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本一切律(梵語:Mūlasarvāstivāda Vinayapiṭaka),指根本一切的律藏,與其他律藏相比,《根律》包含更為豐富的本生、譬喻、因緣故事。其梵本僅存一些斷片和份完好經卷。漢譯本由義淨主持,於唐代譯出,但「毘奈耶事」多處佚失,「毘奈耶上分」亦非全譯,現存譯本近...
    12 KB (1,821 words) - 14:23, 2 July 2022
  • 根本一切毗奈耶破僧事》,是佛教律藏中,根本一切律藏 的一份,共二十卷,由唐代高僧义净譯出。 根本一切是佛教派之一,佛灭后三百年,由派佛教上座所分出,“毗奈耶”是律藏的音譯,规定戒律之典籍。此書記述释迦牟尼佛的祖先王統,入胎出生,早年生活,出家成道,早期傳教等事。因特別記載了提婆达多破壞僧團之事,故得此名。...
    1 KB (282 words) - 12:14, 18 March 2022
  • 根本說一切戒律《根本一切毘奈耶》比一切的《十誦律》夾雜了更多的譬喻和本生。最早的有關記錄可見於《大智度論》: 根本一切一切之間的關係,長期在學界中爭論。在《異宗輪論》等早期經論中只提及了一切這麼一個稱呼,根本一切...
    4 KB (708 words) - 02:49, 2 July 2020
  • 一切這個名稱,最早可考見於呾叉始羅考古發現的古代銘文中,年代約在西元前一世紀,顯示這個派的名稱在此之前就已經形成。根據《異宗輪論》,在釋迦牟尼佛佛滅第三百年初,即二百餘年後,上座分裂,根本上座轉名雪山,此時就出现了薩婆多尊者開創的一切。學術界目前無法確認,一切這個名稱最早在何時開始使用。...
    100 KB (19,108 words) - 02:15, 22 January 2024
  • 根本上座 先上座 雪山(在一切部分出後,原根本上座遂迁至雪山改稱雪山,大眾及分別傳說,認為此是由大眾部分出) 一切(薩婆多又名,從摩偷羅傳入罽賓即健陀羅、烏仗那,為舊阿毘達磨論師所承襲。) 經量(又名Saṃkrāntivādins/Saṃkrāntikas)...
    19 KB (3,484 words) - 05:49, 27 January 2024
  • 一切和本上座,後者轉名雪山,爾後從一切,分化出多。至佛滅後四百年初,從一切,出經量。 義淨三藏《南海寄歸內法傳》: 聖大眾。分出七。 聖上座。分出三。 聖根本一切。分出四。 聖正量。分出四。 並記述四分佈情況為: 摩揭陀。則四通習。最盛。...
    38 KB (5,992 words) - 02:08, 30 November 2023
  • 经量(梵語:Sautrāntika),又称(梵語:Sūtravādin;巴利語:Suttavāda)、经派佛教的派之一。《異宗輪論》記載佛灭后第四百年初(即佛滅三百多年後),由一切中分出。此在三藏之中,唯以经为正量,反對《大毗婆沙論》,故名经量。《異宗輪論》所記載的經量宗義基本上屬於其前身說轉部。...
    25 KB (4,454 words) - 14:48, 30 November 2023
  • (梵語:Saṃkrāntivādins,或Saṃkrāntikas;巴利語:Sankrantika)是早期佛教派之一,又稱為、相續或無上。繼承了《大毘婆沙論》所稱的譬喻者的理論傳統,是經量的前身。《異宗輪論》所記載的經量宗義基本上屬於源自於一切...
    9 KB (1,500 words) - 14:50, 30 November 2023
  • 律藏 (redirect from )
    藏傳佛教的形成較晚,以根本一切律為主。在顯教戒律之外,因為密宗盛行,藏傳佛教也很注重三昧耶戒(英语:Samaya)。 化地的《彌沙塞和醯五分律》, 大眾的《摩訶僧祇律》, 法藏的《四分律》, 一切的《十誦律》, 根本一切根本一切毘奈耶》 上座...
    15 KB (2,518 words) - 20:31, 25 April 2024
  • 。現在也人延續《島史》說法,稱第一次結集時的戒律就是根據上座長老(大迦葉尊者)的意見而成立,所以稱那時就已上座這一了。 根據一切《大毘婆沙論》記載,一切(自稱上座根源)與大眾根本分裂的原因在於大眾...
    17 KB (3,537 words) - 10:06, 4 January 2023
  • 認為,業與果報的媒介,是意的種子,由意的活動熏成,剎那相續,成為習氣。在種子成熟時,成為果報。 《解深密經》提出,所有意的種子都儲存在種子識中,因此稱為一切種子識。一切種子識為生命的根本識。 無著《攝大乘論》:「阿賴耶識中諸雜染品法種子,為別異住?為無別異?非彼種子...
