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陀和阿罗汉捨壽後,取證無餘界,進入不生不滅狀態,也称为,一般更常用般涅(意思是“進入滅度”,即“入滅”)表達,意思是肉身死亡後,进入不生不灭的状态。時至今日,當有佛教上師、沙門、比丘、比丘尼等修行者過世時,許多人尊稱他們了。大乘見地是佛菩薩能在中同時度眾生,佛菩薩的涅槃叫“無住涅槃”。...
    22 KB (2,995 words) - 19:15, 23 November 2023
  • 宗,又稱学派,為漢傳佛教宗派之一,以《大般涅经》為根本。在南北朝至初唐時極為盛行,講述《大般涅经》的法師被稱為師。屬於大乘佛教的如來藏学派。 後被吸納進入天台宗之中。 宗始於曇無讖在燉煌譯出《大般涅經》。在曇無讖之前,東晉末江南譯經事業極盛,法显和佛陀跋陀罗在建康译出《佛說大般...
    2 KB (303 words) - 14:28, 15 December 2021
  • 寂静,佛家三法印之一,也是中文數量詞。 佛家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寂静即是說的境界,灭除一切生死的痛苦,无为安乐,故是寂静的。三法印的真谛必须要通过正法实修来证得。 在中文数字中,寂静被當成一個數字名稱,大小是10-24,這個字平時很少使用,一般使用国际单位制词头攸(又譯作幺科托)。...
    694 bytes (88 words) - 11:53, 24 October 2018
  • 謬誤(英語:nirvana fallacy)或完美主義謬誤(perfectionist fallacy)是一種非形式謬誤,係宣稱某個解決方案因為無法做到(完美),所以該方案便没用。較白話的詮釋是:「因為這做法不完美,所以這做法便没用」。 谬误用来攻击任何与之相反的观点,其通过创造一个错...
    4 KB (533 words) - 23:28, 14 January 2024
  • 謂或有執。有餘依涅槃界有自性。無餘依界無自性。為遮彼執顯二種界皆有自性。 或復有執。有餘依界是有漏。無餘依界是無漏。為遮彼執顯二種界皆是無漏。 或復有執。有餘依界是有為。無餘依界是無為。為遮彼執顯二種界皆是無為。 或復有執。有餘依界是善。無餘依界是無記。為遮彼執顯二種界皆是善性。...
    9 KB (1,052 words) - 02:35, 13 January 2022
  • 《AI:夢境檔案 肇始》(日版名:AI:ソムニウム ファイル ニルヴァーナ イニシアチブ,英文版名:AI:The Somnium Files - nirvanA Initiative)是由Spike Chunsoft製作與發行的恐怖懸疑冒險遊戲,於2022年1月公佈將於2022年6月23日在...
    7 KB (722 words) - 11:01, 17 March 2024
  • 臥佛 (redirect from )
    臥佛表現的是佛陀躺臥的形象,是佛教藝術的主要題材之一。臥佛代表释迦牟尼最後一次臥病在牀時,即將進入的境界。 臥佛的形象是右側臥,頭枕在墊子或靠在右肘,用手支撐頭部。 (英语:Parinirvana Day) 大般涅經 卧佛寺 毗濕摩臥箭牀 The Discourse on The Great Parinirvana...
    1 KB (103 words) - 21:07, 16 March 2024
  • 《大般涅经》(梵語:महापरिनिर्वाण सूत्र,Mahāparinirvāṇa Sūtra),大乘佛教的根本经典之一,是大乘五大部经(1般若部、2宝积部、3大集部、4华严部、5部)部的第一位。 大乘佛教的經與部派佛教的經有一樣的名稱,如現存的巴利經藏的大般涅...
    18 KB (3,022 words) - 20:31, 12 December 2022
  • 周刊》(英語:Nirvana Weekly)是广东省深圳市深圳中学的一本校内刊物,由学生主办,在深圳市的中学内非常出名,甚至在北京都有名声。由于《周刊》在资金上完全独立,自己负责采编与发行,内容比较开放,中国新闻周刊甚至称其为“可能是任何一份中国主流媒体都不能企及的杂志”。但是近段时间《...
    5 KB (433 words) - 05:59, 17 August 2023
  • 乐队(英語:Nirvana),台湾作超脫樂團,是一支美国的油渍搖滾乐队,于1987年在华盛顿州的亞伯丁组建,通过他们专辑《Nevermind》裡的Lithium和Smells Like Teen Spirit两首作品打入美国主流音乐。儘管在他們七年的職業生涯中只發行了三張錄音室專輯,超脫樂團已經...
