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西洋(NAO)是北大西洋上空冰岛低压和亚速尔高压之间海平面气压差 (SLP)波动的天气现象。通过冰岛低压和亚速尔群岛高压的强度波动,NAO控制着中纬度西风的强度和方向以及跨北大西洋风暴路径的具体位置。 NAO 是在 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通过多项研究发现的。 与发生在太平洋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不同,NAO...
    24 KB (2,989 words) - 12:35, 8 January 2024
  • 于1997年在研究鲑鱼繁殖现象时发现了太平洋十年,并为其命名。 多数科学家认为PDO由厄尔尼诺-南方(ENSO)的“红化”和大气随机过程引发。科学家經由分析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巴哈地区的树木年轮还原了了最早到1661年的PDO现象纪录。 太平洋十年际(Interdecadal Pacific...
    4 KB (455 words) - 04:36, 18 June 2022
  • 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 AMO),也称为大西洋多年代际变率(AMV)、大西洋多年代际,是北大西洋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在几十年时间尺度上的理论变率。 虽然在模型和历史观察中对这种模式有一些支...
    22 KB (2,633 words) - 16:35, 29 March 2023
  • 南方振盪為厄爾尼諾現象在大氣的對應關係,不過早期學者並不了解這點。所謂的「」(oscillation)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東西處之氣壓變化,最早由英國氣象學家吉尔伯特·沃克(Gilbert Walker)於20世紀初期發現並提出。 南方振盪的強度由「南方指數」(英語:Southern Oscillation...
    17 KB (2,032 words) - 05:24, 12 December 2023
  • 北極振盪 (redirect from 北极)
    2016年11月24日 [2016-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30) (中文(臺灣)).  2016年1月北半球寒流 北極(香港天文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verview of Arctic Climate Indic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KB (691 words) - 04:06, 11 December 2023
  • 南極振盪 (redirect from 南极)
    2014年,Nerilie Abram博士使用對溫度敏感的冰芯(英语:Ice core)和樹木生長記錄的形成的網絡重建南半球環狀模的1000年歷史。這項工作表明,南部環形模式目前處於1000年來最極端的正相期,並表明最近SAM的正相期是由溫室氣體水平上升及之後平流層臭氧匱乏造成的。 北極振盪 太平洋十年 反气旋...
    2 KB (188 words) - 16:07, 9 May 2022
  • 还有研究表明ENSO(厄尔尼诺-南方)和 QBO 之间可能存在关联。 自 1950 年代初发现以来,首次观测到的与正常 QBO 的显著偏差始于 2016 年 2 月,当时向东风的过渡被意外形成的新西风带破坏。缺乏可靠的 QBO 周期使预测者失去了有价值的工具。由于 QBO 对北大西洋...
    9 KB (1,055 words) - 08:19, 27 February 2023
  • 的区域气候,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地统计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 20世纪二三十年代Walker系统地提出了全球三大的概念,即北大西洋(NAO), 北太平洋(NPO)和南方(SO)。欧洲的气候与NAO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陈德亮受聘于瑞典哥德堡大学以后,开始利用瑞典观测资料长的特点,对NA...
    7 KB (1,232 words) - 10:36, 24 May 2023
  • doi:10.1038/nclimate1936.  厄爾尼諾-南方振盪現象 反聖嬰现象 北極振盪 本格拉寒流 印度洋海溫偶極事件 太平洋十年 北大西洋振盪 多變異ENSO指標(英语:Multivariate ENSO index) 1997年至1998年聖嬰現象(英语:1997–1998 El...
    14 KB (1,494 words) - 08:14, 8 December 2023
  • 五級颱風依序分別是:颱風尼伯特、颱風莫蘭蒂、颱風芙蓉、颱風海馬和颱風納坦。 测量太平洋塔希提岛和澳大利亚达尔文之间每月气压差别的涨落情况,稱作“南方指数”或“南方振荡指数”(SOI),红色线代表月涨落情况,蓝色代表年度平均涨落情况。如果是负值高峰表示太平洋信风强度减弱,太平洋中部和东部变暖,澳大...
    7 KB (876 words) - 05:09, 12 April 2024
  • Snowstorm)之称的1969年2月东北风暴。北大西洋在本场东北风暴存在期间基本上没有起到有利于其发展的作用,并且越是接近其形成时期,数值对气旋的影响越趋于不利。风暴过去后,北大西洋立即变得非常不利于气旋形成和发展,1970年1月的气温异常寒冷就是这一情况的明...
