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岩石循環是指不同岩石互相轉化的過程。循環的開端是岩漿,經冷卻和結晶成為火成岩。岩石經風化、侵蝕分解,再由搬運、分選、沉積成沉積物。後者再岩化成沉積岩。岩石可經壓力、熱力轉化成變質岩。最後岩石在破壞性板塊邊界俯衝入地幔而下熔化成岩漿,循環於是不息。 岩石循環. 香港地質四億年的旅程. [2019-03-25]...
    1 KB (90 words) - 12:45, 24 February 2023
  • 岩石圈与软流圈的分野。但并不受重视。 20世纪六十年代末随着板块构造理论的出现,地球科学界认识到岩石圈代表若干浮于软流圈之上的保持刚性的板块,板块会发生会聚、发散、侧滑等相对运动,并在边界处产生相互作用,导致壳幔物质循环,是大多数地震与火山活动的起因,比莫霍面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碳酸鹽-矽酸鹽循環...
    7 KB (1,007 words) - 16:48, 22 November 2023
  • 这些循环包括生物圈和非生物岩石圈,大气层和水圈。 對於生命關鍵的全球生物地質化學循環循环循环循环循环循环循环 岩石循环 营养循环(英语:Nutrient cycle) 目前正在研究许多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因为气候变化和人类影响正在极大地改变这些相对未知的循环的速度,强度和平衡。...
    8 KB (878 words) - 18:20, 4 January 2024
  • 循環(英語:Carbon cycle)是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中的一支,地球的碳透過此循環在生物圈、土壤圈、地質圈、水圈和大氣層之間進行交換。其他主要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還包括氮循環和水循環。碳是生物化合物的主要成分,也是石灰石等許多礦物質的主要成分。碳循環由一連串事件組成,這些事件對於地球能維持生命存...
    96 KB (10,163 words) - 01:47, 13 April 2024
  • 循環是其中一種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而此循環主要是用於形容氧在三個主要貯存器,即大氣層、生物圈和岩石圈。而整個循環則靠着光合作用去驅使,植物以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組合,形成葡萄糖和副產品氧氣。在大氣層中,即使所有的光合作用皆停止,大量的氧氣仍然需要五千 至二万五千年的時間以移除全部的氧氣。 6  ...
    8 KB (976 words) - 02:05, 28 April 2022
  • 循環 (英語:Water cycle),也稱為水文循環(英語:hydrologic cycle,或是英語:hydrological cycle),是種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描述水在地球表面、上空、地表之下的持續移動。長期而言,地球上的水質量均維持相當恆定,但以冰、淡水、鹽水和大氣層中水分等形式分佈的...
    36 KB (4,100 words) - 20:14, 11 November 2023
  • 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和氢离子(H)。 岩石自养生物参与了许多地质作用过程,例如母质(岩床)风化形成土壤,以及硫、钾和其他元素的生物地质化学循环。未发现的微生物自养菌株的存在是基于其中的一些循环理论,因为需要它们来解释铁还原环境中的铵转化等现象。岩石自养生物可能存在于地下深层(被发现于地球地表...
    8 KB (1,018 words) - 18:03, 22 June 2022
  • 这是一份历次任务中在火星上所发现的已命名岩石(和陨石)列表,名单按字母顺序排列的。该清单不包含在地球上发现的火星陨石。 火星岩石名主要是为便于讨论而使用的非正式名称,因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火星命名系统规定,小于100米(330英尺)的物体将不给予正式名称。正因如此,在火星探测器传回照片中所看到的一些不太重要的岩石...
    74 KB (6,759 words) - 21:43, 24 July 2022
  • 氧循環是指氧在其三大貯存庫(大氣、生物圈和岩石圈)中的移動情形,氧循環主要透過光合作用來推動。 磷循環是指磷在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的移動,磷及其化合物通常是以固體的形式存在。 生物地質化學循環循環循環循環循環循環 Johnson, D. L.; Ambrose, S...
    10 KB (1,443 words) - 18:36, 15 April 2024
  • 模仿戶外環境的大型仿石模型,展示化石的自然產狀及實地考察常見的岩石種類,還有互動地球模型、岩石循環模型、「來製造你的地震」陳列及輕觸屏幕等與訪客相互動的展品。 地球可視作一系列動態系統,由大氣圈、水文圈、岩石圈及生物圈所組成並互相影響。透過「板塊構造」運動,地球的外層不斷移動,是改變地球表面的最大力量。本廳展出了直徑1...
    10 KB (1,253 words) - 05:04, 4 May 2024
  • 循環是指氯原子在地球系統中的自然循環過程,涉及氯在不同環境中的轉移、轉化和交換。這個過程涵蓋了氯在大氣、水體、生物體和地殼之間的循環。自然界最常見的氯是無機的氯離子,或是一些氯化的有機化合物。目前已識別出超過五千種生物製造的含氯有機物質。 氯在大氣中的循環,以及人為產生的氯化合物,是造成氣候變遷以...
