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Gray matter),又稱為皮質(英語:Cortex),是一种神经组织,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灰由神经元、神經膠質細胞、微血管组成。灰的灰色源于神经元的细胞体和微血管。中枢神经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白。 灰主要分布于以下这些部位:大脑半球的表面(即大脑皮质),小脑...
    2 KB (235 words) - 23:43, 6 October 2023
  • 脊髓灰質炎病毒(英語:Poliovirus)或称为脊髓灰白質炎病毒,是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痺)的病原,故又稱小兒麻痺病毒。它是一个没有包膜的病毒,由一條單股RNA和蛋白外壳组成,直径约25纳米,属于小核醣核酸病毒科腸道病毒屬。除人類外,猴子也会受这种病毒感染。脊髓灰炎病毒属于嗜神经病毒,可感染神经系统。 脊髓灰白質...
    3 KB (303 words) - 15:35, 5 May 2022
  • 第Ⅲ型脊髓灰白質炎病毒所致之急性非麻痺性脊髓灰白質炎 (045.9) 急性脊髓灰白質炎 (045.90) 病毒類型不明之急性脊髓灰白質炎 (045.91) 第Ⅰ型脊髓灰白質炎病毒所致之急性脊髓灰白質炎 (045.92) 第Ⅱ型脊髓灰白質炎病毒所致之急性脊髓灰白質炎 (045.93) 第Ⅲ型脊髓灰白質炎病毒所致之急性脊髓灰白質炎...
    87 KB (13,410 words) - 15:10, 3 February 2021
  • Farlex Partner Medical Dictionary, Farlex 2012.  神经科学主题 医学主题 腦脊液 灰白質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中樞神經系統 Overview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KB (253 words) - 00:24, 15 February 2024
  • 脊髓灰白質炎所致之骨病變 (730.70) 脊髓灰白質炎所致之骨病變 (730.71) 脊髓灰白質炎所致之骨病變,肩 (730.72) 脊髓灰白質炎所致之骨病變,上臂 (730.73) 脊髓灰白質炎所致之骨病變,前臂 (730.74) 脊髓灰白質炎所致之骨病變,手 (730.75) 脊髓灰白質炎所致之骨病變,骨盆及大腿部...
    53 KB (7,989 words) - 01:25, 12 July 2020
  • 1955年在大口環為患有脊柱彎曲病的兒童成立了一所療養院「兒童復康院」。兒童復康院逐步擴展,於1968年發展成大口環兒童醫院,專責照顧結核病、骨髓灰白質炎等症狀。1970年2月17日,根德公爵夫人嘉芙蓮探訪醫院。根德醫院的日常經營開支一直由兒童護助會負責,直至1991年醫院管理局接管本地所有醫院的管理。...
    9 KB (483 words) - 20:57, 24 December 2023
  • 半球的表面同大脑半球存在脑沟和脑回一样拥有小脑沟和小脑回,不过这较脑沟、脑回纤细,变异也很多。小脑半球的截面和大脑半球同样,皮質是灰白質,髄是白質。因为皮質较厚、髄看似树枝、所以小脑半球截面被称作Aobor vitae(生命之树、小脑活樹)。 脑干(brain...
    12 KB (1,898 words) - 12:57, 25 April 2024
  • 英安岩是一种化学成分和闪长岩相当的火山喷出岩石,颜色为灰色、灰白或灰红等浅色,斑状或块状结构,基为隐晶和玻璃,以石英和长石为主,有时具有流纹构造。斑晶以斜长石为主,也有石英、正长石、透长石的斑晶存在。 英安岩常与粗面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共生,在中国,主要产于东南沿海各地。...
    980 bytes (159 words) - 10:27, 29 April 2022
  • 岑逸飛 (category 脊髓灰炎患者)
    年級由化學系轉讀社會系,並嘗試做社工。岑逸飛在中大第三年,即1965年隨大學旅遊團到台灣,被大雨淋濕身,翌日發高燒,改寫一生:他被診斷患了橫置脊髓灰白質炎,導致雙腳活動不靈活。1968年停學三年的岑逸飛返回中大繼續學業,但因為用輪椅出入不方便,不能做家庭訪問,所以轉讀哲學系,1970年以二級榮譽的...
    15 KB (994 words) - 14:56, 1 August 2023
  • 景星组是位于中国云南兰坪、思茅、墨江一带的上侏罗世至下白垩世地层,1965年由云南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命名。该地层以紫红色泥岩、泥粉砂岩(上部),灰、灰白、浅黄色块状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下部),灰色钙砾岩、粗砂岩(底部)为主,间夹细砂岩(上部),紫红、灰绿色泥岩、粉砂岩、泥灰岩等(下部)。 中国白垩系地层列表...
