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公分,耗電功率14W。 THEMIS可偵測從火星表面輻射的9個熱紅外線波段。其中8個波段波長介於6到13微米之間(6.78微米、7.93微米、8.56微米、9.35微米,10.21微米、11.04微米、11.79微米、12.57微米),這是矽酸鹽礦物在熱紅外線光譜學中確認其存在的最佳波長範圍。第9個波段波長14...
    12 KB (1,513 words) - 19:21, 13 October 2022
  • 宇宙紅外線背景輻射(CIRB)是由恒星塵埃引起引起的紅外輻射。 認識到夜空的黑暗(奧伯斯佯謬)對宇宙學的重要性和對河外背景光的最初推測,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上半葉。儘管這很重要,但第一次的嘗試是在1950-1960年代,當時是根據恆星系統的綜合星光推導出星系的可見光背景值。在1960年代,塵埃對星光...
    7 KB (1,059 words) - 03:42, 27 March 2024
  • (750 nm)之間,可以分為三部份: 遠紅外線的頻域在300 GHz (1 mm)至30 THz (10 μm)之間。處於不同物態的物質會用不同的機制來吸收遠紅外線:氣態分子通常會以旋轉模機制、液體靠著分子的旋轉運動機制、固體用聲子機制。地球大氣層的水分子會強烈地吸收遠紅外線,使得遠紅外線...
    19 KB (2,483 words) - 09:06, 7 January 2024
  • 測出光度微弱的行星。就一顆類地行星與炙熱的主恆星對比,在熱紅外線上大約是~10−6-10−7,或在可見光和近紅外線上是 ~10−9-10−10。由於這個原因,達爾文任務和類地行星發現者-I,都會在熱紅外線的波段上工作。但是,使用光學和近紅外線搜尋類地行星也有其優勢,因為對給定大小的望遠鏡,會有著較小...
    8 KB (1,068 words) - 21:21, 2 October 2023
  • W。該撞擊坑直徑為207公里,以荷蘭天文學家弗雷德里克·凱撒命名。 凱撒撞擊坑南側坑壁細節,2001火星奧德賽號的 THEMIS 在火星白晝拍攝的紅外線影像。 凱撒撞擊坑內新月型砂丘的數值地形模型。可見崩塌滑行面的特徵。 "凱撒撞擊坑". Gazetteer of Planetary Nomenclature. USGS Astrogeology...
    2 KB (135 words) - 19:17, 2 May 2022
  • 亮紅新星 (section 特徵)
    OT2015-1。 亮紅新星在觀測上有下列的特徵: 爆炸時的亮度在超新星(較亮)和新星(較暗)之間。 可見光持續數星期或數月,有著獨特的紅色,光度隨著時間變暗而顯得更紅。隨著可見光的暗淡,紅外線會增強並且持續反覆一段時間,通常會變暗和再增亮數次。 對M85 OT2006-1的紅外線觀測顯示是溫度非常低(略低於1...
    8 KB (904 words) - 14:14, 18 June 2023
  • 面),也產生熱輻射,這是夜晚的天空中5至50微米波長的主要來源(Levasseur-Regourd, A.C. 1996)。這些在地球附近輻射出紅外線特徵的顆粒,典型的大小在50至100微米(Backman, D., 1997)。這些星際塵埃的總質量相當於一顆半徑15公里的小行星(密度大約是2.5公克/公分3)。...
    8 KB (1,099 words) - 16:21, 5 June 2022
  • 四國 (土衛六) (category 土卫六表面特征)
    日獲得的,顯露出有坎坷的地形變化橫跨過四國;包括一個在四國東北方光滑的圓形坑洞,可能是撞擊形成的[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這個圓形地形和在四國中南部的另一個光滑地形,在科學影像子系統的近紅外線影像中都有一個對應物;由於土衛六的侵蝕作用很強,因此類似撞擊坑的地形特徵可以說是相當稀有。...
    1 KB (176 words) - 11:44, 24 November 2023
  •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微小變動(各向異性)。(主要研究員為乔治·斯穆特。) 遠紅外線游離光譜儀(FIRAS)–一個分光光度計,用來測量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主要研究員為约翰·马瑟。) 漫射紅外線背景實驗(DIRBE)–一個多波長紅外線探測器,用來測量塵粒發射的圖譜。(主要研究員為麥克侯斯。)...
    19 KB (2,796 words) - 09:07, 7 January 2024
  • 上都 (土衛六) (category 土卫六表面特征)
    特徵是如何形成的,一個可能的罪魁禍首是構造作用。證據顯示在上都的西方布滿了交叉的黑暗輪廓地形。科學家也在研究在上都和香格里拉邊緣向西方延伸的一塊黑暗區域。邊界的形狀建議黑暗的物質環抱著明亮的地區。 來自卡西尼的雷達影像顯示,在上都有沙丘、小山、河流和山谷。這些特徵...
