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排列表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介绍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每年的具体安排。

考试招生制度

[编辑]

新高考改革进程

[编辑]

第一、二批改革

[编辑]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宣布“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选考科目的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统考科目和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的成绩总分750分,其中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算150分的原始分;选考科目中自主选择的三门科目分别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这种新的高考方案被称为“3+3”模式[註 1][1]这是迄今最后一次较大的改革,被外界称为“新高考”改革。

2014年,上海、浙江两地率先从9月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第一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两省市的实施细则有很大不同)。新高考方案模式下,文理不分科,高考总成绩由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的成绩,以及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技术科目仅限浙江)中选考3门的考试成绩组成。2017年起,北京、海南、山东、天津从9月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2]

2017年,浙江、上海两地开始实行打破文理分科、扩大学生选择权的高考赋分制改革(卷面分不是最终成绩,根据考生卷面分在所有报考学生成绩的排名比例给出对应分数)后,选考物理的高考考生数量大幅下跌。浙江全省29.13万考生,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上海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也仅占总人数的30%。[3]针对此情况,浙江省决定从2018年4月起实施物理选考科目保障方案:保障人数确定为6.5万人,当物理选考某次考试赋分人数少于保障数量时,以保障数量为基数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4]

2018年11月,浙江举行了选考和外语考试。成绩公布后有许多考生在微博爆料自己的英语成绩存在异常。甚至有人客观题扣12分却得到140分的总成绩(满分150分)。[5]事后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发布声明表示由于此次英语考试同比难度加大,“对难度较大的第二部分(阅读理解)、第三部分(语言运用)的部分试题进行难度系数调整,实施加权赋分。” [6]然而所谓“加权赋分”的合理性和考试院是否有权力改动高考计分方式等问题仍然遭受质疑。[7]12月5日,为此事件成立的省政府调查组公布了调查结果,认定此次高考英语科目加权赋分决策依据不充分、决策严重错误,导致结果不公正、不合理,并取消这次考试的加权赋分,恢复原始得分,最终成绩于12月6日12:00公布[8]

2018年,鉴于浙江省实践的情况,湖南、江苏等8省改用3+1+2的模式,旨在从根本上解决物理弃考的问题。但由于缺乏对再选科目的限制,导致物理科目弃考现象“未平”,化学科目弃考“又起”[9]。针对上述问题,2021年教育部又出台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进一步加强对选考科目的要求。此指引针对绝大多数理工农医类专业提出了“物理、化学都要选考才可报考该专业”。此次调整后,虽然3+1+2或者3+3的模式没有再做根本改变,但实际上将可选考组合限定于“物化地”、“物化生”、“物化政”、“物化史”[註 2]、“物化技”[註 3]、“政史地”共4-6种[註 4]。另外,随着近年中国就业形势较差、大学扩招多集中于“新工科”、大部分文史类专业不选考历史科目依然可以报考等现实因素影响,导致“3+1+2”地区首选科目选择历史科目的占比在逐渐降低。

上海市
[编辑]

各科目均有学业水平考试。其中,合格性考试每科满分100分,等同原来的毕业会考。对于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学生也可以选择参加每年1月初的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统一文化考试(春季高考)并以其成绩代替相应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其他科目的合格性考试设置在6月底和次年4月初(会考补考),并作为参加选修科目等级性考试的前置必要条件。外语科目的高考由150分笔试改革为为140分试卷笔试+10分听说测试,参加秋季招生的考生可以在1月春季高考、6月秋季高考分别参加外语考试,并择高计入总分。选修科目设置等级性考试,并在每年5月初进行一次,高考考生需选择其中三门参加,成绩有效期自毕业起二年有效。对于选修地理、生物的学生,可以选择在高二学年参加等级性考试(2017届仅有地理开放高二报考),其他科目则必须在高三学年参加等级性考试。等级性考试每科满分70分,最低等级分数40分,其中分为11个等级(A+,A,B+,B,B-,C+,C,C-,D+,D,E),级差为3分。此外,参加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招生者,没有等级性考试成绩要求。 自2021年入学的高一新生起,选修科目的等级性考试均只能在高三学年进行报考,且成绩均当年有效。[10][11]

浙江省
[编辑]

除外语外,其余所有科目均有学业水平考试。7门选考科目学考与选考同卷,由必考的70分和加试的30分组成,选择学考的考生只做70分必考,选考考生需做全部100分(此項政策於2020年被廢除,見#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一章)。语文、数学有单独的学业水平考试,满分100分。外语科目的成绩既作为高考,也作为学考成绩。考虑到7门选考科目卷子难度系数有差异,因此7门中不选的4门学考科目按5个等级赋分,3门选考科目成绩按22个等级赋分并将赋分计入高考总分。[12]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学业水平考试赋分表
等级 A B C D E
参加该次考试的总考生人数比例 15% 30% 30% 20% 不超过5%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选考赋分表(2015年10月至2021年6月)
等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赋分 100 97 94 91 88 85 82 79 76 73 70 67 64 61 58 55 52 49 46 43 40 0
参加选考考生比例 1% 2% 3% 4% 5% 6% 7% 8% 7% 7% 7% 7% 7% 7% 6% 5% 4% 3% 2% 1% 少于1% 学考部分得E考生

2022年1月起,選考科目等級賦分的分差由3分改為1分,在原21等级基础上划分为20个赋分区间,将原第1(1%,100分)、第2(2%,97分)两个等级合并为一个赋分区间,其余不变。各对应区间内按等比例转换,四舍五入将卷面得分转换为等级分。[13]

等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赋分 100-97 96-94 93-91 90-88 87-85 84-82 81-79 78-76 75-73 72-70 69-67 66-64 63-61 60-58 57-55 54-52 51-49 48-46 45-43 42-40
人数比例(%) 3 3 4 5 6 7 8 7 7 7 7 7 7 6 5 4 3 2 1 1

浙江省在高考改革試點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後又進行了多次改革。

浙江省在2014年啟動「新高考」後的改進
執行時間 改革內容 備註
2014年 原定將全省高中暑假縮短兩周,分配給「10月選考」與「4月選考」後,放「春假」和「秋假」,但社會反響強烈,該政策沒有推進 改為由各省市自主決定放假安排。(2020年起考試被安排在1月與6月,「春秋假」已沒有必要。)
2015年 第二次學考選考時,將春季學考選考原定的「4月下旬」時間改為「4月上旬」,而後沿用 (2020年起安排于6月高考以後。)
2015年 第二次學考選考時,將每門學考開考與結束時間都提前了10分鐘(如8:10-9:40改為8:00-9:30)
2018年 由於「物理」科目遭受冷落,為了保護考生得分,實施了保障机制:6.5万为保底基数 選考科目成績按比例分配,若某科目選擇人數過少會導致高分人數過少,不能反映真實水平,甚至導致「策略選課」
2018年 英語第一次高考時出現了「加權賦分」,但之后政策被廢除,相關官員被處分 問題的根本原因是英語可考兩次且直接取卷面成績,故必須將各次難度係數控制在一致水平;該次考試控制不當,就意圖通過「強行賦分」來控制難度係數。該問題至今仍未根本解決。
2020年 重新將被合併的學考與選考分離;選考與英語高考均安排在1月與6月;選考規定只能在高三參加;學考在高中僅能參加1次 原先學考與選考前70分共用相同試卷,導致学考難度不能過大;学考可在高二高三任意參加,造成了混亂與「策略学考」
2021年[註 5] 學考按年級定時定科統一安排,同一年級統一科目統一時間開考[13] 原先為學生自由選擇考試時間
2021年[註 6] 外語和選考科目從2年有效改為僅當年有效[13] 原先「2年有效」政策對往屆生極為有利,因為成績得以保留且取最高分;現意味著「復讀」考生必須重新參加所有選考與外語科目考試
2021年[註 7] 錄取分段由「三段」改為「兩段」[13] 這裡的「分段」完全不同於過去的「分批」,指的是將考生成績分段分次填報,而不是將大學分批。(詳見「志願填報」章節)
2022年[註 8] 選考科目等級賦分分差由3分改為1分[13] 增加區分度,降低「隨機失誤」造成的巨大分差
2023年[註 9] 語文、數學、外語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13] 將結束浙江省自2004年來19年的「語、數、英」自主命題史

后续批次改革

[编辑]

2017年,《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发布后,多省公布计划高考改革方案[14],方向為合並錄取批次、不分文理科、考試科目自選式。 2018年,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省市从9月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新高考改革。原先计划于2018年启动的安徽、河南、四川、吉林、山西、江西、内蒙古、黑龙江、贵州、西藏10省市宣布推迟启动高考改革。[15]