    15 KB (2,269 words) - 13:27, 8 March 2024
  • ?菩薩在大乘佛法中,精勤修集福德莊嚴,智慧莊嚴,悟佛知見,證得真實心如來藏,現觀萬法皆由此出,不滅五陰十八界而實證本際,也因為如此才可說是證。也只有菩薩可以不滅五陰十八界而能證得,如實的觀察,如實的證知實際理地的內涵。菩薩不入而證得,有別於阿羅漢入了無餘盤卻未證知之真實內涵,此即不共二乘的大乘殊勝妙法。...
    9 KB (1,922 words) - 03:58, 17 July 2021
  • 三界凡夫將所修證的欲界、色界總共五種非解脫境界,誤計為 境界。首楞嚴經卷十:「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後後有生計度者,是人墜入五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以二禪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
    909 bytes (153 words) - 05:18, 18 February 2020
  •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大般涅经》(巴利文:Mahaparinibbana Sutta),此经在上座部佛教的巴利語《巴利大藏经》中收于长部尼柯耶第十六经,相当于汉译《长阿含经》中的《遊行经》。该经主要是叙述佛陀(释迦牟尼)入前三个月的最後遊行教化,以及后八国分得舍利供养的情形。 在《大正藏》中的各版本為:...
    8 KB (1,444 words) - 02:20, 25 November 2023
  • 圓寂,又称完寂,佛教用語,般涅的另一個漢語譯名。這個譯名由玄奘創造,採用諸德圓滿、諸惡寂滅之意。現今佛教出家僧侶捨壽離世,多稱為圓寂,因此它也被當成死亡的同義語。 是宗教用语,来自古印度。在婆羅門教等古印度宗教裏,一般指一种透過覺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状态。在印度教哲学裏,意指通过肉体的解脱而与高级生命的结合。...
    2 KB (230 words) - 09:17, 12 November 2022
  • 是有餘界,尚有待斷的煩惱障應斷,尚有待修的梵行應修,所以三果人雖證,仍無法於捨壽時當下取證無餘,所以說他所證的名為有餘。三果人因此緣故,必須捨報後生起中陰身,再於中陰階段取無餘,名為中般涅;或是往生到下一世去,在下一世的初禪天中捨報而取無餘...
    15 KB (3,085 words) - 17:30, 27 November 2023
  • 三法印(日语:法印)(梵語:Trilakṣaṇā dharmamudrā 或 Tri-dṛṣṭi-nimitta-mudrā),佛教術語,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靜」三項標準,大乘佛教認為可以用這三項標準來驗證教說是否屬於佛教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其內容可見於《雜阿含經》,但將這三種教說並...
    14 KB (2,537 words) - 17:38, 23 November 2023
  • 佛誕 (redirect from 浴佛法)
    ,政府更將母親節同時定為「國定佛誕節」(公曆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 在藏傳佛教裡,佛誕日為藏曆四月初七,同月十五日為佛陀成道與日。 在南傳佛教,佛陀誕生、出家、成道、是同一日,稱卫塞节,日期為印度曆法吠舍佉月後半第十五日,是泰國陰曆的六月十五日(約在西曆五月),對應華人農曆的四月十五日。例如...
    19 KB (2,348 words) - 13:55, 3 June 2023
  • 。 此位須斷盡三界見惑及欲界九品思惑,方證得之。 五下分結盡,得阿那含。五下分結是:我見(身見)、疑見、戒禁取見、貪欲、瞋恚。欲界的修道所斷之惑,至此已經斷盡。 證阿那含果的聖者,已經斷了欲界的煩惱修惑,不再染著欲界的五欲。因斷除了欲界的貪愛,必定證得初禪。死後將...
    1 KB (212 words) - 02:24, 10 February 2024
  • ,不再有後世、不出生於三界世間。 聲聞乘:主修四念處、十二因緣、四聖諦、八聖道。 獨覺乘:主修四念處、十二因緣、四聖諦、八聖道。 有餘 無餘 《增壹阿含經》卷7〈16 火滅品〉:「尊告諸比丘:『有此二法界。云何為二?有餘界、無餘界。彼云何名為有餘...
    7 KB (1,408 words) - 11:41, 12 March 2022
  • 釋迦牟尼教導弟子,觀察五蘊,了解五蘊非我,無常,是變異法,將帶來苦。 於無常執常、於苦執樂、於不淨執淨、於無我執我,稱為四顛倒。 《大經》以常、樂、我、淨為四德。其中的常是指境界是常,相对于世间有为法的无常、非常而言。 玄奘譯《阿毘達磨俱舍論》卷19:「應知顛倒...
    1 KB (176 words) - 12:24, 28 December 2018
  • 周利特及摩訶特資質不同,前者愚鈍,後者聰慧。周利特因不能背誦戒律,而被兄長威脅退出僧團。釋迦牟尼佛知道後,派遣周利特作打掃工作。數日後,周利特以掃帚證得阿羅漢果。 滿呼王子一次邀請佛陀及其弟子到羅閱城接受供養,然而王子因曾聽聞朱利特不能與外道議論,因而王子拒絕朱利特到訪。最後,朱利...