    3 KB (353 words) - 06:21, 2 April 2022
  • 任務的另一個目標可能包含了探測新發現行星的大氣層與表面特徵,並尋找生命存在的化學特徵。2004年5月這兩個架構都獲得批准。2007年1月31日美國眾議院第20號決議通過該案,但同年2月14日美國參議院將該案無限期推遲。 這兩個架構分別是: 紅外線天文干涉儀(TPF-I):是多個小型望遠鏡固定在一個結...
    8 KB (748 words) - 10:12, 2 January 2023
  • 只存在沒有大氣層的行星或衛星上,但最近在來自火星軌道上的奧德賽號的熱影像成像的火星紅外線影像上也發現了射紋系統。 當噴發物的材料沉積在表面時會有著不同的反射 (這是指反照率) 或熱性質,射紋可以在可見光以及某些紅外線波長的情況下被看見。通常,可見的射紋有著比周圍其它物質更高的反照率。比較罕見的是撞...
    4 KB (608 words) - 08:05, 9 September 2021
  • 紅外線天文學也可用來估算星際物質中固態物體的組成成分,其中包含矽酸鹽、富含碳的油母質類固體、水冰。這是因為和可見光會被固體顆粒散射或吸收所不同的是,紅外線可通過微小的星際分子之間空隙,但在過程中有特定波長的電磁波會被吸收,成為顆粒組成成分的特徵。正如無線電天文學,紅外線...
    27 KB (2,948 words) - 04:19, 17 March 2022
  • Kossin)於2002年透過紅外線衛星雲圖觀測到環狀熱帶氣旋,並將環狀熱帶氣旋的特徵定義為熱帶氣旋的一個現象。克拉夫及考辛進行衛星雲圖觀測之後,鑑定環狀熱帶氣旋的內核具有深層對流,風眼較一般熱帶氣旋大而對稱且至少3小時以上在中心密集雲團以外的區域會產生對流。然而,環狀熱帶氣旋缺乏典型熱帶氣旋特徵...
    7 KB (970 words) - 12:43, 7 April 2024
  • 000 nm(近紅外線或NIR)。 HiRISE包含一台主鏡口徑0.5公尺的反射望遠鏡,是至今送往地球軌道之外最大望遠鏡,重量64.2公斤。 紅色波段影像寬度20048像素(相當於300公里高處拍攝寬度6公里),而藍-綠和近紅外線波段影像寬度4048像素(相當於300公里高處拍攝寬度1...
    16 KB (1,660 words) - 08:23, 9 November 2022
  • 的天文學家組成的團隊在搜尋異常偏紅的棕矮星(這類異常偏紅色的棕矮星代表大氣層中有顯著的特徵,例如塵埃)時發現的。本天體的發現使用了史隆數位巡天(可見光)、2微米全天巡天(近紅外)、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衛星(中波紅外線)的觀測資料。根據作者的說法,2MASS J1119–1137是資料中最為偏紅,最讓研...
    8 KB (597 words) - 18:48, 30 January 2021
  • )的米拉變星在1612MHz的羥基邁射會變得比1667MHz的強烈。它們使從恆星膨脹的氣體殼層發射出的譜線特徵形成U字型的形狀。這種恆星因為從殼層溫暖的氣體輻射出強烈的羥基(OH)邁射和紅外線,因而被稱為OH/IR 星。 邁射的強度會隨著恆星亮度的脈動變化。...
    2 KB (308 words) - 15:58, 9 December 2020
  • 星全球探勘者號的火星軌道攝影機於2000年首次拍攝該撞擊坑的高解析度影像。 祖尼爾撞擊坑有所謂的射紋系統,是由2001火星奧德賽號的熱輻射成像系統紅外線影像發現,並描述其細節(McEwen et al., 2003),在這之前火星上較大撞擊坑都未發現射紋系統。...
    6 KB (668 words) - 02:42, 3 May 2022
  • 0.15)。在其光譜中波長為0.8μm時可能存在吸收特徵,這通常與水對表面材料的改變有關。在近紅外線中,伊克西翁的光譜平坦而無特徵,並沒有1.5和2μm的水冰吸收帶。這與伐樓拿相反,伐樓拿在近紅外線中具有紅色光譜斜坡(英语:Spectral...
    14 KB (1,052 words) - 04:49, 25 March 2023
  • 紅外線的消光圖中被觀察到(在那些區域內單位體積內恆星的數量與附近的區域比較趨近於0),來自一氧化碳(CO)分子和其他分子的轉動轉換,以及塵埃所釋放出的連續輻射,至少可以在次微米波與無線電兩個波段內被觀察到,來自原恆星和早期恆星的輻射已經在紅外線...
    8 KB (1,104 words) - 04:40, 3 January 2023
  • 紅外線,遠紅外線,無線電波,微波等等長波的能力。 在設計任何透明光學元件前,必須先知道材料的性質和限制,然後才能選擇適當的材料。任何材料在低頻率區域的晶格吸收特性,也賦予了這項材料對於這低頻率光波的透明限制。這是組成的原子或分子的熱感應振動,和入射光波之間,相互耦合的結果。因此,在紅外線頻區(>...