2019年4月23日,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河北省、辽宁省、江苏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重庆市发布新的“3+1+2”模式,从2018年9月入学的新生起实行[16]。与第一、二批高考改革省市实行的“3+3”模式不同,“3+1+2”中的“3”代表语文、数学、外语等必考的全国统考科目,“1”代表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的其中一门首选科目,“2”代表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的两门再选科目。因此,自2021年起的高校统招生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其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普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而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高校统招生录取的考生总成绩。统考科目和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科目的成绩总分750分,其中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计入150分的原始分;选考科目物理或历史计入100分原始分;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自主选择的两门科目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16][17]。此次八个省市均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择性考试安排在统一高考期间一并进行,并且将选择性考试与外语的考试次数确定为1次。

2021年,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省7省区从9月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第四批新高考改革。沿用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的“3+1+2”模式[18]

2022年,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8省区从9月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第五批新高考改革。继续沿用“3+1+2”模式[19]

2025年3月1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发布《关于发布2027年拟在新疆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的公告》,标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2024年9月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新高考改革。至此,除港澳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仅剩西藏自治区未启动新高考改革。

时间表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各省市普通高校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时间表
省级行政区 启动时间 执行时间 特点 备注
浙江省 2014年 2017年 “3+3”模式。

1、不分文理,從7門選考科目(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学、技術)中任選3門(其中「技術」含「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為中國大陸首個將技術納入高考的省份)

2、選考科目實行「加權賦分」[註 10],3分一檔[註 11](見考試模式-科目架構一章)

3、選考科目與外語均可以考兩次,最终成绩取两次考试中各科的最高分,安排在10月底與4月底[註 12],可在任何一學期參加[註 13],成績兩年有效[註 14]

4、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與普通高中選考科目考試(即「7選3」)合二為一,前70分(卷面分)共用試卷[註 15]

5、志願填報時「不分批次」[註 16]

6、直接按專業1:1填報志願,可最多填報80個志願

這些政策後又進行多次改革,見注釋或後文。[20][13]
上海市 2014年 2017年 “3+3”模式。

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最终成绩取两次考试中的最高分,第一次外语考试安排在1月,同时计入春考成绩的一部分[註 17]。语文、数学和外语第二次考试时间与全国卷相同。外语额外增加听说测试[註 18],在6月统一高考后一天举行。选考科目的等级考在5月单独举行。

[21]
北京市 2017年 2020年 “3+3”模式。

英语科目取消和笔试一起进行的听力部分,单独举行听说考试,一年两次实行机考,最终成绩取两次考试中的最高分,第一次安排在前一年的12月,第二次安排在当年3月。其他外语科目听力同样安排两次考试,第一次安排在1月,第二次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外语科目考试时间,使用全国卷,与笔试一同进行。

[22][23]
天津市 2017年 2020年 “3+3”模式。

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最终成绩分别取两次笔试与听力考试中的最高分。对于英语科目,第一次笔试与两次听力考试在安排在3月的同一天,两次听力考试连续举行,第二次笔试时间与全国卷相同。对于其他语种,第一次笔试与听力考试安排在1月,第二次笔试与听力考试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外语科目考试时间,采用全国卷。

[24]
海南省 2017年 2020年 “3+3”模式。

总成绩以标准分呈现,语文、数学、英语每科原始满分150分,根据排名转换成标准分。

[25]
山东省 2017年 2020年 “3+3”模式。

外语科目取消和笔试一起进行的听力部分,单独举行听力考试。考试时间安排在1月,连续考两次,最终成绩取两次测试中的最高分[註 19]

[26]
广东省 2018年 2021年 “3+1+2”模式。

英语不使用全国卷的听力部分,自主命题,单独进行听说测试。其他语种仍使用全国卷的听力部分。

[16][27]
福建省 2018年 2021年 “3+1+2”模式 [16][28][29]
江苏省 2018年 2021年 “3+1+2”模式 [16][30]
辽宁省 2018年 2021年 “3+1+2”模式 [16][31]
湖南省 2018年 2021年 “3+1+2”模式 [16][32][33]
湖北省 2018年 2021年 “3+1+2”模式 [16][34]
河北省 2018年 2021年 “3+1+2”模式 [16][35]
重庆市 2018年 2021年 “3+1+2”模式 [16][36][37]
安徽省 2021年 2024年 “3+1+2”模式 [16][18][38]
江西省 2021年 2024年 “3+1+2”模式 [16][18][39]
广西壮族自治区 2021年 2024年 “3+1+2”模式 [16][18][40]
贵州省 2021年 2024年 “3+1+2”模式

英语科目单独举行的听力测试取消单独命题,改为由教育部命题。有两次考试机会,第一次考试时间安排在1月8日,第二次考试与6月8日高考英语笔试同时进行,最终成绩取两次测试中的最高分。

[16][18][41][42]
甘肃省 2021年 2024年 “3+1+2”模式 [16][18][43]
吉林省 2021年 2024年 “3+1+2”模式 [16][18][44]
黑龙江省 2021年 2024年 “3+1+2”模式 [16][18][45]
河南省 2022年 2025年 “3+1+2”模式。 [19]
四川省 2022年 2025年 “3+1+2”模式 [19]
山西省 2022年 2025年 “3+1+2”模式 [19]
内蒙古自治区 2022年 2025年 “3+1+2”模式 [19]
陕西省 2022年 2025年 “3+1+2”模式 [19]
青海省 2022年 2025年 “3+1+2”模式 [19]
云南省 2022年 2025年 “3+1+2”模式 [19]
宁夏回族自治區 2022年 2025年 “3+1+2”模式 [19]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024年 2027年 “3+1+2”模式 [46]
西藏自治區 未知 未知 未知 [47]

试卷选用

[编辑]

2019年试卷选用情况

[编辑]

2019年,教育部考试中心統一命題的试卷有新课标全国I卷、新课标全国II卷和新课标全国III卷三套试卷。使用新课标全国I卷的地区包括湖南省、湖北省、江苏省、广东省、河北省、山东省、福建省。使用新课标全国II卷的地区包括重庆市、辽宁省、海南省、江西省、安徽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使用新课标全国III卷的地区主要是西南地区,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

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省完全自主命题。

全国卷、新高考省份的语数外试卷均由国家考试中心命制,新高考赋分科目试题由各省教育考试院命制。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省均为自主命题。

而小语种高考(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则统一使用全国卷,除上海市日语为自主命题外,各省均无自主命题权。

2019年中国大陆各地高考试卷使用情况
省级行政区 试卷类型 说明
北京市 北京卷 全部科目自主命题
天津市 天津卷 全部科目自主命题
河北省 全国I卷
山西省 全国I卷 英语听力不计入总成绩,笔试部分按120分满分制计分后乘以系数1.25,四舍五入计算总成绩。
内蒙古自治区 全国II卷
辽宁省 全国II卷
吉林省 全国II卷
黑龙江省 全国II卷 外语听力不计入总成绩,笔试部分按120分满分制计分后乘以系数1.25,四舍五入计算总成绩。
上海市 上海卷 全部科目自主命题
江苏省 全国I卷
浙江省 浙江卷 全部科目自主命题
安徽省 全国I卷
福建省 全国I卷
江西省 全国I卷
山东省 全国I卷
河南省 全国I卷 英语听力不计入总成绩,笔试部分按120分满分制计分后乘以系数1.25,四舍五入计算总成绩。
湖北省 全国I卷
湖南省 全国I卷
广东省 全国I卷
广西壮族自治区 全国III卷
海南省 全国II卷
重庆市 全国II卷
四川省 全国III卷
贵州省 全国III卷
云南省 全国III卷
西藏自治区 全国III卷
陕西省 全国II卷
甘肃省 全国II卷
青海省 全国II卷
宁夏回族自治区 全国II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全国II卷 英语听力不计入总成绩,笔试部分按120分满分制计分后乘以系数1.25,四舍五入计算总成绩。

2020年试卷选用情况

[编辑]
2020年7月23日 重庆文科644分高考生查分瞬间:从紧张激动到喜极而泣
2020年8月1日,脆骨症患者在此次高考中考出654分高分

2020年高考相较前一年,新增了两套试卷。原使用新课标一卷(全国乙卷)的山东省改使用“新高考一卷”;原使用新课标二卷(全国甲卷)及海南省自命题卷的海南省则改使用“新高考二卷”。北京、天津及江苏、上海、浙江(语数外)维持自命题不变。加上原有的三套全国卷,2020年高考试卷套数达到10套。这是2016年高考收紧自命题权后,全国高考试卷套数再次达到两位数。