    3 KB (572 words) - 09:26, 24 November 2018
  • 根本從大乘出」,而在學術界普遍認為大乘佛教是從大眾和上座演變而來。 「律分五」是關於派早期分化的古老說法,義淨去印度時已然無聞,大眾的此項記載見於法顯《摩訶僧祇律私記》,上座中最早與大眾分裂的是法藏: 傳統上對於大眾的起源還有多種說法: 根據一切《大毘婆沙論》記載,...
    72 KB (13,584 words) - 21:19, 26 January 2024
  • 根本一切毘奈耶事,七、八十卷(共十七事,僅存出家事、隨意事、安居事、皮革事、藥事、羯恥那事、破僧事,其餘亡佚) 根本一切毘奈耶雜事,四十卷 根本一切尼陀那目得迦,十卷 根本一切戒經 根本一切苾芻尼戒經 根本一切百一羯磨 根本一切毘奈耶頌,毘舍佉造 根本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攝頌...
    10 KB (1,754 words) - 06:30, 28 September 2023
  • 二部,與後來制多部祖師大天同名而出現了兩個大天;又將十八別名為經量,改為經量為本名為別名。 在《異宗輪論》所追溯出來的根本上座的支派中含有以三支根本宗義為基礎的派,而根本大眾支派中也出現了以一切宗義為基礎的派。 真諦譯本題為“天友大菩薩”造,玄奘譯本題為“世友菩...
    12 KB (2,461 words) - 07:59, 9 July 2022
  • 分支,《大毘婆沙論》稱《發智論》評破了犢子根本宗義,故此起源比一切更早,它同大眾、分別一切一起並列為早期四大派。 犢子主流支派正量稱犢子是在佛滅滿二百年時,犢子長老舉行第三次結集所確立的。據正量文獻,該長老名犢子Vātsīputra,出土銘文記為Vāchiputa。...
    46 KB (8,600 words) - 14:47, 30 November 2023
  • 「五沙門」一詞,道慈〈後出中阿含經記〉提到「五異同」,又鳩摩羅什譯出的《佛藏經》亦提及「如來在世三寶一味,我滅度後分為五」。 至唐朝時,義淨三藏遊歷天竺後,天竺相承,大綱唯四,大眾(分出七)、上座(分出三)、根本一切(分出四)、正量(分出四),總成十八...
    10 KB (2,056 words) - 05:32, 25 October 2022
  • 須達拏太子 (redirect from 一切)
    cad sgrol),Viśva是一切、antara是在其中、相異於,Viśvantara被解釋作多能、眾異,《菩薩本緣集》名為一切持,《根本一切毘奈耶破僧事》名為自在間。《根本一切毘奈耶藥事》因為他是國王尾施婆蜜多(Viśvāmitra,自在友)的王子,...
    6 KB (805 words) - 05:36, 7 April 2024
  • 往生咒,全稱《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又稱四甘露咒、往生淨土神咒、阿彌陀佛根本秘密神咒,是佛教淨土宗的重要咒語。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顧名思義,此咒包含兩種功效:「拔一切業障根本」與「得生淨土」。淨土宗認為,誦持此咒能拔除一切業障。誦持此咒者,阿彌陀佛會在其頭上護持,使他離苦得樂,...
    8 KB (886 words) - 15:45, 11 March 2024
  • 法藏本 《五分律》卷15, 化地本 《十誦律》卷60, 一切本 《根本一切毗奈耶雜事》卷19, 根本一切本 《根本一切毘奈耶破僧事》卷6, 根本一切本 藏譯《普曜經》第二十六章「轉法輪」 《大事(英语:Mahāvastu)》(梵文:Mahāvastu),出世本 梵文《俱舍釋》...
    21 KB (2,427 words) - 21:04, 26 April 2024
  • 問經云,執一語言部,名雖相似,然注解云,所執與僧祇同故,言一也,此釋非也。」 《三論玄義檢幽集》:「眞諦云:此執,世出世法,悉是假名,故言,一切法,無實體,同是一名,名即是,故言一。」 oxford reference. vyavahāra.  Vyahara, Vyāhāra: 8 definitions...
    4 KB (542 words) - 04:17, 27 April 2022
  • 雜阿含經 (category 阿含)
    、因緣、食、四諦、界、三十七道品等,將眾多相應主題的短經編集在一起,偈頌則依八眾編集在一起,因此又稱為相應阿含,由經文細碎不易記誦或參雜聚集,而名雜阿含。漢譯《雜阿含經》推定為根本一切傳本,與對應的巴利本《相應》一起,被學術界認為是接近原始佛教原貌的佛陀言論集之一。...
