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林会议(德語:Berliner Kongress)是指1878年6月13日-1878年7月13日在德意志帝國柏林举行的会议。与会国包括当时欧洲强国(俄罗斯帝國、英国、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國和德意志帝國)、巴尔干半岛各国(希腊王国、塞尔维亚公国、罗马尼亚联合公国和黑山公国)和奥斯曼...
    4 KB (417 words) - 12:35, 9 August 2023
  • 柏林(德語:Ost-Berlin)是对1949至1990年间柏林东部地区的称呼,亦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首都,源于1945年蘇軍駐德集群设立的苏联占领区。美國、英國和法國管制區被稱為西柏林。1961年8月13日至1989年11月9日,西柏林與東柏林柏林圍牆隔開。西方盟國沒有承認東柏林...
    7 KB (633 words) - 10:35, 16 September 2023
  • 柏林封锁(德語:Berlin-Blockade,1948年6月24日-1949年5月12日)是冷战时期的第一次重大国际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处于盟軍佔領時期下的德国,由于冷戰蘇聯和西方國家關係持续惡化,导致苏联封锁了西方盟国通向在其管制下的柏林地区的道路和铁路,意欲迫使西方力量同意让苏联與其佔領...
    10 KB (1,271 words) - 05:29, 5 February 2024
  • 柏林(德語:Groß-Berlin)是指1920年大柏林法通過之後柏林的範圍,和現在的柏林略有不同。19世紀後期開始,隨著柏林產業的快速發展,舊的柏林市範圍已經無法跟上變化。這一情況使得1920年德國修法,柏林的面積因此大幅擴大。 柏林大区 大汉堡法案 Die Städte Lichtenberg...
    2 KB (236 words) - 18:46, 22 February 2023
  • Staatsgrenze),建造柏林墙的目的在于阻止东德居民通过西柏林前往西德。因为柏林墙把西柏林地区如孤岛一般地包围封锁在东德范围之内,所以也被称之为“自由世界的橱窗”(德語:Schaufenster der freien Welt)。它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分裂和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更是分割东西欧的铁幕的象征。 柏林...
    56 KB (7,281 words) - 14:03, 20 February 2024
  • 柏林会议(德語:Berliner Konferenz;英语:Berlin Conference),也被稱作剛果會議(德语:Kongokonferenz)或西非會議(德语:Westafrika-Konferenz)由欧洲强国在1884年至1885年与德意志帝国柏林...
    8 KB (849 words) - 20:48, 31 August 2023
  • 柏林墙倒塌(德語:Mauerfall)发生在1989年11月9日,是世界历史的关键事件,标志着铁幕倒塌、东欧及中欧的共产政权开始倒台。不久后,德国国内边界開放,次年10月两德统一。 1989年8月19日的泛欧野餐上,奥地利与匈牙利的铁幕宣告打开,引发了和平性的连锁反应。彼时东方集团已四分五裂,东德也...
    46 KB (5,207 words) - 07:41, 16 September 2023
  • 344395 「我是柏林人」(德語:Ich bin ein Berliner,德语发音:[ˈʔɪç ˈbɪn ʔaɪn bɛɐ̯ˈliːnɐ])是1963年6月26日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在西柏林演講中的一句名言,该演说亦被逐渐冠名为“我是柏林人”演说。當時正值冷戰,柏林牆已開始建造,西柏林被東德包圍。 这一部份演說內容為:...
    19 KB (1,674 words) - 04:27, 8 November 2023
  • 柏林歷史相較於歐洲其他大城市而言是比較短暫,大約可以追溯至13世紀。在這段期間,柏林從一個商人聚居區成為德國的首都。 柏林这个名字可能在植根於當今柏林地區的西斯拉夫居民的语言,可能与旧波拉布語“沼泽”(berl-/birl-)有關。 柏林最初是易北河东北的一片沼泽地,當時這裡有西斯拉夫人部落的两个...
    7 KB (1,023 words) - 03:36, 14 August 2023
  • 柏林大区(德語:Gau Berlin)是納粹德國1933年至1945年在首都柏林設立的行政區劃。 在此之前,從1928年到1933年,柏林大区是納粹黨在該地區的地區分部。 從1926年到1928年,柏林是勃蘭登堡-柏林大區的一部分,該大區於1928年10月1日拆分為兩個獨立的大区。...
    5 KB (402 words) - 09:05, 16 September 2023
  • 柏林大轰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对纳粹德国首都柏林所实行的363次空袭。参与轰炸行动的空军部队包括英国皇家空军、美國陸軍航空軍(1942至1945年)、法国空天军(1944至1945年)及苏联空军(1941年至1945年)。 在整个二战期间,英国空军在柏林共投下了45517吨炸弹,...
