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巴縣及其後改設的巴南區共公佈三批文物保護單位,分別列表如下。
巴縣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7+7處)(1988年12月26日)[2]
[编辑] 1983年,重慶市人民政府確定「郭沫若故居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員會舊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繼後在文物普查基礎上,根據市文物普查領導小組的建議,推薦上報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6個。1988年12月縣人民政府根據《文物保護法》之「應當根據它們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分別確定為不同等級的文物保護單位」的規定,決定對縣內760個上《中國文物地圖集》而未定未報為文物保護單位的753個文物點和新發現的文物點中的和平橋鄉柏果樹教堂、二聖鄉戲樓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確定為縣級保護的文物點47處(48個點),其餘707個文物點委託鄉(鎮)保護。
序號 | 名稱 | 時代 | 地址 | 簡介[3] | 備註 | 保護碑 |
1 |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舊址 | 1938-1946年 | 巴縣西永鄉賴家橋全家院子 | | 劃入沙坪壩區,報省級 | |
2 | 飛雪岩造像題記 | 宋至現代 | 巴縣土主鄉四塘村 | | 劃入沙坪壩區,報市級 | |
3 | 中壩萬壽宮 | 明代 | 巴縣木洞鎮中壩 | | 報市級 | |
4 | 楊滄白故居暨墓 | 民國 | 巴縣木洞鎮(故居)、東泉鄉(墓) | | 報市級 | |
5 | 馮玉祥故居 | 民國 | 巴縣陳家橋鎮白鶴村小屋基 | | 劃入沙坪壩區,報市級 | |
6 | 七田石刻畫 | 清至現代 | 巴縣一品鎮七田村 | | 報市級 | |
7 | 乾溪溝遺址 | 新石器時代 | 巴縣廣陽鎮新房村 | | 劃入南岸區,報市級 | |
1 | 巴人船棺遺址 | 戰國 | 巴縣銅罐驛鎮冬筍壩 | | 劃入九龍坡區 | |
2 | 龜亭山巴人立市遺址 | 戰國 | 巴縣白沙沱鎮(1993年并入跳蹬鎮) | | 劃入大渡口區 | |
3 | 梓桐窯遺址 | 宋 | 巴縣清溪鄉(2001年併入麻柳嘴鎮) | | 2006年建南涪二级路消失 | |
4 | 五寶山寨 | 清乾隆 | 巴縣清溪鄉(2001年併入麻柳嘴鎮) | | | |
5 | 白寨子 | 清嘉慶 | 巴縣一品鎮白寨村 | | | |
6 | 冠山寨 | 清嘉慶 | 巴縣豐盛鄉 | 關(冠)山寨《巴縣誌》名「關山寨」,現地圖上稱「冠山寨」,是豐盛鎮最大的古山寨。 | | |
7 | 雲篆山寨 | 清嘉慶 | 巴縣魚洞石馬辦 | | | |
8 | 梅景城墓群 | 宋 | 巴縣南龍鄉 | 一品區南龍鄉朱家村梅景城宋墓群石質仿古建築十分壯觀。現發現的兩座中。 | | |
9 | 水池坡墓群 | 宋 | 巴縣陳家橋鎮 | | 劃入沙坪壩區 | |
10 | 慈雲寺墓群 | 宋至現代 | 巴縣走馬鄉慈雲村 | | 劃入九龍坡區 | |
11 | 沙壩壪墓群 | 明 | 巴縣石廟鄉(1993年改聖燈山鎮) | 明代墓群(俗稱「古生基」)規模大者有一品區石廟鄉沙壩灣墓群共132座,分布在半山腰的長300米、寬80米的範圍內。 | | |
12 | 七樹𡎚墓群 | 明 | 巴縣花石鄉(1993年改花石鎮,2001年併入石灘鎮) | | | |
13 | 水口墓群 | 明 | 巴縣涼水鄉(2001年併入接龍鎮) | | | |
14 | 天心寺 | 清乾隆四十六年 | 巴縣太和鄉(1993年并入天星寺鎮) | | | |
15 | 佛林山(白沙寺) | 清嘉慶 | 巴縣東泉鄉 | | 2003年火灾消失 | |
16 | 周氏坊 | 乾隆二十年 | 巴縣白市驛鎮 | | 劃入九龍坡區 | |
17 | 回龍寺(輔仁中學) | 現代 | 巴縣惠民鄉 | | | |
18 | 寶峰塔 | 清道光十三年 | 巴縣龍崗鄉(2001年併入安瀾鎮) | | | |