    66 KB (9,240 words) - 05:22, 29 April 2024
  • 是否屬於佛教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其內容可見於《雜阿含經》,但將這三種教並列,稱為三法印,可最早追溯至根本一切毘奈耶。 在南傳的上座佛教中相對應的概念是三相(诸行无常、诸行是苦、诸法非我),南傳佛教將其作為一切萬法存在之特徵。...
    14 KB (2,549 words) - 17:38, 23 November 2023
  • Tantra)是金剛乘瑜伽密教的根本經典,分瑜伽十八會十萬偈,與《大般若經·初會》(四百卷)規模相當,不空三藏節略翻譯了第一會第一品和第六會,即《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三卷)和《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麼耶經》(一卷)。 《金剛頂經》這稱謂又特別指《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梵語:Sarvatathāgata...
    14 KB (1,517 words) - 13:37, 19 May 2023
  • 世親《大乘成業論》記錄赤銅鍱提出分識,六識身即是分識,為生命前後相續的主體,三之因。現代學者多相同議論。類似的學說尚大眾提出的根本識、化地提出的窮生死蘊,大乘論師認為,這些學說所的主體心識異於六識身而別自體,皆等同於阿賴耶識、阿陀那識或異熟識等。 水野弘元認為,根據分識學說,在心轉向時,內在...
    22 KB (4,055 words) - 03:03, 19 March 2024
  • 列為分別之一。 公元 148 年至 170 年間,安息僧人安世高入華,翻譯了一描述印度佛教五個主要教派使用的僧袍顏色的著作,名為《大比丘三千威儀》。 法藏僧袍顏色和一切的顏色是相反的。 在較早的資料中,一切被描述為穿著深紅色的長袍,而法藏被描述為穿著黑色的長袍。...
    8 KB (1,433 words) - 03:56, 30 November 2023
  • 根本一切《雜阿含經》留存下來;漢傳《別譯雜阿含經》可能是法藏或化地經典。 雜藏起源於伽他(歌詠)與祇夜等偈頌的集合,逐漸成為所有不歸入四阿含經的經典集合,分別與大眾認為雜藏是經藏之一,除了赤銅牒稱小,其他都稱為雜藏。上座傳承中的一切根本一切...
    81 KB (15,147 words) - 12:52, 16 May 2023
  • 《善見律毘婆沙》,即《善見律註》,全名《一切善見律毘婆沙》(巴利語:Samantapāsādikā),佛教巴利律藏的註釋,體現了在斯里蘭卡流傳的分別(史稱赤銅鍱)的悠久傳統,絕非一人一時之著作。此書在南齊永明7年(公元489年)時由僧伽跋陀羅(Saṃghabhadra)與僧猗(一作僧禕)漢譯...
    2 KB (354 words) - 06:23, 10 April 2022
  • 四分律 (category 律)
    道宣《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卷一上:“佛来百年,兴斯名教,相传云於上座搜括博要、契同已见者,集为一,四度传文,尽所诠相,故云四分,此据说所至,非义判也。” 《宋高僧传·昙一传》此律为佛陀耶舍共鸠摩罗什译。 《根本一切毘奈耶藥事》卷一裡指出非時藥即更藥,八種漿都是水果作成。...
    4 KB (867 words) - 18:38, 18 April 2024
  • 一切經音義》,为佛教典籍,是唐代出版的訓詁書。 兩個版本: 第一個版本為唐朝玄應(?-649年-661年,玄奘弟子)所著,稱為《大唐眾經音義》,共二十五卷。 第二個版本是由唐朝慧琳(737年-820年,姓裴氏,疏勒國人,不空弟子)所著,又稱呼為《慧琳音義》,共一百卷。 唐代比丘玄應所著《一切经音义》(c...
    22 KB (3,050 words) - 01:39, 8 January 2024
  • 》都是來自派的誦本,經由經典對照,將可探求出原始佛法的樣貌,但是不能這些經典即是原始佛法。 現代佛教研究學者,主要是透過經典間對照的方法,企圖還原出原始佛教的樣貌。主要使用的經典為來自分別傳承的巴利藏,對照漢傳佛教保存的各部派經典,主要是來自一切根本一切、化地、法藏...
    20 KB (3,538 words) - 02:13, 30 November 2023
  • 十二分教 (redirect from 十二)
    經,十一曰譬喻經,十二曰大教經」 《五分律》(化地):“舍利弗。拘樓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廣為弟子說法。無疲厭所謂修多羅。祇夜。受記。伽陀。憂陀那。尼陀那。育多伽婆ityuktaka。本生。毘富羅。未曾。阿婆陀那。憂波提舍。”“自餘雜說今集為一。名為雜藏。” 《根本一切...
    8 KB (703 words) - 11:42, 25 April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