    17 KB (2,045 words) - 20:12, 2 December 2022
  • 由於其顯著發生在熱帶且交替出現的週期約為30-60天,此週期為一個季節內的長度,因此也有人稱為「熱帶季內震盪」。 此現象被認為與季風與聖嬰現象‧南方振盪(厄尔尼诺和南方现象的總稱,縮寫為ENSO)的發生有關連。起初所發表的「馬登-朱利安振盪」,指的是在印度洋東側至太平洋中央這之間的海域,地面氣壓較低(或者上升氣流)的區域以...
    10 KB (1,373 words) - 14:38, 5 May 2024
  • event。 Bond等人认为8.2千年事件与1,500年气候周期有关,称之为“Bond event 5”。 最强的证据出自北大西洋地区;气候的突然转折清楚地记录在格陵兰的冰芯与北大西洋的沉积物中。在南极洲与南美的指示不明显。这是全球性的变化,海平面变化尤为显著。 8.2千年事件可能是北美的勞倫臺德冰蓋(英语:Laurentide...
    8 KB (1,061 words) - 20:58, 8 May 2024
  • 傑拉德·克拉克·邦德(英语:Gerard C. Bond)于1997年提出,5.9千年事件源自北大西洋的冰山漂流以及其它原因产生的每1470± 500年的北大西洋准周期冷却。由于某些原因,这些早期的干旱事件,包括8.2千年事件,都跟随着恢复过程,例如撒哈拉地区在10,000至6...
    6 KB (620 words) - 07:53, 25 December 2023
  • 邦德事件(英語:Bond event),又称1500年气候周期,是指北大西洋的冰筏活动,与全新世以来全球气候变化有关。目前已发生八起邦德活动,周期在1,000-1,500年之间。 杰拉德·C·邦德通过哥伦比亚大学的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所做了一系列北大西洋岩石轨迹的研究,于1997年发表论文,认为晚更新世以来全...
    11 KB (982 words) - 05:43, 15 January 2024
  • 全年来看,盛行西风的强度随着极地气旋的变化而变化。冬季,随着气旋达到最强,盛行西风增强;夏季,随着气旋达到最弱,盛行西风减弱。当北极指数为正时,极地气压较低,盛行西风增强,使得中纬度地区变暖。反之,当北极指数为负时,极地气压较高,盛行西风减弱,结果极地冷空气南下,使中纬度地区变得寒冷。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少有会导致...
    20 KB (2,000 words) - 07:19, 21 July 2022
  • 3月3日——挪威拒絕蘇聯提出的互不侵犯條約,並將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3月25日——蘇聯驅逐波羅的海地區部分居民至西伯利亞。 4月3日——南韓左翼團體在濟州島上發動攻擊,隨後遭美軍鎮壓。 4月3日——以色列與約旦簽署停戰協議。 4月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4月16日——捷克斯洛伐克與匈牙利雙方簽訂友好互助條約。...
    19 KB (2,523 words) - 00:50, 3 May 2024
  • 现象。 热带风暴泽塔于2005年12月30日形成,一直持续到2006年1月6日。虽然其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都是2006年,但仍需按形成年份归入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截至2013年,泽塔仍是继1954年的1954年12月飓风爱丽丝以来仅有的一场跨日历年的北大西洋热带气旋。...
    58 KB (5,493 words) - 09:21, 29 August 2023
  • 面,地球的自轉軸和軌道平面之間的傾角以41,000年的周期在22.1度到24.5度之間搖擺著,現在的角度是23.44度,並且還在減少中。此運動稱為章。 其它還有約瑟夫·阿德馬(英语:Joseph Adhémar)、詹姆士·克洛爾(英语:James Croll)和其他人提出先進的天文理論,但是仍有...
    19 KB (2,327 words) - 03:50, 24 May 2022
  • 2千年前的强烈干旱的痕迹。加拿大西部的山岳冰川在此时也向外扩展了。证据也存在于意大利山洞的流石以及安第斯山脈的冰川。 美索不达米亚的干旱与北大西洋的变冷事件“Bond event 3”对应。 古王国的下尼罗河洪水周期的异常,可能导致了中央政府的突然崩溃。饥荒、社会混乱、分裂持续了数十年,直到...
    15 KB (1,547 words) - 06:54, 21 February 2024
  • Asia#Equatorial Indian Ocean oscillation) 厄尔尼诺-南方现象 厄尔尼诺現象 拉尼娜現象 印度洋偶極 北大西洋 北太平洋(英语: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 太平洋十年 大氣 丹斯高-厄施格周期 馬登—朱利安振盪 准两年振荡...