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分别为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在疫情之下,一方面疫情确为多地高考作文的主题;但另一方面,命题的切入点却大不相同。此外,生活感悟、历史人物评述、最新科技等话题也有一席之地[48]。全国1、2、3、新高考2卷、北京卷继续要求考生使用指定的文体作文;新高考1卷、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卷则维持“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的要求。其中,浙江地区一考生创作的作文《生活在树上》得到满分60分,但因使用大量的冷门名人名言和生僻字词而引发舆论争议。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
试卷 题目(大意)
全国1卷 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中选一人进行评说,并作发言稿
全国1卷(歙县备用卷) 就中国的巨大变化和巨大成就谈感受
全国2卷 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演讲稿
全国3卷 主题为“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的信
新高考1卷 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新高考2卷 题目为“带你走近________”(补充地名)的主持词
北京卷 主题为“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的议论文
题目为“一条信息”的记叙文
天津卷 中国面孔
上海卷 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是否无能为力?
江苏省 智能互联网时代同类信息的环绕、塑造作用
浙江省 个人的人生坐标、美好期望与家庭的预期、社会的角色之间的关系

2021年试卷选用情况

[编辑]

2021年,教育部考试中心統一命題的试卷有新高考全国I卷、新高考全国II卷、新课标全国甲卷和新课标全国乙卷四套试卷。使用新高考全国I卷的地区包括湖南省、湖北省、江苏省、广东省、河北省、山东省、福建省。使用新高考全国II卷的地区包括重庆市、辽宁省、海南省。使用新课标全国乙卷的地区包括河南省、江西省、安徽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使用新课标全国甲卷的地区主要是西南地区,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

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省完全自主命题。

全国卷、新高考省份的语数外试卷均由国家考试中心命制,新高考赋分科目试题由各省教育考试院命制。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省均为自主命题。

而小语种高考(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则统一使用全国卷,除上海市日语为自主命题外,各省均无自主命题权。

2021年中国大陆各地高考试卷使用情况[49]
省级行政区 试卷类型 说明
北京市 北京卷 全部科目自主命题
天津市 天津卷 全部科目自主命题
河北省 新高考全国卷I[註 20]
山西省 全国乙卷 英语听力不计入总成绩,笔试部分按120分满分制计分后乘以系数1.25,四舍五入计算总成绩。
内蒙古自治区 全国乙卷
辽宁省 新高考全国卷II[註 20]
吉林省 全国乙卷
黑龙江省 全国乙卷 外语听力不计入总成绩,笔试部分按120分满分制计分后乘以系数1.25,四舍五入计算总成绩。
上海市 上海卷 全部科目自主命题
江苏省 新高考全国卷I[註 20]
浙江省 浙江卷 全部科目自主命题
安徽省 全国乙卷
福建省 新高考全国卷I[註 20]
江西省 全国乙卷
山东省 新高考全国卷I[註 20]
河南省 全国乙卷 英语听力不计入总成绩,笔试部分按120分满分制计分后乘以系数1.25,四舍五入计算总成绩。
湖北省 新高考全国卷I[註 20]
湖南省 新高考全国卷I[註 20]
广东省 新高考全国卷I[註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 全国甲卷
海南省 新高考全国卷II[註 20]
重庆市 新高考全国卷II[註 20]
四川省 全国甲卷
贵州省 全国甲卷
云南省 全国甲卷
西藏自治区 全国甲卷
陕西省 全国乙卷
甘肃省 全国乙卷
青海省 全国乙卷
宁夏回族自治区 全国乙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全国乙卷 英语听力不计入总成绩,笔试部分按120分满分制计分后乘以系数1.25,四舍五入计算总成绩。

2022年试卷选用情况

[编辑]

2022年,教育部考试中心統一命題的试卷有新高考全国I卷、新高考全国II卷、新课标全国甲卷和新课标全国乙卷四套试卷。使用新高考全国I卷的地区包括湖南省、湖北省、江苏省、广东省、河北省、山东省、福建省。使用新高考全国II卷的地区包括重庆市、辽宁省、海南省。使用新课标全国乙卷的地区包括河南省、江西省、安徽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使用新课标全国甲卷的地区主要是西南地区,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

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省完全自主命题。

全国卷、新高考省份的语数外试卷均由国家考试中心命制,新高考赋分科目试题由各省教育考试院命制。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省均为自主命题。

而小语种高考(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则统一使用全国卷,除上海市日语为自主命题外,各省均无自主命题权。

2022年中国大陆各地高考试卷使用情况
省级行政区 试卷类型 说明
北京市 北京卷 全部科目自主命题
天津市 天津卷 全部科目自主命题
河北省 新高考全国卷I[註 20]
山西省 全国乙卷 英语听力不计入总成绩,笔试部分按120分满分制计分后乘以系数1.25,四舍五入计算总成绩。
内蒙古自治区 全国乙卷
辽宁省 新高考全国卷II[註 20]
吉林省 全国乙卷
黑龙江省 全国乙卷 外语听力不计入总成绩,笔试部分按120分满分制计分后乘以系数1.25,四舍五入计算总成绩。
上海市 上海卷 全部科目自主命题
江苏省 新高考全国卷I[註 20]
浙江省 浙江卷 全部科目自主命题
安徽省 全国乙卷
福建省 新高考全国卷I[註 20]
江西省 全国乙卷
山东省 新高考全国卷I[註 20]
河南省 全国乙卷 英语听力不计入总成绩,笔试部分按120分满分制计分后乘以系数1.25,四舍五入计算总成绩。
湖北省 新高考全国卷I[註 20]
湖南省 新高考全国卷I[註 20]
广东省 新高考全国卷I[註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 全国甲卷
海南省 新高考全国卷II[註 20]
重庆市 新高考全国卷II[註 20]
四川省 全国甲卷
贵州省 全国甲卷
云南省 全国甲卷
西藏自治区 全国甲卷
陕西省 全国乙卷
甘肃省 全国乙卷
青海省 全国乙卷
宁夏回族自治区 全国乙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全国乙卷 英语听力不计入总成绩,笔试部分按120分满分制计分后乘以系数1.25,四舍五入计算总成绩。

2023年试卷选用情况

[编辑]

2023年,教育部考试中心統一命題的试卷有新高考全国I卷、新高考全国II卷、新课标全国甲卷和新课标全国乙卷四套试卷。使用新高考全国I卷的地区包括福建省、广东省、河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使用新高考全国II卷的地区包括重庆市、海南省、辽宁省。使用新课标全国乙卷的地区包括安徽省、甘肃省、河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江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山西省、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使用新课标全国甲卷的地区主要是西南地区,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

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完全自主命题。

除上述完全自主命题地区外,全国卷、新高考省份的语数外试卷均由国家考试中心命制,新高考赋分科目试题由各省教育考试院命制。

而小语种高考(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则统一使用全国卷,除上海市日语为自主命题外,各省均无自主命题权。

2023年中国大陆各地高考试卷使用情况
省级行政区 试卷类型 说明
北京市 北京卷 全部科目自主命题
天津市 天津卷 全部科目自主命题
河北省 新高考全国卷I[註 20]
山西省 全国乙卷 英语听力不计入总成绩,笔试部分按120分满分制计分后乘以系数1.25,四舍五入计算总成绩。
内蒙古自治区 全国乙卷
辽宁省 新高考全国卷II[註 20]
吉林省 全国乙卷
黑龙江省 全国乙卷 外语听力不计入总成绩,笔试部分按120分满分制计分后乘以系数1.25,四舍五入计算总成绩。
上海市 上海卷 全部科目自主命题
江苏省 新高考全国卷I[註 20]
浙江省 新高考全国卷I[註 20]
安徽省 全国乙卷
福建省 新高考全国卷I[註 20]
江西省 全国乙卷
山东省 新高考全国卷I[註 20]
河南省 全国乙卷 英语听力不计入总成绩,笔试部分按120分满分制计分后乘以系数1.25,四舍五入计算总成绩。
湖北省 新高考全国卷I[註 20]
湖南省 新高考全国卷I[註 20]
广东省 新高考全国卷I[註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 全国甲卷
海南省 新高考全国卷II[註 20]
重庆市 新高考全国卷II[註 20]
四川省 全国甲卷
贵州省 全国甲卷
云南省 全国甲卷
西藏自治区 全国甲卷
陕西省 全国乙卷
甘肃省 全国乙卷
青海省 全国乙卷
宁夏回族自治区 全国乙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全国乙卷 英语听力不计入总成绩,笔试部分按120分满分制计分后乘以系数1.25,四舍五入计算总成绩。

2024年试卷选用情况

[编辑]

2024年,教育部考试中心統一命題的试卷包括适用新高考模式的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仅有语文、数学、英语科目)[註 21];适用旧高考模式的全国甲卷一整套试卷;另设置了适用“新课标老高考”模式的新课标综合卷(仅有文科综合与理科综合科目)。