    11 KB (2,205 words) - 06:05, 25 August 2021
  • 道宣《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僧祇》佛生日乃至日為大眾說法稱揚佛德。《薩婆多》(薩婆多毘尼毘婆沙)云二月八日成佛,亦以此日生。八月八日轉法輪,亦以此日取。若依《瑞應》(太子瑞應本起經)等經多云四月八日生。《》初云二月十五日臨,復度十仙,云過三月已入...
    11 KB (1,792 words) - 18:15, 28 May 2023
  • 《解脫道論:「觀凡夫根念根所,初慈哀世間。我已得脫,當令彼脫。我已得調,當令彼調。我已得安,當令彼安。我已入,當令彼入。施、戒、出、忍、諦、受持、慈、捨、精進、智慧,皆令滿足。」 佛阿毘曇經出家相品:「己度度他,己脫脫他,己安安他,己他。」 《佛所行讚》:「遊行於人間,度諸未度者,未見真實者,悉令見真實。諸習外...
    21 KB (3,918 words) - 09:50, 31 March 2022
  • :Kusi-nārā,拘尸那罗),又稱拘尸那竭城,意思是茅城,位於現今印度卡西亞(Kasia)村,是古印度十六大國之一末罗国的都城。因释迦牟尼在此间,也是佛教的四大圣地之一。 根据印度2011年人口普查,拘尸那有 2415 户共 17,893 人,男性占 52%(9408人),女性为 48%(8578人)。拘尸那的识字率为...
    6 KB (992 words) - 17:50, 27 November 2023
  • 經》,為如來藏學派的學說之一。傳入中國後,成為宗中心教義,也影響到漢傳佛教各宗教,如地論宗、天台宗、禪宗等,成為漢傳佛教中很重要的教義。 佛性這個名詞,最早出現於《大般涅經》,後來也被如來藏學派的各經典使用。《大般涅...
    6 KB (809 words) - 03:15, 9 June 2023
  • 《金剛經》威仪寂净分第二十九:“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成实论》一:“如来者,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曰如来。” 《轉法輪論》:“如实而来,故名如来。(中略)名如,知解名来,正觉故名如来。” 《大智度论》二十四:“如实道来,故名为如来。” 《胜鬘宝窟》上末:“如来者体如而来,故名如来。又如诸佛来,故名如来。问:体...
    5 KB (628 words) - 06:30, 15 April 2024
  • 不是諸行,所以沒有無常和苦,不過因為「諸法無我」所以也是無我。 在现代佛教界,三相与三法印也常合称为四法印。 說一切有部的四諦十六行相中,苦諦有四相:非常、苦、空、非我。在《大毘婆沙論》中,「四有為相(生住異滅)是一切法印封幖幟」。《大毘婆沙論》中,引用「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
    8 KB (1,394 words) - 02:20, 25 November 2023
  • 切有為法的剎那生滅、空、無常、苦、無我,進而斷盡我見、我執、三界貪愛、無明及其它所有煩惱,於當世捨壽時不受後有於三界中出生,脫離生死輪迴之苦而入無餘界的聖者。 巴利語arahant與梵語arhat,意爲值得崇拜的人,故譯作“應供”,是動詞字根arh(意思是值得)的現在分詞。其字源可能是來自於巴利...
    12 KB (1,932 words) - 15:55, 6 April 2024
  • 教中,得見佛性。智顗是以於五味教之前味開悟,或於後味開悟,得益不定,為不定教相,而非單以央掘、勝鬘、金光明等經為不定教部。若佛說法,各人領悟、得益不同,即是不定教(顯露不定);若佛說法,彼此得益,但互不相知其所聞法,即是祕密教(祕密不定)。 頓教:《華嚴》七處八...
    14 KB (2,834 words) - 20:55, 3 October 2022
  • 之相。也有後人將僧伽法師視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景龍四年(710年)三月三日大師,真身不腐,中宗命人在薦福寺建塔供養,突然臭氣滿城,中宗在心中默念「送師歸臨淮」。話一說,異香騰馥,於是送走真身,築塔於泗州。關於年份,則據《文苑英華》、《全唐文》中所收的《泗洲臨淮縣普光王寺碑》,記載為景龍四...
    10 KB (1,452 words) - 00:24, 5 January 2024
  • 《增一阿含經·火滅品·第2經》:「有此二法界。云何為二。有餘界.無餘界。彼云何名為有餘界。於是。比丘滅五下分結。即彼般涅。不還來此世。是謂名為有餘界。彼云何名為無餘界。於是。比丘盡有漏成無漏。意解脫.智慧解脫。自身作證而自遊戲。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更不受有。如實知之。是謂為無餘界。此二界。當求方便。至無餘涅槃界。」...
    19 KB (2,632 words) - 22:08, 27 March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