    17 KB (2,263 words) - 01:30, 16 April 2024
  • 空飛彈從而作為低空戰鬥機去打直昇機空戰,Mi-35改用雙管23毫米口徑機炮去取代Mi-24的四管12.7毫米口徑機槍。 增強夜視能力: 飛行員採用紅外線夜視儀和全球定位系統,資料會顯示在頭盔瞄準器上。 2015年12月敘利亞北部反恐戰爭中發現Mi-35M已經投入實戰。...
    4 KB (256 words) - 02:05, 8 March 2024
  • 消光 (section 一般特徵)
    突出,正好在電磁波頻譜的紫外線波段內。這個特徵在1960年代首度被觀測到,但是它的來源始終未被好好的瞭解,有好幾個模型提出這種爆沸來自於石墨的顆粒和PAH(多环芳香烃)分子的混合物。研究星際塵埃粒子(IDP)插入的星際間顆粒的觀測,辨識存在於顆粒中載體的特徵,提出是有機碳和無定型的硅酸鹽。...
    14 KB (1,791 words) - 18:31, 22 September 2023
  • 術所造成,其實它和火星其他充滿沙子的亮區亮度相同。 火星全球勘測者的熱輻射光譜儀(TES)與火星奧德賽號的熱輻射成像系統(THEMIS)皆可藉測量紅外線得出日夜的溫度變化來決定地表為鬆散沙子或堅硬岩石,觀測顯示此白岩並非岩石,質地較鬆散,但有些許程度的固結,可能是火山灰或塵埃的風沉積物。白岩的光譜...
    3 KB (393 words) - 06:10, 17 November 2022
  • 44179,是在1973年的一次稱為“Hi star”的AFCRL天空紅外線調查的火箭飛行過程中發現的,而在這個星雲中心的聯星系統在1915年就已經被Robert Grant Aitken發現。 它在可見光和紅外線的繞射極限散斑圖像中呈現出高度的對性,有著X形的釘狀,暗示是有著環狀分布星周物...
    7 KB (697 words) - 15:48, 27 January 2023
  • NGC 3256 (section 特徵)
    3256是紅移值z小於0.01以內的星系中紅外線光譜部分最明亮者。 NGC 3256有兩個核心:北核心和南核心在天球上相距5角秒,根據NGC 3256與地球的距離可得知兩者實際距離為850秒差距。核心在無線電波和中紅外線觀測影像中清晰可見,但南核心在可見光資料中被帶狀塵埃隱藏。兩...
    10 KB (1,204 words) - 21:28, 17 October 2021
  • 起開始將各種發展成熟的隱形技術應用在武器裝備上。當前戰場上的偵測系統,主要運用無線電波段(例如雷達)、紅外線波段、可見光及聲波(例如聲納)等原理;相應於此,軍事匿蹤技術的研究發展也以抑制雷達、紅外線、可見光、聲波等面向的可偵測性為主。 無線電波段偵測手段使用最廣的當屬雷達,雷達在許多偵測手段上的有效...
    13 KB (1,582 words) - 17:03, 18 October 2023
  • 也慢慢退出主流市場,由半主動歸向導引取代。 歸向導引(Homing Guidance)是利用來自目標某種明顯的特徵,作為控制飛彈和追蹤目標的依據。目前被廣泛使用的目標特徵包括雷達波、紅外線、雷射或者是可見光等。飛彈需要可以接收(發射或者是反射自目標)的訊號,判斷兩者之間的水平與垂直軸上的差距和變化...
    15 KB (2,205 words) - 14:16, 4 December 2023
  • 紅外線譜線的等效寬度,它已被限制在O9和B2之間。光譜顯示出強烈的氫的帕申(Paschen)和布拉開(Brackett)系列,但是也有氦、鐵II、鎂II、和鈉I的發射線。這些譜線都很寬,輪廓不均勻,有些顯現天鵝座P的配置。高解析光譜顯示有修譜線是雙重的。 雖然這顆恆星在2微米的[[紅外線...
    9 KB (935 words) - 06:06, 28 July 2021
  • 蓋亞目錄:超過十億個視差距離 紅外線天文衛星 (IRAS):在1983年以12、25、60、和100μm進行巡天。 2微米全天巡天 (2MASS):地基天文台在1997至2001年以J、H、和Ks(1.25、 1.65、和2.17 μm)波段巡天。 Astro-F:日本在2006至2008年以中紅外線和遠紅外線波段上使用衛星進行的全天巡天。...
    18 KB (2,285 words) - 05:18, 14 April 2024
  • 特征。 IRST即从前视到全方位态势感知。此类系统是无源的(热成像相机),这意味着它们与雷达不同,它们本身不会发出任何辐射。这给了它们难以被发现的优势。 然而,由于在大气层中会在一定程度上衰减红外线(尽管不如可见光那么多),而且恶劣的天气也会衰减红外线...
    23 KB (2,344 words) - 21:04, 8 March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