当外语科目选择语种为英语时,除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完全自主命题外,使用新课标Ⅰ卷的地区有河北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这些省的选考科目自主命题;使用新课标Ⅱ卷的地区有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贵州省、甘肃省,这些省的选考科目自主命题;使用新课标Ⅱ卷+新课标综合卷的地区有山西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使用全国甲卷的地区有四川省、陕西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另外,西藏自治区由于只有语文、历史、思想政治科目启用了“2017年课程标准”,且未进入新高考,因此语文使用新课标全国Ⅱ卷,数学、英语、理科综合和文科综合中的地理部分使用全国甲卷,文科综合中的历史、思想政治部分使用新课标综合卷。

而当外语科目选择为小语种(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时[註 22],除上海市自主命题外,其他各省市区的外语小语种科目均无自主命题权,统一使用同一套全国卷[註 23]

广东省的英语听说考试则由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自主命题。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使用情况
省级行政区 试卷类型 说明
北京市 北京卷 除外语小语种科目使用全国卷外,所有科目自主命题。外语科目听力部分有两次考试机会。[註 24]
天津市 天津卷 除外语小语种科目使用全国卷外,所有科目自主命题。外语科目有两次考试机会。[註 25]
河北省 新课标Ⅰ卷[註 26]+自主命题选考科目[註 20]
山西省 新课标Ⅱ卷[註 27]+陕西省命题选考科目[註 28] 外语听力不计入总成绩,笔试部分按120分满分制计分后乘以系数1.25,四舍五入计算总成绩。
内蒙古自治区 新课标Ⅱ卷[註 27]+联合命题选考科目[註 29] 外语听力自2025年起计入总成绩。
辽宁省 新课标Ⅱ卷[註 27]+联合命题选考科目[註 29] 外语听力自2023年起计入总成绩。
吉林省 新课标Ⅱ卷[註 27]+联合命题选考科目[註 29]
黑龙江省 新课标Ⅱ卷[註 27]+联合命题选考科目[註 29] 外语听力自2024年起计入总成绩。
上海市 上海卷 包括外语小语种在内的所有科目均自主命题。外语科目有两次考试机会。
江苏省 新课标Ⅰ卷[註 26]+自主命题选考科目[註 20]
浙江省 新课标Ⅰ卷[註 26]+自主命题选考科目[註 20] 外语和选考科目有两次考试机会。[註 30]
安徽省 新课标Ⅱ卷[註 27]+自主命题选考科目[註 20]
福建省 新课标Ⅰ卷[註 26]+自主命题选考科目[註 20]
江西省 新课标Ⅰ卷[註 26]+自主命题选考科目[註 20]
山东省 新课标Ⅰ卷[註 26](不含听力)+自主命题选考科目[註 20] 外语听力自2025年起恢复为一次考试机会、与笔试合并进行。
河南省 新课标Ⅰ卷[註 26]+自主命题选考科目[註 20] 外语听力不计入总成绩,笔试部分按120分满分制计分后乘以系数1.25,四舍五入计算总成绩。
湖北省 新课标Ⅰ卷[註 26]+自主命题选考科目[註 20]
湖南省 新课标Ⅰ卷[註 26]+自主命题选考科目[註 20]
广东省 新课标Ⅰ卷[註 26](英语不含听力)+自主命题选考科目[註 20] 英语不使用新课标Ⅰ卷的听力部分,以单独举行的英语听说考试代替,自主命题,分值20分,笔试部分按120分满分计分再折算成130分后,加上听说考试成绩,四舍五入计算总成绩;小语种考试听力部分不变,仍使用全国卷。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新课标Ⅱ卷[註 27]+自主命题选考科目[註 20]
海南省 新课标Ⅱ卷[註 27]+自主命题选考科目[註 20] 外语科目不能选择除英语外的小语种。
重庆市 新课标Ⅱ卷[註 27]+自主命题选考科目[註 20]
四川省 新课标Ⅱ卷[註 27]+自主命题选考科目[註 20]
贵州省 新课标Ⅱ卷[註 27]+自主命题选考科目[註 20] 英语科目听力部分有两次考试机会。其他小语种听力部分仅有一次考试机会。[註 31]
云南省 新课标Ⅱ卷[註 27]+自主命题选考科目[註 20]
西藏自治区 新课标Ⅱ卷(语文、数学、英语)[註 27]+新课标综合卷
陕西省 新课标Ⅱ卷[註 27]+自主命题选考科目[註 20]
甘肃省 新课标Ⅱ卷[註 27]+自主命题选考科目[註 20] 外语听力自2024年起计入总成绩。
青海省 新课标Ⅱ卷[註 27]+陕西省命题选考科目[註 28]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课标Ⅱ卷[註 27]+陕西省命题选考科目[註 2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课标Ⅱ卷(语文、数学、英语)[註 27]+新课标综合卷 外语听力不计入总成绩,笔试部分按120分满分制计分后乘以系数1.25,四舍五入计算总成绩。

考试时间

[编辑]

2019年时间安排

[编辑]
2019年高考安排[50]
日期 6月7日 6月8日 6月9日 6月10日
北京市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15:00-17:00 8:00-9:30 11:00-12:30 15:30-17:00 8:00-9:30 11:00-12:30 15:30-17:00
科目 语文 数学 外语 物理 思想政治 化学 历史 生物学 地理
天津市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15:00-17:00 8:30-9:30 11:00-12:00 15:00-16:00 8:30-9:30 11:00-12:00 15:00-16:00
科目 语文 数学 外语 物理 思想政治 化学 历史 生物学 地理
河北省、辽宁省、江苏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重庆市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9:00-11:30 15:00-17:00
科目 语文 数学 文综/理综 外语
山西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9:00-11:30 15:00-17:00
科目 语文 数学 文综/理综 外语
内蒙古自治区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9:00-11:30 15:00-17:00 9:00-11:30
科目 语文 数学 文综/理综 外语 蒙语文
浙江省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9:00-10:30 15:00-17:00 8:00-9:30 10:30-12:00 15:00-16:30 8:00-9:30 10:30-12:00 15:00-16:30
科目 语文 数学 技术 外语 物理 思想政治 化学 历史 生物学 地理
山东省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9:00-11:30 15:00-17:00
科目 语文 数学 文综/理综 外语
海南省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15:00-17:00 8:00-9:30 11:00-12:30 15:30-17:00 8:00-9:30 11:00-12:30 15:30-17:00
科目 语文 数学 外语 物理 政治 化学 历史 生物学 地理
日期 7月7日 7月8日 7月9日 7月10日
上海市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15:00-17:00 8:00-11:30 13:00-17:30
科目 语文 数学 外语笔试
含听力
外语听说测试 外语听说测试

2020年时间安排

[编辑]

根据教育部的时间安排,各省相继发布通知,安排本省的高考时间。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全国皆安排在教育部公告时间进行考试;在高考改革各省,其他选考科目则安排在语文、数学、外语三科以外的时间依次进行。