    9 KB (1,050 words) - 23:20, 9 February 2024
  • 地殼再循環(英語:Crustal recycling) 是一種地質構造過程,該過程能把岩石圈的地表物質經過俯衝侵蝕或地殼分層剝離作用再循環到地幔中。 此過程能將揮發性化合物,水以及地殼物質隨俯衝板塊片進入地幔,同時也將地殼中的同位素帶入地幔。地殼再循環的證據是在地幔衍生的岩石(如大洋中脊玄武岩或金伯利岩)中找到地殼物質。...
    8 KB (1,349 words) - 12:26, 30 July 2022
  • 循环(英語:Phosphorus cycle)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描述了通过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的磷移动。因为磷和磷基化合物在地球上找到的典型范围的温度和压力下通常是固体,磷循环与许多其它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不同,大气没有起到磷移动的显著作用。磷化氢气体只會在具備特定條件的地點產生。...
    3 KB (307 words) - 19:24, 15 September 2020
  • 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在埋藏后,固结为坚硬岩石,受到变质、风化作用前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的变化。其中沉积物变为沉积岩的变化,是狭义的成岩作用。它也是岩石循環的一個過程。 沉积后,沉积物连续埋藏,被溶解物中的矿物胶结。沉积物的颗粒,岩石碎片、化石可在成岩时被其它矿物交代。在成岩时孔隙度常会减小,除矿物溶解、白云石化作用。研究岩石...
    10 KB (1,760 words) - 05:06, 7 November 2021
  • 循環,以及接下來的掩埋和變質作用,和之後的花崗岩岩基形成與構造上升,最終形成山脈(翻譯有誤,不知所云),稱為造山循環。例如志留紀和泥盆紀的加里東造山運動起因於勞倫大陸和阿瓦隆尼亞大陸以及其他冈瓦那大陆的碎塊。加里東造山運動來自這些事件和其他特殊的造山運動循環(翻譯有誤,不知所云)。...
    25 KB (2,865 words) - 03:06, 4 January 2024
  • rock),在有水循环的星球上,又称为水成岩,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火成岩和变质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組成的,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
    5 KB (860 words) - 08:09, 7 November 2022
  • 海洋碳循環(英語:oceanic carbon cycle,也可寫為"marine carbon cycle")由海洋內各碳庫之間以及與大氣、地球內部和海床之間交換碳的過程所組成。碳循環是於跨越多個時間和空間尺度中許多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這些過程導致碳在地球上移動,並於全球各處分佈。海洋碳循環...
    57 KB (6,404 words) - 14:30, 31 March 2024
  • 鲜语:불광동)。站名為韓語固有詞,「바위」為石頭、岩石的意思,因此中文譯作「瓮岩」。由於沒有對應漢字,故不時被誤譯作「獨岩」。 站體為曲線式設計單邊側式月台的地下車站,候車月台設有月台幕門,僅有1處出口。站內設有1條留置線,供末班車停靠。 6號線循環線為單向運行,因此本站並無對向列車可轉乘。 2000年12月15日:落成啟用。...
    3 KB (200 words) - 00:49, 28 January 2023
  • 水文地理学是研究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球表层的水,经过约35亿年的积聚和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水圈。水圈中的水广泛渗透于地球表面的岩石圈和大气圈,积极参与地表的各种物理、化学过程,不仅改变了岩石圈的面貌,也使大气圈的大气现象变得复杂多样,而且...
    857 bytes (115 words) - 04:21, 20 September 2020
  • 而由雪、霜、阳光、雨水对地表的作用則叫做风化作用,暴露在空气中的岩石会受到天气影响,长期冷热交替,有些岩石会因而裂开。岩石中的水结冰时会膨胀,这个也会使岩石开裂。石头受到重力的挤压后突然减压,也会使岩石碎裂。雨水是稀酸,可溶化或改变岩石内的化学物质。植物的根和穴居动物也会加速风化。...
    3 KB (407 words) - 11:00, 7 May 2024
  • 水文学 (section 循環)
    水文学(英語:Hydrology)属于地理學,研究的是关于地球表面、土壤中、岩石下和大气中水的各種行為,包含水循環、含量、分布、物理化學特性、對物質影响以及与所有生物之间关系的科学。 水分子藉由吸收太陽的輻射能,使其從海水或是陸地蒸發,可因為地面溫度過低而直接在蒸發後不久凝結於地表,甚至凝固稱做霜...