    58 KB (5,957 words) - 02:38, 3 November 2022
  • 柏林的黄金1920年代是柏林历史、德国历史和欧洲历史上生气勃勃的时代,一直延续到1933年初希特勒掌握政权并扑灭所有对纳粹党的反抗为止。纳粹曾谴责柏林是堕落的避风港。一种尖端、创新的文化在柏林及其周围发展起来,包括高度发展的建筑和设计——包豪斯,1919年至1933年;文学——艾弗烈·德布林的《柏林...
    3 KB (507 words) - 06:48, 17 February 2024
  • 1961年柏林危機(德語:Berlin-Krise)發生於1961年6月4日至11月9日,這是冷戰中最後一次關於德國首都柏林及其郵政地位的重要政治軍事事件。柏林危機始於蘇聯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所有武裝部隊撤離柏林,包括西柏林的西方武裝部隊。這場危機最終導致該城市實際上與東德豎立了柏林牆分隔開來。...
    14 KB (2,086 words) - 06:00, 24 June 2023
  • 柏林,城市東部的苏联占领区稱為东柏林,並是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所定的首都;但西方國家认为柏林在法律上仍为四国联合占领区,因此不承认东柏林的首都地位。 西柏林是由西方盟国控制,并且被由苏联所控制的东柏林以及东德所包围的地区。西柏林...
    17 KB (1,639 words) - 12:51, 1 December 2022
  • 以下是1700年-1799年國際上的條約、歷史協議、和約、敕令、公約等等的年表: 亦稱為索特馬爾和約。 亦稱為Treaty of Požarevac. 亦稱為Treaty of the Three Black Eagles及柏林條約。 亦稱為圖爾庫和約。 亦稱為愛克斯·拉夏貝爾和約 亦稱為巴黎和約。...
    15 KB (140 words) - 20:03, 11 August 2023
  • 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亚 (category 柏林建築物)
    Germania)是阿道夫·希特勒为德国首都柏林重建工程所起的名称,这是对预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胜后,对未来德国的部分想象。“第三帝国的首席建筑师”阿尔伯特·斯佩尔,制定了城市重建规划的很多部分,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规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得以实现。 之所以选择“世界之都”这个称号,是因为认为柏林的建筑在当时太过守旧,有必要使柏林...
    8 KB (1,118 words) - 20:05, 23 July 2023
  • 推倒這堵牆! (category 柏林墙)
    列根在當時處於東西柏林交界的勃蘭登堡門前發表演說,慶祝柏林建城750週年;他呼籲戈爾巴喬夫透過開放政策與經濟改革增進共產主義集團的自由,並推倒柏林圍牆。 1961年,受蘇聯支持的東德為防止東德人遷往西方,開始建造柏林圍牆,成為冷戰的重要象徵。其後,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1963年在「我是柏林人」演說中,表達美國對西德的支持。...
    12 KB (1,072 words) - 13:01, 12 August 2023
  • 之真傳,於是口開能言,叩首百拜神人,便欲出阿空山。神人叫住,示姓音隨至跟前。姓音會意,尊進神人之旁。 神人言曰,汝非等閒之輩,乃是通明之臣。昔受天帝敕令而下降夫塵,轉換坤身。以便方方闡教,處處度靈。今授吾之妙法,雖非上頂密功。卻乃濟世之能。再授汝白玉淨瓶一樽,樽中若現楊柳一枝,便是夫世受災之時。汝須...
    6 KB (1,152 words) - 19:20, 30 December 2023
  • 以下是1800年-1899年國際上的條約、歷史協議、和約、敕令、公約等等的年表: 亦稱為巴達霍斯和約。 亦稱為奧塞奇條約。 亦稱為維也納和約。 亦稱為Convention of London。 亦稱為Segowlee Treaty。 亦稱為Treaty of the Foot of the Rapids。...
    24 KB (224 words) - 03:59, 13 April 2023
  • 以下是1900年-1999年國際上的條約、歷史協議、和約、敕令、公約等等的年表: 亦稱為《辛丑各國和約》、《北京議定書》。 亦稱為沒有巴拿馬人簽署的條約。 亦稱為Taft-Katsura Memorandum. 亦稱為1909年曼谷條約。 亦稱為《凡爾賽條約》,全稱《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 亦稱為里加條約。...
    30 KB (540 words) - 04:00, 13 April 2023
  •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再次宣布已加入Alliance of Torgau和Schmalkadic League的马格德堡为非法,因为它没有接受神圣罗马帝国的“临时敕令”。 在随后的几年中,马格德堡成为了新教的“堡垒”,也是第一个出版马丁·路德著作的城市。 1631年,在三十年战争中,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攻破马格德堡...