2020年7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日程安排[51][52]
地区 7月7日 7月8日 7月9日 7月10日 其他安排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全国 0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09:00-11:30 综合 15:00-17:00 外语
高考改革(“3+3”模式)地区
北京[53] 0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15:00-17:00 外语 08:00-09:30 物理 15:30-17:00 化学 08:00-09:30 历史 15:30-17:00 地理
11:00-12:30 政治 11:00-12:30 生物
天津 0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15:00-17:00 外语 08:00-09:30 物理 15:00-16:00 化学 08:00-09:30 历史 15:00-16:00 地理 5月16日英语第一次笔试
11:00-12:00 政治 11:00-12:00 生物
上海 0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15:00-17:00 外语 08:00-11:40、13:00-16:40 外语听说 6月6日、7日高考选考科目测试
浙江[54] 0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09:00-10:30 技术、高职技能 15:00-17:00 外语 08:00-09:30 物理 15:00-16:30 化学 08:00-09:30 历史 15:00-16:30 地理 1月6日至8日选考科、外语第一次考试
10:30-12:00 政治 10:30-12:00 生物
山东 0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15:00-17:00 外语 08:00-09:30 物理 15:30-17:00 化学 08:00-09:30 历史 15:30-17:00 地理 语文、数学、英语使用“新高考一卷”
11:00-12:30 政治 11:00-12:30 生物
海南 0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15:00-17:00 外语 08:00-09:30 物理 15:30-17:00 化学 08:00-09:30 历史 15:30-17:00 地理 语文、数学、英语使用“新高考二卷”
11:00-12:30 政治 11:00-12:30 生物
江苏(“3+2+X”模式)
江苏* 09:00-11:30[註 32] 语文 15:00-17:00[註 33] 数学 15:00-17:00 外语 09:00-10:40 物理、历史 15:00-16:40 化学、生物、政治、地理
全国卷甲卷(新课标2卷)使用地区
内蒙古 09:00-11:30 语文、蒙语文甲、朝语文 15:00-17:00 数学 09:00-11:30 综合 15:00-17:00 外语 09:00-11:30 蒙语文乙 15:00-17:00 民汉考(MHK) 蒙授学生参加蒙语文甲、民汉考科目考试;加授蒙语的汉授学生参加语文、蒙语文乙科目考试
辽宁* 09:00-11:30 语文、汉语文 15:00-17:00 数学 09:00-11:30 综合 15:00-17:00 外语 09:00-11:30 蒙语文、朝语文、藏语文
吉林 09:00-11:30 语文、蒙语文、朝语文 15:00-17:00 数学 09:00-11:30 综合 15:00-17:00 外语 15:00-17:00 民汉考(MHK)
黑龙江 09:00-11:30 语文、汉语文 15:00-17:00 数学 09:00-11:30 综合 15:00-17:00 外语 09:00-11:30 蒙语文、朝语文
重庆 0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09:00-11:30 综合 15:00-17:00 外语
陕西 0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09:00-11:30 综合 15:00-17:00 外语
甘肃 0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09:00-11:30 综合 15:00-17:00 外语
青海 0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09:00-11:30 综合 15:00-17:00 外语 09:00-11:30 蒙语文、藏语文 15:00-17:00 民汉考(MHK)
宁夏 0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09:00-11:30 综合 15:00-17:00 外语
新疆 09:00-11:30 语文、汉语文 15:00-17:00 数学 09:00-11:30 综合 15:00-17:00 外语 09:00-11:30 民族语文
全国卷乙卷(新课标1卷)使用地区
河北* 0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09:00-11:30 综合 15:00-17:00 外语
山西 0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09:00-11:30 综合 15:00-17:00 外语
安徽 0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09:00-11:30 综合 15:00-17:00 外语 09:00-11:30 语文(歙县) 15:00-17:00 数学(歙县) 因水灾,歙县考区语文、数学科目考试重新安排至7月9日
福建* 0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09:00-11:30 综合 15:00-17:00 外语
江西* 0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09:00-11:30 综合 15:00-17:00 外语 09:00-11:00 技术
河南 0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09:00-11:30 综合 15:00-17:00 外语
湖北* 0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09:00-11:30 综合

11:00-13:30 综合(黄梅县)

15:00-17:00 外语
湖南* 0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09:00-11:30 综合 15:00-17:00 外语
广东* 0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09:00-11:30 综合 15:00-17:00 外语 5月30日至6月2日英语听说考试
全国卷丙卷(新课标3卷)使用地区
广西 0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09:00-11:30 综合 15:00-17:00 外语
四川 0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09:00-11:30 综合 15:00-17:00 外语
贵州 0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09:00-11:30 综合 15:00-17:00 外语
云南 0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09:00-11:30 综合 15:00-17:00 外语
西藏 09:00-11:30 语文、汉语文 15:00-17:00 数学 09:00-11:30 综合 15:00-17:00 外语 09:00-11:30 藏语文
注:加注星号(*)的省份今年高考为最后一届按旧模式进行的高考,自2021年高考起,这些省份的高考按新模式进行。

2021年时间安排

[编辑]
2021年高考安排[55]
日期 6月7日 6月8日 6月9日 6月10日
北京市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15:00-17:00 8:00-9:30 11:00-12:30 15:30-17:00 8:00-9:30 11:00-12:30 15:30-17:00
科目 语文 数学 外语 物理 思想政治 化学 历史 生物学 地理
天津市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15:00-17:00 8:30-9:30 11:00-12:00 15:00-16:00 8:30-9:30 11:00-12:00 15:00-16:00
科目 语文 数学 外语 物理 思想政治 化学 历史 生物学 地理
河北省、辽宁省、江苏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重庆市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9:00-10:15 15:00-17:00 8:30-9:45 11:00-12:15 14:30-15:45 17:00-18:15
科目 语文 数学 历史/物理 外语 化学 地理 思想政治 生物学
山西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9:00-11:30 15:00-17:00
科目 语文 数学 文综/理综 外语
内蒙古自治区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9:00-11:30 15:00-17:00 9:00-11:30
科目 语文 数学 文综/理综 外语 蒙语文
上海市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15:00-17:00 8:00-11:30 13:00-17:30
科目 语文 数学 外语笔试
含听力
外语听说测试 外语听说测试
浙江省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9:00-10:30 15:00-17:00 8:00-9:30 10:30-12:00 15:00-16:30 8:00-9:30 10:30-12:00 15:00-16:30
科目 语文 数学 技术 外语 物理 思想政治 化学 历史 生物学 地理
山东省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15:00-16:40 8:00-9:30 11:00-12:30 15:30-17:00 8:00-9:30 11:00-12:30 15:30-17:00
科目 语文 数学 外语
笔试
物理 思想政治 化学 历史 生物学 地理
海南省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15:00-17:00 8:00-9:30 11:00-12:30 15:30-17:00 8:00-9:30 11:00-12:30 15:30-17:00
科目 语文 数学 外语 物理 政治 化学 历史 生物学 地理

2022年时间安排

[编辑]
2022年高考安排[56]
日期 6月7日 6月8日 6月9日 6月10日
北京市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15:00-17:00 8:00-9:30 11:00-12:30 15:30-17:00 8:00-9:30 11:00-12:30 15:30-17:00
科目 语文 数学 外语 物理 思想政治 化学 历史 生物学 地理
天津市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15:00-17:00 8:30-9:30 11:00-12:00 15:00-16:00 8:30-9:30 11:00-12:00 15:00-16:00
科目 语文 数学 外语 物理 思想政治 化学 历史 生物学 地理
河北省、辽宁省、江苏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重庆市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9:00-10:15 15:00-17:00 8:30-9:45 11:00-12:15 14:30-15:45 17:00-18:15
科目 语文 数学 历史/物理 外语 化学 地理 思想政治 生物学
山西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9:00-11:30 15:00-17:00
科目 语文 数学 文综/理综 外语
内蒙古自治区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9:00-11:30 15:00-17:00 9:00-11:30
科目 语文 数学 文综/理综 外语 蒙语文
浙江省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9:00-10:30 15:00-17:00 8:00-9:30 10:30-12:00 15:00-16:30 8:00-9:30 10:30-12:00 15:00-16:30
科目 语文 数学 技术 外语 物理 思想政治 化学 历史 生物学 地理
山东省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15:00-16:40 8:00-9:30 11:00-12:30 15:30-17:00 8:00-9:30 11:00-12:30 15:30-17:00
科目 语文 数学 外语
笔试
物理 思想政治 化学 历史 生物学 地理
海南省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15:00-17:00 8:00-9:30 11:00-12:30 15:30-17:00 8:00-9:30 11:00-12:30 15:30-17:00
科目 语文 数学 外语 物理 政治 化学 历史 生物学 地理
日期 7月7日 7月8日 7月9日 7月10日
上海市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15:00-17:00 8:00-11:30 13:00-17:30
科目 语文 数学 外语笔试
含听力
外语听说测试 外语听说测试

2023年时间安排

[编辑]
2023年高考安排[57]
日期 6月7日 6月8日 6月9日 6月10日
北京市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15:00-17:00 8:00-9:30 11:00-12:30 15:30-17:00 8:00-9:30 11:00-12:30 15:30-17:00
科目 语文 数学 外语 物理 思想政治 化学 历史 生物学 地理
天津市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15:00-17:00 8:30-9:30 11:00-12:00 15:00-16:00 8:30-9:30 11:00-12:00 15:00-16:00
科目 语文 数学 外语 物理 思想政治 化学 历史 生物学 地理
河北省、辽宁省、江苏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重庆市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9:00-10:15 15:00-17:00 8:30-9:45 11:00-12:15 14:30-15:45 17:00-18:15
科目 语文 数学 历史/物理 外语 化学 地理 思想政治 生物学
山西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9:00-11:30 15:00-17:00
科目 语文 数学 文综/理综 外语
内蒙古自治区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9:00-11:30 15:00-17:00 9:00-11:30
科目 语文 数学 文综/理综 外语 蒙语文
浙江省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9:00-10:30 15:00-17:00 8:00-9:30 10:30-12:00 15:00-16:30 8:00-9:30 10:30-12:00 15:00-16:30
科目 语文 数学 技术 外语 物理 思想政治 化学 历史 生物学 地理
山东省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15:00-16:40 8:00-9:30 11:00-12:30 15:30-17:00 8:00-9:30 11:00-12:30 15:30-17:00
科目 语文 数学 外语
笔试
物理 思想政治 化学 历史 生物学 地理
海南省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15:00-17:00 8:00-9:30 11:00-12:30 15:30-17:00 8:00-9:30 11:00-12:30 15:30-17:00
科目 语文 数学 外语 物理 政治 化学 历史 生物学 地理
日期 6月7日 6月8日 6月9日 6月10日
上海市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15:00-17:00 8:00-11:30 13:00-17:30
科目 语文 数学 外语笔试
含听力
外语听说测试 外语听说测试