19 | 燕雲字庫 | 明成化二十年 | 巴縣一品鎮 | | | |
20 | 海會寺 | 清代 | 巴縣鳳凰鄉 | | 劃入沙坪壩區 | |
21 | 雙星橋 | 清 | 巴縣雙勝鄉(1993年并入東泉鎮) | | | |
22 | 高灘橋 | 清乾隆四十一年 | 巴縣土主鄉 | | 劃入沙坪壩區 | |
23 | 梁灘大橋 | 清雍正五年 | 巴縣迴龍壩鄉 | | 劃入沙坪壩區 | |
24 | 迴龍橋 | 明天啟五年 | 巴縣保農鄉(1993年并入回龍壩鎮) | | 劃入沙坪壩區 | |
25 | 接龍橋 | 明萬曆二年 | 巴縣陶家鄉興福村 | 接龍橋為石結構四洞平橋,建於明萬曆二年(1574年)。 | 劃入九龍坡區 | |
26 | 五云山寨 | 清咸豐 | 巴縣迴龍壩鄉 | | 劃入沙坪壩區 | |
27 | 興隆場寨 | 清咸豐三年 | 巴縣迴龍壩鄉 | | 劃入沙坪壩區 | |
28 | 鐵瓦寨 | 清咸豐 | 巴縣豐盛鄉 | | | |
29 | 紅泥穿山堰 | 清道光十三年 | 巴縣廣陽鎮 | | 劃入南岸區 | |
30 | 戲樓 | 清光緒三十一年 | 巴縣二聖鄉 | | | |
31 | 天主教堂 | 清末 | 巴縣和平橋鄉(2001年併入接龍鎮) | | | |
32 | 迎春石石刻 | 宋~清 | 巴縣麻柳鄉 | | | |
33 | 碓窩凼石刻 | 清同治元年 | 巴縣魚洞石馬辦 | | | |
34 | 金紫山大佛 | 明成化二十年 | 巴縣廣陽鎮 | | 劃入南岸區 | |
35 | 菩薩壪石刻造像 | 清嘉慶七年 | 巴縣蘆溝鄉(1993年并入天賜鎮,2001年再併入東泉鎮) | | | |
36 | 石龍石刻造像 | 清道光十三年 | 巴縣石龍鄉 | | | |
37 | 硌五洞石刻 | 清咸豐十三年 | 巴縣銅罐驛鎮 | | 劃入九龍坡區 | |
38 | 金劍山石刻 | 清代 | 巴縣白沙沱鎮(1993年并入跳蹬鎮) | | 劃入大渡口區 | |
39 | 程憂聲墓 | 民國 | 巴縣跳石鄉 | | | |
40 | 中共地下黨四川省臨時擴大會議舊址暨周貢植故居、周貢植墓 | 民國 | 巴縣銅罐驛鎮陡石塔鄉 | | 劃入九龍坡區 | |
41 | 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舊址 | 民國 | 巴縣西永鄉桂花村 | | 劃入沙坪壩區 | |
42 | 日本戰俘營 | 民國 | 巴縣鹿角鄉 | | | |
43 | 抗戰標語 | 民國 | 巴縣青木鎮 | | 劃入沙坪壩區 | |
44 | 張治中先生故居 | 民國 | 巴縣土主鄉團結村 | | 劃入沙坪壩區 | |
45 | 日本反對侵略中國戰爭同盟會舊址 | 民國 | 巴縣西永鄉 | | 劃入沙坪壩區 | |
46 | 洋房子 | 民國 | 巴縣鳳凰鄉 | | 劃入沙坪壩區 | |
47 | 三橋大井 | 清嘉慶元年 | 巴縣三橋鄉(1993年并入回龍壩鎮) | | 劃入沙坪壩區 | |
巴南區第一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2000年10月12日)[4]
[编辑] 序號 | 名稱 | 時代 | 地址 | 簡介 | 備註 |
1 | 韓國使館舊址 | 1941年 | 巴南區花溪鎮洞坎 | | |
2 | 天賜鎮革命烈士紀念碑 | 1970年代 | 巴南區天賜鎮黃金林村 | | |
3 | 呂超墓 | 現代 | 巴南區南泉鎮白鶴村南 | | |
4 | 合濟橋 | 清代 | 巴南區花石鎮後溝村東南 | | |
5 | 五布橋 | 清代 | 巴南區五布鄉小橋村南 | | |
6 | 翰林墳石刻造像 | 明代 | 巴南區鹿角鎮萬河村東南 | | |
7 | 四橋字塔 | 清代 | 巴南區一品鎮政府西北 | | |
8 | 石河塔 | 清代 | 巴南區天星寺鎮石河村 | | |
9 | 魚洞鎮解放紀念碑 | 現代 | 巴南區魚洞鎮工農坡 | | |
10 | 青獅崖石刻題記 | 清代 | 巴南區百節鎮橋口村 | | |
11 | 觀音閣 | 清代 | 巴南區一品鎮樂遙村 | | |
12 | 老龍洞石刻題記 | 清代 | 巴南區鹿角鎮龍井村 | | |
巴南區第二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6處)(2010年9月16日)[5]
[编辑] 序號 | 名稱 | 時代 | 地址 | 簡介 | 備註 |