    9 KB (1,481 words) - 07:48, 29 May 2023
  • 56528 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位于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解放街西侧,俗称李宝臣碑、封冻碑、风动碑。 立于唐永泰二年(766年)七月一日。由唐代宗敕令,王佑撰,王士则书并篆,为赞颂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的政绩功德所建。碑文主要记述了李宝臣牧恒期间因滹沱河水涨,水溢至城而发动民众修途、修堤疏导,使民众泰...
    2 KB (264 words) - 14:01, 18 December 2023
  • 柏林洪堡大學、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慕尼黑大学等许多世界知名大学联合开办双文凭学位。 巴黎第二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十三世纪的巴黎大学法学院。由于教皇何诺三世颁布敕令,巴黎大学法学院自十二世纪起只教授教会法。1679年4月,法皇路易十四颁布圣日尔曼敕令...
    14 KB (2,197 words) - 06:16, 23 March 2023
  • 日本天皇裕仁在皇宮防空御前會議上決定無條件投降,當夜11時日本政府用緊急電報向瑞士政府發出接受《波茨坦公告》之通告。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已頒敕令接受《波茨坦公告》之各項規定宣布无条件投降,同日日本天皇裕仁廣播《停戰詔書》向全世界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22 KB (3,207 words) - 02:35, 11 December 2023
  • 那么旧有法令在日本国宪法施行后依然有效。作为继续有效的法令,原有法律仍然作为法律,阁改为內閣府,省仍称之为省。作为敕令,其中带有法律事项的部分被判定失效,但其他内容作为政令对待。而物价统制等所谓的波茨坦敕令则作为法律或政令处理。 日本主题 法律主题 明治维新 大日本帝国 《日本国宪法》 (日語)自由民权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小传...
    33 KB (4,727 words) - 15:37, 17 October 2023
  • 的大量人才,隱修院與修道院學校無法滿足這需求,而開始出現由商業公會或城市設立的學校、大學,之後這些學校在1158年得到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頒布敕令的保護,取得了一定的自由權利和特權,才使得教會不再掌握歐洲所有的教育機構。 由於於教會注重教義、信念、信條、等傳統。因此只要與之有衝突的往往被視為異...
    15 KB (1,684 words) - 22:16, 29 December 2023
  • 塔拉特帕夏遇刺案 (category 1920年代柏林)
    蒂安·米格尔迪蒂奇安。泰赫利里安投身亚美尼亚革命联盟秘密计划报应行动,杀死米格尔迪蒂奇安的经历他获选负责暗杀塔拉特帕夏。奥斯曼帝国军事法庭裁定塔拉特帕夏罪名成立并判處死刑,但经德国政府默许,他一直在柏林生活。大批德国名流参加他的葬礼,德國外交部敬献花圈并致辞:致政治伟人与忠实朋友。...
    66 KB (9,741 words) - 02:03, 16 December 2023
  • 1783年:孟格菲兄弟在法国巴黎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热气球飞行。 1789年:北卡羅來納省批准美国宪法,成为美國第十二个州份北卡罗来纳州。 1806年:拿破仑颁布柏林敕令(英语:Berlin Decree),规定对不列颠诸岛实行大陆封锁。 1867年:清朝政府派美國驻华公使蒲安臣为出使大臣。 1877年:爱迪生宣布发明留声机。...
    19 KB (2,618 words) - 05:50, 16 February 2024
  • 漢斯-約阿希·馬西里 (category 柏林人)
    难民。1685年10月18日,路易十四颁布的《枫丹白露敕令》剥夺了这些胡格诺派剩下的所有权力,包括马尔塞家在内的不少难民逃到了在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威廉刚刚颁布了《波茨坦敕令》(Edikt von Potsdam)下的普鲁士,而一部份逃到了柏林的胡格诺派则加入了普鲁士的军官阶层。在约亨(他的小名)...
    27 KB (4,467 words) - 02:25, 23 March 2024
  • Christoph von Wöllner)的神秘主义者的影响之下,以至於冯·沃尔纳成為實際的首相。1788年,腓特烈·威廉二世颁布了“宗教敕令”,确认了宗教自由(給予猶太人、門諾會與摩拉維亞弟兄會充分的保護),维护基督教反抗“启蒙运动”,加以诸多限制,如限制传教,限定神职人员只能信仰新教;...
    16 KB (1,957 words) - 16:37, 6 October 2023
  • 后之命创建该寺,因在寺内千佛阁供奉铜制“毗庐世尊莲花宝千佛”,在佛座周围有千佛旋绕的千朵莲花,故定名“护国报恩千佛寺”。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敕令重修,取世尊拈花示众之意,赐名“拈花寺”。至清朝末年,拈花寺仍为北京名刹,为“内八刹”之一。 1920年,在此开设佛学研究所。1926年,在内律堂开...
    6 KB (834 words) - 05:10, 14 January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