    2 KB (241 words) - 11:05, 4 April 2022
  • Asia#Equatorial Indian Ocean oscillation) 厄尔尼诺-南方现象 厄尔尼诺現象 拉尼娜現象 印度洋偶極 北大西洋 北太平洋(英语: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 太平洋十年 大氣 丹斯高-厄施格周期 馬登—朱利安振盪 准两年振荡...
    755 bytes (80 words) - 17:09, 10 August 2022
  • 后只有2004、2007和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追平。同时,本季在10月6日后就再也没有热带风暴形成,这种情况也很罕见,部分是因为受到厄尔尼诺-南方现象的影响。全季最强烈的飓风是伊西多尔,最低中心气压只有934毫巴(百帕),不过飓风丽丽的最大持续风速更高,达到了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四级飓风标准。...
    62 KB (5,636 words) - 16:01, 2 November 2023
  • 飓风季相比远远不及。起初气象学家预计在极其活跃的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后,2006年的活动程度应该只会略低。然而,2006年迅速形成的厄尔尼诺-南方现象、大西洋热带海域上空的撒哈拉空气层,以及以百慕大为中心的亚速尔高压这一强大二级高气压的持续存在,都令2006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活动程度大幅降低。从...
    19 KB (2,060 words) - 11:16, 27 April 2023
  • tongue)不像太平洋其他部分那樣快速變暖。 馬登-朱利安振盪 (MJO) – 熱帶地區降雨量由西往東移動,周期為30至60天,主要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發生。 北大西洋振盪 (NAO) – NAO指數經過位於亞速群島蓬塔德爾加達和冰島斯蒂基斯霍爾米/雷克雅維克之間的正常化海平面氣壓 (SLP)...
    98 KB (10,958 words) - 16:14, 19 February 2024
  • Asia#Equatorial Indian Ocean oscillation) 厄尔尼诺-南方现象 厄尔尼诺現象 拉尼娜現象 印度洋偶極 北大西洋 北太平洋(英语: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 太平洋十年 大氣 丹斯高-厄施格周期 馬登—朱利安振盪 准两年振荡...
    9 KB (920 words) - 20:32, 24 April 2024
  • Asia#Equatorial Indian Ocean oscillation) 厄尔尼诺-南方现象 厄尔尼诺現象 拉尼娜現象 印度洋偶極 北大西洋 北太平洋(英语: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 太平洋十年 大氣 丹斯高-厄施格周期 馬登—朱利安振盪 准两年振荡...
    11 KB (1,807 words) - 10:23, 19 April 2024
  • Asia#Equatorial Indian Ocean oscillation) 厄尔尼诺-南方现象 厄尔尼诺現象 拉尼娜現象 印度洋偶極 北大西洋 北太平洋(英语: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 太平洋十年 大氣 丹斯高-厄施格周期 馬登—朱利安振盪 准两年振荡...
    16 KB (1,903 words) - 12:43, 1 January 2024
  • Asia#Equatorial Indian Ocean oscillation) 厄尔尼诺-南方现象 厄尔尼诺現象 拉尼娜現象 印度洋偶極 北大西洋 北太平洋(英语: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 太平洋十年 大氣 丹斯高-厄施格周期 馬登—朱利安振盪 准两年振荡...
    8 KB (781 words) - 14:08, 22 June 2023
  • 有40%的可能会受至少一场大型飓风吹袭。此外,预报中还估计加勒比地区发展出大型飓风的可能性高于平均水平,并且会减弱大西洋飓风活跃程度的厄尔尼诺-南方现象也会受飓风季的活跃部分影响而消散。 4月3日,克罗兹巴赫等人发布新的预报,将命名风暴数提至17,飓风增至9场,大型飓风增至5场,表明本季将非常活...
    98 KB (8,531 words) - 08:38, 16 September 2023
  • 和鹼度的變化,這主要是由大氣中的 CO2 濃度和海洋中的碳酸氫根離子濃度造成的。 在西南太平洋的珊瑚中,發現 δ11B 隨海洋 pH 值的變化而變化,並表明諸如太平洋十年 (PDO) 等氣候變化。亦可以模擬由於大氣 CO2 濃度上升而導致的海洋酸化的影響。 浮游生物殼中的δ11B也可用來推斷過去幾百萬年大氣 CO2 濃度的變化...
    11 KB (1,705 words) - 09:56, 13 February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