    9 KB (795 words) - 02:21, 3 August 2022
  • 水圈 (section 循環)
    3%分布於容易接近的湖泊、河川和水庫系統 。它们在物質狀態和水体之间不断地转化和循环,形成水的大循环和相对稳定的分配。 通常情况下,一个水體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其中的水、悬浮物、溶解物、底质和水生生物等。因此也可以称其为水环境。 水循環將水從一種狀態轉移到其他狀態,或從一個水體轉移到另一個水體。水體包括...
    7 KB (921 words) - 07:01, 11 March 2022
  • 侵入岩漿,比暴露於地表的岩漿冷卻得更慢,形成具有中等晶體的岩石。大量被困在地表之下的岩漿,冷卻最慢,形成的岩石具有較大的晶體(例如花崗岩和輝長岩。 既有岩石與岩漿接觸後,會被熔化而同化成岩漿,而與岩漿相鄰的其他岩石可能會受到熱量和逸出或外循環熱液系統的影響,而發生接觸變質作用或交代作用。...
    9 KB (859 words) - 12:30, 24 December 2023
  • 太古宙早期的地球可能有不同于现今形态的板块活动。一些学者认为当时地球的温度过高,板块運動活跃,因此地殼再循環更快,阻碍了克拉通的形成直至地幔降温对流减缓。另外的学者认为大洋岩石圈的浮力大以至于不能俯冲消减,而太古宙岩石的缺少是由于后来地质侵蚀作用。 一派地质学家认为在太古宙末期以前大型大陆地壳并不存在,而当时...
    6 KB (1,076 words) - 07:18, 2 March 2024
  • 岩石富含碳酸鹽,結果就是矽卡岩。交代改變的光環常常是金屬礦石礦物的沉積範圍,因此具有經濟意義。 熱液變質作用是圍岩與不同成分的高溫流體相互作用的結果。熱液流體可能是岩漿(起源於侵入岩漿)、循環地下水或海水變質。 在海底擴張中心的玄武岩,常有熱液的對流循環...
    4 KB (590 words) - 22:13, 7 May 2022
  • 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终使岩石暴露。(《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 侵蚀是自然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由于水的流动,带走了地球表面的土壤,使得土地变得贫瘠,岩石裸露,植被破坏,生态恶化。 这种自然现象可以是循环作用的,生态恶化引起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又使得生态更加恶化。...
    4 KB (608 words) - 13:38, 1 October 2023
  • 要把最後剩下的核裂变产物废料深埋入地下。 所有循環方式,都會產出核裂變產物需要深地質處置。燃料循環是相同原始燃料量之下,希望增加能量產出,以及減少核廢料,但無論怎麼循環都無法將核廢減為零,並不是解決核廢料問題用的。 严格来说,开放核燃料循环并不是一个循环。这种情况下,核燃料仅仅使用一次,所得的乏燃料...
    48 KB (7,748 words) - 03:42, 29 February 2024
  • 留到1970年,当时,还在用凸轮迅速提起和放下3 mm的钢管。 : 1970年间,在油气行业以外,使用泥浆循环的牙轮钻头已经被气动活塞所替代。反循环(RC)钻机对于浅井已经很老旧,目前只在岩石无法使用其他方法的时候使用。RC钻机速度更快、更高效,在冶金的过程中更好用,可以承载更坚硬更持久的钻头,压...
    26 KB (4,234 words) - 03:36, 19 April 2024
  • 植物生存,如植物海蓬子、小型水生昆蟲和當地特有的惡水蝸牛(學名:Assiminea infirma)。 該盆地並不會永久被水覆蓋,而是反覆蒸發循環,在反覆循環下讓鹽分形成六角蜂窩狀的結晶。 惡水盆地常被誤認為「西半球的最低點」,但實際上西半球最低點是位於阿根廷的德爾炭麗盆地(Laguna del...
    6 KB (560 words) - 09:07, 10 October 2020
  • 在揚子大陸北緣的裂谷構造環境,成冰紀岩漿侵位啟動周圍的地下水熱液循環,岩漿岩本身由於高溫水-岩反應出現18O虧損;在斷裂塌陷之處出現局部地殼物質再循環,熱液蝕變岩石發生重熔,從而形成低18O岩漿。顯然,成冰紀時期地球上出現過岩漿熱能驅動的大規模熱液循環,是地質歷史上“冰”與“火”之間相互作用的典型範例。...
    2 KB (530 words) - 06:20, 26 April 2024
  • 斷層角礫岩 (category 岩石)
    方解石、綠簾石、石英或滑石等次生礦物就能從循環地下水中沉澱出來,填充空隙並膠結岩石。如果構造運動繼續進行,膠結物本身也會破碎,從而形成一種新生的角狀碎屑顆粒。 在地殼深處,溫度和壓力更高,斷裂帶的岩石仍然可以角礫化,但它們能保持內部凝聚力。由此產生的岩石類型稱為碎裂岩。 斷層角礫岩是鬆散的岩石...
    3 KB (414 words) - 17:34, 28 June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