1 | 木耳寨 | 清代 | 巴南區東溫泉鎮河岸村 | | |
2 | 長埡口窯址 | 宋代 | 巴南區姜家鎮白雲山村 | | |
3 | 泡通冶鐵遺址 | 清代 | 巴南區姜家鎮平原村 | | |
4 | 夕陽古道 | 明、清 | 巴南區天星寺鎮周圍地帶 | | |
5 | 魚洞老街建築群 | 清、民國 | 巴南區魚洞街道梅家梁社區 | | |
6 | 守晦室崖居 | 清代 | 巴南區雙河口鎮北隘口村 | | |
7 | 一品橋 | 清代 | 巴南區姜家鎮水源村 | | |
8 | 放生塘覃家大院 | 清代 | 巴南區石龍鎮大連村 | | |
9 | 白龍池古井 | 清代 | 巴南區石龍鎮金星村 | | |
10 | 觀音閣牌坊 | 清代 | 巴南區跳石鎮小學校幼兒園 | | |
11 | 仁壽茶館 | 清代 | 巴南區豐盛鎮街村十字街22號 | | |
12 | 大房子劉家老屋 | 清代 | 巴南區豐盛鎮橋上村 | | |
13 | 一品殿 | 清代 | 巴南區豐盛鎮街村十字街12號 | | |
14 | 青岩子摩崖造像 | 清乾隆41年 | 巴南區李家沱街道青岩子 | | |
15 | 畫菩薩彩繪岩畫 | 清光緒 | 巴南區二聖鎮集體村 | | |
16 | 佛爺梁摩崖石刻造像 | 明代 | 巴南區雙河口鎮五台村 | | |
17 | 關門石石刻 | 民國27年 | 巴南區界石鎮新玉村 | | |
18 | 李家堡宋代墓群 | 宋代 | 巴南區魚洞街道天明村 | | |
19 | 一心善堂 | 民國 | 巴南區魚洞街道梅家梁社區 | | |
20 | 魚洞中壩機場舊址 | 民國29年 | 巴南區魚洞街道大中村中壩島 | | |
21 | 解放重慶主戰場舊址 | 1949年 | 巴南區南泉街道虎嘯村建文峰 | | |
22 | 林森浴室 | 1942年 | 巴南區南泉街道正街社區南泉公園 | | |
23 | 曾公館 | 1938年 | 巴南區南泉街道虎嘯村南泉旅遊山莊 | | |
24 | 木洞海軍修械所檔案庫 | 1932年 | 巴南區木洞鎮保安村前進路56號 | | |
25 | 洞口渡槽 | 1960年代末 | 巴南區跳石鎮石林村 | | |
26 | 王家灣國民政府高等法院 | 1937年(建於清末) | 巴南區龍洲灣街道紅爐村 | | |
- ^ 巴縣於1994年12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立巴南區,1995年01月18日重慶市政府行文通知,巴南區轄原巴縣的魚洞、鹿角、惠民、林洞、青山、豐盛、雙河口、麻柳嘴、二聖、五布、樂泉、姜家、天星寺、天賜、接龍、小觀、花石、石龍、石灘、一品、安瀾、跳石、聖燈山、百節、界石、南彭、公27個鎮和清溪、清和、白鶴塘、涼水、雙新、和平橋、龍崗、陳家、仁流、南龍、忠興、石崗12個鄉,從九龍坡區劃入的李家沱、土橋2個街道辦事處和花溪、南泉2個鎮。1995年2月28日正式成立。長生橋、迎龍、廣陽3個鎮及九龍坡區劃入的花溪鎮二塘村劃入南岸區。 陳家橋、曾家、虎溪、西永、土主、青木關、鳳凰、回龍壩8個鎮和中梁鄉劃入沙坪壩區。跳蹬鎮劃入大渡口區。西彭、銅罐驛、陶家、白市驛、巴福、走馬、金鳳、含谷8個鎮和石板鄉劃入九龍坡區。
- ^ 「巴縣人民政府批轉縣文化局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和文物定級立標的報告的通知」(巴縣府發〔88〕263號)
- ^ 四川省巴縣誌編纂委員會.巴縣誌.重慶出版社,1994年05月第1版.
- ^ 「重慶市巴南區人民政府關於公佈一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巴南府發〔2000〕131號,2000年10月12日
- ^ 「重慶市巴南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公佈第二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巴南府發發〔2000〕306號,2010年9月16日
|
---|
|
分區 | | |
---|
重慶近郊九區 | |
---|
原屬重慶府區縣 | |
---|
原屬夔州府區縣 | |
---|
其他區縣 | |
---|
已撤銷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