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 (生物)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1年1月10日)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依版权协议,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 {{Translated page}} 标签。 |
分类阶元 |
---|
三域系統 |
其他话题 |

在很长一段时间裡,界(英語:kingdom,拉丁語:regnum)曾經是生物科学分类法中最高的类别。一开始人只將生物分為动物和植物两界,微生物被發現后,也长时期被分入动物或植物界:好动的微生物被分入动物界,有色素的细菌(藻类)被分为植物,有些甚至被同时放入两界。后来,没有细胞核的细菌,終被独立为一界,再后来真菌也因為沒有葉綠體,被分出植物界,也成为独立的一界,最后自立为界的是古细菌。
近年,生物分子的基因研究发现上述分类法并不十分正确,因此基於RNA結構和運作機制的不同,引入了域作为生物最高的單元。现有的生物被分入古菌、细菌、真核3个域,在真核生物中保持既有“界”级的分類單元。真核域中分6个界:囊泡藻界、古虫界、有孔虫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不过真核生物传统的界有严重并系现象,以至于2005年来的划分多以“总群”论,避免使用“界”。
而在細菌和古菌的域是否需要或如何各再分類成多個界未有定案,所以大部人暫時對兩域其各自僅有一個界,即實際該域是同名的界的同義詞,而在域或界之下直接跳到門级分類[1]。
2023年细菌、古菌的分类法将“界”加入规范类别,之后开始正式分类[2]。

列表
[编辑]- 非生物
- 古菌域
- 甲烷杆菌界(英语:Methanobacteriati)
- 纳蛭菌界(英语:Nanobdellati)(DPANN)
- 热变形菌界(英语:Thermoproteati)(TACK)
- 普罗米修斯古菌界(英语:Promethearchaeati)(Asgard)
- 细菌域
- 芽孢杆菌界(英语:Bacilliati)
- 梭杆菌界(英语:Fusobacteriati)
- 假单胞菌界(英语:Pseudomonadati)
- 热袍菌界(英语:Thermotogati)
- 真核域
- 其他分類法
参考文献
[编辑]- ^ 道金斯祖先的故事,ISBN 9789578759923,繁體中譯本p.805
- ^ Göker, Markus; Oren, Aharon. Valid publication of names of two domains and seven kingdoms of prokaryo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22 January 2024, 74 (1). PMID 38252124. doi:10.1099/ijsem.0.0062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