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内外有上千民居院落,其中以城内的渠家大院和城郊的乔家大院最出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渠家大院(山西省晋商文化博物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乔家大院 全境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盛产粮食,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等。特产核桃和苹果,俱是远近闻名。祁县支柱产业为玻璃制品业,其吹制玻璃的产量目前居国内第一名,产品远销海外,尤...
    5 KB (859 words) - 14:50, 5 September 2023
  • 5平方哩,共有30條圍頭與客家村落,人口約3萬人。由於附近有河流提供水源,早年盛產稻米,並為清朝進貢品。現在還有少量農給居民耕作,有數個有機菜場,如種植士多啤梨、有機菜等供應本地市場。另外,還有一些養雞場、養豬場及豆品廠供應本地市場。由於發展鄉郊,農陸續減少,多數發展成村屋及車房、廢車場等;另外八鄉內有消防局、警署。...
    24 KB (2,353 words) - 05:43, 22 March 2024
  • 济宁市 (category 山东级市)
    ,原始河道已不复存在。现代泗河的终点是济宁任城区辛闸村,泗河于此注入南四湖,成为运河水系的一部分,只有江苏的泗阳、泗洪等名还标示着古泗水曾经流经的地方。 泗河是济州河的另一水源,为济运四水之一。元至元年间,于兖州城东泗河上筑金口坝,引水入府河,流至济宁会源闸(大闸口)汇入运河。...
    39 KB (4,677 words) - 16:21, 16 April 2024
  • 尺,以鋼纜主索直接錨定於岩壁,只有單側有鋼管橋柱,再配以預力錨錨座固定,其橋面鋪設面板供人行走。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在此有設置瓦拉米山屋,建材採用鋼骨結構建造,提供太陽能供電、雨水集設施、簡易廁所等設施,可容納24人過夜住宿,水源可就近在林內取水。...
    41 KB (5,663 words) - 08:19, 13 September 2023
  • 六年時,即有廣東省的客民入臺,他們並且拓殖於下淡水溪東岸流域等。而施琅是卒於康熙三十五年。在出版於1928年的《臺灣文化志》中卷第十一篇的「第二章 臺灣渡航之弛張」中,伊能氏寫道: 康熙二十二年清朝靖臺當初,廷議以為其孤懸海外,易於賊,須棄諸版圖之外,至前代以來既住之漢民應悉遷徙於內地,專留澎...
    224 KB (32,074 words) - 09:42, 24 April 2024
  • 傳統上長洲島民以捕魚為生,漁業曾經為當地主要經濟命脈。由於捕漁業興旺,當地造船業及漁業製造業亦曾隨之而興起。相反長洲山多平地少,加上水源缺乏,當地一直難以發展農業。此外長洲傳統經濟活動還包括食品加工業,當中又以鹹魚和蝦膏最為普遍。 隨著經濟轉型,自1970年代開始,旅遊業漸漸成為長洲...
    51 KB (5,607 words) - 16:32, 14 October 2023
  • (section 棲息)
    Free》的報告,過去100年間野生老虎或消失了96%,估算在野外未被馴化的群種剩下4000隻,並可能於10年內滅絕。 虎的栖息需具备三项基本条件 必须具备足够的动物资源,供牠们猎食。 必须具备足够的水源,供牠们热时洗浴和饱食之后饮水。 必须有足够的林木或丰草,供牠们隐藏。尤其需注意第三条,若不具备,不但不利于虎...
    97 KB (13,022 words) - 12:39, 24 April 2024
  • )会者,大半附之而去。”(《曾国藩全集·奏稿》卷二)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事考》,三联书店1955年版,第60页 张德坚《贼情汇纂》,见《太平天国》3,第290-291页 英国档案馆藏第682辑,第275/A3号《曾水源林凤祥李开芳为西王萧朝贵中炮伤重上东王杨秀清等禀报》...
    120 KB (19,552 words) - 21:16, 24 April 2024
  • 紀州庵 · 原大磯內科醫院 · 臺大醫院舊館 · 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社長宿舍 · 臺北撫台街洋樓 · 臺北高等商業學校 · 臺北郵局 · 臺北水道水源 · 寶藏巖 · 李國鼎故居 · 牯嶺街高等官舍群 · 前南菜園日式宿舍 · 福州街11號日式宿舍 ·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福州街20、22、26號...
    454 KB (67 words) - 12:14, 14 November 2023
  • 會設立行政區劃的開始。西晉滅孫吳統一中國後,於太康元年,改平夷縣為新夷縣。东晉末年,析番禺縣在新夷縣東面增置盆允縣,屬南海郡。又在新夷縣西面增置封平縣,屬新寧郡。 東晉元熙二年,晉恭帝分南海、新寧兩郡之置新會郡,领有盆允、封平、新夷三县,以盆允为郡治;刘宋元嘉九年,增设新熙、永昌、始成、招集、...
    252 KB (5,258 words) - 21:40, 14 March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