16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Hall18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4 KB (1,035 words) - 04:31, 6 April 2024
  • 布鲁西洛夫攻势 (category 第一次世界大戰東方戰線戰役)
    針對東方戰線上同盟國軍隊的大型攻勢, 並持久至八月初。戰事爆發地點位於今日的烏克蘭,主要為利沃夫、科韋利及卢茨克幾個鄰近的城鎮。是攻勢其後以主持位於俄國西南方戰線的主帥,阿列克谢·布鲁西洛夫(亦為此戰指揮官)而命名。 早於1916年,法國已開始呼籲俄國在東線展開一...
    21 KB (2,437 words) - 05:07, 16 March 2024
  • (1918)),又譯贡比涅停战协定、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康白尼停戰協定,是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协定,由协约国代表,法蘭西第三共和国元帅福煦和德意志帝国看守政府代表马蒂亚斯·埃茨贝格尔于1918年11月11日在法国巴黎北面瓦兹省贡比涅(旧译“康边”)附近森林里一节火车车厢(东方快车第2419号车厢)中簽定。...
    12 KB (2,006 words) - 03:21, 12 April 2024
  • 第二世界大战軸心國领袖為第二世界大战中軸心國的一些政府首脑和军事将领。 阿道夫·希特勒 赫爾曼·戈林 約瑟夫·戈培爾 魯道夫·赫斯 马丁·鲍曼 卡爾·鄧尼茲 阿道夫·希特勒 德意志國元首、納粹黨的黨魁。奧地利裔德國政治人物,1921年成為納粹黨黨魁,1933年被任命為德國總理,1934年成為德國...
    25 KB (3,210 words) - 13:36, 18 April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