    2 KB (100 words) - 21:50, 17 October 2017
  • 明水组是位于中国黑龙江绥化市一带以及吉林、内蒙古的上白垩世地层,1960年由松辽石油勘探局综合研究大队命名。该地层以灰棕、灰白、灰黑色泥岩、粉砂泥岩、粉砂岩(上部),灰绿、棕红、灰紫色泥岩、粉砂泥岩(下部)为主。 中国白垩系地层列表 高振家、陈克强、魏家庸. 《中国岩石地层辞典》.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0...
    2 KB (81 words) - 22:31, 6 February 2015
  • 阜新组是位于中国辽宁阜新一带以及吉林、内蒙古的下白垩世地层,1929年由王竹泉、黄汲清命名。该地层以灰白、灰色砂岩、砾岩为主,间夹深灰、紫红色泥岩、碳页岩以及多层煤。 中国白垩系地层列表 高振家、陈克强、魏家庸. 《中国岩石地层辞典》.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0. ...
    1 KB (72 words) - 09:19, 6 February 2015
  • 虎头寺组是位于中国云南、西藏的上白垩世地层,1973年由云南第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命名。该地层以灰棕、浅灰白、浅黄绿色块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间夹泥粉砂岩(包含铜砂岩)等。 中国白垩系地层列表 高振家、陈克强、魏家庸. 《中国岩石地层辞典》.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0. ...
    1 KB (73 words) - 21:52, 17 October 2017
  • 苏巴什组是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火焰山胜金口一带的下白垩世地层,1956年由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调处56/56队夏公君等命名。该地层以棕红、灰白色砂岩、褐红色砂泥岩、灰白、暗灰色砾岩为主。 中国白垩系地层列表 高振家、陈克强、魏家庸. 《中国岩石地层辞典》.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0. ...
    1 KB (75 words) - 06:41, 30 January 2015
  • 庙沟组是位于中国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甘肃一带的白垩纪地层,1953年由甘克文、孟庆麟、张家环命名。该地层以棕红、紫红色砾岩、砂砾岩(上部),砖红、灰白、黄绿色砂岩(下部)为主,下部间夹砂砾岩,砂泥岩、泥灰岩。 中国白垩系地层列表 高振家、陈克强、魏家庸. 《中国岩石地层辞典》.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0. ...
    1 KB (80 words) - 06:50, 30 January 2015
  • ,面積約30萬平方米,城牆部分保存完好,棄土築城,牆高2-3米。2002年成都市考古隊會同大邑縣文管所,發掘古城遺址約700多平方米。出土陶片以泥灰白陶為主,黑陶、喝陶次之。紋飾有鋸齒紋、繩紋、是紋、水波紋等。器形有壺、尊、短圈量足器、罐等,石器有打制石斧、磨制石斧、鏽、鑿等。該遺址為研究成都平...
    2 KB (248 words) - 05:14, 13 November 2023
  • 城门口村、下缸窑村都有窑址分布,范围达到数百平方公里。 冮官窑所用材料大多就地取材,所烧制的器物胎稍粗,.为仿定窑白瓷和仿磁州窑黑花白瓷,也烧制黑釉瓷器。冮官屯窑烧制的器物种类繁多,白釉产品胎灰白粗糙,釉色白而微黄,多为杯、碗、碟、盘、瓶、罐等。黑釉虽然有小瓶、小罐等精致的小器物,但数量很少。...
    3 KB (393 words) - 12:19, 11 January 2024
  • 納州海域,為温帶海水魚,深度35-1152公尺,本魚體色多變,淡紅的到黃褐色的背面,有時布有斑點;下側灰白,有時有暗點,腹面與頭部的下面灰白,鰓蓋之上有一暗色斑塊,體長可達66公分,棲息在沙泥底底層水域,以甲殼類、軟體動物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Froese, R. & Pauly...
    1 KB (133 words) - 23:24, 23 February 2021
  • 、菲律賓、索羅門群島及新喀里多尼亞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4公尺,體深褐色或近黑色,吻部灰白色,體背部有不規則的灰白橫帶,背鰭軟條16-20枚,臀鰭軟條3枚,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在砂石底海域,卵胎生。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12). Halicampus...
    1,010 bytes (114 words) - 14:32, 19 January 2021
  • 羅里達州南部、百慕達群島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3-15公尺,本魚在每個鱗片上成魚有一個細長垂直的藍色斑點,雄性成魚在整體的顏色中更綠色而且在一個粉紅色的灰白區域裡面的體側中央或黃色上有一個邊緣藍色的墨水黑色的斑點,體長可達17.5公分,棲息在水質清澈沙底、海草生長的海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1 KB (112 words) - 08:16, 2 December 2019
  • 海域,棲息深度100-1000公尺,本魚下頜比上頜長; 觸鬚短於眼直徑,背面灰褐色到腹側白色,垂直的鰭在後部部分深色且有灰白的邊緣,體長可達200公分,為底棲性魚類,棲息在岩石底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海星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Froese, R. & Pauly, D. (eds...