2024年时间安排

[编辑]
2024年新高考地区考试时间安排[58]
地区 日期 时间 科目

河北省

江苏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重庆市

贵州省

6月7日 0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6月8日 09:00—10:15 物理
历史
15:00—17:00 外语
6月9日 08:30—09:45 化学
11:00—12:15 地理
14:30—15:45 思想政治
17:00—18:15 生物

辽宁省

黑龙江省

甘肃省

6月7日 09:00—11:30 语文
汉语[註 34]
15:00—17:00 数学
6月8日 09:00—10:15 物理
历史
15:00—17:00 外语
6月9日 08:30—09:45 化学
11:00—12:15 地理
14:30—15:45 思想政治
17:00—18:15 生物
6月10日 09:00—11:30 蒙古语文[註 35]
朝鲜语文[註 36]
藏语文[註 37]

吉林省

6月7日 09:00—11:30 语文
朝鲜语文[註 38]
15:00—17:00 数学
6月8日 09:00—10:15 物理
历史
15:00—17:00 外语
6月9日 08:30—09:45 化学
11:00—12:15 地理
14:30—15:45 思想政治
17:00—18:15 生物

北京市[59]

山东省[60]

海南省[61]

6月7日 0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6月8日(北京) 15:00—16:30 英语
15:00—17:00 其他外语
6月8日(山东) 15:00—16:40 外语
6月8日(海南) 15:00—17:00 英语[註 39]
6月9日 08:00—09:30 物理
11:00—12:30 思想政治
15:30—17:00 化学
6月10日 08:00—09:30 历史
11:00—12:30 生物
15:30—17:00 地理
天津市[62] 1月8日 09:00—11:00 其他外语(第一次)[63]
3月15日 09:00—10:40 英语(第一次)[64]
6月7日 0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6月8日 15:00—16:40 英语(第二次)
15:00—17:00 其他外语(第二次)
6月9日 08:30—09:30 物理
11:00—12:00 思想政治
15:00—16:00 化学
6月10日 08:30—09:30 历史
11:00—12:00 生物
15:00—16:00 地理
上海市[65] [66] [67] 1月7日 09:00—11:00 外语(第一次)
5月5日 09:00—10:00 化学
13:00—14:00 思想政治
15:30—16:30 物理
5月6日 09:00—10:00 历史
13:00—14:00 地理
15:30—16:30 生物
6月7日 0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6月8日 15:00—17:00 外语(第二次)
浙江省[68] [69] 1月6日 08:00—09:30 物理(第一次)
10:30—12:00 思想政治(第一次)
13:30—15:00 化学(第一次)
16:00—17:30 技术(第一次)
1月7日 08:00—09:30 历史(第一次)
10:30—12:00 生物(第一次)
13:30—15:00 地理(第一次)
1月8日 09:00—11:00 外语(第一次)
6月7日 09:00—11:30 语文
15:00—17:00 数学
6月8日 09:00—10:30 技术(第二次)
15:00—17:00 外语(第二次)
6月9日 08:00—09:30 物理(第二次)
10:30—12:00 思想政治(第二次)
15:00—16:30 化学(第二次)
6月10日 08:00—09:30 历史(第二次)
10:30—12:00 生物(第二次)
15:00—16:30 地理(第二次)
2024年旧高考地区考试时间安排[58]
日期 6月7日 6月8日 6月9日
山西省、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9:00-11:30 15:00-17:00
科目 语文 数学 文综/理综 外语
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
时间 9:00-11:30 15:00-17:00 9:00-11:30 15:00-17:00 9:00-11:30
科目 语文 数学 文综/理综 外语 蒙古语文、藏语文、维吾尔语文、哈萨克语文、柯尔克孜语文、彝语文

统计数据

[编辑]

全国统计数据

[编辑]
1977-2024年高考统计数据(万人)[70][71]
年份 全国参加高考人数 全国录取人数 全国录取率(%)
2024 1353 - -
2023 1291 1042.22 80.72
2022[72] 1193 1014.54 85.04
2021 1078 1001.32 92.89
2020 1071 967.5 90.34
2019 1031 820 79.53
2018 975 790.99 81.13
2017 940 761.49 81.01
2016 940 748.61 79.64
2015 942 737.85 78.33
2014 939 721.40 76.83
2013 912 699.83 76.74
2012 915 688.83 75.28
2011 933 681.50 73.04
2010 946 661.76 69.95
2009 1020 639.49 62.70
2008 1050 607.66 57.87
2007 1010 565.92 56.03
2006 950 546.05 57.48
2005 877 504.46 57.52
2004 729 447.34 61.36
2003 613 382.17 62.34
2002 510 320.50 62.84
2001 454 268.28 59.09
2000 375 220.61 58.83
1999 288 159.68 55.44
1998 320 108.36 33.86
1997 278 100 36
1996 241 97 40
1995 253 93 37
1994 251 90 36
1993 286 98 34
1992 303 75 25
1991 296 62 21
1990 283 61 22
1989 266 60 23
1988 272 67 25
1987 228 62 27
1986 191 57 30
1985 176 62 35
1984 164 48 29
1983 167 39 23
1982 187 32 17
1981 259 28 11
1980 333 28 8
1979 468 28 6
1978 610 40.2 7
1977 570 27 5

各省级行政区统计数据

[编辑]
2004-2022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报名(参加高考)人数(不含(万人)[註 40][73][74][75][76][77]
省級行政區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北京市 5.9 6.3 6.06 6.12 6.8 7.05 7.27 7.3 7.6 8.1 10.1 10.37 10.9 11 9.87 8.5
天津市 5.6 5.5 5.7 6 6.2 6 6.3 6.4 6.46 7.1 7.65 8.85
河北省 55.96 48.64 43.62 42.31 40.48 41.82 44.98 45.93 48.5 50.3 55.9 57.48
山西省 30.5 31.7 33.91 34.23 34.16 35.8 36.1 33.9 36.2 36 37
内蒙古自治区 19.5 19.86 20.11 18.95 18.8 19.3 18.95 20.56 21.9 24.6 27
辽宁省 24.4 18.5 20.85 21.82 22.52 23.9 25.4 25.6 24.5 24.35 28 30
吉林省 15.03 14.29 14.8 13.77 16.02 15.9 16.2 16.5 16.9 19.7 20.8
黑龙江省 19.04 18.8 19.7 19.8 20.4 20.8 21 20.8 19.5 23 22.8
上海市 5 5.1 5.1 5.1 5.2 5.3 5.5 6.1 6.7 8.3 10.8 11.05 11.38 11.2 11
江苏省 33.9 33.15 33.01 36.04 39.29 42.57 45.1 47.5 50 52.7 54.6 50.8 53 49.3 48 40.5
浙江省 31.5[78] 30.6 29.13 30.74 28 30.86 31.3 31.58 29.9 30.08 34.85 36.44 35.88 35.2 31.3 25
安徽省 51.3 49.9 49.86 50.99 54.6 52.7 51.1 50.6 54 56.2 57.2 61
福建省 21.8[79] 20.1[80] 20.26[81] 20.78[82] 20.09 18.82 17.5 18.93 25.5 25.5 25 26.7 29.2 30.5 31.2
江西省 57.48[83] 49.3[84] 46.19[85] 42.1 38 36.49 36.06 35.46 32.5 27.43 26.9 28.86 31.2 35 38.44
山东省 59.2 68.32[註 41] 71[註 41] 69.6[註 41] 55.8 50 55 58.7 66 70 80
河南省 125[86] 125[87] 115.8[88] 98.38 86.58 82 77.2 72.4 71.63 80.5 85.5 95.24 95.9 90.5
湖北省 37.43 36.2 36.14 36.84 40.27 43.8 45.7 48.47 49 51.95 52.5
湖南省 39.2 45.18 41.08 40.16 39 37.8 37.3 35.2 37.2 41.3 50.7 54
广东省 76 75.8 73 73.3 75.4 75.6 72.7 69.2 65.5 61.5 64.4 61.4
广西壮族自治区 46 40 36.5 33 31 31.5 29.8 28.5 29.2 29.9 30.2 30.4
海南省 6.01 5.88 5.7 6.04 6.2 6.1 5.6 5.5 5.4 5.47 5.78 4.98
重庆市 25.05 24.75 24.89 25.55 25.06 23.5 23 21.64 19.67 19.6 18.6
四川省 65 62 58.28 57.14 57.57 57.17 54 53.8 51.4 51.15 50 51.76
贵州省 44.17 41.19 37.38 33.05 29.27 24.78 24.8 24.31 23.4 24 24
云南省 30 29.35 28.11 27.21 25.59 23.6 21 23 22 22 26
西藏自治区 2.53 2.85 2.4 2.26 1.96 1.89 1.9 1.8 1.8 1.36 1.5
陕西省 32.60 31.9 31.9 32.8 34.4 35.3 36.65 37.53 38.39 37.85 40.5 41.4
甘肃省 26.67 27.3 28.48 29.6 30.38 29.7 28.3 29.6 29.7 29.1 28.6 29
青海省 5.51 4.2 4.63 4.46 4.27 3.97 4.06 3.8 4.06 3.8 3.9 4.1
宁夏回族自治区 6.95 6.92 6.91 6.77 6.4 5.87 6.02 6.01 5.7 5.8 5.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74 18.37 16.61 16.05 16.26 15.87 15.47 14.77 16.42 16.45 17


注释

[编辑]
  1. ^ 上海在后续高考方案中,各科的分值并没有按照如上设置,但科目选择的方式不变
  2. ^ 实施3+3的省市可选,其余省市区不可选。
  3. ^ 浙江省可选,其余省市区不可选。
  4. ^ 其余未提及的组合并非理论上不可选考,但这些组合在《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要求下无法报考绝大多数理工农医类专业,可报考专业与“政史地”无区别。
  5. ^ 提出時間:2020年6月
  6. ^ 提出時間:2020年6月
  7. ^ 提出時間:2020年6月
  8. ^ 提出時間:2020年6月
  9. ^ 提出時間:2020年6月
  10. ^ 2018年10月英語高考時考試院擅自將英語也「加權賦分」,後決定被取消,相關官員受處分
  11. ^ 2022年起改為1分一檔
  12. ^ 2020年起改為1月與6月高考后(2015年第二次學考選考便被改為4月初,故從未被安排在4月底
  13. ^ 2020年起改為只能在高三參加
  14. ^ 2021年起改為僅當年有效
  15. ^ 2020年被廢除
  16. ^ 但分为三段,不同段之间属于同一批次,仅作为填报志愿的次序;2021年起改为二段
  17. ^ 春考是上海自主举行的面向上海市属部分高校的招生考试,分为统一文化考试(语数外)和院校自主测试两部分。
  18. ^ 2025年起笔试考试的听力部分并入听说测试
  19. ^ 2025年起取消,恢复与笔试一同举行,仅有一次考试机会
  20. ^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20.32 20.33 20.34 20.35 20.36 20.37 20.38 20.39 20.40 20.41 20.42 20.43 20.44 20.45 20.46 20.47 20.48 20.49 采用新高考全国卷的省份另含各省自主命题的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n1”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21. ^ 2022年高考及之前称为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称新高考卷时,原“新课标”指“2003年课程标准”,2023年后,“新课标”指“2017年课程标准”
  22. ^ 海南高考未设置小语种科目,不允许选择小语种高考
  23. ^ 外语考试有两次机会的地区,与全国统一考试时间不同的另一次小语种外语科目考试,由教育部单独命题
  24. ^ 在外语小语种听力的两次考试中,第一次考试由教育部单独命题,与浙江、天津第一次外语小语种考试听力部分同卷同时进行;第二次考试使用全国卷,在全国统一高考外语科目考试时间举行,同时进行笔试部分的考试。
  25. ^ 在外语小语种的两次考试中,第一次考试由教育部单独命题,与浙江第一次外语小语种考试,北京第一次外语小语种听力考试同卷同时进行;第二次考试使用全国卷,在全国统一高考外语科目考试时间举行。
  26. ^ 26.00 26.01 26.02 26.03 26.04 26.05 26.06 26.07 26.08 26.09 2022年高考及之前称为新高考Ⅰ卷。仅含语文、数学、英语科目,外语小语种科目使用统一命题的全国卷。
  27. ^ 27.00 27.01 27.02 27.03 27.04 27.05 27.06 27.07 27.08 27.09 27.10 27.11 27.12 27.13 27.14 27.15 27.16 27.17 2022年高考及之前称为新高考Ⅱ卷。仅含语文、数学、英语科目,外语小语种科目使用统一命题的全国卷。
  28. ^ 28.0 28.1 28.2 山西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选考科目委托陕西省命题,与陕西省合用一套试题。
  29. ^ 29.0 29.1 29.2 29.3 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联合命题。
  30. ^ 在外语的两次考试中,第一次考试由教育部单独命题,与贵州第一次外语英语听力考试同卷同时进行,其中小语种与天津第一次外语小语种考试、北京第一次外语小语种听力考试同卷同时进行;第二次考试英语使用新课标Ⅰ卷,小语种使用全国卷,在全国统一高考外语科目考试时间举行。
  31. ^ 举行2次考试。在英语科目听力部分的两次考试中,第一次考试由教育部单独命题,与浙江第一次外语科目考试同卷同时进行;第二次考试使用新课标Ⅱ卷,在全国统一高考外语科目考试时间举行。小语种考试听力部分仍使用全国卷。
  32. ^ 文科考生考试时间另增加30分钟
  33. ^ 理科考生考试时间另增加30分钟
  34. ^ 仅适用于辽宁省、黑龙江省蒙古语、朝鲜语授课考生;考生需参加后续的民族语文科目考试。
  35. ^ 仅适用于辽宁省、黑龙江省、甘肃省蒙古语授课考生。其中甘肃省蒙古语文科目成绩单列,不计入总分,仍需参加语文科目统考。
  36. ^ 仅适用于辽宁省、黑龙江省朝鲜语授课考生。
  37. ^ 仅适用于甘肃省藏语授课考生,藏语文科目成绩单列,不计入总分,仍需参加语文科目统考。
  38. ^ 仅适用于吉林省朝鲜语授课考生,总分需计入另行举办的MHK考试。
  39. ^ 外语科目不能选择除英语外的小语种。
  40. ^ 高考报名人数(或称为“高考考生人数”)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人数”的含义不同,有些考生报名后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参加统一高考考试。高考报名人数可能包括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保送等提前录取的考生人数。因此各种公报的统计口径不完全一致,数据仅供参考。
  41. ^ 41.0 41.1 41.2 包含春季和夏季高考。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_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www.gov.cn. [2021-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7). 
  2. ^ chinanews. 30省份公布高考改革方案 5地今年启动改革-中新网. www.chinanews.com. [2018-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3. ^ 新高考让物理“躺枪” 这仅仅是“误伤”吗?. 浙江在线. [2017-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4. ^ 浙江省《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 2017-11-29 [2018-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5. ^ #浙江高考英语# 网友爆料:浙江高考英语出现倒加分情况?!#教育焦虑#. 新浪微博. [2018-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6. ^ 关于英语科目考试成绩的说明.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2018-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30). 
  7. ^ 浙江高考英语“倒加分”:别让考生承担改革试错成本. 光明时评. [2018-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2). 
  8. ^ 浙江省公布2018年11月高考英语科目加权赋分情况调查结果(页1). hznews.hangzhou.com.cn. [2018-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5). 
  9. ^ 新高考方案下弃考化学?片面“趋易就难”恐入误区. 搜狐网. 
  10.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 上海教育. [2024-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2). 
  11. ^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沪教考院中招〔2024〕3号).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2024-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24). 
  12. ^ 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成绩按21个等级赋分. 中国宁波网. 2015-07-27 [2015-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解读!《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news.sina.com.cn. 2020-06-22 [2020-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14. ^ 08:15南投埔里發生規模5地震 最大震度4級 | 生活 | NOWnews 今日新聞 - Part 2363417. NOWnews 今日新聞. 2018-08-18 [2018-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9) (中文(臺灣)). 
  15. ^ 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市由18个锐减至8个,你的省份改革进行吗?_四川. www.sohu.com. 2018-10-08 [2018-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2). 
  16. ^ 16.00 16.01 16.02 16.03 16.04 16.05 16.06 16.07 16.08 16.09 16.10 16.11 16.12 16.13 16.14 16.15 16.16 8省市发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人民日报. 2019-04-24 [2019-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5). 
  17. ^ 关注|8个省市宣布高考改革方案:将采用“3+1+2”模式_考试. 搜狐. 2019-04-24 [2019-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5). 
  18.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七省份出台方案 全国第四批高考综合改革启动!. 中国青年网. [2021-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3). 
  19. ^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山西、内蒙古等8省(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2025年起实行“3+1+2”模式. 人民网. [2023-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5). 
  20. ^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 www.zjedu.gov.cn. [2018-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2). 
  21. ^ 上海市公布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 [2018-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22. ^ 北京:《北京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通知. gaokao.chsi.com.cn. [2018-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23. ^ 赵婀娜. 北京高考,改4天了. 人民网.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24. ^ 天津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全文) —中国教育在线. gaokao.eol.cn. [2018-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中文(中国大陆)). 
  25. ^ 海南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正式发布 -- 厅局 -- 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www.hainan.gov.cn. [2018-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9). 
  26. ^ 山东新高考改革方案已定 如何应对这四大变化?. 中国教育在线. 2018-04-06 [2018-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27. ^ 广东启动新高考改革,有春夏季两次高考- 新华网. 新华社. 2019-04-25 [2019-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9). 
  28. ^ 专家解读福建新高考方案:选择性考试科目等级转换分这样计算……. 东南网. 2019-04-24 [2019-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29. ^ 福建省新高考改革方案出炉 确定“3+1+2”方案. 新浪. 2019-04-23 [2019-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30. ^ 江苏考生将不再被“鄙视”总分低, 新高考语数外使用全国卷. 华尔街见闻. 2019-04-23 [2019-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5). 
  31. ^ 辽宁公布高考改革方案 实行“3+1+2”模式. 新浪网. 2019-04-23 [2019-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32. ^ 湖南:高考改革方案公布确定“3+1+2”模式. 搜狐. 2019-04-23 [2019-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2). 
  33. ^ 湖南高考改革方案出台 不再文理分科实行“3+1+2”模式 - 中国新闻网湖南. 中国新闻网. 2019-04-23 [2019-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2). 