    1 KB (122 words) - 13:50, 5 October 2021
  • 腰紋豬齒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西太平洋區的菲律賓及東印度群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公尺,本魚最大特徵是體側具有一寬的灰白條紋,從胸鰭基部延伸至背鰭棘後端,體長可達18公分,棲息在半開放、沙底的珊瑚礁及潟湖,生活習性不明。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13). Choerodon...
    1 KB (101 words) - 14:42, 19 February 2022
  • 大西洋比斯開灣至南非好望角半鹹水、海域,棲息深度10-460公尺,本魚體灰褐色,有小深色斑點,胸鰭黑色,有灰白的邊緣,背鰭軟條81-90,臀鰭軟條65-77枚,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底層水域,小型底棲性生物為食,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Froese, R. & Pauly, D. (eds...
    998 bytes (101 words) - 01:46, 13 May 2020
  • 灰白,腹部白色,背部有時有微弱的不規則斑點。背鰭灰色,其他鰭白色偏黃,口大且斜,下顎突出,上顎具大型犬齒狀的牙齒,下巴沒有觸鬚或毛孔,背鰭硬棘11枚;背鰭軟條26-31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8-11枚,體長可達36公分,棲息在河口、水淺的沙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1 KB (133 words) - 14:47, 5 March 2020
  • 羅里達州南部至蘇利南海域,棲息深度18-275公尺,本魚身體淡紅色,背面顏色較深,腹面灰白,唇黃色,黃色的斑紋從鼻孔經過眼睛到鰓蓋邊緣。背鰭與臀鰭不覆有鱗片,成魚有凸出在前面的齒,體長可達30公分,棲息在岩石底海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 Froese, R. & Pauly, D. (eds...
    966 bytes (108 words) - 13:41, 19 February 2022
  • 加州至加州中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75公尺,本魚背鰭3個,臀鰭2個,側線在胸鰭處彎曲,身體背部橄欖綠色,腹側灰白,背鰭軟條46-54枚,臀鰭軟條38-46枚,體長可達30.5公分,棲息在沙底海域,幼魚夏季及秋季會進入淺水處,成魚生活在較深水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片腳類、貝類等為食,可作為食用魚。...
    1 KB (116 words) - 13:14, 14 January 2021
  • 该物种有背骨板11-16枚,侧骨板34-47枚,腹骨板7-16枚,背鳍条38-53条,臀鳍条20-35条。背部灰褐色,腹侧灰白,长度可达3米,重量超过190千克。 底栖,主要栖息于砂砾底江段、行动迟缓、底栖以及多在深水处。主要食物来源是水生昆虫幼虫、硬骨鱼和软体动物。一项研究表明,施氏鲟幼鱼食用的水生...
    2 KB (278 words) - 19:23, 9 October 2022
  • 刺参、沙噀、灰刺参、灰参、海鼠。中国北方辽宁大连、山东沿海多产。多制成干品。现已开展人工养殖。 体长20—40厘米。体柔软,呈圆筒形,色黑褐、黄褐或灰白。背面隆起,有4—6个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圆锥形肉刺。腹面平坦,有三行管足密布。口位于前端,有20条总状围口触手。体壁内骨骼退化成微小骨片。喜生活于...
    2 KB (226 words) - 14:25, 3 January 2022
  • 從琉球群島南部至美屬薩摩亞、東加海域,棲息深度15-30公尺,本魚最大特徵為成魚背鰭基部近尾柄處有一大灰白斑點,體上半部有一近三角形的深色寬條紋,胸鰭基部端條紋較尖細,體長可達17公分,棲息在沙底海域,生活習性不明,可作為觀賞魚。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琉球群岛、日本。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乔氏猪齿鱼...
    1 KB (147 words) - 14:40, 19 February 2022
  • chinensis)是一种常绿大乔木,形似枫树,“阿丁”是属名拉丁文Altingia之音译。分布于中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树高可达45米,树皮灰白,小枝无毛。 其叶生于枝顶,革、倒卵形或卵状。长5 - 12厘米,侧脉6 - 8对,叶柄长0.8 - 1.3厘米。 其花单性同株。果序球形,径1.7 - 2...
    835 bytes (111 words) - 02:55, 22 November 2020
  • 本魚身體灰褐色,背部橄欖色,具有非常小的灰白斑點,腹部從黃褐色斑點逐漸變成微白色網狀紋,而且一個小的白斑在尾柄上,一個寬的白色條紋在身體側邊上,在後鰓裂是大的骨鱗片,背鰭硬棘3枚,背鰭軟條25-27枚,臀鰭軟條24-25枚,體長可達60公分,棲息在沙泥底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2 KB (187 words) - 02:13, 24 February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