  34. ^ 湖北高考改革方案公布:2021年起施行3+1+2方式. 新浪. 2019-04-23 [2019-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35. ^ 河北高考改革实行“3+1+2”模式 打破文理分科. 人民网河北频道. 2019-04-23 [2019-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36. ^ 重庆高考改革:按物理历史两类别分列计划录取. 新浪. 2019-04-23 [2019-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37. ^ 重庆考生请注意:新高考方案高一、高二开始合格考. 华尔街见闻. 2019-04-23 [2019-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5). 
  38. ^ 安徽高考改革方案发布 取消文理科实行“3+1+2”模式. 中国新闻网. [2021-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5). 
  39. ^ 江西高考综合改革:2021年起采用“3+1+2”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将单独招生. 搜狐. [2021-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3). 
  40. ^ 高考不再分文理!广西高考进行综合改革,实行“3+1+2”模式. 新浪网. [2021-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3). 
  41. ^ 贵州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新华网. [2021-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5). 
  42. ^ 超多人满分!贵州第二次高考听力时间定了,云南呢?. [2025-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2-04). 
  43. ^ 甘肃高考综合改革正式启动 2024年起不分文理 实行“3+1+2”模式. 甘肃省人民政府. [2021-09-16]. [失效連結]
  44. ^ 吉林省正式实施新高考改革方案. 新华网. [2021-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3). 
  45. ^ 第四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 | 黑龙江发布新高考实施方案 取消文理分科实行“3+1+2”模式.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1-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3). 
  46. ^ 2027年新疆普通高考实行“3+1+2”模式. www.xinjiangnet.com.cn. [2025-04-13]. 
  47. ^ 十年砥砺前行,“新高考”改革带来哪些变化?. 澎湃新闻. 2024-06-09. 
  48. ^ 11道作文题里到底藏了什么文章?——专家解读2020年高考作文. 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 新华社. 2020-07-08: 4 [2020-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8). 
  49. ^ 网易. 特别关注:202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www.163.com. 2021-06-07 [2021-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7). 
  50. ^ 2019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平台|高考数据库|2019高考专业| 2019高考查分|2019高考分数线|大学专业|高校名单-中国教育在线. [2020-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6). 
  51.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jyb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52. ^ 全国各地2020年高考时间及具体考试安排. 江苏高考招生网. [2020-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3). 
  53. ^ 北京市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工作的通知. [2020-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7). 
  54. ^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关于做好2020年7月高考外语、选考和职业技能理论考试信息确认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2020-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2). 
  55. ^ 2021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平台|高考数据库|2021高考专业| 2021高考查分|2021高考分数线|大学专业|高校名单-中国教育在线. [2020-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6). 
  56. ^ 2022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平台|高考数据库|2022高考专业| 2022高考查分|2022高考分数线|大学专业|高校名单-中国教育在线. [2020-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6). 
  57. ^ 掌上高考_中国教育在线. [2023-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58. ^ 58.0 58.1 2024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平台|高考数据库|2024高考专业| 2024高考查分|2024高考分数线|大学专业|高校名单-中国教育在线. [2021-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6). 
  59. ^ 2024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平台|高考数据库|2024高考专业| 2024高考查分|2024高考分数线|大学专业|高校名单-中国教育在线-北京. [2024-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8). 
  60. ^ 2024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平台|高考数据库|2024高考专业| 2024高考查分|2024高考分数线|大学专业|高校名单-中国教育在线-山东. 
  61. ^ 2024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平台|高考数据库|2024高考专业| 2024高考查分|2024高考分数线|大学专业|高校名单-中国教育在线-海南. 
  62. ^ 2024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平台|高考数据库|2024高考专业| 2024高考查分|2024高考分数线|大学专业|高校名单-中国教育在线-天津. 
  63. ^ 天津市普通高考小语种第一次考试8日开考. [2024-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6). 
  64. ^ 天津高考生 3月15日英语一考笔试,考前温馨提示请收好. 
  65. ^ 2024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平台|高考数据库|2024高考专业| 2024高考查分|2024高考分数线|大学专业|高校名单-中国教育在线-上海. [2024-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6). 
  66. ^ 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细则公布(附1月合格性考试报名安排及问答). [2024-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6). 
  67. ^ 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考试招生问答. [2024-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8). 
  68. ^ 2024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平台|高考数据库|2024高考专业| 2024高考查分|2024高考分数线|大学专业|高校名单-中国教育在线-浙江. [2024-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7). 
  69. ^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24年1月选考和学考报名工作的通知. [2024-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7). 
  70. ^ 历年高考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 [2020-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71. ^ 大数据!1977-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录取率、毕业生人数. 腾讯新闻. 2021-12-30 [2022-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5). 
  72. ^ 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193万人,比去年增加115万. 新京报. [2022-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2). 
  73. ^ 2012高考报名人数900万 15省市连续4年下降. 新浪教育. 2012-06-03 [2018-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74. ^ 历年高考报名人数和录取率统计(1977-2017年). 新东方在线. 2018-06-06 [2019-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2). 
  75. ^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人数及录取率统计. 中国教育在线. [2019-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76. ^ 全国31省市2019年高考报名人数汇总. 新东方在线. 2019-02-26 [2019-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77. ^ 历年高考报名人数汇总(2008年-2018年). 新东方在线. 2018-06-06 [2019-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78. ^ 2019浙江高考报名人数31.5万人 比2018年增加0.88万_高考_新东方在线. gaokao.koolearn.com. [2020-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9). 
  79. ^ 2022年我省高考顺利开考!.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微信公众号. 2022-06-07 [2024-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05) (中文). 
  80. ^ 直击高考首日,福建20.1万学子赴考!.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微信公众号. 2021-06-07 [2024-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01) (中文). 
  81. ^ 加油,追梦人!今日我省20.26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微信公众号. 2020-07-07 (中文). 
  82. ^ 福建20.78万人报名高考!省领导检查考前准备工作.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微信公众号. 2019-06-05 [2024-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01) (中文). 
  83. ^ 考生49.42万人 江西省2022年普通高考顺利结束. 大江网. [2022-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5). 
  84. ^ 江西省2021年普通高考顺利结束. 人民网-江西频道. [2022-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2). 
  85. ^ 江西省2020年高考报名人数为46.19万-高考-考试吧. gaokao.exam8.com. [2022-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2). 
  86. ^ 2022年河南省高考报名人数和录取分数线_制造_研究_整理. m.sohu.com. [2022-10-02] (英语). [失效連結]
  87. ^ 2021年河南高考人数公布 河南省实际参加统考考生104.6万人. 人民号. [2022-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7). 
  88. ^ 河南今年高考报名人数115.8万人 7月25日零时起可查高考成绩 - 今报网 东方今报官方网站 河南广电全网融合平台. www.jinbw.com.cn. [2022-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7).